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兰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3年复办并建系,2004年7月6日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过两代人40年的不懈努力,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已成为全国高校中颇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为促进全国特别是西北新闻与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下设有若干方向的研究中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始于1992年,传播学专业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专业2001年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学院具备了国家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全部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西北地区率先具有新闻学、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育科研基地。目前,传播学下设7个专业方向,新闻学下设5个专业方向,其中传播学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设有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三个专业,即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此外,还设有一个特色专业方向,即网络新闻方向。
2、师资力量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院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9名,讲师22名,助教3名。
教授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民华杨魁韩亮樊亚平臧海群李曦珍王芳陈新民张利洁张克非(兼)曹陇华(兼)
兼职教授
翟惠生陈响园胡昌明张锋敬一丹
副教授
李惠民许小平阙 岳阙 岳赵 楠张硕勋李晓灵王君玲刘晓程王晓红冯渊源
3、教学科研
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近800名。自1984年招生以来,学院已毕业国家统招本科生及研究生达2000余名,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省市级报社、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等新闻传播机构。
学院重点进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科研领域。在这一领域,学院集中进行了数个国家科研项目、数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五十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全院教师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已达数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其中包括大陆第一部传播学教材。目前,学院对西北地区新闻与传播事业的研究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水平,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受到西北各省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重视,也得到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肯定和支持。
近年来,兰州大学从教学型向综合性、研究型、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大学快速迈进,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从西北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权威基地向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新闻传播学院提升。
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新闻传播学基本素养,熟悉现代传播新技术,深刻领会各类现代媒体传播特点,能够在新闻媒体、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广告公司等从事新闻采编、公关宣传、教学以及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本系现有1个实验中心、2个研究所、3个教研室。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3个本科专业。具有新闻学、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传播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4、学院领导
院长
林治波,1963年出生于山东文登,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同年参军,进入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从事军事历史研究工作,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通史》的撰写和新版《*选集》的注释,个人代表作为《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是电视文献片《万里长征》《中流砥柱》《*》《徐海东》《使命》的主要撰稿人。2000年调至人民日报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曾任专栏组组长、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起草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开幕社论和部分任仲平文章,发表各种新闻评论数百篇。2009年底调任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2014年6月起兼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副院长
李惠民,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参加兰州大学新闻系工作,1998年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陈新民
林传跃
5、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坚持“国际视野、立足西部、面向主流、突出特色、集成发展”的思路,围绕我国西部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发展需求展开科学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新闻传播科研基地。
总体目标
以实施“985工程”建设(2010-2020年)总体规划和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核心,以建设“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试验中心”为依托,以打造和完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为重点,以人才战略和科研项目为抓手,坚持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四位一体,推动产学研一体联动,力争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
6、院长致辞
人生的路很漫长,但紧要处也就那么几步。上大学,就是人生最紧要的几步中的第一步,其极端重要性无需赘言。
问题是,怎样才能走好这一步呢?
以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似乎应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确立价值观。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动物,很重要的一点是人需要自我实现。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我应该为谁服务?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判断大是大非的标准是什么?人生在世,谁都绕不开这些问题。而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大学的四年,正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加之高考学业的超常紧张,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之前并不具备充分条件。而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同学们心智的相对成熟,眼界与接触面的显著扩大,以及大学的综合条件的提升,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成为一件既有必要又可能完成的事情了。
