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县
依兰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部地区,属哈尔滨市。东与桦南县交界,东北与佳木斯市毗连,东南接勃利县,南接林口县,西临通河、方正,西北通铁力,北连伊春、汤原。1996年依兰被列为省内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依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依兰的科教、卫生、文化事业发达。依兰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农副产品资源大县,近年推行的无公害绿色产品使华润雪花、天晶米业、嘉禾实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依兰并使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依兰县是*生态示范县,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份之一。松花江北岸的丹清河景区是1989年省*命名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依兰的“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园”被评为“全省最值得一看的百个景点”之一。
中文名:依兰县
外文名:Yila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哈尔滨
下辖地区:6个镇、3个乡
面积:4672平方公里
人口:36.05万(1990年)
车牌代码:黑A
*驻地:依兰镇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东北部
著名景点:三姓五国城、土城子、巴彦通炮台、四块石山抗联遗址、慈云寺
火车站:依兰站
电话区号:0451
邮编区码:154800
1、行政区划
依兰县
县行政区辖18个乡镇13个社区,其中有2个城镇,即依兰镇、达连河镇,依兰县人民*设置在依兰镇;另有5个农村镇,即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德裕镇;11个乡,即演武基乡、团山子乡、土城子乡、涌泉乡、护林乡、长岗乡、平原乡、红星乡、愚公乡、珠山乡和迎兰朝鲜民族乡。共364个行政村。
2001年3月,按省*部署,依兰县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18个乡镇调整为9个乡镇,即将原来的7镇11乡,调整为6镇3乡。撤销德裕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迎兰朝鲜民族乡,乡人民*驻迎兰村;撤销红星乡、土城子乡,将红星乡的16个村(晨光村划归依兰镇管辖)及土城子乡牡丹江西的7个村划归达连河镇管辖,达连河镇人民*仍置于达连河镇;撤销长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及土城子乡牡丹江江东的6个村划归江湾镇,镇人民*置于江湾村;撤销演武基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团山子乡,乡人民*仍置于团山子村;撤销珠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宏克力镇,镇人民*置于宏克力村;撤销涌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愚公乡,乡人民*置于愚公村;撤销平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道台桥镇,镇人民*置于道台桥村;撤销护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三道岗镇,镇人民*置于三道岗村。
截止到2006年,全县辖2个城镇,即依兰镇、达连河镇,依兰县人民*设置在依兰镇;4个农村镇,即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3个乡,即团山子乡、愚公乡和一个迎兰朝鲜民族乡。7月末,全县实行了行政村和社区调整,将364村调整为132个,将13个社区调整为12个。
2、名称由来
依兰原名三姓,满语为“依兰哈喇”(即:依兰为“三”,哈喇是“姓”)。据《三姓志》载:清初,松花江中游胡尔哈河(今牡丹江)口、汤旺河口、汤旺河口顺流而下玛那哈地方及胡尔哈河正东倭和地方分别有赫哲人数十户或百余户居住。天聪年间,挑选胡尔哈河一带赫哲1000人,前往山东征剿。于顺治二年(1645年),对未出“天花”赫哲人等由军营全行撤回,“因为出力,将此赫哲人等一并作为新满洲,国语依册(伊彻)满洲。随将卢业勒、葛依克勒、胡什哈哩、舒穆鲁等四族长编为世管佐领。”又据伪满《依兰纪略》记载,“嗣以胡氏徙居宁古塔,只余卢、葛、舒三姓,遂呼斯地为三姓”。简称“依兰”。
3、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市76公里。地里坐标处于北纬45°50′40″~46°39′20″,东经129°11′50″~130°11′40″之间。
疆界面积
松花江农场
县域南北为最长距90公里,东西最宽距75公里。东北至佳木斯市郊,距县城60公里;东界至桦南县以倭肯河为界,最近距县城40公里;东南界勃利县,距县城最近界57.5公里;南界林口县,距县城最近45公里;西界方正、通河两县,县城距方正县最近界45公里,距通河县25公里;西北界铁力市,距县城最近界50公里;北界伊春市、汤原县,伊春市距县城最近界60公里,汤原县距县城最近45公里。全县总面积4,615.72平方公里。境内有依兰农场,松花江农场和香兰劳改农场,占地188.85平方公里。全县总耕地面积2960402.9亩,林地面积2676395.3亩,牧地236008.1亩,水域182,136亩,其他用地1071782亩。
