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东经113度20分,北纬24度21分。距县城51公里。东与青塘镇、白沙镇接壤,南与鱼湾镇、英德华侨茶场毗邻,西与大镇镇、黄陂镇相连,北与横石水镇交界。面积148.6平方公里。桥头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镇*设在桥头墟。墟镇面积1.21平方公里。有13条混凝土集市马路,即府前路、桥西路、桥东路、园陵路、先烈路、吉祥路、利民路。
中文名:桥头镇
行政代码:441881105
身份证前6位:441881
长途区号:0763
邮政编码:511500
隶属政区:英德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粤R
辖区面积:148.6km2
人口数量:约2.97万人
人口密度:200人/km2
1、地方简介
桥头镇有40米高的电视差转塔,全镇可接收电视差转节目。老街中心有一幢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贸易市场。已于1990年绘制墟镇20年建设规划蓝图。1991年建成有线广播电视接收站,可收*和省市各频道等10套节目。1994年在小桥西面开发新城区并建成程控电话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得新建成板甫大桥。1997年建成传呼机、移动电话讯号站。1997年建成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1998年在集镇西约400米的开阔地带建设了一个面积80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批发市场。
2、行政区划
桥头镇
桥头镇区划
441881105001121桥头居委会
441881105202220博下村委会
441881105203220板甫村委会
441881105204220红桥村委会
441881105206220五石村委会
441881105207220联群村委会
441881105208220潭坑村委会
441881105210220新益村委会
441881105211220石角村委会
441881105212220仙蕉坑村委会
441881105213220亚婆石村委会
3、历史沿革
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镇内原有潭坑墟,由于税捐重,桥头乡绅赵汝老召开东坑、坪山、石角、土头陈、鸭麻围、高车坝、赵屋、上塘、丘屋、宁屋等“六甲会议”,在今桥头镇建“六甲祠”作墟场,凡赴墟者皆免费供应半斤油。后来赴墟的人越来越众,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因墟场正在石桥的东头,桥头镇因此得名,潭坑老街也随之自然消失。属英德县象属岩贵、甘棠都溪头、板莆图。清光绪十二月(1886)属英德县总局溪头、板甫、潭坑、五石*。民国期间英德县第三区溪板、新兴乡。1949年10月至于1951年9月属县第三区。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十三区。1957年11月属英东工作委员会。1958年9月划翁源县,称翁江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划归英德县,称桥头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称区。1987年7月改称区。1987年4月改称镇。
4、城镇建设
桥头镇
英德桥头镇村村建成农家书屋
8月18日,市文化局吴局长一行到桥头镇检查“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检查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桥头镇11个村(居)“农家书屋”的房屋、设施配备和图书的上架、管理情况后,对桥头镇“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桥头镇共投入12.5万元,在全镇11个村(居)新建农家书屋,实现村村均有“农家书屋”,解决了我镇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尤其是加工、种植、养殖技术类的书籍,让部分群众学到了技术知识,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带动群众致富。部分条件允许的村(居)还为“农家书屋”配备了空调,增设了电脑阅览室、农家影视、农家舞台等项目,构成农村和社区综合性的文化娱乐阵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支柱。
5、农业发展
英德市桥头镇实物扶贫促长效
根据市委、市*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的要求,桥头镇党委、*和挂扶桥头镇潭坑和博下两村委的佛山市*局扶贫工作组于日前开展派发鸡苗扶贫活动。本次活动给桥头镇潭坑和博下两村贫困户发放大中小规格鸡苗共7650只、给两村委发放大中小规格鸡苗各540只,预计3个半月后鸡苗全部长大上市,每户贫困户可增收3000元,两村委可各增收1.35万元。通过开展类似派发鸡苗实物扶贫的活动,既能帮助贫困户和贫困村委增加收入,还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和两村委勤劳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加脱贫致富的路子,确保扶贫工作取得长效。
6、环境建设
桥头镇
桥头镇强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确保年底前完成镇级垃圾转运站建设
随着城镇扩容提质步伐的加快,桥头镇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垃圾转运站和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建设任务。
桥头镇能严格按照英德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截至11月4日,投资80多万元的桥头镇垃圾转运站已完成机械安装,站场基础设施建设已到收尾阶段;今年完成新建垃圾收集点15个,升级改造收集点15个;并投入约100万元完善村小组级收集点119个,并在四个示范村(五石、社区、石角、板甫)完善每自然村1名保洁员制度,为以后逐步实行上级要求的村收集、镇运送、县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英石
