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爆炸现场》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09:45:33
...

《爆炸现场》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迄今唯一一部还原天津“8·12”大爆炸的纪实作品,并披露了100多张照片。2016年3月22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何建明的纪实新作《爆炸现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华侨饭店举行。

1、作品简介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何建明纪实新作《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是*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故,《爆炸现场》是对它独一无二的真实记录,书写了天津大爆炸这个亿万人关注的重要事件,呈现出爆炸中千丝万缕的问题,将读者带回到漫天火光的现场。何建明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通过采访一个个幸存的消防队员及牺牲消防队员的亲人并诉诸文字的作家,亲情、友情、爱情及自我存在的各种复杂隐秘的情感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临界点面前一一尽显。

2、作者简介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人民大学教授何建明和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代表作:《南京大*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我的天堂》《根本利益》《国家行动》《*告急》等。电影、电视8部。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作品翻译到十几个国家。

3、主要内容


救援现场

2015年8月12日深夜,所有得知大爆炸消息的人都在为天津祈祷,“刚子走了”的那个微信截图在朋友圈里疯传,之后更多的责备声涌来。该书聚焦天津大爆炸这个亿万人关注的重要事件,对之进行了真实记录,并对大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导火索是什么?消防队员和指挥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生死死?自警铃响起时,真正的火情现场如何?大爆炸前的瞬间,他们留下了怎样的珍贵对话?动荡的爆炸现场,还意外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节外生枝?派出所被大爆炸炸得粉碎,他们的枪支弹药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这火线的“绝密行动”怎样得以完成?作为烧伤最严重的消防队员岩强当时的情形如何,这位“烧焦人”如何复活?消防队员张超方在爆炸中创下奇迹,在昏迷四十多天后,在妈妈的呼唤下如何醒来?周秀政委在火场面前的真实心理怎样,如何完成预设中与女儿最后的对话?,并对“大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导火索是什么?消防队员和指挥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生死死?作为烧伤最严重的消防队员‘烧焦人’岩强如何复活?”等问题进行了层层揭示。

4、创作过程

何建明表示,采访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在工作之余利用中秋、国庆假期,及周末去采访,多次深入爆炸现场、医院的重症病房,与消防官兵及其家人交谈,共采访了100多位消防官兵和牺牲消防官兵的家人。“消防官兵在爆炸抢救的行动中表现近乎完美,他们用45秒冲出营房集合,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他们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厕所都能马上进入状态,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本书是一个沉痛的话题,何建明说采访过程带给他强烈的感情冲击,他深入爆炸现场和重症病房,亲眼看到惨烈的局面和伤势惨重的消防官兵,感受到了消防队员那种面对生死的壮美。

何建明之所以能成功地记录下消防队员这个英雄群体,主要是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他们与大爆炸事件发生关联的方式,他们“小”的个人和“大”的现实是交融在一起,血肉相连的;也是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交融在一起,感同身受,休戚与共的。因为这不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对当下的反思。只有回到现场,回到真相,我们也才能回到自己。鸡汤可以喝,但真正直抵内心的写作应该是这样的,它会炸飞我们的那些小忧伤,会因消防英雄而正位自己,英雄们所构建的“消防精神”,尤其是在当下,如同一枚旗帜猎猎飘扬,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天津消防队员就是最可敬的人。

5、创作感悟


《爆炸现场》发布会

《人民文学》杂志今年第二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同时推出我写震惊中外的天津“8·12”《爆炸现场》一书,这是我认为自己写作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当代少有的中国悲歌。它本可以写二三十万字,但我就此收笔,因为我惧怕在这场*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故的惨烈现场无法抽出自己的一颗已被深深刺伤的心。即便如此,仍然有两个“现场”情形刻意在上面的作品内容中没有加予描述,但它一刻也不停地像幽灵似地在我眼前晃荡着,令我痛苦不堪,甚至常常感到窒息。

报告文学(或说非虚构作品)如果没有“现场”的亲历与准确叙述,那必定不会有独特而超然的艺术魅力,那些蜻蜓点水式的假现场也必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然而“现场”也并不是对所有麻木的、缺乏敏感的、不知如何撷取生活和情感精华者来说,它仍然会掉入“一般性”之中。客观的“现场”通常是死板的、乏味的,甚至还可能是枯萎、单一的,那些丰富的、精彩的、立体的、鲜活的“现场”,则需要作者的嗅觉、视觉和情感的透彻性的寻觅与搜索,甚至有时还需要像消防队员一样冒生命之险去实践与战斗。

《爆炸现场》就是这样一部通过“冒生命之险去实践与战斗”之作。因为我尽可能地去爆炸现场,尽管我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硝烟与爆炸声,然而当我站在那个大坑前伫立片刻时,我仍然强烈地感受到爆炸的火焰与气浪是如此的慑人魂魄;尽管我没有像许多消防队员感受自己的亲密战友在瞬间牺牲的场景,然而当我来到重症监护室抚摸着倘在治疗中的伤员那一条条灼焦的伤疤时,我仍然感觉心的彻痛与胆之寒颤……“中秋节”、“国庆节”、“圣诞节”,还有许多个周末,我与天津消防队员们在爆炸现场一起谈论和回忆“8·12”夜晚的瞬间所发生的一切。

热的眼泪和冷的眼泪时常挂在我的眶内眶外,牺牲的战友和伤残的战友身影总在我的睡梦中复现,并无时无刻都在与我谈论着、欢笑着,然而多数时候他们是在向我诉说、哭泣、呐喊与追问着……“我们如此年轻,为什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就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与爱人?为什么?谁是罪?啊,谁之罪?”

这是最悲切与沉重的呐喊与追问,它一直在那个爆炸现场的上空徘徊着、回响着……唉,这就是“现场”!无法抹去的生命现场,以及一个作家所能意识与追索得到的关于生命的另一种存在与拷问。也许有人会向我提出质疑:大爆炸是一场悲剧,你为何把消防队员的牺牲写得如此壮丽。其实,消防队员们的生命本来就是极其壮丽的,而我之所以把“爆炸现场”的壮丽生命写出来,就是为了无情地鞭挞那些摧毁这些生命的罪孽!他们是谁?他们会是谁?天知之,人知之,良心知之,法律知之。

上一篇:我们的夜并不长

下一篇:干冰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