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一大会址,是中国*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一大会址在1952年后成为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地理位置:上海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免费
简称:*一大会址
设立时间:1952年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认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上海市
建议游玩时长:1小时
1、*一大
3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话。马林首先指出:中国*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科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
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领导机构。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25、26日休会,用于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讨论认真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引起争论,会议未作出决定。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中断。
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一大会议后期,由上海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这是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船(仿造)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一大会议后期,由上海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万岁”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历史沿革
*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李氏兄弟迁居退租,该屋为其他居民租用。
1924年改建,增建了厢房,楼下开设商店,房屋面貌全非。
新中国成立后,为迎接建党30周年,1950年9月,*上海市委根据*的指示,寻找*一大会址。经多方勘查,李达、董必武、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等多位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现场踏勘,确认兴业路76为*一大会址。
1984年3月,*为*一大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1999年,时任**总书记*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3、*瞻仰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带领**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于2017年10月31日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31日上午,*等一下飞机,就来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一大会址。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1952年9月修复并对外开放,在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中庄严肃穆。96年前,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成立中国*。
*等在兴业路下车后,步行来到*一大会址纪念馆。*在上海工作期间曾3次到这里。在这里,*首先瞻仰了*一大会议室原址。这个18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会议场景复原布置。*久久凝视,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动情地说,*同志称这里是中国*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随后,*等瞻仰了*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创建历史陈列》。“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陈列着大量实物和图片,有的还有雕塑和沙盘,*一边听取介绍,一边询问细节。他对着浮雕一一列数*一大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题为《追梦》的视频短片,浓缩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等驻足观看。*表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纪念馆宣誓厅,悬挂着巨幅中国*党旗。面对党旗,*带领其他**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领誓下,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让现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当天下午,*等从上海乘火车来到浙江嘉兴市,继续追寻*一大足迹。当时,正在上海召开的*一大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红船由此得名并名扬天下。
微风习习、清波荡漾的南湖,下午4时40分许迎来了*一行。*等走到湖边,瞻仰红船,详细了解利用红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情况。*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的跨世纪航程。
离开南湖,*等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这座纪念馆2006年6月28日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亲自奠基,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前夕落成开放。
纪念馆圆形序厅里,精美的红船雕塑栩栩如生,硕大的镰刀锤头图案鲜艳夺目,二者交相辉映,寓意中国*领航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等由此进入以“开天辟地”为主题的展厅,先后参观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中国*成立”等专题展览。这里展出的实物和图片,同上海*一大会址的展览互为印证,详实记录了中国*诞生的历史全貌。*不时同其他常委同志交流。*表示,从纪念馆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着落成后要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确实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参观结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我们全体*政治局常委同志这次集体出行,目的是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指出,党的十九大擘画了*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临行时,*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握手,勉励大家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贡献的同时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大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政治局委员丁薛祥、李强、陈希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上海市、浙江省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4、建筑格局
*一大会址原楼于民国九年(1920年)夏秋间建,与左右紧邻4幢同类房屋同时建成,属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一部分。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
会址外观
原有楼房共2排9幢,一上一下,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其中南面一排5幢房屋沿兴业路(原望志路)。会址即在西首两幢。北面一排4幢在黄陂南路(原贝勒路)树德里弄内。全部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均按当年外貌原状修复。
纪念馆西侧的新馆外观与旧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占地面积715方平方米,建筑面积2316平方米。
专题陈列室面积460平方米,分上下二层。展厅采用多功能金属展柜,可*组合,能满足临时展览各种布展的要求。
5、纪念馆
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中国*的诞生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委非常重视对*一大会址的调查勘实工作,指示市委宣传部负责调查。1951年4月,查实确定*一大会址在今兴业路76、78号(原望志路106、108号)。会址查实后即开始修缮工程。1952年初修缮工程告竣。同年9月,会址内部亦布置就绪,*一大会议室布置在楼上,开始内部开放,征求意见。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会址于1958年重新按当年建筑原状修复,拆除改建时增建的厢房,会议室亦按董必武和房主人的回忆布置在楼下。这样,会址从房屋建筑到内部布置都恢复了当年原状。
