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科普小知识 2022-09-14 19:44:16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华附。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该校师资力量强,校风纯朴,学风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省重点中学,是广东省一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完全中学,也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中文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外文名:TheAffiliatedHighSchoo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

简称:华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华附

校训:进德修业,格物致知

创办时间:1888年

类别:省重点中学

现任校长:朱子平

知名校友:陈镜开李大西吴鼎新李少石钟南山冯珊珊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1、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华附。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该校师资力量强,校风纯朴,学风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该校于1952年由中山大学附中、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岭南大学附中、华南联合大学附中合并而成。1982年由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改为现校名。1978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属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

该校从1924年创办中山大学附中起,已培养了大批人才。先后8次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2、历史发展

起源

华南师大附中前身可追溯至1888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一百多年来,华附秉承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传统,是享誉岭南的著名学校。

二十世纪50年代,华附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改革,成为当时“全日制中学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后,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最早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90年,**几位领导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对华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领导的激励,促使华附不断超越自我,跃上新台阶。1996年,华附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12468工程”,确立“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宗旨。新课改的实施,华附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再立潮头。

简史

该校于1952年由中山大学附中、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岭南大学附中、华南联合大学附中合并而成。其前身最早可以可追溯至1888年由美国人哈巴博士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

原“岭南大学附中”部分

1888年,由美国人哈巴博士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

1904年,广州格致书院更名为岭南学堂。

1914年,岭南学堂更名为岭南大学,岭大中学部更名为“岭南大学中学部”。

1927年,更名为“私立岭南大学附中”

1951年,更名为“岭南大学附中”

原“广东文理学院附中”部分

1921年,创立“广州市师范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1933年,勷勤大学师院附属中学

1935年,勷勤大学教育学院附中

1938年,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附中

1939年,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

1941年,广东粤秀中学

1945年,广东文理学院附中

原“中山大学附中”部分

1910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附属之中小学

1924年,广东大学附中

1926年,省立中山中学

1927年,中山大学附中

1936年2月,省立中山中学

1936年9月,中山大学附中

原“华南联大附中”部分

1928年-1951年,私立广州大学附中

1924年-1951年,广东国民大学附中

1935年-1951年,广法中学

1951年2月,私立广州大学附中、广东国民大学附中、广法中学合并为“华南联大附中”

华南师范学院附中(1952年9月-1956年8月)

1952年,由中山大学附中、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岭南大学附中、华南联合大学附中合并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56年,分设华南师院附中(石牌分校),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州)

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州)部分【现广东实验中学】1956年,分设华南师院附中(石牌分校),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州)

1958年,更名为“华南师院附中广州分校”

1961年,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附中”

1962年,更名为“广东实验学校”

1968年,更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中学”

1978年,复名“广东实验学校”

1987年,更名为“广东实验中学”

华南师院附中(石牌分校)部分【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56年,分设华南师院附中(石牌分校),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州)

1958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石牌)”

1969年,更名为“广州市六十一中学”

1978年,复名“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石牌)”

1983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78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现属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

1994年6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评审,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中学”

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列入广州市首批24所国家示范性高中创建学校。

2008年4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3、办学特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二是注重基础,鼓励冒尖;三是合理负担,讲究效益;四是内外相促,教学相长;五是*决策,科学管理;六是坚持改革,着眼未来。

在华附,分数不是惟一目的,华附更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而并非只看重那些成绩佼佼者。华附要培养的是每个学生的“做人基础、求知基础和身心健康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品质行为规范、确立自尊自强的信念;在求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学会,更要会学,掌握好学知识的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作风。高起点的华附学生中,学校更愿意给学生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据了解,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三个最早:早在合校初期的50年代,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教育改革”;60年代后,首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80年代年后,学校最早在全国普教系统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即在部分学科按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的不同程度组织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在华附,文学社、广播台、越野兴趣班等等课外活动应有尽有,开展得热火朝天。正是这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才能出思想。”近年华附学生共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奖励,一百多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4、办学宗旨

