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奇才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12:20:57
...

王奇才(1903—1976.2.19)福建省上杭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二纵队五支队副官,红四军第十二师军医处处长,第一师军医处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卫生部部长,军团野战医院副院长,军团医院政治委员,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九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地委代书记,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文名:王奇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教授

1、生平事迹

王奇才父王文瑞、母黄兰妹以耕田为生,家境极为穷困。16岁便拜师学泥水手艺,并以此维持家庭生计。民国18年(1929年)夏,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的消息传到龙岩工地,他便赶回家乡。在接受林鹤、林忠等革命教育后,秘密筹建革命组织。同年4月,与24位青年在才溪庄背庙立誓革命,并提出减租减息等口号。6月15日,才溪人民暴动取得成功,才溪区苏维埃*建立后,他积极发动青少年参军、参战、生产支前,深得群众拥护和组织信任。9月经罗化成、蓝洪翔介绍加入中国*,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十二军第二支队副官。在其带动和影响下,三个弟弟均参加红军,二弟、三弟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大弟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被冲散,未跟上队伍,后在家务农。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赤卫队军需、红十二军第二纵队五支队副官,红四军第十二师军医处长、第一师军医处政委、红一军团第二师卫生部部长、红一军团卫生部政委,军团野战医院副院长,军团医院政治委员,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当蒋介石纠集部队向苏维埃地区疯狂“围剿”时,奇才直接参加过一、二、五次反“围剿”战斗。在每次激战中,均身先士卒,勇敢顽强,随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经常深入抗日前线慰问将士,深入做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民国29年,任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五·一八”反“扫荡”战斗。32年,任九分区副政委兼代理中国*第九区地委书记。次年,恢复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后,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以政治思想工作出色称著。为支援大兵团作战,在冀中军区组成后勤司令部时任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保障了解放战争的物资供给。34年河北省军区成立后,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津等重大战役。

解放后,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总结一整套适合部队特点、行之有效的经验,为部队革命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因积劳而患胃癌,1976年住院治疗,经多方医治无效,于同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2、成长经历

王奇才幼年家贫,只读过四年私塾,辍学后,为地主家耕田放牛,十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领着他弟兄三人艰苦度日。王奇才十六岁时离家外出做泥水工。每天只能挣一、二角,全家人终年辛劳,不得温饱,而地主靠收租放债,终年不劳动,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世道的不平,使王奇才心中燃起了争取*、平等的烈火。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王奇才先后三次参加了才溪乡的农民暴动。

一九二七年八月,南昌起义的队伍经过王奇才的家乡时,帮助村里成立了农民协会,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农会。但随着南昌起义队伍的失利,豪绅们又卷土重来,进行反攻倒算,才溪乡的农民协会被解散,王奇才*逃到外乡。


