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香港中文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10:41:52
...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为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也有广大的本地和海外校友组织,联系身在世界各地的中大毕业生。截至2015年6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7.3公顷,建筑面积710302平方米;辖9个学院及研究院,开办各类本科课程265个;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19263人。

中文名:香港中文大学

英文名: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

简称:港中大(CUHK)

创办时间:1963年(癸卯年)10月17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性:AACSB认证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现任校长:沈祖尧

知名校友:余英时、丘成桐、许冠文、郑海泉、徐立之、梁文道等

主管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

校训:博文约礼

专职院士:13人

主要院系: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及教育学院等

学校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马料水

1、历史沿革


香港中文大学

1957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共同争取应得的*资助及学术地位。

1959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为*资助专上学院。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而成。

1965年,教育学院成立。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将中大采取单一制的行政结构,各书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资产,其余全部权力,授予大学本部。

1977年,医学院成立。

1986年,逸夫书院成立,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第四个成员书院。

1991年,工程学院成立。

2005年,开设环球商业本科生课程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学院成立,是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课程的本地大学。

2006年,开办法学士本科生课程。

2006年,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校舍设于大学体育馆后之山坡,及后更宣布将成立第七所书院,校舍设于联合书院后面之山坡。

2006年,为了应付中大于2012年恢复大学四年制后对学生宿位的需求,校方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校舍设于大学体育馆后的山坡;大学制定策略计划,确立今后十年发展方向;选定五个重点资助研究领域。

2007年,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成立。

2009年,前校长高锟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第一位拥有香港身分的诺贝尔奖得主;建筑学系升格为建筑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成立。

2010年,两所新书院善衡书院和晨兴书院开始招生;2011年,第七所书院和声书院开始招生;2012年,敬文书院和伍宜孙书院开始招生。

2012年,筹备2013年校庆五十周年庆祝活动。

2013年,*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人民*,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由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合作办学,由广东省人民*依法进行管理。

2、书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唯一设书院制度的大学,现有(2015年)成员书院为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在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所有全日制本科生均被派往一所书院。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它设施。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各种非形式的教育,创造亲切和睦的环境,让师生或朋辈间可融洽交流沟通,且有利为同学提供关顾及辅导服务。书院鼓励其属员进行研究工作,并积极推动各种文化活动。书院亦见证了不少令人难忘的人情故事。

书院提供各种机会,同学可从中选择,为学生生活添上色彩。书院除举办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外,还有各类研讨会,以及语文、信息科技、领袖训练、文化及健体训练班和社会服务计划。书院学生会亦组织多种课外活动。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于1951年10月由香港基督教会创立,应社会需要为本地基督教徒提供高等教育,宗旨在依据基督精神,培育学生*开放的胸怀与心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中西文化了解,另一方面训练他们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处理现代社会种种挑战。

1956年,崇基学院迁入新界马料水现址;1959年起,学院获香港*补助经费,直至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学院为成员书院之一。院内现设有神学院培育基督教神职教牧人员,及校牧室以推动校园团契生活、主日崇拜,及提供信仰人生咨询服务。

崇基学院一向致力培养学生之领导及组织能力,十分注重学生群育活动。举办组织包括学生会、系会、级社、属会、兴趣小组、走读生舍堂及各宿舍宿生会。崇基学院经常举办各类型之社会与学术文化活动,包括崇茶馆师生聚谈、晚上于宿舍举行的宿舍夜话聚会,及参观特色丰富的地方和机构等。每年10月校庆期间并举办系际比赛、嘉年华、环校跑和千人宴,是全年最精彩的学院活动。

崇基学院师生定期举办校园活动。除研讨会和师生聚谈,以讨论教育及其它课题外,并定期举行午餐聚会及周年教育研讨会。1982年起成立的黄林秀莲访问学人计划不时邀请海外著名学者莅校作短期访问,以广师生视野;1996年又成立了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以促进教职员及学生从事跨科际学术研究。

学院同时设有多个奖学金、助学金及奖项、优质活动奖励计划、暑期研究计划津贴、学生交流计划津贴等;又成立多项专为新生而设之奖学金,当中不少由崇基校友资助,旨于鼓励同学积极求学及参与群育活动。另外,学院全年均会举办各类交流、短期探访及外展训练计划;并设立综合基本教育资料中心,搜集有关大学教育之资料,及提供各种视听器材。