为了使华附办学质量、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1996年,学校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1248工程”。提出了“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建设。加强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抓科研、促教改,走科研兴校之路;建立课外活动激励机制,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建立新的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奥校办学新模式。大力推进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人性化教学模式,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教育模式,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模式,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的舒畅型学校管理模式。制定了“八个一”的素质要求。

该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设1个综合试验班,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科性试验。另外,在初、高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单科试验班,进行教材教法改革、自学能力培养等单项试验,还聘请外籍教师主讲“英语口语课”。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同时,开展了课外科技活动,设有文学社、数学爱好者协会、天文学社、无线电组、摄影组、集邮协会、歌舞团等17个社团,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着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以个别化为发端,以个性化为归宿,构建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课程体系。首先,是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着力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形成奥班、试验班、普通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协调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规定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优质化,选择性课程(学校课程)系列化、个性化、特色化。选择性课程包括:一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提高性课程,二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的扩展性课程,三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实践性课程。其次,是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一是在现有学科课程中更新内容,体现现代化科学技术精神;二是在学校课程中专门开设介绍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相关课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健全人格。再次,是课程发展趋势国际化。紧随教育领域日益频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融入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把握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博采众长。

华附还一直在思索自身的“品牌标识”——独特的理念系统、操作系统和管理体系。在此期间,华南师大附中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为素材,整体构建起学校的办学体系——“一二四六八工程”。

“一”,用一句话概括的办学理念: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

“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软硬件建设。

“四”,建立四个工作系统: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模式,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与效益型后勤服务模式,以科学*为目标的舒畅型学校管理模式。

“六”,提出六项人才培养标准: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素质全面,能力多样,人格健全,适应性强。

“八”,对毕业生提出“八个一”的要求:怀有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红心,并养成一套良好的做人规范;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能写一手端庄的毛笔字和硬笔字;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学有所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一门体育运动的技能,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掌握一项乐器演奏技能,并有良好的审美修养;练就一手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炼就一项劳动生活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2001年到2005年的发展总目标:高标准建成*示范性普通高中,继续努力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品牌学校。为实现发展目标,学校提出了“五化策略”:优质化,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


5、师资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广东省一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中学。截至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高中、奥校初*39个班,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200余人。华附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众多,拥有一支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以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有广东省杰出教师4人,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81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

为实现省委、省*提出的“科教兴粤”的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华附与地方*和企业合作创办了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华师附*实验高中,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同时设有国际部IFY,教育集团已见雏形。作为有悠久建校历史的中国名牌学校,华附雄厚的教学实力早已为人熟知,特别是多年来学校形成的严谨、高效、敬业、精细的校风与学风,独创的一系列规范、科学、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得到教育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校园。以吴颖民同志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校本实际的教育思想体系和管理风格。党委领导以师风、校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渊博的学训折服人。

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人才,建立起“以老带新制度”、“培养进修制度”,建立“科研基金申报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交流资助计划”和“著书立说资助计划”。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从细节入手,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制度,和以科学*为目标的“舒畅型”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工会作用,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新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6、教育模式

德育模式

华南师大附中德育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建立了完善的德育管理*和一支朝气蓬勃的德育工作队伍。

建立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将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明、思想品质教育和面向优秀学生群体的领袖才能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达致“高素质”要求——集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活跃性、道德上的高尚性和学业上的优秀性之大成,形成牢固的深层意识,养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具有活跃的践行能力,孕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品质。

构建多学科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补互动的德育氛围。注重德育过程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教育。将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创造浓烈的校园艺术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组建各类学生体育俱乐部,增强了学生体质,也直接提升了学生的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品质。心育、美育、体育等学科的显性课程,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华附正气昂扬,“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构筑了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功能耦合的育人网络。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加强学军、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提高辨别、分析事物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了19年的清远乡村学农活动,得到了省委汪洋书记的赏识和亲笔批示。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利用学生到国外参加各种竞赛、开展科研合作等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接触、了解世界文化。华附初步构筑起一个“一体两翼”的德育格局——以校内教育阵地为主体,以走向我省贫困地区、走向国际发达地区为双翼,深化学校的“立志成才”教育。

