红河建水团山古村景区
团山古村是北面毗邻建水至石屏方向的323国道,与石屏县相接,距离石屏县城41公里;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从村口穿过;泸江河呈东西向横过村前。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家族聚居村落,全村以张姓为主。始祖张福原居于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明朝洪武年间因贸易经商来到临安,几经辗转,定居团山。
1、简介
团山古村是一个自然村落,依山而建。总占地10000多平方米。位于距离云南建水县城西13公里处,北面毗邻建水至石屏方向的323国道,与石屏县相接,距离石屏县城41公里;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从村口穿过;泸江河呈东西向横过村前。村庄里保留着清代建筑20余座,以及3道寨门,其中,“锁翠楼”最为壮观。
团山建筑的精美没有因历史的久远而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团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
2、建筑布局
总体布局
团山古村的建筑布局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是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同时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样式,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纵横组合连接而成的建筑院落,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进两院或四院”、“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建筑格局。 “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自然组合形式的建筑中,厅房是连接两进院的主要建筑,位于两个天井中部,前后皆用屏门隔断,封而不闭,天井成了厅堂空间向室外的延伸,一律青石板铺地,十分洁净。“一进”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平面布局,厅前方正对“三叠水”照壁,下设方形青石缸和花台,两侧有六耳是主人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二进”为内院,是自家的起居、库房之地,多为两层。
代表建筑
团山的古民居建筑有一寺、三庙、八大厅、十二“大五间”之说,一寺为大乘寺。三庙为上庙、下庙和家庙(张氏宗祠)。厅是官人办公用的“聴事”上加广,即为官府的办公室。民居中有此厅的就有八处,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以及门牌29、82号。“五大间”即五间大瓦房连在一起,具有此规模的民居就有十二座,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知雯园等。 在几个大宅子中,张家花园、皇恩府最具代表性。可接待住宿的有知雯园、皇恩府、司马第等。
皇恩府光绪末年始建,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二进院落,两大天井,6小天井,6个过道和房舍37件。因房屋修建者幼年丧父,其母抚孤成人,被光绪皇帝封为安人,准建立“节孝坊”并赐“皇恩旌表”匾悬于大门之上,于是为院落起名“皇恩府”。现院子由兄弟分家化为前后两家,后院现对外接待住宿。主人张立永为退休老师,对团山、建水古往今来无不知晓。可谓团山活字典了。 张家花园为规模最大一家,其华美古朴程度可与建水朱家花园媲美。张家花园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寨门、一进院、二进院、祠堂和碉堡组合而成,计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张家花园正厅的廊柱。柱墩底部有四只石狮子围绕,呼应柱墩的圆形,故名为狮子滚绣球。石材造型完毕,据说用银子打磨,十分光滑。自清中晚期,古建筑中的狮子形象就越发没有了威武和庄严,越来越像京巴儿狗了。
张氏宗祠坐落在村*称“四方街”的小广场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前一棵大榕书树是众多古村落的典型特征,其建筑不算特别,却是族人议事和祭祖的场所。宗祠正堂的门框上悬挂有一幅再明白不过的对联“张姓始祖,发籍江西鄱阳许义寨,先辈正宗;氏族兴旺,迁移云南建水团山村,后氏立祠”横批“百忍家风”将一个团山村的古今及内涵作一清晰表白。每家每户的院门口都有这么一个镶嵌进去的门柱。这一家的柱子上雕刻着麒麟和凤凰。
风格特点
