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许多新知识,学习新内容。根据会计软件应用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各种硬件设备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汉字输入方法等;(2)会计应用软件知识,包括系统的安装、启动、初始化及各模块的操作应用。随着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方向的发展,会计人员还必须掌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以适应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工作,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完成了数据处理的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从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演变而来的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实务发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实施与运行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会计、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的双向式人才。
电子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的控制系统。wWw.11665.COm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财产的安全,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电算化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应包括软件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实施电算化系统后新的企业内控制度及凭证流转程序方面的培训。尽可能在开发阶段就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一阶段尝试阶段(1982年以前)。
第二阶段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8年)。
第三阶段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1996年)。
第四阶段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产业,通过*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面向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的培训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大部分会计人员要通过培训,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部分会计人员要通过高级培训,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环境进行一般维护,对会计软件进行参数设置,以及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利用。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是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控制方式发生变化,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账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例如昔日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昔日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由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来共同完成。
2.其次,控制对象发生变化,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在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
3.再次,手工会计系统中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会出现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疲劳或处理环节过多等而产生的无意识错误。会计电算化系统后,输入数据正确、计算机程序正确和设备正常运转三者具备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上述的任何一方出现差错,就会使处理结果错误。现实中,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加之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四、结束语
我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建立后,不但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改变了大量手工管理习惯和方法。由于控制方法、对象等方面的变化,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刻不容缓。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思路为: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系统的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
参考文献
[1]刘红英.会计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3.
[2]费青.浅谈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会计之友,2009(19).
[3]孙越.会计理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比较[j].*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03). 论文 联盟网
上一篇:特困贫困补助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关于学术写作教材评价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