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阁
千佛阁位于武陟县城内南大街北端,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丰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东西长17.4米,南北宽15.7米,绿色玻璃瓦覆顶。上层檐下斗拱为七踩三昂,明间补间铺作两攒,此间斜拱斜昂拱一攒,侧面为土攒,昂嘴刻三浮云,转角斗拱中间昂嘴透雕龙首。大额枋正面有雕花三组。上层阁内顶部巴砖上绘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等。千佛阁建筑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湛,阁顶绘图反映了明清时期佛道合流的情况。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简介
千佛阁,明代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此阁建于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焦作千佛阁
整体建筑原有山门、中佛殿、千佛阁,千佛阁两侧有关帝庙、城隍庙,西院为僧院。原山门前有石狮一对立于门两侧,门前有旗杆,山门内东西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四尊。为三檐歇山回廊式建筑,上层面阔三间17.4米,进深三间15.7米,中下层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高17.8米,绿色琉璃瓦覆顶,七架梁结构,尽间各有两爬梁,四角均有抹角梁、老角梁、子角梁,檐部均无正心檀。
千佛阁从整体观察,建筑宏伟,高大古朴,建筑艺术高超,雕刻艺术精湛。特别是阁顶内部绘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有天干地支等,是明清时期释道合一在古代建筑上的反映。就建筑风格而言,出檐深,挑角高,墙壁厚,雕工精,为我国南北方古代建筑在中原地区融合的科学、艺术之精华,对研究我国明清建筑及宗教融和,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建筑
三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东西长17.4米,南北宽15.7米,绿色玻璃瓦覆顶。上层檐下斗拱为七踩三昂,明间补间铺作两攒,此间斜拱斜昂拱一攒,侧面为土攒,昂嘴刻三浮云,转角斗拱中间昂嘴透雕龙首。大额枋正面有雕花三组。上层阁内顶部巴砖上绘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等。千佛阁建筑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湛,阁顶绘图反映了明清时期佛道合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