英石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它源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英石是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风化、沉积形成,玲珑剔透、纹理错落,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山脚下的望埠镇设有英石市场,为玩石爱好者服务。
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英红”是与“祁红”、“滇红”并列的约中国五大红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条、色泽乌润、内质鲜甘、汤色红艳、香气浓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赞赏,获奖无数,据传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就十分爱喝英德红茶。“英红”出名归根到底是因英德茶叶的质地好,所以,英德绿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种名气虽不如“英红”大,但其实都是一样的好茶。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英红”成茶内含物丰富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西牛麻竹叶
西牛麻竹叶是广东省著名的特色产物。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西牛麻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竹子)的叶。竹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国家认可并批准的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
西牛麻竹叶的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被*卫生部批准列入"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国珍竹康宁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竹叶提取物高度浓缩了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营养素,具有良好的抗目田基能力;其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作用与松花粉相当;降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相近;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与茶多酚相似;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可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8、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天门沟
英德天门沟位于广东省英德市石牯塘镇,是一个还未完全开发的原始自然景区。天门沟景区分为九站一廊等十多个著名自然景观,全程5000米。步级1万余级,登高800多米踌截止4大落差,感受和谐而又野性的原始风光,尤其是沟内的百多个层级瀑布更是非凡景象,其中最为壮丽之美的是第八站天门大瀑布,单级落差达136米,为广东省之最。
天门沟位于广东省英德市石牯塘镇八宝乡围仔村英波公路边上,溯溪全长约3000米,根据原始地貌,可以将九州驿站·天门沟站及景区分成5段,每个落差之间为一段:1、公路到天口石,500米;2、天口石到天井瀑布,500米;3、天井瀑布到天中瀑布,500米;4、天中瀑布到天门瀑布,100米;5、天门瀑布到野猪林,1400米;这5段溪各自形成明显的特色,可以分别用五个字来形容,第一段“古”、第二段“幽”、第三段“险”、第四段“奇”、第五段“美”。根据每一段的自然特色,景区的建设仅仅是围绕着这些特色进行一些人为的的装点,使得“古幽险奇美”更加突出。险峻的悬崖,神奇的天门,热情壮观的飞瀑,秀美悠长的水石长廊,吸取饱满的负离子清新空气——正是:驿道天地美,途乐此生。
地下溶洞漂流
神舟洞—地下溶洞漂流,实为罕见,2800多米的地宫行舟,蜿蜒曲折,穿越多个村寨地底下惊险刺激,更有特色;不但洞中有洞,而且洞洞涌流,在这里,四条支洞的暗流,先后汇聚于洞中,使得洞内水量越来越大,而且四条支流,彼此水温高低不同,相映成趣。洞内景观千奇百态,雄浑大气,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任人演绎、使人遐想的,拟人拟物、似兽似禽的,说之不尽数之不完。君不见,“天人合一”景观,一盘巨大的悬石,凌空遮蔽在河床的半空,悬石盘底盘呈水平状盖板,中心有后生鹅管,边沿有裙状流石,上面堆积着酷似西域殿堂塔状金顶的岩溶景观,而塔顶上还有一条竹竿大小、长约半丈的小石柱与穹顶的石钟乳连成一体,离奇古怪的造型,让游人无以名状,洞内配之于梦幻般的灯光,仙乐般的音效,来这水洞漂游就如同进入时光隧道,使人产生时空倒转的幻觉,仿忽神游太虚仙境,乐趣无穷。
玄真南越神韵
玄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五路大军南下,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实行郡县制,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击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自号“南越武帝”。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南越国是岭南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在统治岭南的93年间,推行郡县制,和集百越,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玄真南越神韵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