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1
关于大学生如何看待鬼神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从古至今,人们对鬼神的看法各不相同,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了解大学生对鬼神的看法,我们小组成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旨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端正对鬼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调查对象
南京晓庄学院在校大一学生(本调查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
三、调查内容
1、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吗?
A、相信 B、不信C、半信半疑
分析:有48%的人选择相信,33%选择半信半疑,仅有19%选择不信。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鬼神的态度还是很不明确的。
2、你觉得鬼神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A、到夜晚会特别害怕
B、相信恶有恶报,上天会惩罚坏人
C、做坏事饱受折磨,推动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
D、众生受苦享乐,都是自作自受,与鬼神无关
分析:选A的人占51%,选B的人占36%,只有少部分人选了C、D。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鬼神有一定的畏惧感,鬼神对于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有一定影响。
3、如果有鬼神存在,你会怎么做?
A、敬奉它,烧香拜佛求保佑 B、不去管它
C、与它斗争
分析:选A的人占35%,选B占60%,仅有5%选择C。这说明虽然有不少大学生信奉鬼神存在,但大部分不迷信鬼神,这是个好现象。
4、当你遇到灵异事件,你觉得?
A、纯属巧合 B、幻觉 C、鬼神作怪
分析:58%的人选择A,30%的人选B,12%的人选C。这说明了尽管许多大学生相信有鬼神,但并没有把现实和鬼神混淆。
5、对于求神拜佛,你比较认同哪种观点?
A、神明知音我们的生活,拜神*神庇佑
B、半信半疑,但宁可信其有祈求保佑
C、是坚定的科学主义者,从不拜佛求神
分析:选A的人占11%,选B的占40%,选C的人占49%。这表明了现在的大学生在科学与鬼神之间倾向于科学,但对鬼神仍存有怀疑之心,态
度并不明确。
四、个人心得
1、XXX
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大家无疑是相信科学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我们无法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的问题,例如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鬼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些年的学习让我对鬼神并不相信,但是又有一些毫无根据的害怕。我觉得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些始终半信半疑,不信吧,好像总有一些我们无法解释的问题;信吧,又没有经历过,好像无法解释为什么。
在中国“鬼神论”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古代,因为佛教流传入中国,为我国的对鬼神的看法提供了基础,再后来佛教对鬼神论的宣传让人们对鬼神的看法更加强化,甚至是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崇高的信仰,以至于当人们有婚丧嫁娶、风雨不调、疾病缠身等事的时候,都会祈求鬼神的保佑,如此一来,鬼神已经成为风土名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而在古时,鬼神的看法同样深入到文学创作中,有很多的中国巨著都与鬼神有关,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部小说里描述了各种各样的鬼怪,惟妙惟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生在农村,这是一个封建的环境,鬼神的观点是伴随我长大的。在亲人的眼里,鬼神是一种信仰,是主引行为的向导这是几千年的传统了,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十分无助或者迷茫的时候,这时在现实中没有办法只能寄托于人格化的神鬼,或者获得心理安慰,或者代做决定,或者寄托情感。但,归根结底,这还是与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息息相关的。
在我看来,鬼神是否存在是人类还无法涉及的一个领域,或许这只是人类的一种意识的,精神的寄托。
2、XXX
迄古至今,绝大多数人是相信鬼神存在的,从问卷也可看出现如今的状况,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对鬼神也很是畏惧。我就是问卷中的典型患者,不敢走夜路,不敢看鬼故事,连鬼这个字眼都不能提,这确实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太过畏惧使我变得胆小怕事,阻碍了我挑战未知事物的可能。
我现在明白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作用。鬼神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不可能跳出来扰乱我们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我想我要做的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认识过程,我会让自己试着接受有关鬼的图片、电影之类的,毕竟熟悉之后就会慢慢自然了。我也会慢慢地去练胆量,一个胆小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2
实践题目:江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证研究
实践时间:X月X日——X月X日
实践地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含义
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二者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它还包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逐步加强,从教育中认真培养,从实践中刻苦锻炼。
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3
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市场经济*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或迟或早的推向市场。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取消了系统分配的大学生,也毫不例外的要面对择业的选择。而从事兼职工作是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兼职经历能让他们更多的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通过兼职能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加入到兼职的队伍中,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但兼职活动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兼职活动是否面临挫折?为了了解这些问题,从中发现值得借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大学生兼职活动提出建议和看法,我们小组特进行了此项调查。
一、调查地点:长沙理工大学
二、调查对象:长沙理工大学学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四、调查数据分析:
(一)兼职的态度的对待
根据调查,有38%的同学没有兼职经历,但超过50%的同学认为兼职很有必要,对兼职持赞同态度。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已经日益普遍化。
(二)兼职工作的类型
总的来看,大学生兼职的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就是与自己专业只是无关的体力工作如发单,导购,话务员,服务员等,而从事于与
自己的专业有关的职业的学生只占到31%。这说明大学生对兼职的期望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同时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家长对子女兼职的态度
从问卷结果来看,69%的家长对大学生兼职持赞成态度,29%的家长持不过问态度,只有2%的家长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同意大学生以兼职来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自我能力。
(四)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对于“兼职与上课时间相冲突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72%的大学生会选择放弃兼职,还有28%的同学则选择不一定,视情况而定。而在兼职时间上,大部分兼职学生都在每周5小时以下。尽管大学时间充沛,但可以*支配的时间却比较有限,所以在实际的兼职活动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影响学习的情况。
(五)兼职的目的
在兼职的目的这个方面,绝大部分的学生兼职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满足个人短期的愿望”,则是其次,“赚取收入减轻父母负担”则排在第三位。可见大学生对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人际之间的交流相当看重,也是大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社会的表现。
