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梁守槃

科普小知识2022-09-11 17:39:34
...

梁守槃(1916.4.13-2009.9.5),男,福建福州人。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1937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次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梁守槃是中国第一任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梁守盘是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体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中文名:梁守盘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916年4月13日

逝世日期:2009年9月5日

职业: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等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荣获国家科委一、三等奖各一项;

代表作品:《星型发动机气阀的振动》

1、人物简介

梁守盘,1916年4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父梁敬錞早年曾任北洋*司法部秘书,晚年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童年的梁守盘在北京家中的私塾读古书和当时的小学教科书。1927年考入北京四存中学,后曾转学到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师大附中、上海沪江附中和上海光华附中,1933年6月高中毕业。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呼声高涨,他立志钻研工程技术,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步入航空救国之路。

2、人物生平

童年的梁守盘在北京家中的私塾读古书和当时的小学教科书。

1927年考入北京四存中学,后曾转学到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师大附中、上海沪江附中和上海光华附中,

1933年6月高中毕业。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呼声高涨,他立志钻研工程技术,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步入“航空救国”之路。


梁守盘

1937年毕业,获工学士学位,随即到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学习。结业后目睹当时的主要装备都是美国货,且美国又提出对中国抗日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要“现款自运”,更使他感到建立中国自己军事工业的必要性,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摆脱它国的控制。

1938年8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获硕士学位。

1940年2月,他放弃在美继续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返回战火纷飞的祖国。

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和机械系任讲师、副教授。1942年8月至1945年8月在贵州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任技士、设计课课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

1949年6月后任该系系主任。

1952年9月,奉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任教授、教授会(教研室)主任。

1956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9月调赴北京,先后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研究所所长、分院副院长;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


梁守盘

1982年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第三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

1993年后任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09年9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3、家庭生活

父梁敬錞早年曾任北洋*司法部秘书,晚年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4、任职简历

1933—1937年 北京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37—1938年 在成都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学习。

1938—193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40—1942年 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与机械系讲师、副教授。

1942—1945年 任贵州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技士、课长。

1945—1952年 任浙江大学航空系教授、系主任。

1952—1956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教授、教授会(教研室)主任。1956年5月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6—1965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研究所所长、分院副院长。

1965—1982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海防导弹系列总设计师。

1982—1988年 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三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8—1993年 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

1993年 任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1956年,他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为名誉理事;

1964—1984年一直担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78年当选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3年当选为理事长;

1979年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6年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3年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院士);

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1988年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聘任为初始会员。

他于1961年7月加入中国*。曾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5、人物荣誉

1964年荣获国家科委一、三等奖各一项;

1984年荣立部一等功;1989年荣获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


梁守盘

1990年被批准为首批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

1990年,他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一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2年被批准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6、人物贡献

梁守盘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与贡献,不仅表现在他的科技著作与论述上,更主要的是在从事导弹研制的实践中,以他渊博的基础理论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握着技术方向与技术途径;带领科技人员解决了多项技术关键;参与决策多种导弹的技术方案及其他重大技术问题;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的设计、试制、试验、生产和飞行试验,研制成功多种导弹,满足了部队装备的急需,使中国的国防力量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

教育贡献

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盘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深深地怀念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四万万同胞,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开始他教书育人的生涯。

在近20年的教师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挥鞭执教,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旨在培养振兴中华的栋梁。时至今日,中国航空、航天等科技界的学者、专家还都清晰地记着这位师长的神采和风貌。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撰写了十余部讲义和其他论著,不仅为当时有关专业的教师、学生提供了教材和参考书,而且对从事有关专业的其他科技工作者,都有参考价值。


近程弹道导弹

航天贡献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创建初期,基本上没有设计制造导弹的设备和资料,只有几十位从大专院校和工业部门抽调来的专家和百余名当年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而且只有钱学森教授在国外参加过导弹、火箭设计与试验工作,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然而,创建者们没有气馁和退缩,而坚定地认为,外国人干成的事,中国人当然也能干成。他们围绕航空与导弹专业基础知识举办训练班。梁守盘担任训练班主任,并亲自登台重操旧业,讲授发动机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些都为后来的导弹研制工作发挥了作用。

梁守盘主张既要虚心地向苏联专家学习,认真消化、吸收苏联的技术资料和图纸,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同时,又要对我们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周总理、聂荣臻副总理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关于弹上使用的环形气瓶,苏联专家认为中国当时没有冷轧钢,必须使用苏联的冷轧钢。梁守盘发现在环形气瓶成形过程中,要经过回火工序,这实际上已成了热轧钢。他据理向苏联专家提出采用中国热轧钢的建议,并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同意。经过实际使用证明,用中国热轧钢加工的环形气瓶完全符合要求。