王奇才

一九二八年春天,才溪乡来了两个*员,走家串户,宣传*的主张,发动群众,组织秘密农会。王奇才家是一秘密活动点。在这期间,王奇才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开始为党做秘密工作。一九二八年底,王奇才和刘忠二人,受才溪区委的派遣,通过关系介绍,参加才溪乡一个农民自发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大部分是破产的农民,总共有三十条枪,口号是“劫富济贫。”王奇才和刘忠打入这支队伍以后,与他们的头头在大庙里喝过鸡血酒,拜了“把兄弟”,进行耐心的争取工作,引导他们接受*的领导,终于使这支队伍加入了红军的行列。一九二九年五月,红四军由龙岩转到上杭。才溪乡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第三次农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焚烧借约地契,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王奇才家分得了房屋土地。在斗争中王奇才认识到*是穷苦人民的大救星,一心一意跟着*走。在这期间,王奇才为红军筹粮、搞菜、烧水、做饭,还拉上他两个弟兄(其中一个是堂弟)一块儿当了红军,只留下一个弟弟侍奉母亲,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两个弟弟相继牺牲了。王奇才没敢把这悲痛的消息告诉母亲,一直到全国解放。王奇才参加红军以后,积极工作,勇敢战斗,同年九月,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王奇才参加过打郭凤鸣、打钟少奎、打广东大铺、打江西樟树、打长沙、打吉安等战斗;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受到军委总政的奖励和表扬,接着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长征部队进行整编,王奇才到五团任卫生队长。在长征队伍中,他年岁稍长,处处以身作则,象老大哥一样关怀下级,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王老头”。他的马不是让给伤员就是用来给大家驮东西。大家跟他开玩笑,说他是“有马不骑,偏爱走路”。他却打趣地说:总是骑马,屁股翘得高高的,天长日久,怕连路都不会走了。他的模范行动和平易近人的作风,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时,红军天天要跑路,天天要打仗,天天要流血牺牲。伤病员与日俱增,又缺医少药,给红军的行动带来了很大困难。正巧在战斗中,俘虏了一些敌军医生,王奇才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宣传红军的政策,晓以革命道理,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些医生,从王奇才身上,看到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之间的新型关系,也看到了人生的正路和革命的希望。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和红军同甘共苦,为红军战士医伤治病。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奇才在延安抗大第三期学习,至一九三九年在政治部任组织科长。他看到华北抗战形势日趋紧张,坚决要求到抗日前线去。一九四○年一月先到晋察冀军区,后转到更艰苦的冀中军区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当时冀中军区遭受水旱灾害,加上敌人的掠夺,群众生活困难,部队的生活条件很差,常常吃高粮、黑豆。王奇才毫不特殊,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战斗。一次,王奇才率一个检查团到军区鞋厂检查工作,军区首长指示,让给检查团每人发一双鞋,唯独他自己没有领,仍旧用麻绳绑着一双旧鞋走路。一九四一年,他带剧社去慰问部队,在安平县满子营演话剧《日出》,遭到敌人袭击。王奇才镇定自若,挺立在滹沱河北岸,指挥部队和群众向南岸转移。日军部队越来越近,已经看到敌人明晃晃的刺刀了,这时尚有小部分部队没有渡河。王奇才毫不犹豫,策马西奔,以自己为目标,将敌人的搜索部队引开,掩护部队安全渡过了滹沱河。

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军驻华北的敌酋冈村宁次,调集五万兵力亲自指挥,从五月一日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十面出击,铁壁合围、反复清剿的大“扫荡”。为了应付突变的形势,保存抗战实力,冀中军区的机关和部队,根据上级指示分散转移到晋察冀军区的一、三分区和冀南军区外线去活动,只留下少数部队在冀中坚持斗争。王奇才率领九分区第十八团,几经周折,转移到深县、献县、饶阳的结合部,同警备旅王长江旅长指挥的警一团、七分区的三十团等部队会合。部队会合以后,仍没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形势十分紧张。遵照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会师部队组成指挥部,由王长江任司令员,王奇才任政治委员。次日拂晓,他们遭到五千多日军的包围,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决定于夜间突围。突围前,王奇才分别对部队进行战斗动员,鼓励大家不怕疲劳,一鼓作气,冲出重围。他的沉着坚定给了部队很大鼓舞,保证了突围的胜利,跨过平汉铁路,进入太行山区。突围以后,王奇才满脸征尘,一身硝烟,心情沉重。他想着冀中受苦受难的人民,追念在突围中牺牲的战友,惦念负伤后留在敌占区的同志,多次派人返回冀中送药、送粮、送款,寻找看望养伤的同志。对带到路西来的部队,加强政治工作,养精蓄锐,对伤员抓紧治疗。不少战士伤愈后,斗志不衰,要求重返前线杀敌。

一九四三年秋,王奇才四十岁时。在戎马倥偬中,经党组织同意才与丁一同志结了婚。婚后第三天,就接受了恢复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任务,王奇才被任命为九分区的副政委。他和李健,只带几个人和一部电台,换上便衣,通过碉堡林立的敌占区。夜行晓宿,冒雨越过平汉线,涉过暴涨的滹沱河,返回冀中区。经几个昼夜的探寻,终于找到了分区机关,加强了九地委、军分区的领导力量。