经过50多年教育耕耘,崇基学院的校友达18,000名,遍布世界各地,在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之主要城市成立了校友会,加强校友间及与母校的联系。香港崇基校友会更与学院合作推行学长计划,增办海外网上学长计划,以帮助学生加强社会经验、扩阔视野及建立社会网络。崇基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群育精神、稳固的校友网络,提供丰富的个人成长机会,竭力尽心为同学设办全面的优质高等教育。

新亚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

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由已故钱穆博士及一群来自内地之学者兴办,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学术相辅相成,使学生除对本国传统文化具更深了解,同时拥有应付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为推广文化交流及开拓同学国际视野,新亚书院设多项短期、一学期或一学年交流计划。自1993起,书院举办新亚书院/耶鲁大学交流活动,增进两校同学对港美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的了解。同学也可参加其它一学期或一学年交换生计划,往美国(国际学生交换计划)、日本(亚细亚大学、创价大学及京都产业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地研修,汲取海外学习经验。

书院致力提高同学中英语文能力,举办多项语文活动,其中普通话工作坊、英语文化工作坊、普通话桌、普通话生活营、英语暑期营,及国内或英国暑期语文班,此等活动均广受同学欢迎。

暑期学生活动同样缤纷多姿,帮助同学于漫长假期中接受其它非形式教育。学生领袖培训计划发掘同学潜能,提高个人自信心及自立能力。暑期日语研修课程选派同学往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研修日语,完成课程后并于日本见学旅行。其它活动如新亚书院/耶鲁大学暑期社区服务交流计划、海外实习计划则以实习培训方式,让同学认识其它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概况。此外,书院积极鼓励同学于暑期参加海外学习计划或从事研究活动,同学通过学生外访资助计划和暑期研究资助计划攫取资助,历年来受惠者众。

同学毕业后成为新亚校友,仍是书院重要成员。学长计划予同学机会分享前辈的宝贵经验,在一众热心校友的支持下取得丰盛成果。自2003年起,书院每年均举办毕业30周年校友重聚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连系。

书院的多个奖学金总额逾港币4百万元,嘉许学业成绩、社会服务、课外活动表现优异,在学期间有跃进表现,或具经济需要的同学。

联合书院

联合书院于一1956年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等书院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5所专上学院合并组成。1957年,联合书院依据香港*法案成立校董会,全力发展院务。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联合书院为其创校成员书院之一。

联合书院秉承明德新民院训,通过全人教育及群体生活,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为香港社会以至全人类服务。因此书院素来特别着重研究香港问题,目的是希望透过理论的传授和实习,为香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历年来,联合书院毕业生在香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均贡献良多。

联合书院每年均举办到访杰出学人讲座、周年研讨会及书院聚会等活动,以增加教员和同学接触不同种类知识的机会。自一九八九年起,联合书院每年举办萌芽学者学术交流计划,使同学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同学进行研讨及交流。联合书院并与美国威廉士大学、日本创价大学、芬兰奥伦大学、澳洲南澳洲大学及韩国成均馆大学成立交换计划,每年互相交换学生,促进文化交流。

除了以上的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书院亦筹办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致力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岑才生学长计划、领袖训练计划、书院辩论队、有机耕种小组、国际演讲会、全人发展奖励计划、及权智创新与创业计划奖等,便是几个十分成功的例子。

联合书院设有多项奖学金及学业优异奖计划,奖励学业、体育与课外活动成绩优异的同学前往海外学习,又设奖学金资助毕业生到外国深造。为扩阔同学的国际视野,书院亦为假期往海外参加学术交流及专题进修计划的同学提供财政资助,受惠学生每年超过350人。书院另于2007年4月成立校内住宿助学金,旨在提供校内住宿资助予有经济困难的联合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书院活动,并争取学习时间提升学业成绩。

逸夫书院

得国际知名慈善家邵逸夫爵士慷慨捐款,逸夫书院成立于1986年7月成立,并蒙邵爵士惠允出任书院创办人。

本书院位于中大校园西北部,饱览吐露港自然景致。院训修德讲学出自《论语?述而》,勉励同学德智并重。

书院强调非形式教育,视之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之部分。学生可参加书院或由部门和学术交流处举办的交换计划到海外进修,为期一学年或一学期。此外,书院为本地及外地生提供住宿,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亦举办师友计划,邀请校友担任学长与同学配对,透过经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邵逸夫爵士杰出访问学人计划和到访学人计划,则让学生接触世界知名学者,增广见闻。曾到访学者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杜林奖得主姚期智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教授、及光纤之父高锟教授。书院并举办多次邵逸夫奖讲座,由邵逸夫奖得奖人主讲。