(六)兼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根据几个兼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的反馈数据,有28%的同学受过骗,而在受骗的同学中,38.4%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23%的同学会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仅仅8%的同学会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些现象说明大学生的兼职活动中存在着安全问题,并且同学们的维权意识
还不强,所以需要学校、社会完善大学生兼职的保障政策。
五、调查总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报告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许多现象和问题,同时也得出了结论,并尝试对这些问题给出建议。
1.大学生要端正兼职态度,明确兼职目的。
2.大学生自身也要注意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维权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3.学生做兼职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必须冷静思考后才作出决定,不要盲目跟风。
4.学校或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方面的引导,在开学之初就开展讲座或其他别的活动,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兼职价值观。
5.学校与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合作,增强沟通,给予学生机会的同时也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6.学生在对待兼职中介机构时,需慎重考虑,不要被骗。
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报告4
居民上网习惯调查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早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购物,学习,或者是聊天,交友,网络无疑我们提供了新型便捷的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以IPhone苹果智能手机为开端,智能手机在人群当中愈渐普及,并且有望取代电脑成为人群首选上网方式。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人们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针对此方面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对人们的未来生活方式提供指导,无论在理论上抑或是在实践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经验表明,这些新鲜事物最开始都是在城镇居民中出现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在农村中推广普及,因此,调查网络在农村居民中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可以深度了解网络的使用状况,对网络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并指明方向,同时对今后网络资源的配置提供一些必要信息,以便网络工作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作更好的参考。
二、正文
(一)调查对象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居民
(二)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三)调查地点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金台村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上门走访方式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
针对农村普通居民的上网实际情况,设计并实际使用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普通居民的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层,上网人群的学历状况,了解电脑、手机的普及状况,以及如何看待上网在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并对未来网络的发展给出自己的评价与预期。
(六)调查结果
(1)农村网民性别结构
由于我采取了现场做调查问卷的方式,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农村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63:37。男性高出了女性将近14个百分点。在农村的绝大数家庭里,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事,他们的空闲休息时间明显比男性要少,以至于男性可以在更多的闲暇时间里上网娱乐。还有大约22%的女性称对电脑并不是很感兴趣。
(2)农村网民年龄结构。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以及农村网吧的不断出现,农村互联网的网民年龄结构在日趋下降。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的
村庄里,19岁以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的全部有过网吧上网的经历,而且时间平均都在3~5小时/周。25~45岁的人群上网占到了55%,是上网的第一大集团。大量年轻网民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活跃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应用的基础教育也更为紧迫。相关单位应该及时补充关于网络普及的师资力量,社会其他团体也应给予农村网络普及大力的支持和资助。
(3)农村网民学历情况
学历结构。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知识分子,最终都没有选择在农村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农村网民的平均文化 水平相对较低。在我们走访的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6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网民比例达到41%,高中文化的占19%,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仅占2%。
(4)上网内容
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板块是吸引广大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因素。我在姜大叔家里走访的时候,姜大叔这样和我们交流的:“我们家买电脑也没什么大用处,我就是没事上网看看视频,最新下来的电影看看,再就是打个游戏放松放松。”像姜大叔这样的网络家庭还有好多,可见,在农村,网络的娱乐化功能占据了大部分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但是也有少数的村民使用网络的其他功能诸如搜索引擎,李大伯是一位村办企业的会计,他跟我们讲,他经常上网通过百度搜索一些国家的法律政策,因为这些东西他在工作业务上需要有很深的了解,而互联网也在
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因此,在后期进一步宣传普及网络教育工作时,网络的教育、法律以及医疗保健等其他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5)农村居民上网方式
根据调研地电信部门给我们提供的数据以及资料显示,由于技术以及经费等问题,目前农村最为普遍的电脑上网方式还是ADSL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但我也在一些居民的家中看到,已经开始用上了更为便捷、快速的光纤上网方式,速度达到了2—3M每秒。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xx年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用户规模差距已经超过6亿,手机的普及率是69.3部/百人,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是23.6部/百人,随着固定电话用户的减少,手机用户的增长,3G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由于农村人均年收入较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在农村地区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匮乏。而随着手机上网日渐便利,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民的青睐。在我调查的村庄里,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有77%的村民家中将固定电话换成了手机,在一些经济更为发达的村庄里,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升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的使用门槛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而农民的网络使用又相对很浅,手机聊天和手机新闻等应用发展能方便地满足该群体在初期的网络使用需求。
上一篇:保护地球建议书精选范文
下一篇:关于体育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