地质地貌
依兰县地质地貌是:地层为前寒武系中元古界黑龙江群。集中分布于东北部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东岸、倭肯河西北各地区。
地质构造位置是属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即张广才岭隆起的北缘。本区地质构造运动比较强烈、频繁、复杂,初步划分为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为华夏系或华夏式构造,以及新华夏系等构造体系。版图形似枫叶,状如蝴蝶,西南东三面有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围垅,北面有小兴安岭余脉与外县相隔。四面群山环绕(海拔均为在150米以上)。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4条主要江河纵横流经全县。总观全县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式半山区、半丘陵地带。
地貌特征为远近高低起峰峦,泥泽漫岗绕平原;深沟洼浴江河网,五山一水四分田。
气候特征
依兰县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天气变化显著、干渴悬殊、寒暑俱烈;春季低温干旱,多风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凉爽早霜;冬季严寒干燥。春、冬季节较长,夏、秋为时较短。
依兰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536.2小时,其中适于作物生长的日照时数(5月—9月)1,190小时,占全年日照的47%。年平均气温3.1—3.6℃,松花江以北地区较江南地区低0.5℃。无霜期141天左右。冬季平均降雪为13.0毫米,积雪深度为0.1米左右。降水量平均为555.6毫米。松花江、牡丹江流域K值(蒸发量)在0.84~0.90之间,为半湿润地区。
全县境内江河纵横,主要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还有112条小沟小溪,多年平均过境客水总量34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丰富,总储量5.8亿立方米,可采量3.1亿立方米。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依兰县
全县土地总面积46,157.91公顷,利用现状是4、4、一、一、即耕地和森林各占四份,半利用土地和其他用地各占一份。各类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占地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水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率93.5%,土地垦殖率42.8%。全县土壤有8个土类,23个亚类,26个土属,48个土种;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河淤土和泥炭土。现有耕地中黑土、草甸土占70%。
耕地面积为197,360.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6%,大部分集中联片,地势平坦开阔。其中旱田180,544.8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91.48%;水田15,558.2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88%;菜田1,275.0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64%。
园地面积313.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其中果园288.02公顷,主要栽植苹果、犁、李子、沙果、大秋等果树,占园地总面积的91.8%。其它园地25.74公顷占8.2%,主要栽植人参、黄芪、平贝、细辛、党参等中药材。园地多分布在地处山区、丘陵区的乡镇。
牧草地面积15,73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1%。牧草地包括天然割草地、疏林划场和天然放牧场。多分布在靠近村屯的山河、谷地及少量的沼泽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3,434.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1%。其中,城镇用地1,812.77公顷,占该地类面积的13.49%;农村居民点用地9,981.66公顷,占该地类的74.3%;工矿用地1,607.54公顷,占该地类的12%;特殊用地32.35公顷,占该地类的0.21%。
交通用地面积6,53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其中,农村道路用地5,557.79公顷,占交通用地的85%;公路用地952.53公顷,占交通用地的14.5%;窄轨铁路用地5.59公顷,占交通用地的0.08%;民用机场占地18.74公顷,占交通用地的0.29%;江运码头(包括依兰码头和龙兰港码头)占地5.28公顷,占交通用土的0.08%。
林业资源