当时的冀中,党的组织遭受很大破坏,不少同志英勇牺牲。日寇对冀中控制很严,建立了维持会、大乡、保甲等制度,汉奸特务到处横行。形势非常严重。不久,王奇才又一度兼任地委书记的职务。部队、地方两副重担一肩。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道,白天钻地道,晚上工作,连续多少昼夜不见天日。他们联络同志、恢复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我党影响,壮大抗日武装力量,正确执行革命的“两面政策”分化瓦解敌人,在斗争中创造出“单打一”、“黑虎掏心”等战术。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一方面宣传发动群众,一方面严惩罪大恶极的汉奸,保护群众利益,同时广泛展开地道战,从小打、巧打入手,一点一滴地消灭敌伪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逐步站稳了脚跟,进而发展到有计划地大打,攻克碉堡据点以及敌人盘据的县城。仅在当年冬季、分区部队就袭击、攻克据点、碉堡一百余个,以后又组织了解放肃宁、任邱、袭击河间等重要战斗,终于打开了冀中九分区的局面。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王奇才调任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当时,刘一峰从延安分配到冀中工作,王奇才看了介绍材料,才知道是被戴上政治嫌疑帽子的,但又感到根据不足。于是亲自找刘一峰谈话,有一次连续谈了五个多小时。详细了解刘一峰的革命历史和工作表现,又经过调查研究,重新审查。经请示上级党委批准,给刘一峰甄别平反,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后经实践证明,刘一峰在抗日战争中是英勇坚定的。

王奇才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强调抓好连队支部工作,就是在战争环境中,也要求利用战争空隙,培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同时还特别注意团以上*的选拔、培养、审查、考核。凡是由于提升、调补经过组织部的团以上*,王奇才一般都亲自谈话征询意见,帮助解决问题。这对冀中部队的巩固和战斗力的提高都起着积极作用。

一九四五年五月,王奇才调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一九四七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冀中区党委、军区和行政公署决定,成立冀中战勤司令部,王奇才任司令员,统一指挥全区支援前线的战勤任务。

当时,前线各个战场,捷报频传,战斗英雄倍受尊敬,各级*要求到野战军去打仗的情绪极为高涨,王奇才一上任就首先抓住后勤队伍的巩固工作。对后勤*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讲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使后勤*加深了对后勤工作保障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的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九四八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我华北野战军主力出击平绥线、平承线、北宁线津塘段,以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解放平、津的战役。我解放区后方空虚,从保定到石家庄几百里的地段上没有留下主力部队。敌人侦知我情况后,命令敌九十四军偷袭石家庄。我亦侦知敌人的企图,但已经部署在平、津方面的主力不能动。华北军区聂司令员命令由冀中军区担任阻击,向石家庄袭击之敌九十四军的任务。在这紧急时刻,冀中军区*司令员急令王奇才火速组织民兵团,迟滞敌人前行。当时王奇才正在为支援平、津方面作战日夜操劳,身患胃病,他接到命令,二话没说,拔腿就走。一路奔波,沿途组织起几个民兵团,按时赶到了前线,摆下了层层地雷阵,为保卫石家庄立了一功。敌九十四军在我冀中军民的节节抗击下,寸步难行,乘汽车日进不到三十里,终于未敢妄动,返回北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平津战役开始了。东北八十万野战军南下作战,加上华北野战军,天津周围的部队已达百万。这些部队的供给大部分来自冀中,而且还要为解放后的天津数百万市民准备三个月的供应。这得需要多大数量的物资啊!这个任务实在太艰巨了。因为这些物资既要提前筹集,又要绝对保密,不能暴露我军的意图,还要保证这批物资的安全。王奇才带领战勤司令部的全体同志,呕心沥血,昼夜奋战,把冀中的人力物力调动到最大的限度。在短期内抢修了上千里公路,抢筑了数十座桥粱。王奇才胸部长了个脂肪瘤,在动手术后的第二天、不顾医生的劝阻,就跑到支前第一线,连夜分析形势,制定措施。决定集中全力,利用夜间把作战物资运到大清河南岸的二十三个村镇秘密集中,然后再突击抢运。工作中王奇才注意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有一位老渔民建议,砸开大清河的冰,实行船运,可以加快运输速度。为了更有把握,王奇才亲自跑到冰河上进行砸冰实验,然后又精确计算了砸冰的速度和需要的人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砸冰抢运计划。王奇才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冒着严寒,带领四万余民工,凿开大清河上二百六十多里的坚冰,动员了四百余条船只组成船运队,加上汽车、大车、小推车,各种运输工具。同一时间抢运,车水马龙,连绵不断,绘成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在这场战略大决战中,王奇才出色地完成了战勤任务,受到了华北局、冀中区党委的表扬。

王奇才在任战勤司令员期间,还曾和罗玉川、吴树声等领导同志一起,组织了对石东、青沧、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以及远征察南、冀东、绥蒙、太原等战役的巨大后勤支援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一篇:花佩菊

下一篇:冯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