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连中山广场

科普小知识2022-09-12 23:43:45
...

大连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总面积2.2万平方米,直径168米。广场呈圆形辐射状,有10条大路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辐射。因为四周装有高级音响,每天定时播放世界名曲,所以又称中山音乐广场。广场周围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有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文艺复兴风格和折衷主义等,欧味很浓。玉石铺装的中心圆台典雅醒目;广场周围的建筑多是日俄时期修建,这些建筑现大部分被金融机构使用,所以也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中文名:大连中山广场

隶属于:大连市中山区

所在地:大连

总面积:2.2万平方米

形状:呈圆形辐射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广场近现代建筑群

1、简介

大连中山广场是大连最有代表的性的广场,它初建于沙俄占领时期,当时称尼古拉耶夫广场,是为了歌颂沙皇尼古拉二世而命名的。日本占领时期称大广场,是大连解放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面积2.2万平方米,直径168米。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呈圆形辐射状,周围有十个路口可以通过四面八方。

中山广场周围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风味。其中环绕中山广场最里层的建筑共有10座。这些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有罗马式的、哥德式的、拜占庭式的,以及巴洛克、文艺复兴和折中主意风格的等等,可谓10座大楼10个样,10条大路10个向。这些建筑作为我国少有的近代欧式古典建筑群,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历史


1935年的中山广场

大连广场有着与城市完全相同的年龄,而且从一开始就与西方城市广场文化有着一致的传统和深远的文化渊源。不同的时期,大连的广场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认识这些文化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价值取向,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大连城市的文化历史,而且让我们看到当代大连广场文化建设中蕴含的“绿色文化”模式和发展趋向,以及100多年历史中焕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和永远站立在广场文化上的大连人。

大连是中国北方一颗璀璨的明珠,大连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山广场则是镶嵌在明珠上的红宝石。数年前,莫斯科大学的留学生亚·阿列克谢耶夫说:“置身中山广场,我仿佛回到了熟悉的莫斯科,典雅的欧式建筑,放射状的广场和街道都让我想起了红场。”这位莫斯科大学生的感受比较准确,但是他并没有正确领悟和理解中山广场的文化品位和传统。

帝俄时期:移植巴黎“明星广场”

中山广场第一个名称是“尼古拉广场”。1899年俄国殖民者在他们叫做“达里尼”的地方开始修建港湾、堡垒和城市。负责城市建设的俄罗斯总工程师萨哈罗夫,是一个迷恋西欧近代“花园城市”的理想主义者。在4.25平方公里的市区内,他设计了五个广场,即现在的中山广场、三八广场、友好广场、俄罗斯风情街的北端广场和南端胜利桥头的半圆形广场,同时确定尼古拉广场为城市中心广场。由于对西欧文化名城巴黎情有独钟,他便完全模仿巴黎“明星广场”的建筑布局,把“达里尼”设计成了一个以直径212米的中山广场为中心,十条大街向四周辐射,连通一条条环形道路和几个小型广场的花园城市。

如果抛开殖民者的侵略目的,那么在萨哈罗夫理想中,美丽的“达里尼”无疑是一个分布着商业区、广场、花园、青山、海水浴场、海岸散步大街、赛马场、和古典主义、古典折衷主义建筑的浪漫海滨城市。

然而,萨哈罗夫没有想到,他规划的花园城市事实上是侵略者的兵营和堡垒。因为从整体布局来看,殖*义者把城市分成三部分:俄国人居住区、公园、苗圃和隔离华人区、华人居住区,实际上继承了西方中世纪封建庄园文化、加佩王室城堡文化和罗马帝国扩张侵略的殖民文化。因为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们建筑城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利用城市中心坚固的城堡,对所有被征服者、被奴役者、被统治者的反抗和起义,进行顽固防御和严厉镇压。

巴黎的“明星广场”修建于1806年,属于中古帝制集权文化与拿破仑“帝政”时期文化的产物,它的城堡特征、圆形平面、放射状的大街和环状的建筑布局在路易十五之前就已经形成,所以在文化传统上它既采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花园城市,同心圆格网式街道系统的布局,又继承了中世纪城堡文化特征。加佩王室之后,路易十一到路易十五一直推行“重商政策”,把巴黎建设成了一个近代欧洲的文化名城,创造了以旺多姆、协和、明星、巴士底等大型广场为中心的比较*、开放、实用的近代商业广场文化。

