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14 20:05:46
...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是省级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其前身为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1885年创建的“WesleycollegeWuChang(武昌博文书院)”,是一所已有120年悠久历史的老校。1928年更名为博文中学。解放后,1952年湖北省教育厅进行中学校际调整,将博文中学、武昌中学、东湖中学三校合并为规模为全省之冠的武昌第二中学,1954年定名为武汉市第十五中学,1962年被定为武汉市重点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

1、发展历程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学校历史悠久,最早源于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创建的武昌博文书院,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

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东门外官购民地,修建山形西式楼房作永久校址即今十五中校址。

1928年,更名为“武昌博文中学”。这里人杰地灵,区位得天独厚,人文积淀丰厚。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在校园内点过兵,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坡”;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曾亲临“博文”作过报告;众多的科学家和知名政要曾在这里治学卒业。

1954年,武汉市人民*把武昌博文中学正式定名为“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1962年,被定位为武汉市重点中学。

1964年,十五中首创的“滑翔班”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江城人称其为“滑翔学校”。

1978年,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又再度被市*定为武汉市重点中学。

2001年秋,武昌区*及武昌区教育局对高中资源实行优化组合,把原武汉市第十五中、武汉市第三十三中、武汉市第二十五中三个“完中”的高中部整合为一所单设高中,校址选在面积最大的十五中,校名定为“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整合前的十五中、三十三中、二十五中是三所知名百年老校,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原十五中以教科研见长,原三十三中以文科优势和外语特色而知名,原二十五中的理科和体育特色较为突出。在整合过程中,集三校之长,撷广博之文采,展文明之华章,追科理之腾达,做大做强新十五中,逐渐形成了新十五中强大的优势和特色。

2003年7月,整合后的十五中仅用两年的时间,不仅实现了平稳过渡,而且成功地创建了市级示范学校。

2005年11月27日十五中通过了省级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

2006年4月顺利通过省评估回访组考察,成为省级示范学校。

2、学校规模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学校在区*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投入建设。学校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科学规化校园,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人文思想。校园建筑设计新颖,主体突出,既有东方古代文化的典雅,又有西欧现代科技的风韵,坚固实用,符合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新建19000平方米哥特式综合教学大楼,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实验区,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化网络监控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练功房、学术报告厅等于一体,分布合理,形成一体三区的综合格局。供教学的办公楼内配有*空调;教学楼内各教室装有环保空调及优质矿泉水机;实验楼内,学校按教育部部颁一类标准,配置了理、化、生、劳、微机等专用教室;另外,独立的图书楼面积达1200平方米。

当前,各学科实验室,功能教室设施齐全,配置标准。全校共有七个多媒体教室,四个物理实验室,四个化学实验室,四个生物实验室,四个计算机室,三个美术室,二个音乐教室,二个劳技室,一个形体舞蹈房。每个实验室均配备了两名实验员,功能教室有专人负责,满足了各学科的实验需要。图书馆整洁的藏书室有10余万册图书,幽静的阅览室配有近四百个座位,给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汲取丰富精神食粮的理想场所,也为教师教学、科研创造了开拓视野的有利条件。在各楼层、各班都配备有满足学生需要的生活及饮用水。学校医务室药品、器械完全按照*标准配备,三名专职医生随时处理师生中突发的疾病等相关事件。

二是新建的运动场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了场所。“中山坡”下扩建的绿茵操场和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崭新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以及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的体育运动器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体育锻炼和课间活动的需要,保证了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场所。

3、师资力量

校内现有57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全校教职工257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10人,省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占传任教师总数近一半,被媒体誉为“高中航母”。

4、校园文化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学校围绕“人文校园文化”的主题,挖掘丰厚的文化底蕴,跟随新时代的脚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容,拓宽“实践教育”的渠道,力图使学校的环境“人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协调一致。注重保存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迹,使这些历史积淀重新放出光芒,如“博文古井”和“中山坡”已成为历届学子引以为豪的古迹。在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孙中山、陈独秀、董必武、刘仁静、陈立、张国藩、吴醒夫、涂长望、杨弘远、李德华等10位与我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当代科学家的画像及名言,以他们的精神思想来激励全体师生。

学校还建立了“十五中校史陈列馆”,将学校的历史演变、育人业绩、办学经验、科研成果、名师名生都浓缩在一馆之中,为全校师生的“人文”天地。在继承传统校训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楼正面悬挂着催人奋进的校训:“诚信、明礼、励志、博文”。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还注意顺应“人文校园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发挥学校的英语优势,在学生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中英文书写横幅、警示语。这些富有年级和学校“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示,既醒目美观,又生动亲切,形成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5、办学成果

学校全面贯彻德育教育方针,实施实践教育模式,形成特色办学规模,外语特色教学聘任多名外籍教师任教,为社会所瞩目;文学社团特色蓬勃开展,“博文文学社”为全国文学社团百面旗,湖北省优秀文学社团,其成员每年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体艺美特色已成亮点,众多特长生从这里走向高校,两防(预防吸毒、预防艾滋病)特色教育长期坚持,在学生中铸起一道心灵长城,成效显著,得到市委宣传部、市、区教育局的赞扬,并向全市推广。

2004年被武汉市人民*授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称号。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经过代代园丁和学生们的智慧承传,创造了百年的辉煌历史,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军步伐,十五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6、历任领导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1952-1957黄怀智

1958-1959赖仁路

1960-1963陈文钦

1963-1965丁兰惠

1965-1966姜天德

1971-1973姜天德

1977-1980喻文娟

1985.9-1988.9曾宪福

1988.9-1997.9潘泽生

1997.9-2000.5郑东陵

2001.5-2006.9徐先国

2006.9-2011.5董有建

2011.5-今陆先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