高一学生下厂学工,高二学生到农村学农,高初中新生学军等活动扎实独特。体育卫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宿营管理井井有条。学生的体质状况及体育成绩均居广东省中学前列,并向高校输送了许多体育尖子。

学校的德育工作改革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从其“重点学校”的社会角色出发,着眼于本校毕业生未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中接受更加深刻的教育”的追求,构建起一个深入社会不同领域、强化学生现实生活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1、学工基地。华南师大附中与广东罐头厂、广州通讯设备厂、广州天天食品厂、广东南方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挂钩的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上述企业开展学工活动。

2、学农基地。华南师大附中在清远市源潭镇的大莲乡和高田镇的樟洞乡,建立了两个能够容纳近400人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与农民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3、学军基地。华南师大附中与广东武警总队和边防总队建立了共建精神文明的稳固关系,分别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不同方式建立起学军基地。

4、社会调查基地。华南师大附中与广州市若干大商场、部分高校和省市科研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得到它们的大力支持,这些单位和部门已成为附中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基地。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初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在不同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上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社会领域的实际,加深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立志成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管理模式

华附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构建了一个适应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的“规定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任务同时,成立课程委员会,大力进行“选修课程系列化、课外活动课程化”改革,初步构建起一个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四大模块、共80多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

制定了《选修课程学分制管理条例》,引导和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讨论式学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把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与高新技术深度介入相结合。华附根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效率,发展能力”的原则,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均衡编班,又在物理、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科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的不同程度实行分教。此外,还在英语口语、计算机课实行小班上课;建立个别辅导、导师制、跨级听课、免修制、等级认证制等多种分类指导的制度。研究方法、策略运用,提高常规教学质量。形成了教学常规的三种策略:精讲精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主干,促进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落实“六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标,以育人为主旨。大力提倡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考核,让高新技术深度介入到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之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辟德育网络阵地,构筑数字化校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制订了“关注学生特点、特长差异,体现客观性、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制度。

办学目标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

优质教育

多年的探索,华附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相长的发展道路。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省市的前茅,其中考取重点大学的占85%左右,广东高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华附学生。

“个别化”、“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华附有6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在国际摘取数、理、化、天文、地理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3枚。01~08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省一等奖48项。学生分别获得茅以升科学奖、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英特尔英才奖、柯达科学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万户创新奖等。先后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单位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创新的、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改革,群众性与尖子培养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称号。

教育科研造就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华附申报并通过立项的课题有“九五”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十五”*课题4项,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广州市教育科研课题9项。学校获得了全国创新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6项;省教育促进会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9项;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奖14项。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评选中有58篇获得全国一等奖。

华附教师中享受*特殊津贴的2人,荣获“全国模范、优秀教师”称号10人,广东省“南粤杰出、优秀教师”等称号的25人,特级教师19人,在职高级教师109人。有6位教师被华南师大聘为教育硕士导师,有8位教师先后担任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学科教研会会长、副会长,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教师达二百多人次。

7、获得荣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华附是“广东普教战线一面红旗”。八十年代以来,华附荣获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集体、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优秀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07-2010)“优秀项目实验学校”等称号。

1990年,江泽*席亲临华附视察并题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原**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陈至立,国家总督学柳斌等领导同志也先后到学校视察,对华附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8、教学成果

华附学生中有4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至2004年8月止,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1枚;获国际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各1枚;获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获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获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4枚,银牌7枚。华附获历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5项次。卢颖华同学攻克了两个国际著名的数学猜想(海泼伦猜想和厄迪希猜想),获中国茅以升科学教育奖。郭艳婷和陈欣同学入选国家队,赴美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