由于不能深刻地领悟巴黎城市布局和“明星广场”文化的内涵,俄罗斯人“东方巴黎”的设想和实践,便成了文化符号简单的移植。虽然萨哈罗夫规划的尼古拉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在广场周围分布着城市经济、金融、文化机构,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的特征,但是广场不仅在更深层次上保持着与西方殖民文化的联系,而且也与俄国殖民侵略政策有直接的联系。

日本殖民时期:牵强融入东方色彩

1905年1月日本占领大连后,仍然沿袭了俄国人修建殖民地的方式,把不断扩建的城市始终分为三部分,即军用地区、日人居住区、中国人居住区,同时将尼古拉广场改名为大广场,并且在广场周围先后修建起了大连民政署厅舍、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大和饭店等九座融合西方不同时期建筑风格、构造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与圆形广场在文化风格上十分均衡、协调。

但是,日本人又遵照东方文化的传统,在广场上修建了道路、凉亭、假山和一座关东都督大岛义昌的铜像,结果混乱了广场和谐的线条,强化了广场的政治作用,破坏了广场开放、*、休闲的商业文化气氛。这说明忙于侵略掠夺的日本殖民者对西方广场文化并不理解,他们完成的大广场建设,承续了西方殖民文化传统,又沿袭了日本民族的习惯与文化,确定了殖民统治的权威,在广场的内部空间划分上分散了整体的均衡,降低了广场的文化品位和环境审美效果。另外,在城市整体布局上,大广场以东为军用区,同时又位于日本人居住区中心,这便使得城市中心的广场失去了作为城市公众活动场所的价值和功能,违背了人类修建城市广场的初衷。

建国后6次改造:诠释广场文化精神

1945年日本投降,大连回到祖国的怀抱,大广场被正式命名为中山广场。虽然广场的建筑布局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改造,但是广场上活动的人群却是城市真正的主体———大连人民。

从这时到“*”结束,大连广场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大连市*对中山广场的改造就进行过五次,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这些改造没有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文化模式,多次改造后的中山广场仍然是一个美化城市街景,疏导城市交通的街心花园,并没有成为具有现代文化意义的城市广场。

直到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连城市的居住者才对人类的广场文化遗产开始了正确的释读和*的表达。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城市的灵魂是人,是那些普普通通、忙忙碌碌在城市里流动、聚居、从事各种各样工作和活动的人群。只有让这些形形色色人们的生命旺盛,身体健康,生活得更舒适、更美好,城市才能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得到健康持续、稳固永久的发展。这是因为,1978年之后发生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让人们真正理解了人类文化的真谛,即:活着就是为了活的更好,生活就是追求美丽。

1984年,大连市*对已经绿化的中山广场进行改造,将中间的水池建成乐控喷泉,环绕着喷泉的分别是内侧的8个花坛和外侧的12个树坛,树坛内修建了棚架、管理亭,设置了园灯、座椅。在广场的建筑布局、文化模式方面,这次改造主要是把中国传统的庭院广场文化引入了西方广场文化,表现了人类广场文化中重要的生存意识,即: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广场和城市空地为市民和游客创造美好、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同时体现了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最初成果———人类广场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大连的复活与回归。但是,广场上过多的人工设施、比较杂乱的空间分配无疑损害了环境的和谐、宁静和典雅,使其失去了广场空阔、闲适、*的文化氛围。

进入90年代之后,在城市广场上生活了100年的大连人真正地站立起来了。大连不仅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拥有了视野开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理念的城市人民和城市管理集体。1993年,大连市委、市*从彻底改变城市的生存环境,使之更适于人的居住和生存着眼,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实施“蓝天碧海”、“绿色长龙”两大工程的号召,并且在1995年,大连市*对中山广场进行了全面的,也是最近一次的改造。

这次改造,撤去了广场上的棚架、乐控喷泉等过多的人工设施,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镶贴黑色的花岗石线条,将广场内部空间分割成4块,*用花岗石砌成圆形舞台,四周用花岗石分出4个大草坪、8个小草坪,草坪上铺设了美国冷绿式草地,栽种了雪松、龙柏、紫杉等142种,1100多株树木和260株月季,安装了10组环绕音响、135组庭院灯。加之2000年中山广场东西地下通道的建成,不仅疏导了往来的人流,而且扩展了广场的视野空间。所以,现在的中山广场,既保持了星形广场所具有的“明星广场”传统文化风貌,又借鉴了现代世界城市广场空间分割的方法,用具有现代风格的简洁明快线条对广场平面进行了重新划分;既铺设了大面积(11000平方米)的草地,又创建中国庭院文化传统的“天然园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中山广场疏林绿地,简洁优美,舒适雅致,曲直和谐,只要站在广场上,人们就一定能够感受到:西方城市传统的硬地广场,东方古典庭院的园林,共同组成了一曲广场文化的交响乐,正在迎接着每一个踏着时代鼓点来到大连的客人,迎接着每一个需要*、休闲、浪漫的城市公民。