林地面积178,426.3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8.66%。其中有林地164,079.3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2%;灌木林地9,008.6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疏林地923.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6%;未成林造林地和迹地4,273.8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4%;苗圃用地141.1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8%。林地主要分布在南、西、北的山地,多为天然次生林,占林地的82.1%,人工林占林地面积的17.9%。在有林地中用材林占90.6%,防护林占8.9%,特殊用林、经济林占0.5%。
水资源
水域面积19,81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9%。其中,河流面积8,811.28公顷,占水域面积的44%;水库面积1,169.91公顷,占6%;沟渠面积3,288.4公顷,占17%;水工建筑物面积1,655.55公顷,占8.4%;苇地面积72.96公顷,占3%;滩涂面积3,223.13公顷,占16.3%;坑塘面积1,592.06公顷,占水域面积的8%。这一地类多分布在东、西部和中部,其中沟渠多分布于平原区。依兰县河流较多,河网密布,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勃利河等大小河流18条,山涧小河112条。有大小河沼、坑塘83个。地表水多年平均逕流量为9.44亿立方米。客水多年平均逕流量323.1亿立方米。
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埋深在5—20米,总储量为72亿立方米。其中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依兰县境内已发现矿产31种,产地104处。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61处,其余为矿点。
矿产总类有褐煤、油母叶岩、铁、砂金、石英、石棉、大理石、蛇纹岩等7种。
黑色金属,有变质水成岩形成的铁矿,岩浆岩构成的铬铁矿。有色金属型有铜矿、砂金、镁矿。
蛇纹岩矿、热液型石英矿、石棉矿,结晶岩体之水晶石、沉积型磷灰石、热液型滑石,沉积变质之大理石和白云岩、金云母。
县境内埋藏着大量沉积型褐煤和油母页岩,煤炭为23,106.83万吨,油、炭页岩为7,805.58万吨,合计为30,912.41万吨。
植物资源
依兰县属于半山区、半丘陵地带,为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依兰县植被面积大,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林木类:有松、杨、榆、桦、桑、柞、椴、棠槭、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等。
花草类:花类有秋菊、丁香、月季、海棠、芍药、灯笼、乡球、对红、兰草、吊兰、玻璃翠、山玫瑰、桃柳、凤仙、牵牛、荷包、牡丹、荷莲、鸡冠、夜来香、细粉莲、步步高、虞美人、榆树梅、马兰、水梅等。草类有靰鞡草、大叶樟、小叶划樟、卷毛红、芦苇、草木犀、油包草、马兰草、野苜、香薄、锉草等。
动物资源
兽类:有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黄鼬、灰鼠、狐狸、麝鼠、貉、獾、狼、野猪、山兔、山羊、狍子、熊、蝙蝠、刺猬、晰蜴等。
鸟类:有燕(紫燕、麻燕)、麻雀、小雀(瞎柳叶、驴粪球)、鸿雁、鹞鹰、乌鸦、布谷、雉(野鸡)、乌雉(野鸭)、喜鹊、鹳(信天翁)、裂(啄木鸟)、鸥(猫头鹰)、鸽、雕(猛禽、尾翎14根者为东青)、翠雀(鹬)、苏雀(冬鸟)、鸬鹚(水老瓜)、鹧鸪(臭鸪鸪)等。
虫类:有蛇、晰蜴、蜜蜂、蜘蛛、蚁、萤、麦奴、粘斯虫、螟虫、蛤蚧、蛙、蚋、蚯蚓、鳖、蚱蜢、蚤、蚰、蝼蛄、水蛭、螳螂、蜡虫、蚜虫、蝇、瞎虻、蜻蜓、蚊、米虫、蝴蝶、蛾、螺、蛴螬、尺蠖、蟋蟀等。
鱼类:有鲤鱼、鲶鱼、狗鱼、大白鱼、草根鱼、大马哈鱼、牛尾巴鱼、鲫鱼、银鲴鱼、甲鱼、哲罗鱼、细鳞鱼、雅巴沙鱼、虫虫鱼、川丁子鱼、青根鱼、鳊花鱼、板黄鱼、葫芦子鱼、花鲢鱼、白莲鱼、嘎牙子鱼、黑鱼、鳌花鱼等。
特产资源珍贵山产品有猴头、木耳、蘑菇、蜂蜜、灵芝等。
珍贵药材有人参、鹿茸、虎骨、熊胆、麝香、獾油、鹿胎、鹿鞭、珍珠等。
山果:有松籽、榛子、猕猴桃(软枣)、桑葚、欧梨儿、山梨、灯笼果、红菇娘、山杏、樱桃、山梨红、山葡萄、草莓(高丽果)、核桃、橡子等。
山野菜:有蕨薇(如意菜)、灰菜、管仲菜、刺儿菜(刺树春芽)、山芹、明叶菜、枪头菜、金针菜等。
中草药材:中草药材分人工与野生两大部分,共120余种。有茵陈蒿、扇蒲、地龙、葶苈、石花、黄芪、兰母草、公藤(勾藤)、贯众、鹤虱、桔梗、苍术、石苇、蒲公英、黄柏、山龙、柴胡、苍耳、地榆、苣荬、车前子、虻虫、卷柏、桑、椹、茨菇、百合、蓖麻、木贼、大活、防风、莲子、黄芩、寄生、赤勺、松子、艾叶、苦参、白苣、芸薹、狼毒、韭籽、龙胆草、细辛、五味子、牛蒡子、蒲黄、芦根、茅根、山药等。
毛皮:有水獭皮、貂皮、貉皮、狐狸皮、狼皮、元皮(即鼬鼠皮俗称黄皮子)、狍皮、麝鼠皮、鹿皮、虎皮等。
5、历史沿革
依兰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史料记载初为肃慎人在此繁衍生息。自唐代设治,唐建铁利府,辽为越里吉(五国头城),金设胡里改路,元设胡里改路,斡朵里万户府,明设胡里改卫,清设三姓城,雍正十年设三姓副督统衙门,管辖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160万平方公里疆域,清末设依兰府,民国二年改为依兰县。