团山古村的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所有建筑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书画制作精细、简繁得体,屏门、格扇、梁柱、走廊、屋檐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门上的“鲤鱼龙门”、“八仙拱寿”、“五喜临门”等木雕图案,无论是雕刻,还是绘画无不让人赞叹不已,堪称世间一绝。再加上鎏金装饰,更显富丽堂皇。当然,瓦当下面的五彩云纹装饰图案,还是带有鲜明的云南地方特色。 沿着天井的内界面是整座建筑装饰的重要部分,木石雕、砖雕及彩绘书画的布局,处理精细。安排合理,层次分明,简繁得体。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动物姿态、植物纹样、几何图形,都根据各种形体采取不同的雕凿方法,穿漏与浮雕结合自然,手法细腻、工艺奇巧,令人叹为观止;柱础的造型与雕刻形式繁多、图案有简有繁、有的甚至刻有诗句。加上鎏金的装饰,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派,埋藏着主人家对"儒雅"的崇尚。除木雕、砖雕、石雕外,彩绘书画也是装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楹联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绘书画,足以显示主人家书香世第的文化气息。
大门是团山民居装饰的重点,大门须弥座多是青砖雕花,也有个别为青石雕花。门头雕梁画栋,图案不一,有“双凤牡丹”、“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书香吉庆”、“鲤鱼跳龙门”等。门楼披檐角起翘,两旁白粉八字墙和气势宏大的照壁,显示出屋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百花窗,这个窗户上有超过一百朵鲜花造型,每朵花都长的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些花是艺人们想象出来的,而非真实的花卉。
团山古村的院门都很特别,跟大门平行修一道屏风,然后在平行的屏风两翼呈45度角再修一面影壁墙。正面看,风格稳健大气,有大开大合之美。
各户人家的宅院紧凑舒适,除了有辟邪吉祥等含义的鸟兽作装饰之外,还有大象作为负重和装饰纹出现。柱子上画着金钱图案。石榴百果预示着多子多孙,子孙平安的美好愿望。
3、历史背景
团山的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其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团山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建一园形小山包上,故此得名“团山”。团山古村是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山村是一座相当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村里80%以上是张姓。少数外姓人家多是当年张家请来的帮工助手,他们也在这里安居乐业。
据民国初年修撰的张氏族谱确凿记载,团山张氏的先祖张福,于明朝洪武年间(1376年),从原籍的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经商贸易到了新开发的云南,那也正是大批移民在明王朝的鼓励或强迫下成规模进入云南的时期。张福一家三迁择里,始居于西关外蓝头坡,后迁至张宝石寨,因喜爱团山山川毓秀,风俗醇美,“形势耸拔,众山环拱,甲于全境,移而居之,建百世之业,房屋栉比,子孙繁衍,竟成巨族”,至今已600余年。
张福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叫张海的去了大理洱海边,如今也还有后人在那里。另一个儿子叫张山的留在了建水团山,他和他的4个儿子一起,扎下根来创家立业。从此,张氏家族在团山村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村子。
自清代初期,团山人走江外、跑马帮,生活过得十分困苦。1889年,清*设置了蒙自海关,大锡成为最吸引外国人的出口商品之一。团山人看到了生存的新希望,一批批张氏后裔沿着著名的“临安大道”走到个旧锡矿区。矿区的条件异常艰辛,采矿人犹如走在鬼门关,张氏族人坚韧不拔,在开采过程中连获富矿,收入丰厚,继而建立炉房炼锡,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兼营的大商家。十九世纪末,团山人张福来的“福来祥”,张国义、张国明的“吉昌”、张桂明的“天吉昌”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商号,生意做到昆明、上海、香港等地;1900年,张氏族人联合成立“天吉昌”集团,短短几年就跨入了建水八大商号的行列,被人们称作“团山帮”。他们一方面经营集采、洗、冶、销为一体的锡矿大商号,将精锡运到中国香港、越南等地销售,同时兼营棉纱、布匹、百货等进出口贸易。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又为精锡外运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团山天吉昌商号出了巨额资金,而中国首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也在团山设立车站,使得财富之源流向了团山。
获得了巨额财富的团山人,回到团山后斥巨资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精美豪华的传统民居。张家花园等一大批富丽堂皇的传统青砖四合大院民居使得团山成为了声名远播的村寨。
4、景区资质
国家4A级景区。
5、景区特色
休闲、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古村、建筑。
上一篇:迪庆香格里拉松赞林景区
下一篇:梁河南甸宣抚司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