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
呼玛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麓,这里万顷林海松涛滚滚,江河沼泽碧波荡漾,野生浆果遍布满山遍野,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既有珍禽异兽,又有名贵鲟鱼,数万亩良田上绿色农作物生长茂盛,自然、人文景观堪称一绝。
行政代码:232721
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457
辖区面积:14285km2
人口:约35万人
人口密度:25人/km2
邮政编码:165000
车牌号码:黑P
隶属政区:大兴安岭
1、呼玛概况
地理位置
呼玛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南岸。东径125°03′20″至127°01′30″,北纬50°49′20″至52°53′58″。东部和北部为黑龙江所环抱,黑龙江主航道为国境线,隔江与苏联斯沃德内市、施玛诺夫斯克市、特科达市相对,北与漠河县,西为新林区、松岭区接壤,南与嫩江县、黑河市毗邻。对俄边境线长达371公里,占到大兴安岭地区对俄边境总长的近二分之一,也是全省对俄边境线最长的县份。县城呼玛镇是黑龙江上游唯一座落在江畔的县级市镇,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客货口岸,并保留至今。
地形地貌
地貌概况
呼玛区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地区属多山区,辖区内深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3.8%,丘陵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4%,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9%,河流湖泊等约占全县总面积的0.9%。
山脉河流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北麓东坡平均海拔700-1000米,小兴安岭北段余脉,黑龙江上游西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属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属漫岗平原区。西部伊勒呼里山,平均海拔为700-800米;西南部为白卡鲁山,海拔为1396米;东南部是铁帽山,海拔为523米;东部区域是黑龙江畔丘陵地或小平原,海拔为300米以下。
地貌标高143-788米,平均海拔350米(系黄海高程)。境内水资源丰富,有39条河流(支流有160条),分属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呼玛河水向东注入黑龙江,境内流程209公里,是县内最长的一条大河。境内泡泽共有331个。江河水含省量少,透明度29-33左右,水质良好,水量丰富。
水资源总量为7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来计),其中地下7亿立方米,多为浅层的裂隙水。江河泡泽面积共计25.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人均占水量10.4万立方米,年平均流经总量38亿立方米,年平均水能蕴藏量50万千瓦(不包括黑龙江)。
气候特征
呼玛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极端最代低气温-50.2℃,夏季炎热多雨且短暂,年降雨量300至500毫米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8℃,年平均气温-2℃。积雪覆盖期长达150余天,无霜期80至110天,结冰区期每年7个月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29小时。年≥10℃的活动积温为1998.0℃。
这里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温度低,风天多;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多,温度高,雨天多;秋季日照时间短降水量较多,温度渐低;冬季日照时间短降水量少,温度低,晴天多。
对于农作物来讲呼玛县的天气有三害,春旱、低温、霜冻。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呼玛区
呼玛县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盛产黄金,自古有“黑水镶边、黄金铺路”之称。金矿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金沙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的45.9%,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地。
呼玛县有储量可观的金、煤、铁、磷、钼、石墨、云母、石灰石、石英砂、花岗岩、膨润土等。呼玛素有“黄金铺地”、“金镶边”的美称,探明的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之冠,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1亿吨,埋藏浅、易开采。
生物资源
呼玛县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野生异兽珍禽有马鹿、犴、貉、黑熊、麋鹿(狍子)、猞猁、黄鼬、紫貂、水獭、麝鼠及飞龙鸟榛鸡、树鸟、雉鸟等。江河中盛产闻名遐迩的鳇、鲟、鲑鱼和鳌鱼、哲罗、细鳞为代表的“三花五罗十八鳞”等鱼类。蜚声海内外的毛尖蘑、猴头蘑、黑木耳和蕨菜、黄花菜等食用山产品遍布山野。无污染的都柿稠李子、黑加伦、刺玫果等野生浆果是酿制果酒、饮料的上乘佳品。还有号称“兴安药材八百种”的北芪、五味子、掌参、党参、柴胡、桔梗、防风等寒地野生药材。
2、历史沿革