3、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


中山1号

中山广场周围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风味。其中环绕中山广场最里层的建筑共有10座。这些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有罗马式的、哥德式的、拜占庭式的,以及巴洛克、文艺复兴和折中主意风格的等等,可谓10座大楼10个样,10条大路10个向。这些建筑作为我国少有的近代欧式古典建筑群,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鲜银行大连支店

文艺复兴风格科林斯柱式建筑位于民康街和中山路之间设计者是朝鲜银行的建筑顾问银行建筑专家中村与资平在京城今首尔开设建筑设计事务所。1917年在大连开设分支机构1922年回到日本设计事务所,由下属宗像主一接手改名中村宗像建筑事务所朝鲜银行在日本占领地区同样行使*银行的职能二战后朝鲜银行解散。建筑最初由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使用后迁出在其后身新建办公大楼目前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广场支行使用。

大连民政署大连警察署

哥特式建筑位于中山路和玉光街之间,这座建筑是日本统治时期广场周边最早的建筑钟塔系参照欧洲市政厅风格而设所用的砖由满洲炼瓦会社生产,石材使用山东省出产的红色花岗,岩设计者是关东都督府土木课的前田松韵为首的团队,他是最早来到中国东北的日本建筑师,日俄战争时曾指导军用仓库建设不久后成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教授。尽管在任时间短暂但奠定了大连民用建筑规模和耐火构造的建筑规则对大连城市建设有一定影响,

大连民政署是关东都督府民政部下属的管辖大连的行政机构,1922年改为大连警察署二战后建筑成为中国海军后勤部后由辽宁省外贸厅使用现为花旗银行大连分行。

英国驻大连领事馆

位于玉光街和延安路之间1914年竣工设计者是英国工务局上海事务所技师长辅佐H.Ashead。1952年后由大连市六一幼儿园使用1995年因建筑老化而拆除。

2000年在原址改建大连金融大厦后现代主义建筑2001年后左半部分西侧即玉光街一侧由广东发展银行使用右半部分东侧即延安路一侧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使用。

大连大和旅馆


大连宾馆

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位于延安路和解放街之间正立面为花岗岩材质爱奥尼柱式1909年开工1914年竣工设计者异说颇多其中满铁技师太田毅的说法可信度相对较高现为大连宾馆三星级中外客人均可在此住宿

大连市役所

折中主义风格建筑位于解放街和鲁迅路之间正门融入日本破风的意境塔楼则融入京都祇园祭山车的意象。设计师是关东都督府土木课课长大连民政署设计师前田松韵的继任者松室重光。他在京都寺庙等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方面有很大成绩而这一建筑的设计也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见解。1947至1950年间由大连市人民*使用后成为大连市人民*办公楼,当时大连市和旅顺市是地级旅大市下属的平级行政单位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

位于鲁迅路和人民路之间设计者是宗像主一恰好是广场正对面的朝鲜银行大连支店设计者的下属兼徒弟。1951至1957年作为中国*大连市委办公楼后来成为市*分办公楼现在由交通银行大连市分行使用。

中国银行大连支店

文艺复兴建筑位于人民路和七一街之间。建于1910年*的塔楼具有法式风格清朝时期为大清银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中国银行二战后由大连市教育局使用现在是中信银行中山支行

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最大欧式建筑群中山广场

建于1950年位于七一街和民生街之间是大连光复后广场周边的第一座建筑由以白俄罗斯工程师为首的苏联设计团设计。建筑兼具音乐厅及剧场的功能是大连重要的文艺活动中心。1995年和2008年各进行过一次维修目前一层600个座位二层400个座位。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

位于民生街和上海路之间面向正南正对延安路妻木赖黄进行基础设计。实质性的设计由其徒弟太田毅进行。1945年至1955年为苏联远东银行现为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值得一提的是内部禁止拍照。

关东递信局

位于上海路和民康街之间与广场正对面的大连市役所。同为松室重光设计苏军接收后临时作为苏军大连警备司令部今为大连市邮政局。

上一篇:刘义季

下一篇:飞天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