在他担任发动机过程研究所所长期间,能否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燃烧剂成为当时争论的重大技术问题。苏联专家认为,用偏二甲肼作燃烧剂虽然可获得较高的比冲,但有剧毒,而且毒性是积累性的,使用偏二甲肼等于抱着老虎睡觉。他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大胆地闯了这个“禁区”,他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在朱鲲教授的主持下,经过反复的分析研究和试验,终于得出科学的结论:偏二甲肼及其燃气虽有毒,但可以通过人体自身的代谢将毒性物质排出,因此是非积累性的中毒,并找到了解毒的特效药,从而闯开了偏二甲肼不能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剂的“禁区”。尔后,又在梁守盘的带领下,研究出用偏二甲肼与煤油混合,代替需用20公斤粮食才能提炼1公斤的混胺—02的办法,以此作为中、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剂,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粮食,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为研制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他提出可以不设计新的大型离心泵,而用几个离心式涡轮泵并联的设想。这一设想一提出,就遭到了苏联专家的反对,认为离心式涡轮泵不能并联,理由是两台泵的工作难以互相协调,会造成泵的工作负荷不平衡。他不迷信苏联专家的论断,对已有的离心式涡轮泵性能曲线进行分析,认为涡轮泵并联是可行的。他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设计了两台泵的共同出口管路,然后在试车台上进行并联试验,试验前人为地造成两个涡轮泵流量和压力不平衡,试验结果是两台泵可以自动地达到平衡,证实这一技术方案设想是完全可行的,从而为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

在研制贮存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剂硝酸和氧化剂过氧化氢容器的过程中,从国外引进的资料中记载,为满足耐高压、耐腐蚀的要求,要采用不锈钢材料,但当时国内不能生产,而国外又禁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梁守盘凭其长于思考和想像的独特之处,根据篮球双层结构的原理,提出了试制双层金属容器的设想,里层采用耐腐蚀性好的合金铝,外层用强度高、耐高压的钢材,试制成功高压容器;从而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

海防贡献

梁守盘长期从事海防导弹的技术领导工作,曾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领导研制成功几种海防导弹,装备了部队。他还曾担任海防导弹系列总设计师,全面负责各海防型号导弹的技术工作。

梁守盘长期担任海防导弹研究院副院长,分管技术工作,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这类导弹的发展规划,并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有的导弹还多次参加国际防务展览,受到了好评。特别是在被人们称为“中国飞鱼”的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的研制中,他不仅带领科技人员解决了多项技术关键,还排除了飞行试验中出现的故障,以泰山压顶不弯腰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历尽艰辛和坎坷,终于研制成功了这一超音速导弹武器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采用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的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的研制过程,更是曲折和荆棘丛生。早在1963年,正值一些发达国家有人主张停止冲压发动机研制工作之时,他和他的同事提出了继续开展冲压发动机研制工作的建议。这对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导弹事业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梁守盘分析了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认定冲压发动机对导弹与航天事业是大有用处的。他针对那种认为“连技术先进的美国都在收缩下马的项目,我们中国就更不具备条件”的观点,据理力争,幽默地谈到:“*并没有说过要造汽车,而*的教徒不是照样造汽车、坐汽车吗?”正是由于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坚持,最后领导决定将冲压发动机列入研制计划。几经艰苦奋斗,采用冲压发动机的低空超音速掠海飞行的导弹C101终于研制成功。在法国巴黎博览会上被誉为“最令人惊讶的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

作为科技工作的指挥员,他不仅提出技术方向和作原则性指导,而且对研制中的技术难点亲自进行分析和参加解决。有一次,某导弹在靶场进行飞行试验,连续三发都发射失败,试验现场的广大科技人员众说纷纭,一时分析不出产生故障的原因。梁守盘到了现场,详细地询问了飞行试验的有关情况,查看了发射架,并根据发射架的刚度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斩钉截铁地提出:“把发射架前边锯掉1.2米,再把导流槽的底板尾段向下弯40°,然后进行发射。”接着他又讲述了有关发射架的刚性与弹性振动的有关问题。参试人员对此虽不大相信,但对他所提出的公式和计算又找不出什么破绽,人们将信将疑地执行他的决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他的意见进行改进后,所进行的导弹飞行试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参试的广大科技人员无不由衷地佩服他的学识和实践经验。在这方面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靶场光测数据的折射修正、导弹飞行中振荡问题等,他都绞尽脑汁,提出了颇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7、主要论著

1:梁守盘.星型发动机气阀的振动.清华大学工程季刊,1941(4)

2:梁守案.涨圈外形的研究.航空机械,1943(7)

3:梁守盘.发动机动力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4:梁守盘.喷气发动机理论.科学世界,1948(5)

5:梁守盘.内燃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6:梁守盘.气轮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2

7:梁守盘.飞机发动机设计.北京:商务印书馆,1952

8:梁守盘.热力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5

9:梁守盘.叶轮机中的气流速度分布.力学学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力学学会,1956

10:梁守盘.复式减振支架的分析.力学学报,1978(2)

11:梁守盘.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加速度.战术导弹技术,1986(3)

12:梁守盘.大气折射对光测弹道高度的影响.战术导弹技术,1988(2)

13:梁守盘.产品研制中的几个问题.航天事业三十年1956—1986(科技经验篇).北京:航天工业部,1988

14:梁守盘.海防导弹的发展.回顾与展望(1949—1989).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8、人物评价

聂荣臻

梁守盘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深有造诣,具有独立思考、科学严谨、敢于直言的治学态度,具有对导弹研制试验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决策的才华;而且还十分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技术途径等的制订工作。早在1964年,他在当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的*大会上,作了《关于技术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阐述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认识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聂荣臻副总理看了这篇报告后,亲自做了批示:“梁守盘同志的这篇讲话很好,提出了一些很现实、很具体、很生动的问题。……对我们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很值得提倡。”时至今日,他提出的科技人员的“三严”(严格、严密、严肃)作风的培养问题;设计中的继承性与先进性的关系问题;保证技术指挥线畅通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陈秋立

下一篇:曹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