纪念馆原有馆舍系利用*一大会址所在地树德里的原有房屋建筑,共2排9幢一上一下的楼房,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为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其中南面一排5幢房屋沿兴业路(原望志路)。会址即在西首2幢。北面一排4幢在黄陂南路(原贝勒路)树德里的里弄内。全部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均按当年外貌原状修复。
为了更好地保护*一大会址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进一步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1996年6月,上海市委决定实施*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扩建工程位于*一大会址西侧,新建筑的外貌与*一大会址建筑相仿,保留20世纪20年代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民居风格。新建筑占地面积715平方米,建筑面积2316平方米。地上一层是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是“中国*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于1998年6月10日开工。1999年5月27日,*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纪念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馆内共有藏品10万余件,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8套(416件)。较为珍贵的文物有:五卅烈士墓残碑,汪寿华、郑覆他、王孝和、李白等烈士的日记、遗书和遗物,解放战争时期欢送“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愿代表团”大会场景照片,上海学生*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宣言,解放初上海市人民*第一枚印章和第一块木牌以及在龙华*警备司令部附近发掘出来的龙华二十四烈士遗物等。
6、馆藏陈列
基本陈列
*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层是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为《中国*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基本陈列即由“*‘一大’会议室旧址陈列”和“中国*创建历史文物陈列”两部分组成。
*一大代表的蜡像
*“一大”会议室旧址在兴业路76号内,客厅正中是一张长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摆放着茶具、花瓶和紫铜烟缸。餐桌四周围着12只圆凳,东、西两壁各有茶几1只,椅子2把,靠北墙板壁处还有两斗桌1只。客厅内所有家具物品的陈设均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根据原样仿制,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国*创建历史文物陈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中国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陈列室内还按照历史资料开辟了一个蜡像室,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出席*“一大”会议的15位出席者(包括2位共产国际代表)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的蜡像人物增强了陈列的直观性和历史感染力,成为参观中的新热点。
馆藏文物
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据2007年底统计,共有藏品10万余件,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8套(416件)。
较为珍贵的文物有:五卅烈士墓残碑,汪寿华、郑覆他、王孝和、李白等烈士的日记、遗书和遗物,解放战争时期欢送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愿代表团大会场景照片,上海学生*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宣言,解放初上海市人民*第一枚印章和第一块木牌以及在龙华*警备司令部附近发掘出来的24烈士遗物等。
其他珍贵文物还有《*宣言》中文全译本、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著《资政新篇》、秋瑾烈士遗墨《光复军军制稿》、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等。
专题展览
纪念馆经常举办临时性的专题展览。
曾举办过“列宁生平事迹展览会”、“太平军进军上海一百周年纪念展览”、“纪念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35周年展览”、“*同志在上海史料展览”、“上海革命史迹图片展览”、“上海人民迎解放——纪念上海解放40周年史料展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纪念李大钊一百周年诞辰史料展览”、“中国*在上海(1921—1949)——纪念中国*诞生70周年史料展览”、“新时期上海优秀*员先进事迹展览”、“抗日战争与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览”、“*在上海史料图片展”、“*遗物展”、“陈毅在上海”、“光辉的历程——*一大至十五大图片展”、“馆藏文物精品”、“党风楷模*”、“*与上海”、“*与上海”、“永远的丰碑鲜红的党旗——新*主义革命时期上海优秀*员图片史料展览”、“红色之源·上海——纪念中国*成立84周年图片展”、“*一大代表生平史料展”等。展出的重要文物有贺绿汀《游击队之歌》原稿、*名片、1937年8月朱德的照片、*送给李华英的地图等。
专题陈列室先后举办了《马林与中国文献史料展》、《上海百年风云文物史料展》等多个临时展览。
7、场馆保护
1952年,*一大会址修缮后作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内部开放,接待重要中外来宾。
1958年,*一大会址按当年建筑原状修复后重新开放。
1959年5月26日,*一大会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被*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98年,纪念馆扩建工程开工,在纪念馆西侧扩建新馆。
1999年5月27日,纪念馆竣工并对外开放。
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6月,专题陈列室改建竣工。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8、轶事典故
会议转址
1921年7月30日,在上海兴业路76号举行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受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扰而暂时中断。8月初的一天,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布局移置
1952年,大会会址修缮工程告竣后,同年9月会址内部布置就绪。当时*“一大”会议室布置在楼上,开始内部开放,征求意见。但附近居民反映会址房屋曾经改建,已非当年原貌。当年的武汉小组代表董必武在视察后回忆大会是在楼下举行而不是在楼上。当时的房主人,李汉俊的嫂嫂薛文淑也反映,他们家放在楼下客厅的大餐桌从未搬到楼上过。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会址于1958年重新按当年建筑原状进行修复,会议室亦按董必武和房主人的回忆布置在楼下。进入大门为天井,经过6扇玻璃长窗便是会议室,有长餐桌、圆凳、茶几、椅子、两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家具物品。这样,会址从房屋建筑到内部布置都恢复了当年原状。
捐款扩建
1998年6月,纪念馆扩建工程开工,全上海市的广大*员、共青团员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了工程的义务劳动和自愿捐款。1999年5月,扩建工程在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纪念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9、参观信息
交通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黄陂南路站、10号线新天地站
公交:146、42、109、926路、大桥一线
参观办法
该馆从2008年3月10日起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为9:00—16:00(周一闭馆)。日接待观众总量控制为2000人。
个别观众须至领票处领取参观券,凭票入场(特殊情况时需凭本人有效证件领票)。
20人以上(以实到人数为准)的团体观众,须由领队至领票处领取团体参观券,凭票集体整队入场。
70岁以上老人、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优先入场。
服务项目
对提前预约登记的20人以上(以实到人数为准)的团体观众,该馆将根据现场情况提供免费讲解。
该馆提供数码式语言导览服务设备,能分别用汉、英双语介绍展馆陈列内容和文物。导览时间为45分钟。每台租金收费10元。
该馆设有纪念品服务部,经营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中*史类图书。
免费提供纪念馆简介。
10、相关新闻
2018年4月16日晚8点,*一大会址——上海兴业路的石库门小楼里再次亮起了灯,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们聚在一起,开始了一场关于“最熟悉的陌生人”——马克思的特殊对话。
这场对话沙龙上,8位80后青年教师是绝对的主角,他们都来自于*上海市委党校,当晚他们是以“给90后讲讲马克思”主创人员的身份,与来自上海多家单位党支部的90后年轻人们展开一场面对面交流,也为即将于4月17日正式推出的“给90后讲讲马克思”音频党课造势“吸粉”——这也是*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SMG东方广播中心、阿基米德FM五家单位,继推出“19大精神19人讲”音频党课后再次联手,采用更符合新媒体收听和传播特点的短音频,为听众奉献上全新打造的系列党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