呼玛县,因呼玛河得名。“呼玛”,又称“呼玛尔”、“库玛尔”,系达斡尔语,“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之意。汉晋属鲜卑,唐属室韦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室韦部,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始属宁古塔将军管辖。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在黑龙江上游呼玛尔河口附近,修建呼玛尔木城,改隶黑龙江将军管辖,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
1727年(清雍正五年),黑龙江将军于呼玛尔城设置呼玛尔卡伦。
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拟设呼玛直隶厅,驻西尔根卡伦。后因条件所限,缓设。
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呼玛尔河口设置呼玛尔河总卡官,节制呼玛尔河、依西肯、倭西门、安干、察哈彦、望哈达卡伦。隶属瑷珲兵备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1日,设置呼玛厅设治局,驻呼玛尔河口(又称“金山口”,今金山乡金山村)。
1914年1月11日批准,将呼玛厅设治局改为呼玛县,为二等县。同年7月11日,呼玛县知县孙绳武启用“呼玛县印”,隶属黑河道;10月批准,呼玛县署迁至古站(今呼玛镇)。
呼玛区
1915年1月,将倭西门卡伦改为呼玛县分驻倭西门县佐。
1916年4月,呼玛县署正式移驻古站。
1929年2月1日,倭西门县佐升改鸥浦设治局,旋即改设鸥浦县。呼玛县由黑龙江省直辖,同年4月提升为一等县。1930年呼玛全县1.4万人。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直辖,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
1947年3月,撤销鸥浦县和漠河县,并入呼玛县。呼玛县改隶黑河专区管辖。
1964年8月,将西部林区划归大兴安岭特区管辖。
1970年4月,将呼玛县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81年5月,将沿江漠河、兴安、开库康、依西肯公社和十八站公社分别划归新设置的漠河县和塔河县管辖。
1992年,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是我国最北部的边境县之一。东与俄罗斯以江为界,国境线长377公里,南与黑河市、嫩江县、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接壤,西与新林区毗连,北抵塔河县。
3、行政区划
公元1682年,清*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李甘率1500名士兵进驻呼玛尔建木城,作为抵御沙俄侵略的前哨堡垒。1908年于金山镇设呼玛直隶厅,1912年改为设置局。1914年改为呼玛县,管理区域达漠河、鸥浦之远。1946年8月13日建立了呼玛县人民*。1981年11月,呼玛县一分为三,单设了漠河县、塔河县。
呼玛县现设了3镇7乡(呼玛镇、兴隆镇、韩家园镇、荣边乡、三卡乡、北疆乡、金山乡、兴华乡、白银纳乡、椅子圈煤矿、鸥浦乡),全县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呼玛镇是县人民*所在地。面积423平方公里。全镇辖3个自然村,即一、二、三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18987人。
4、经济发展
呼玛区
5、交通运输
呼玛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黑(黑河)呼(呼玛)、呼(呼玛)塔(塔河)两条公路是县内货运输主干线。铁路终止于县韩家园镇,距县城呼玛镇百余公里。黑龙江在明水期客货航运便利,发展水运事业潜力很大。加上呼(呼玛)加(加格达奇)客运线的开通和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兴隆、新街基、韩家园、鸥浦的县乡公路网,初步改变了交通闭塞的状况。
呼玛县有377.5公里的边境线,与俄罗斯的斯马诺夫斯克等三处边境相对应。1993年5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前期完成了海关边检大厅框架工程建设。目前正筹建立壁式码头并积极争取口岸续建工程的建设。
6、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呼玛区
呼玛县现共有中小学校1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9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4所。
全县共有教师527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305人,专科学历193人,中专(含高中)学历29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有高级职称的40人,中级职称的309人,初级职称的154人。特级教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20人。
呼玛县致力于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在全省144个县级单位中跻身普九优秀县行列,成为全省44个“双高普九”县之一,2011年10月份高水平通过省*双高普九复检。2所学校被评为“兴安名校”,15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大兴安岭地区合格学校”。截止到2011年,申报的一中、一小、二小、三小、三卡乡心校等五所学校,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到2012年,全县所有学校将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提前八年实现国家、省定目标。
