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雕
扬州玉雕是江苏扬州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是中国玉雕工艺的一大流派。江苏扬州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积淀厚重,尤其自明清以来,即为中国三大玉雕重地之一。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器先辈艺师呕心沥血,勤奋实践,继承发展中国玉器优良传统,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2006年5月20日,扬州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源流
随着扬州的三度繁荣,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成为全国琢玉中心。扬州玉雕千百年来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扬州玉器厂的数十件精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扬州玉雕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玉局,大量承办宫廷玉器,并按岁例向朝廷进贡。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扬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留在本地的多从事平面玉件的雕琢,也有人转行。20世纪50年代,扬州玉器厂成立,扬州玉雕技艺重新得到传承。
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其制作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着扬州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在全国玉器评比中一鸣惊人,1981年在东京、名古屋专柜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赞赏。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主塔七级八面,高105厘米、宽32厘米,以8根玉链、440圈链条从四方连接四塔,构成群体,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的一件罕见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宽90厘米,重达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为题材,集乐山大佛、大足石佛、龙门大佛和云冈石佛于一体,构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时,引起轰动,首都新闻界纷纷发布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香港报纸称这件碧玉山“是继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制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图》之后二百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玉石雕刻技艺的新水平”。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当今的扬州琢玉艺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锐意创新,在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他们的“山子雕”和“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出扬州玉雕工艺技法的精湛。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据相关史料记载,扬州的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岗,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证明在夏代时的扬州一带已有了玉器制作工艺。
在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扬州汉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且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又达到新高峰,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并将多年搜刮的扬州玉器珠宝数万件献给朝廷。而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
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为后来特色技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造型、琢磨艺术水平大为提高。
清代民间玉雕工艺主要集中在北京、扬州、苏州、杭州、南京和天津等地,并且似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扬州善雕大件玉器,扬州玉匠又善于把玉雕艺术和书画艺术结合起来,于造型、纹饰方面,借用绘画中的透视效果,镂雕多层花纹,由近而深,由大到小,呈现出具有故事情节的生动画面。
到了清代中叶,扬州玉雕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扬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留在本地的多从事平面玉件的雕琢。
2、艺术特色
扬州本地并不产玉,但古代扬州的便利交通及富庶市民却为玉雕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玉石都在这里加工,顿时身份百倍。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师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构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后才进行仔细的雕琢。有时候一件大的玉雕作品要一个人雕刻十几年。
扬州玉雕所用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扬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的白玉、青玉、碧玉,辽宁的岫玉、玛瑙、黄玉,江苏的水晶,湖北的绿苗、松耳石,广东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
扬州玉雕
历代扬州玉雕分别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如西汉的《白玉蝉》以和阗玉雕成,采用"汉八雕"的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极见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种手法并用,属于稀世珍品,它以*青白玉为材料,高224厘米,前后雕琢6年,用工15万个,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
扬州玉雕创造性地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今天的扬州玉雕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其中,尤以"山子雕"及"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了扬州玉雕艺人精湛的技艺。
3、传承意义
现代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览会受到高度评价和赞许。外国朋友们用"人间奇迹"的创造、"东方艺术之最"、"巧夺天工"等美好的语言来形容他们的感受,见证了扬州玉器为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在近几年来的全国、全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扬州玉器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前列地位。如今这簇古老而绚丽的工艺美术之花,正在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成长。
当今的扬州琢玉艺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锐意创新,在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的精湛。主要的扬州玉雕传承人有黄永顺、顾永骏、焦一鸣、刘筱华、李小威、江春源、夏林宝、汪德海等。
扬州从事玉器生产的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玉石价格年年上涨)、费用高、赋税高等困难,生存极为不易。扬州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来自*。原料价格要比以往涨了很多。同时玉雕为手工操作,生产周期长,由于玉雕技艺的学习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雕琢的过程中又要创作者有自己的创意和思维。付出与报酬不相称,雕玉器不如在餐馆雕萝卜,致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玉雕技艺的学习,玉雕技艺后继乏人。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现有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青年人不愿学习和从事这项手艺,扬州玉雕技艺后继乏人,亟待保护、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江春源和顾永骏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扬州玉雕代表作-“白玉蝉”
历代扬州玉雕精品无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西汉“白玉蝉”,选用和田上等白玉雕琢而成。其造型准确,写真性强。采用“汉八刀”琢雕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功底深厚,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蝉王”;宋“玲珑玉塔”,塔玉雪白,高23厘米,七层,其制六面,面面有栏,栏内佛像。塔顶连索,系诸顶层六角,丝紊不乱,鬼斧神工;清“大禹治水图”玉山,为*青白玉,重约5330公斤,高224厘米,为世界玉器之王,在扬州琢制为时6年,用工时15万个,耗银15000余两,构图宏伟,气势磅礴,人物山水,风景如画,堪称稀世珍品。
4、荣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扬州生产的3030枚玉环在上海造币厂,进行了奥运奖牌的最后一道工序:金镶玉。专家表示,这也是青海玉器与闻名天下的扬州工艺和上海铸造的一次完美结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有3030枚,与前几届奥运会不同的是,北京奥运会奖牌除了用传统的金银铜作材料,还加入极具中国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玉环,即在金牌中嵌入白玉环,银牌中嵌入青白玉环,铜牌中嵌入青玉环。奖牌直径70毫米,厚6毫米,重150克,正面为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斯竞技场,背面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扬州工”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这3030枚奥运玉环要做到色泽均匀和品相上乘,必然需要大量玉石原料,而且价格还不能太高,国内的几大玉种对比下来,只有青海昆仑玉最符合要求。因此在2008年1月2日奥运玉的论证和鉴定过程中,昆仑玉由于材质均匀、储量丰富、价格便宜最终胜出。
昆仑玉选好后,很快面临的就是加工产地选择问题。由于青海本地玉雕工艺水平不高,他们不远千里来扬州,就是看中了“扬州工”玉雕技艺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好料还需好工雕。青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扬州玉雕做工精细,工艺大师在设计时也会因材施艺,每件产品都是精益求精。也只有“扬州工”,才能让奥运玉环名扬世界。
北京奥运金镶玉金牌
业内专家也证实了“扬州玉雕甲天下”的说法。2008年1月初昆仑玉正式被宣布为奥运用玉后,围绕奥运玉环的生产在扬州全面铺开。尤其在选料、做细槽、切环等关键性技术上,“扬州工”都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工艺的把关。举例来说,在原料选择上,每枚玉环重约15克,3030枚玉环加起来只有45.45公斤,不足百斤。而要选出这些玉环,则耗费了约50吨的玉石原料。扬州玉器工艺大师优中选精,剔出不合格的玉料就有四五吨。而制作奥运玉环最难的是做细槽,在厚度为3毫米的玉环上凿出1毫米的细槽,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切环的精度要求也很高,精确到以千分尺为单位。这些技术难题都是在“扬州工”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攻克的。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独特设计,创下了奥运史上的另一个第一,首次在奥运奖牌上使用两种不同的材质。而“扬州工”在这次奥运盛会上,也将留下自己光辉的一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