1945年解放后,先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
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依兰县隶属黑龙江省。
1991年4月1日,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6、交通运输
道路建设
1991年至1996年国道哈佳线、省道依饶哈肇公路、县道及乡道和村道,全是沙石路面,1996—2010年县委、县*加大了对道路建设投入,使全县道路建设等级,由沙石路变白色路面,做到了四通八达。全县境内公路有205条,其中国道1条“哈同”公路82.755公里。省道2条,“依饶”公路35.35公里,哈肇公路36.102公里。县道1条,渡口支线1.426公里。乡道69条687047公里,专用公路2条7.536公里。村道130条621915公里,实现了全县境内县与市相通,县与乡相通,乡与村相通的网络化道路。县城内有通江路、*大街、东顺城路等硬化路664条165.8公里,面积100.9万平方米,覆盖面积达97%。此外,依兰港为国家二级口岸,在松花江明水期开通客货航线,与哈尔滨、佳木期通航。
桥梁建设1991年至2010年,随着道路建设的推进桥梁建设也不断跟进,到2010年,县辖区仙有公路桥梁256座,总长5908.5延长米,其中国道桥梁22座1230.7延长米,省道18座841.8延长米,乡道120座2454延长米,村道96座1382延长米。涵洞有1356道,其中国道有53道,省道58道,县乡道598道,村道647道。
交通运输业
1991年,依兰县有三条沙石化干线公路(哈同、哈罗、依勃公路)纵横境内。县内县乡相通,乡乡相通,乡村及村村相通。明水期到哈尔滨市、佳木斯市,依兰设中转站一处,常有集贤、舒乐河和宏克力三个停靠站。全县有大型货车802辆,小型货车129辆,大型客车43辆。年货运量1.4万吨公里,周转量49.1万吨公里。客运量46.3万人,旅客周转量876万人。2005年交通运输业日益发展壮大,到2005年全县交通境内公路里程128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61公里,哈同公路、依勃公路全是白色路面,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630辆,全年客运量100.2万人次货运量87.7万吨。到2010年全县交通境内公路里程159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61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3817辆,其中个人汽车2558辆,客运量168万人,货运量114万吨。
7、经济发展
2011年县委、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确立“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经济总量”,全面跃进全省十强县”的奋斗目标,创新突破,追赶超越,圆满完成2011年各项指标。充分发挥“产业资源、区位地缘、发展环境”的优势。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比上年增长40%。新增固定资产40.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3.3%。
农业
依兰有机农业景区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农业总产值37.6亿元,增长22.4%;林业总产值1.4亿元,增长18.9%;畜牧业总产值10.4亿元,增长21.1%;渔业总产值0.5亿元,增长12.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元,增长9.5%。
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播种面积30.8万亩,量达33.1年增长30.5,水稻产量7.8亿斤;玉米产量23.063;大豆产量1.93长8.5%。
畜牧业持续增长,年末大牲畜存栏7.37万头,同比增幅3.4%;奶牛存栏0.18头,同比增幅0.2%;牛奶产量0.43万吨,同比下降0.7%;肉类总产量2.52万吨,同比增幅5.1%。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吨)18928吨,增长17%;农药使用量465吨,同比增幅13.4%;地膜使用量379吨,增长5.0%。
劳务经济迅速发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66.0亿元增长18.5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8上年增长21.4工业增加值实现19.4长20.1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7比增幅17.9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幅21.2%;实现利税3.5亿元,同比增幅20.8%。
8、社会事业
房产建筑
房产业持续稳定发展。1991年-2010年县城建楼房181栋,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面积90万平方米,商服及办公楼46万平方米。农村乡镇建楼241栋,总面积305172平方米。其中商服与办公楼154928平方米,住宅面积150244平方米。农村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为706.52万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57.04%,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邮政