我认为,价值观对于学习新闻的同学来说,具有双重的重要性:其一,作为通常的人,谁的人生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方向重于效率,只有方向明确了,才谈得上效率;倘若没有方向,人生就不知道要向何处去;倘若方向错了,效率越高反而离目的地越远。而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是只有价值观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其二,作为新闻工作者,你的价值观不仅仅是指导你自己的,还是用于影响受众的,其对与错、善与恶、高与低,都因为你职业的缘故而具有了社会性。因此,一个新闻记者的价值观,就其重要性而言,超过了一般人。
那么,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在个人主义者看来,最切合的价值观就是利己主义,通过利己实现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事实上,很多人既有这样的想法,也进行着这样的实践,狂奔在利己主义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这让我想起了济群法师的一句话:“无明中的人们,天天都在过着愚人节,因为他们把荒谬的生活过得津津有味。”问题是,真的能够通过“津津有味”的利己主义达到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吗?回答是否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同时具有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才是人不同与动物的地方,也是人的本质所在。在动物属性的领域,人要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和生存需求,必须是自私的,因此人的自私在动物属性的领域自有其合理性,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社会属性的领域情形恰恰相反,人必须是无私的,只有奉献社会、与人为善、热心助人,才有可能建立和巩固丰富的社会资源,进而推动自我价值的实现。自私自利、与人不善的结果,必然是社会资源的减少,支持合作的削弱,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最终难成大事,甚至一事无成、一败涂地,其自我价值非但不能最大化,反而会最小化。这种事例,在我们的社会上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因此,一个人最好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是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以利他来实现利己,是利他与利己的结合,是利他与利己的平衡,是利他与利己的双赢,是一种高明的中庸之道。这是我个人的人生感悟,用以自勉,也希望用来和同学们共勉。
第二,掌握真本领。有了人生方向,还得讲求效率;要提高效率,就得掌握本领。对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来说,真本领就是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切实掌握新闻传播业务。新闻的政治属性,要求我们站对政治立场;而新闻的实践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扎实有用的新闻传播能力,以便到了工作岗位能够迅速进入情况,担起工作重任。
关于业务学习,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两点:一是要立足新闻专业,同时超越新闻专业。实践证明,在新闻单位工作的人,出身非新闻专业的人往往更有后劲。因为,他们在花费几个月掌握了新闻工作的若干实践经验之后,其所学专业的威力便逐渐发挥出来,而这恰恰是新闻专业的人所不具备的一种深度优势,这使得新闻专业出身的人好像没有了专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弥补这种缺憾,我建议我们学习新闻专业的同学,在这四年里应该在学好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上,一面扩大知识面,一面侧重自学一个新闻之外的专业,比如经济、法律、历史、哲学、国际关系等等。这是必须的知识储备。二是要特别注重新媒体的学习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方兴未艾,新闻传播已经大不同于以往。如今,过去从未有过的自媒体大量出现了;使用微信的人群已突破6亿;全球每两天形成的信息量等于2003年大数据出现之前人类社会信息量的总和;网上舆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其影响几乎波及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令人惊诧的变化,迅速地让主流媒体传统化、小众化、边缘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们,就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了解其情况,学习其知识,掌握其方法,理解其本质,预知其走向,如此才能顺应时代飞速发展的潮流而不致于被其抛弃,如此才可以在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社会中找到自己坚实的立足之地。
第三,炼就好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习工作的本钱,没了这个本钱,什么都谈不上。*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文中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说法;老舍曾给梁实秋女儿写过一句话:“身体强学问好才是最好的公民”,从中可以看到*和老舍先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某某事很重要,但就是没时间做。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对于一件事情,你做还是不做,实际上不是有无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是否重视的问题——你重视了,就舍得拿出时间和精力来,而并不会觉得那是浪费;你不重视,就舍不得拿出时间和精力来,没有时间就会成为你的借口。锻炼身体这件事,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切实行动起来。“没有时间锻炼,得有时间住院”,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个道理想明白。
前些年访问俄罗斯,听俄国朋友维克多讲了一个关于健康的谚语,觉得颇有道理。他说:“找到好工作是‘0’,娶个好妻子(嫁个好丈夫)是‘0’,生了个好孩子是‘0’,分上了好房子是‘0’,收入提高了是‘0’,职务晋升了也是‘0’,一切好事都是‘0’,唯独健康是‘1’。”我有些不解。维克多解释说:“‘0’是否有价值取决于‘1’,有了健康这个‘1’,把它放到那些‘0’的前面,一个一个的‘0’就非常有价值;而失去了‘1’,那些‘0’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哦,是这样的。”我恍然大悟。健康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以如此别致的形式强调健康的突出重要性,同时并不否定其他事情的重要性,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健康与其他事情合理的逻辑关系,使这个俄罗斯谚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1”,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多的“0”。
以上三个方面,确立价值观才能明确人生的方向,掌握真本领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炼就好体魄才可以为两者提供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四年,如果能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你就可能成为发挥正能量的社会栋梁。我本人,以及学院全体同仁肩负的任务,就是为同学们成为优秀学子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百姓的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让我来为大学四年做一个定义,可否这样讲:大学的四年,就是我们为走上社会发挥正能量而准备工具、蓄积能量的时期。
亲爱的同学们,努力吧!
7、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9号
邮政编码:73002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
上一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下一篇: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