逸夫书院同时透过与学生团体紧密联系,在学术及文化方面丰富同学的书院生活。每年的大型学生活动包括迎新营、逸夫里游艺晚会、书院院庆活动、及歌唱比赛。书院多个学生组织亦参与举办各式课外活动,迎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当中包括多个运动学会、系会、扶轮青年团、书院剧社、辩论队、乐队学会。

语文进修计划主要针对中英两文的听、写,及普通话、英语和广州话的应用。授课期间会举办工作坊及活动,暑期则提供海外语文学习班。

书院设有多项设施,以照顾师生需要,包括行政楼文澜堂、林健忠计算机中心、李和声香港历史资源中心及多媒体中心。国楙楼及第二学生宿舍两幢宿舍合共提供1195个宿位。院内的大讲堂不单作教学学堂及举办学生活动之用,二楼的越乔艺廊更常用作展览场地。逸夫书院共有2个餐厅,包括一个可容纳250人的学生饭堂,和一个设有100个座位的教职员餐厅。室内及室外运动设施则有壁球场、乒乓球室、篮球练习场、健身室、舞蹈室及室外篮球∕排球场。第二学生宿舍侧邻建有草苓香中草药园及烧烤场。书院的校友径竖立有刻上历届毕业生姓名的牌匾。

晨兴书院

书院邻近大学体育中心,坐落山坡上,俯瞰吐露港,是理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书院采用全宿共膳模式,每年可容纳三百名学生。小规模书院更易于建构和睦亲切的师生群体及只有在这气氛下才能培养的学习风气。除书院同仁外,更会广邀大学及海内外的学人和专业人士共膳交流。晨兴书院以济民和求知立世着称,并重国际视野和参与。

院训:博学、进德、济民

晨兴书院的理念是为同学提供高雅谈吐、活泼辩论的场所,培养他们的创意和独立思考,让同学对文化有既广且深的认识。书院期望毕业生都是智慧机敏,并且能贡献社会,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书院的学生多元及国际化,学生分别来自香港、内地及世界各地,修读不同的学科。书院的一大特色是允许学生高度参与书院事务。学生不仅是书院精神和文化的受惠者,更是积极的创造者。

善衡书院

书院位处大学道以北,邻近大学体育中心。书院实行全宿共膳,六百位书院学生在学期间均会全期于宿舍居住,并参与每星期三晚的师生共膳及附带活动,在轻松亲切的气氛下分享学习心得,从而在生活中学习,达致书院育人为本的理念。善衡书院的使命则着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立下基础以贡献社会、丰盛人生。

院训:文行忠信

善衡书院提供一个安定,但富启发性的多元化环境,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让同学在亲切、关怀、具归属感及充满期望中成长。为了使学生具有广泛的社会网络、流利的语文能力和多元文化的接触,书院设定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拥有海外经验的目标,计划包括交换生计划、暑期语言计划、暑期海外学习计划、文化探索、服务学习和联校实习计划。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并秉承已故朱敬文博士的嘉言美行,发挥自助助人精神,立下基础以回馈社会,为国储材及丰盛学生的人生。采用全宿共膳的模式。于2012学年招收首批学生。书院将汇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组成一个亲切融和的社群,并以探究真理,慷慨利他的精神训练学生,使其能出为世用。书院愿景涵盖四项元素:亲切融和、多元文化、崇尚知识、投入社群,不仅彰显书院特色,亦会是书院发展的方向。书院院训修己泽人,储才济世。

书院坐落于环回北路,邻近三十九区地段一系列新发展的研究大楼及研究生宿舍。书院校舍将由一条新设的单车径连接至港铁大学站。书院建筑群融合于草本葱茏的自然环境之中。除学生宿舍外,校舍内还有可供全体书院成员用膳的设施,以及供举行导修课、研讨会和其他书院活动的多用途场地。

伍宜孙书院

伍宜孙书院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建立稳固基础以贡献社会及达至丰盛人生。伍宜孙书于2012年前招收首批学生。书院以博学笃行为院训,鼓励同学在亲切融和与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志业精神。通过均衡的通识课程、校园生活、以及各项文化和海外交流活动,力求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为贡献社会和丰盛人生奠定稳固基础。博学笃行为书院院训。