高考升学率稳中有进,近25年有15名高考兴安状元诞生在呼玛,高考二表以上进线率稳居全区普通高中之首第一十二年不动摇,为推动呼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目前,呼玛县的教育已经步入了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领跑者。
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局经与县领导积极努力争取,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以陆续改善——2005年改建了城镇影剧院。2006年以来,先后争取资金项目,兴建了三卡乡、北疆、韩家园、白银纳、呼玛镇省级标准综合文化站,2010年又争取到鸥浦乡、金山乡省级标准综合文化站。设立了城乡10条每条价值5万元的健身路径,争取到农民健身工程为24个村修建了室外标准篮球场,安装了相应健身设施。今年获省厅赠送电影放映车1台及5套放映设备。大幅度扩充了文化馆设施、设备。2008年至2010年,实现了县图书馆、村级服务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2009年,经县文体局积极争取,获省文化厅配发流动演出车1台、流动图书车1台、国家“雪炭工程”——呼玛县体育馆的建设项目,目前,体育馆正在建设中,将于2010年11月竣工。2010年全县53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配备1.5万元图书,*为每个村订阅报刊30种,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对知识的渴求。
7、城市建设
呼玛县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使边陲农业县步入了生态型花园式城镇建设的快车道。
呼玛区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完成城镇楼房建设18万平方米,受益户3024户,改造泥草房17.2万平方米,受益3440户,新增改造泥草房1000户,实现农村住宅全部砖瓦化。建成现代化农村住宅楼区三卡乡新新小区,开创大兴安岭地区村民入住现代化楼房历史先河,使农业老县大山深处的江畔村民享受新型社区服务和城镇化管理;完成全省百镇建设中的重点工程韩家园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农家全部住上了彩瓦盖顶、欧式风格的新房,实现村屯道路白色硬化,树立了林农结合小城镇化建设示范样板;完成了呼玛镇繁荣村节能特色新村,西山口村服务县城经济型镇郊新村建设、使近郊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完善人居配套工程。投资800余万元,建设8个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和硬化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整体改造江畔公园,新建了火炬门入口、休闲凉亭、江边护栏、黑龙江标志雕塑、十二生肖像等20余处景观;投资450万元,改造了呼玛镇内街道和南北出口路街区景观;完成呼玛镇自来水一期改造工程,采用TF工艺建设一座1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为吃水困难的韩家园镇打出2眼150米、出水量9吨/小时的深水井,开展自来水管线入户;扩大鑫玛热电厂集*暖区域,实现县城“三供两治”。
开展美化绿化工程。实施“山上增量、身边增绿”行动,义务植树9万株,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3.5公顷,村屯绿地67公顷;投资1600万元,整治长虹路、正棋路两条主要街道,改造了7栋楼体外墙及屋面,亮化楼体37栋,外墙粉刷75栋楼房,统一更换主要街道的牌匾灯箱550块;安排资金50万元,聘用园林专业公司对绿地进行了养护和补栽,实行卫生保洁常态化,实现生活垃圾不过夜,街道路面无杂物。
呼玛区
打造县域品牌文化。投资2万元为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购置音响设备,使之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品牌团队之一;筹拍反映鄂伦春族题材的电视剧《最后的部落》;筹资4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的白银纳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出版了由本县知名人士撰写的《森林骄子鄂伦春》和《林海雄鹰》两部反映鄂族发展历史进程和生活特色题材专著;整理素材,编撰了《呼玛知青风云录》上、下册,为上山下乡这一厚重的历史留下永久的记忆,延续了与大都市结下的深刻情谊;相继出版了由本县知名文艺人士和文学爱好者创作的反映呼玛地域历史发展进程的著述《光辉的历程》、十万字评书《铁血龙江》、文艺作品集《丰收的田野》、《乡情》等多部著述丛书,保存并修缮了呼玛尔抗俄纪念碑、呼玛革命烈士纪念塔、抗联三支队战地纪念碑、呼玛建政首任县委书记荫正棋烈士牺牲地、三合战斗纪念碑和专为纪念报道前苏联入侵吴八老岛历史真相的国际友人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级记者、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维尔·马克斯维尔先生建造的马克斯维尔亭等多处历史凭吊纪念场所。
8、风景名胜
龙头山景区
龙头山景区位于呼玛县的湖通镇附近,是黑龙江上游江段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乘船从黑龙江上游出发,顺流而下,经过呼玛县境内的迎门砬子、冒烟山、画山等著名景区后,在湖通镇附近的呼玛河入江口处,远远地就会看到江的左岸俄罗斯境内,一座陡峭的高山横卧在江面上,山的形状酷似中国的图腾——龙的头部,龙头引颈向南,倒映在滔滔江水中,环抱于巍巍青山之间,宛若“潜龙在水,飞龙在天”,让人感受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与非凡气势。这就是龙头山景区。
迎门砬子景区
迎门砬子景区
上一篇:克拉尼
下一篇: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