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安林
邵安林,中*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鞍钢矿业集团总经理,中国铁矿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铁矿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人选,试用期一年(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任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
中文名:邵安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肇东县
出生日期:1963.7
职业:工程师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工作时间:1985年8月
学历:博士研究生
1、人物履历
1985年鞍钢东鞍山铁矿技术员、采掘计划员
1993年东鞍山铁矿采掘计划科副科长,工程师
1995年东鞍山铁矿规划设计工程师、计划科长、工程科长
1998年东鞍山铁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0年鞍钢眼前山铁矿代矿长、矿长,教授级高工
2002年弓长岭矿业公司经理助理总工程师
2006年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经理,教授级高工
2012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兼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总经理,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根据2017年5月报道,邵安林为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人选,试用期一年(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任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
2、任免信息
经研究,同意景奉儒、邵安林、段向东为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人选,试用期一年(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
经研究,景奉儒、邵安林、段向东同志任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
3、科研成果
邵安林教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管理创新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发明专利5件。出版5部专著,重点期刊发表论文16篇。
2011年完成的《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杂)系统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邵安林是课题的主持人,研究方向及技术路线的最终确定者,在研究过程中指导、解决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使该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2012年《难造块铁矿资源制备优质炼铁炉料的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课题主要建议及主持人。完成从钙基、钠基膨润土到复合膨润土的选择、研究、优化过程,提出以球团矿质量高低评价对炼铁贡献度的研究与分析策略,确保采、选、冶整体效益最大化。
主持完成的《大型铁矿企业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获第十七届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邵安林教授创立“五品联动”矿冶工程管理模式,主持完成的《大型铁矿企业基于“五品联动”的技术创新成果》获第二十届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1999年完成的《论优化东鞍山铁矿生产关系的途径》获中国金属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3年完成的《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与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
2003年《眼前山露天铁矿高陡边坡稳定研究》项目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3年12月《铁矿山资源评价与探测新技术研究》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完成的《矿山技术指标实时、整体、动态优化技术研究与生产经营数据采集处理》项目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年完成的《浮选柱提纯磁铁矿工艺技术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7年完成的《三维虚拟露天采矿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9年《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与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推广项目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2010年完成的《齐大山红矿强磁预选关键技术研究》和《大孤山铁矿西井运输巷道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项目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二等奖;《铁矿山排岩系统中高效回收磁铁矿资源工艺及装备研究》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0年完成的《弓长岭选矿厂贫磁铁矿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实现贫磁铁矿综合利用,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1年《赤铁矿尾矿铁资源回收再利用新工艺试验研究》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1年完成的《鞍山式含碳酸盐赤铁矿石高效浮选技术研究》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1年完成的《大型铁矿山集中统一的物资精细化管理》课题获第十八届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2年《鞍山式贫赤铁矿阴离子反浮选新型铺收剂》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完成的《矿山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战略的实践》获辽宁省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奖。
完成的《露天矿山数字爆破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4年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完成的《大型深凹露天矿岩体边坡稳定性和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2013年、2014年分别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
邵安林教授在研究生教育中注重工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成功参与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和科技攻关课题,培养采选人才36人,形成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又引领和推动了技术进步。先后承担《高碳酸盐难选铁矿石选矿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地下矿山新型崩落采矿技术与应用》、《铁矿尾矿减排利用技术》等七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和国家项目。
4、代表作品
1.邵安林创立的“五品联动”矿冶工程管理模式,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突破了“采选冶工艺独立优化”思维定式,将地质品位、采出品位、入选品位、精矿品位、入炉品位统筹考虑、动态优化,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大区域开采、网络化配矿、差异化分选”工程组织方式,成功应用于鞍山东部贫赤铁矿区建设工程,建成世界特大型贫铁矿区--鞍山东部矿区。为我国贫铁矿开发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与工程管理模式,一举攻克了贫赤铁矿规模化采选这一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2.邵安林在弓长岭矿业公司担任总工程师期间,负责贫铁矿“提铁降硅”工程,首开国内阳离子反浮选提铁降硅先河,使铁矿石选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实现了该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工业应用,建成国内首个贫铁矿提铁降硅示范工程。在鞍钢的带动下,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实施提铁降硅(杂)战略,带动全国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了适合各种类型铁矿提质降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药剂,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提铁降硅(杂)的黑色风暴。
3.为解决国内大部分深凹露天老矿山转地下开采产能平稳过渡的难题,主持完成了鞍钢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和鞍钢弓长岭东南区露天井下协同开采工程,创立了“露天井下协同开采”工程模式,实现矿山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低成本开采技术的突破。
4.组织世界规模最大的地下铁矿山-西鞍山建设工程,设计规模达3000万吨/年。针对西鞍山矿体赋存于国有铁路、自然景区、河流之下及存在多采空区的特点,提出环境、安全、生产“三协同”工程设计理念,采用全尾矿充填采矿法和多中段、多采区同时开采技术,解决“三下”矿体无扰动开采问题。创造性提出“地下采选一体化”工程建设思路。将选矿厂直接建在地下,省去征地以及尾矿库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对环境、景观、生态等无影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5.率先提出并推进实施“自给为主”铁矿资源发展战略,抗衡国际矿业垄断。担任中国铁矿行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制定国内规模最大的铁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次以企业规划形式批准鞍钢铁矿山建设项目。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鞍钢矿业已成为国内掌控资源量最多、工艺技术最先进、最具竞争优势铁矿山企业。铁精矿制造成本国内排名由2008年第6跃升为第1,居国内领先水平。随着新一轮战略规划实施,鞍钢矿业将成为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中坚力量。
5、主要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创新中国智库”首席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5年12月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6、相关评价
邵安林教授是贫铁矿资源开发技术专家和战略推动者。80年代首提“爆、采、运联动”方法,优化采区矿石类型,确保采出品位。90年代提出“采选联动”理念,实行综合配矿,稳定入选品位。90年代末期鞍钢矿山严重亏损,他提出“分区开采”和“分期开采”技术方案应用于东鞍山铁矿和眼前山铁矿,使这两个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没有被彻底关停,后期又及时组织恢复全境界开采至今。2000年后总结形成“五品联动”工程模式,首创了可推广的开发贫铁矿的技术与工程管理模式。十一五期间,着力打造“数字矿山”;十二五期间,致力打造“智慧矿山”,鞍钢矿业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他坚持不懈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区复垦和生态恢复,使矿区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共同繁荣。先后获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领军型人才”、全国优秀企业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