书院校舍坐落于士林一巷。书院学生宿舍提供双人房间三百间,可容宿生六百人,房间配备空调及无线网络;走读生则可到面向辽阔海景的走读生舍堂休憩,亦可参与及筹划舍堂活动,携手建立自己的第二个家。

和声书院

和声书院除主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外,更深切盼望能协助学生扩阔对本港、国家及世界的了解和联系,以利他们日后能成功建立个人事业,并鼓励他们积极回馈母校及社会,以达至丰盛人生。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智育发展和就业前景。会透过多元化的通识教育及学生发展活动,例如研讨会、领袖培训课程,及海外交流计划等,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

和声书院的院徽由(人、山、和)三字组成,寓意书院注重师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在这理念下,书院将积极推广绿色生活,包括全港首个宿舍全智能电力读数系统、全港首个高效率CIGS太阳能发电系统及首个全反LED照明系统等,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办学特色

研究型综合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高瞻远瞩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是*根据第一份富尔敦报告书的建议,将三所文理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组成。

中大截至2015年6月有四间成员书院,包括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及逸夫书院,在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部分新书院采用全宿共膳,进一步发挥书院制的独特优势,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中文大学多年来朝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方向迈进。创校之初,就成立了研究院和三个研究所,并鼓励教员积极从事学术研究,足见其对发展和创造知识的重视。中文大学又不断推出新学科、新课程,以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于1977成立的医学院、1991年开办的建筑学系和工程学院、2005年成立的法律学院,都是大学发展的新里程碑。

大学设有文学、商学、教育、工程、法律、医学、理学及社会科学八个学院共58个学系。中文大学提共的课程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其中不少学科于推出时更属香港首创。现(2015年6月)有本科及研究生近20,000名。

融汇古今中外

香港中文大学建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当时在港的中国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过,这并没有局限中文大学以后走向国际学府的发展。中文大学创校之初主张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致力成为一所国际性的大学、一所中国人的大学,并期望学生兼通中英语文、了解东西方的传统,有效地履行沟通中西文化之使命。

4、师资队伍


香港中文大学

中文大学近千名教师中有不少国际知名的学者,如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理斯爵士及蒙代尓教授、菲尔兹奖及沃尓夫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及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等。而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教授,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成就均获国际学术界肯定。

另香港中文大学多位教授皆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化学系麦松威教授、黄乃正教授、吴奇教授,防疫研究中心孔祥复教授及外科学系刘允怡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系辛世文教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徐扬生教授及医学院沈祖尧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更经常邀请享誉国际的学者来校讲学及参与学术研究合作,以加强本港与国际一流学者的交流。历年来,全球多位著名学者,及在不同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曾就不同学术或专业范畴在中文大学发表演说。过去曾到访的嘉宾包括:法国驻港总领事戴博先生、大韩民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赵焕复先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先生、日本驻香港总领事佐藤重和先生、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罗伯特·尼科威教授、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博士、苏格兰阿伯丁大学校监、前香港总督卫奕信勋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教授、费尔普斯教授、蒙代尔教授、谢林教授等。

5、学术交流

中文大学自1963年创校以来,即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早于1965年即与美国加州大学订立学生交换计划,其后不断加强与海外大学的联系,至今已与世界各地逾二百三十所学府订立学生交换计划。

中文大学多年来不断发展及保持与海内外(包括内地和*)大学、研究中心、学术机构、*机构及各国高等学府协会之关系,并致力促进与世界各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及研究合作计划。

作为一所国际顶尖的大学,中大与各国高等学府协会紧密合作。中大是世界大学联盟(WUN)的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PAIE)的创始成员及其他主要教育组织的成员。

6、科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项目包罗万象,遍及各个学科。校方又予教员*为业界提供顾问服务或与之协作之便。在严格的自我要求下,大学的研究一直保持上乘水准,享誉日隆。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选定了十八个卓越学科领域,集中资源资助本地大学进行研究,其中七个由中大学者负责。现时中文大学有五间由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能力,完成国家交付的科研重任。在发表研究成果方面,中大的成绩粲然可观。无论在专门领域的学报,还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期刊,如《自然》、《科学》、《刺针》,都可见中大学人的文章。

