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DalianMaritimeUniversity)简称“海大”,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理工类院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合并而成。1953年,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学校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中文名:大连海事大学
英文名:DalianMaritimeUniversity(DMU)
简称:海大,大连海大
创办时间:1909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类
属性:211工程、卓越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大连
知名校友:钱永昌、陈政高、徐祖远、潘立刚
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
硕士点:73个
博士点:56个
校训: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主要院系:航海学院、轮机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等
长江学者:3人
重点实验室:17个
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
在校生人数:20000余人
1、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DalianMaritimeUniversity)简称“海大”,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理工类院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合并而成。1953年,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学校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2、办学历史
1953年,原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东北航海学院,源于1927年东北航警处筹办的东北商船学校;上海航务学院,其前身为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源于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实业部水产航海科,三校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时为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
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3年,周总理亲自批示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管。
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
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
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该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
2000年12月,交通部所属大连海运学校并入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
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分别视察了学校。
3、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70名,其中教授297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32名,聘任二级教授25名,三级教授62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8名、“千人计划”人才7名、“长江学者”8名、讲座教授110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学科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50个本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涵盖14个工程领域,翻译硕士涵盖2个翻译领域)。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合作基地,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教学团队,1门*精品课程,1门IMO示范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特色(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0个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学校有1个*教学团队,1门*精品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20余门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团队:船艺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轮机自动化
*双语示范课程:财务管理
对外交流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129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海外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Register)以及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大连海事大学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学。学校共有长期外籍专家和教师30多人,每年短期来访讲学的国(境)外学者多达百余人,来访外宾近千人。学校已经实现了英语口语课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多年来,积极的与国(境)外着名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校已经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的深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4、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独立机构: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航海教育研究所
*重点实验室:海湾生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船用集成电路片上系统SOC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船舶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公路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交通与重大装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轮机监控与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沿海开放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辽宁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省船舶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地、辽宁省船舶污染监测与检测的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轮机科学与运用工程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港航机电控制工程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船舶自动化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环境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国际海事法律研究中心、辽宁省物流航运管理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交通安全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与控制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交通信息工程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重点实验室、强电离放电单分子工程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船机修造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船机修造工程重点实验室、航海动态仿真与控制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镀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2年,大连海事大学科技课题1261项,投入人数1106.3,投入经费3.83434亿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403项,投入人数82.1,投入经费1028.75万元。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两岸四地大学ESI论文排行榜显示,大连海事大学总被引次数3349次,论文数994,ESI论文篇均被引频次3.37。
学术资源
海大图书馆截至2013年有馆藏文献209.05万收藏单位,其中中文图书172.44万册、外文图书22.23万册、期刊合订本10.38万册、缩微资料4万余件;年订购报刊1017种(其中中文报刊820种,外文报刊197种)。
《大连海事大学理科学报》、《大连海事大学文科学报》、《航海教育研究》、《世界海运》。
5、文化传统
校训
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学汇百川”出自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人含(胸中容纳)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也。”王充反对读书人株守一经,提倡博学广览,做兼通诸子百家之言的“通人”,他说:“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智)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学汇百川”作为校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海大人具有大海般的胸襟,虚怀若谷,广收博取,善于汲取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二是指海大在治学上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容纳各种学术思想,汇聚八方人才。