凭着独特的办学理念,华附教学成效喜人。多年来,华附学生高考升学率平均达到98%以上,其中约80%考取重点大学,广东高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相当一部分是华附学生。华附学生每年约有30位考入清华、北大。

清华大学2012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学校名单公布,我校获得推荐名额,获得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面试通过就可以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2012高考喜报

“一本”(重点)上线率

“一本”(重点)上线人数占我校参加考试总人数的90.32%。其中理科类“一本”(重点)上线率91.95%;文科类“一本”(重点)上线率82.5%。均比第二名高出20多个百分点。(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报道:华附重本率傲视群雄。)

总平均分

理科类考生总平均分623.7分,高出“一本”(重点)线38.7分。

文科类考生总平均分609.8分,高出“一本”(重点)线20.8分。

高分层情况

1.我校有2名理科考生排位进入全省前10名,他们是余欣彤715分、李越707分。

2.理科类考生有18人进入全省总分前300名,有56人进入全省前1000名,占我校考生的15.1%。

3.文科类考生有9人进入全省总分前200名,有25人进入全省前1000名,占我校考生比例31.25%。

单科高分情况

语文——130分以上的有17位考生,他们是:吴黄山(134分)、蔡博伟、林之琪、李杨怡、潘文敏、陈玉莹、钟仰新、李越、关静怡、梁颖怡、熊彦文、吴昊、徐子美、汤越、张楠楠、罗丹蕊、袁苗苗。

英语——140分以上的有35位考生,他们是:姚宇希(144分)、安怡宣(144分)、温韫、蒋一智、徐子美、江静瑶、钟炜玲、刘徵羽、汤越、顾雅慧、李亦宁、杨芷欣、李越、余欣彤、赖仲祺、何田田、龙越、张修若、潘南、黄诗贝、冯嘉玮、贾翔宇、李紫瑞、陈肖媚、张子敏、李林熹、张国霖、吴黄山、黄山、刘智轩、张宇欣、纪红晓、杨晓蓥、黄淑明、钟麒。

理数——140分以上的有13位考生,他们是:王力汉(145分)、李越(145分)、陆泽斌(145分)张光远、余欣彤、苏祖弘、杨眉、黄仁镜、吴泽伟、阮广春、吕源堃、佘晓健、田甜

文数——140分以上的有11位考生,他们是:朱忆雯(147分)、陈晓纯、江静瑶、韩逸凡、李亦宁、赵梦淇、冯永锋、钟炜玲、谢若曦、罗丹蕊、施嘉敏。

文综——250分以上的有8位考生,他们是:吴锦淳(255分)、刘徵羽(255分);余姚瑶、汤越、朱忆雯、郑卓芸、温韫、官映

理综——280分以上的有31位考生,他们是:梁玮昊(291分)、陈昌嘉、李越、郭雪琪、余欣彤、王雅静、林颖妍、黄山、刘雨煕、苏伊冰、慕容良一、杜俊骁、叶艺鸣、黄梓灿、周常凯、谢家昱、陈丹玲、徐旺、刘润菁、佘晓健、谭锐燊、蔡博伟、陈信、张尔雅、陈俊帆、陈俊霖、周晔、陈中南、沐一迪、张靖、谢绮雯。

2013年招生计划

普通招生:高一新生10个教学班,共532人,广州市生源的7个班共382人,其中公费公办332人,公费择校50人。特长生:华师附中(市奥校)特长班招生高一50人(一个班)、初一80人(两个班)。

重点班(实验班):奥林匹克学校高中部一个班50人(公费公办),创新班2个班共100人(公费公办)

学费:高中每学期学杂费1175元,课外课程选修费150元/门(每个学生每学期之多只能选2门国家规定课程以外的校本课程)

9、现任领导

现任校长:朱子平党委书记:李璧亮

副校长:李璧亮(兼)、肖朝云、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