7、课程设置

学士课程

中大的八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开设多个主修、副修和双学位学士课程,供学生*选择。

中文大学的使命,是在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教学与研究,并提供公共服务,藉此保存、创造、应用及传播知识。中大的学系分设于八所学院,济济多士,既注重有效地传授知识,又鼓励炽热投入的研究风气。

八所学院连同研究院合共提供多个本科课程和研究院课程,学科类别丰富,毕业生可按所修课程取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中文大学每年颁授超过三千个学士学位和五千个硕士及博士学位。

学院 学士课程
文学院

人类学、中国语言及文学、文化管理、文化研究、英文、艺术、历史、日本研究、语言学、音乐、哲学、宗教研究、神学、翻译

工商管理学院

亚洲商业学、环球商业学、环球经济与金融、酒店及旅游管理学、保险、金融与精算学、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国际贸易与中国企业、专业会计学、计量金融学、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

教育学院

运动科学与健康教育、通识教育、数学及数学教育、体育运动科学、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研究及英国语文教育

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学、能源工程学、信息工程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

法律学院 法学士
医学院

中医学、社区健康、老年学、医学、护理学、药剂学、公共卫生

理学院

分子生物技术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地球系统科学、自然科学、物理、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理论物理精研、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统计学、数学、数学精研(包括数学与信息工程学)、环境科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

社会科学院

建筑学、经济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环球经济与金融、全球研究、政治与行政学、新闻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社会学、城市研究

研究院课程

研究院提供两类型课程,即修课式课程及研究式课程,颁授多种不同的高等学位,包括音乐博士、教育博士、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法律博士、法学硕士、文学硕士、会计学硕士、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医学硕士、临牀药剂学硕士、神道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家庭医学硕士、健康科学硕士、音乐硕士、护理硕士、职业医学硕士、专业会计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哲学硕士、理学硕士、社会科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及专业文凭。

8、国际排名

学校排名 

排名机构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QS世界大学排名 - 46 39 40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151 170 151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129 109 124 151

学科排名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学科名称 参评年份 名次

现代语言

2014

11

语言学

2014

48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2014

18

化学工程

2014

51

电子与电子工程

2014

38

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

2014

51

医学

2014

49

生物科学

2014

51

心理学

2014

41

药学与药理学

2014

101

数学

2014

26

化学

2014

151

材料科学

2014

51

地理

2014

51

统计与运筹学

2014

43

社会学

2014

39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

2014

39

法律

2014

51

经济和计量经济学

2014

34

会计与金融

2014

27

传媒与媒体研究

2014

19

教育学

2014

24

9、内地招生

香港中文大学在1998年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至今(2015年)已有逾三千名内地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本科课程。本校由2005年开始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本科生,2007年更获国家教育部列入提前录取批次。(本校在内地招生的院校国标码是81002)。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公办研究型综合大学,现有文学、商学、教育、工程、法律、医学、理学及社会科学八个学院,共有58个学系和32个主要研究所,提供过百项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涵盖面极为广泛。

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计划分设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个学科门类。人文类包括文学院、教育学院、法律学院及社会科学院;理科类包括医学院及理学院;工科类为工程学院;商科类为商学院。

10、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大学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利国伟法律图书馆等7个图书馆;馆藏涵盖13万种电子及纸本期刊、450万册电子书及250万册书籍;特藏包括从商代甲骨至现代中国文学档案。

学术期刊

《中文大学校刊》《香港中文大学年报》  《中大通讯》  

《概览及统计资料》《香港中文大学概况》

11、文化理念

使命


香港中文大学

在各个学科领域,全面综合地进行教学与研究,提供公共服务,致力于保存、创造、应用及传播知识,以满足香港、全中国,以至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并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愿景

努力成为香港、全国及国际公认的第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并使我校建立于双语及跨文化传统的学生教育、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均保持在卓越水平。

校训

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本校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校徽

本校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

文化活动

为增进本地学生与海外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香港中文大学学术交流处不时举办连串文化活动,包括好友计划、东道主协助计划、语文桌、主题式实地考察及远足旅行等。此外,中文大学每年亦会邀请本地及海外学生合作举办国际文化交流节,推广学生交流计划及促进校内多元文化发展。在校方鼓励下,每年均有不少本地及海外生积极参与此项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藉此丰富他们的大学及人生经验。

上一篇:官渡镇

下一篇:乐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