“德济四海”系化用《周易·系辞上》“知(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中的“道济天下”。“济”有救助、造福、成就之义,这里是造福、服务的意思。“德济四海”作为校训有两层意思:一是做人要以德为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二是指海大培育的人才应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具有经邦济世、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志向、责任和能力。
校徽
整个校徽为一个舵轮,意为航海,说明该校为航海类院校。图案最外一环,为舵轮的环,环的最下方“1909”字样,为该校建校时间。图案外圈第二环,为中英文“大连海事大学”字样。
图案中间部分:最下方为两片嫩叶,意为萌芽,象征“勃勃生机”和“茁壮成长”,嫩叶上面,为一本打开的书,象征“学习”、“学校”,这本打开的书,又似“大海”、“海浪”;海浪上面,为一艘船,下为船体,上为风帆,意为扬帆远航;风帆又似一只和平鸽,意为“热爱和平”、“科学航海"。最外圈白色空白部分,和内圈白色环形组成了船舵的图案。
精神
海大精神:坚定严谨勤奋开拓
坚定——船锚——海大人像船锚一样信念坚定、目标坚定、意志坚定;
严谨——船钟——海大人像船钟一样严谨求真、严谨求实、严谨求是;
勤奋——船桨——海大人像船桨一样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开拓——舵轮——海大人像舵轮一样开拓进取、开拓向前、开拓发展。
校歌
作词:张本义作曲:曲致正
渤海畔黄海滨
集合着大海的灵魂
扬气概抖精神
浩海纵鹏鲲
啊海大
啊大海
托手放飞理想
畅怀奔腾奔腾奔腾奔腾青春
知路远守本根
肩负着中华的责任
汇百川济四海
青史建功勋
曙光托起希望
放眼世界世界世界世界风云
放眼世界风云
6、校园环境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7、知名校友
马家骏中国第一代远洋船长。建国后曾任上海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
钱永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曾当选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1984—1991年任*交通部部长。
林祖乙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中国水上消防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交通部副部长。
洪善祥曾先后担任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副总经理,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曾任*交通部副部长。
刘松金1994年5月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陈政高辽宁省省长。
朱正昌2005年2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黄先耀2008年03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潘立刚2007年6月当选为*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现任中组部副部长。
赵化明辽宁省人民*副省长、党组成员。
方嘉德该校原航海系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61级学生。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全总十三届主席团成员,*十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国职工对外交流中心副会长,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
李建玉1962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1988年9月任监察部驻民航总局监察局局长。1993年3月任*民航总局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局局长。1994年9月任*民航总局纪委书记。1997年在*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任茂东该校原航海系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74级学生,教授。现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院长,交通部科教司司长。
林玉乃该校原航海系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60级学生。高级工程师。任中国航海学会秘书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任。曾先后担任交通部救助打捞局局长,青岛远洋公司副总经理、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局长。
胡汉湘该校原航海系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61级学生。高级工程师,原交通部水运司司长。曾先后担任海洋运输管理局副局长、运输管理司副司长、全国水运总调度主任等职。
何杰环保部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曾任交通部人劳司技干处处长,人劳司司长助理、副司长、司长。
常德传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以其卓越的经营管理业绩,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十大“人民尊敬的企业家”、中华十大诚信英才、新世纪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大榜样人物、*小康建设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
徐祖远*交通部副部长,曾任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海发展股份公司货轮公司总经理。
陈忠表高级经济师。中国船东协会会长、中国航海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董事长。1994年4月被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金球奖)
刘功臣*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正局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交通部远洋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已被推荐为国家科技发展专家库专家。
宋家慧高级船长,国家注册安全高级工程师,现任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曾先后担任大连远洋运输公司航运处处长,大连海监局副局长兼副监督长、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党委委员。
林建清中国海运(集团)中公司副总裁兼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中海集团国际贸易公司和中海电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轮机学会会长,中国航海董事会主席。
肖建国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
苏新刚交通部水运司司长。
邹斌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船舶驾驶专业毕业。
梅劲安徽省交通厅厅长。1978年3月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系轮机管理专业学生;1997年10月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6年4月任淮北市委副书记、市*代市长、党组书记;2006年9月任淮北市长;2007年12月19日任省交通厅厅长。
赵零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7年12月-2002年2月,武汉市委副书记;2002年2月-2003年1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赵沪湘1980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高级工程师。
周祺芳中集集团第六任董事长。招商局集团常务副总裁。其创办的中远川崎重工及中远修船集团是中国修造船业管理最好的企业之一。鉴于周祺芳先生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国务院评定其为具有特殊贡献专家。
张建华该校社会科学系水运政工*专修班1983级学生。现任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高级政工师。
魏家福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张良历任天津远洋运输公司船长,天津远洋运输公司人事处处长,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魏卿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天津远洋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李科浚中国船级社社长、理事长和总裁。
庄卫华女,2001年获安大略省省长优秀研究奖。1997年7月成为滑铁芦大学终身教授。2002年7月成为滑铁芦大学正教授。2011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海商法教授,博士生导师。
8、学校领导
郑少南: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保密办公室挂靠)、组织部、政策研究室。
孙玉清: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保密办公室挂靠)。
许民强:党委副书记
负责学生、宣传、统战、思想政治、校友等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做好组织及政策研究工作。分管机关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事务与合作处、团委。
孙培廷:副校长
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分管研究生院、学术期刊中心。
刘正江:副校长
负责本科教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事业发展规划、质量管理等工作。分管教务处、发展规划与质量管理处、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图书与档案馆。
李信标:纪委书记
主持纪委工作,负责监察、审计等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处)、工会。
潘新祥:副校长
负责资产、实验室、基建、安全保卫等工作。分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保障处、保卫处。
赵友涛:副校长
负责人事、国际交流合作、离退休等工作。分管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离退休工作处、附属学校。
王小勇:副校长
负责科研、财务、产业、信息化建设、后勤服务等工作。分管科技处、财务处、航运发展研究院、网络信息与综合服务中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后勤服务(集团)公司。
上一篇: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下一篇: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