依兰邮政
邮政业务稳定发展,全县有邮政局1处,支局18个,县局营业厅1处。全县自办汽车邮路4条,均为当日班。分别是依兰—团山子—三道岗,单程136公里;依兰—土城子,单程35公里;依兰—愚公,单程128公里;依兰—红星,单程7公里。摩托车邮路1条,依兰—德裕,单程50公里。城镇投递段8条,住宅楼通邮率达100%。农村投递线54条,总长2051公里,通邮率达100%。2010年商业信函、广告明信片、邮政广告等业务达99.19万件。报刊发行实现报刊流转额209.48万元,电子商务实现收入49.16万元,农资分销业务实现现金缴款31.2万元,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21亿元。
电信
电信事业发展迅速,移动公司、网通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4家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城乡。2010年,联通公司固话累计发展3562户,小灵通392户,2G、3G业务累计发展32567户,ADSL业务累计发展5582户,宽带续约累计完成1852户,田园网累计发展4406户,装宽带送G网累计发展2483户,联通公司全县实现收入4812万元。移动公司发展用户达1000户,铁通公司发展固定电话用户1000户。
供水
县自来水公司有水厂1个,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日,1991年至2010年总投入571575万元,建大口中井6个,供水管道长119.96公里。水的32项指标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24小时全天供水,城镇21100户10万人,全部饮用自来水,保证了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用水。
城区绿化
1990年主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庭院进行绿化美化,用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和改善环境。1994年全县申报省级庭院绿化单位的有净水剂厂、农业银行、米厂,市级庭院绿化单位有15家。1995年开始种植草坪。到1997年城区绿化状况是:植树9580株,绿篱4210米,栽花12046平方米,盆花4956盆,草坪1800平方米。1998年依兰县园林绿化管理处成立,出台了《依兰县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使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2003年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6.4万株,在通河路、通江路、东顺城路、越里吉路植绿化树3200株,美化树1100丛,绿化巷道36条,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全县园林绿化投资347.3万元。截止到2006年,城区绿化园林绿地139公顷,公园绿地69公顷,人均园林绿地19.22平方米。公园1个,园内植树210.8万株,栽花种草30万株(丛)。公园、广场、小区、主街两侧铺设草坪3万平方米,完成了洄水堤、东山公园、古城墙、江心岛等地绿化,并实行了大树进城试验,当年移载18棵大树,栽植白桦林两处,到2010年园林绿地达224公顷,公园绿地69公顷,人均园林绿地28.7平方米,当年植树31万株,栽花种草4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6.9%。
环境卫生
1997年,县加大了对环卫事业的投入力度,投资3875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686万元,机械设备342万元,环卫经费846万元。环卫工人增至400余人(其中正式工人292人)。2010年底,城镇实现保洁道路245条87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20万平方米。年垃圾清运量平均9万吨,有公厕93座。有大型、中型环卫机械64台辆。
9、史志工作
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党史县志办公室紧紧围绕全县的工作大局,坚持以“资政、存史、育人”为根本任务,贴近中心,服务现实,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党史、方志工作领域,有力地促进了两项工作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党史县志办公室已出版发行的部分书籍:
《*依兰县党的活动纪事》
记述依兰县1930至1987年间,党组织的建立和*建设时期党的活动大事,比较详细地反映党在依兰县的创建、发展概况,是中国*在依兰县活动的基本梗概,对研究依兰县党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依兰党史资料》
记述依兰县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活动的历史,对于以历史为借鉴,总结过去,建立美好的现在,展望未来,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组织史资料》
详实记述全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的机构设置与撤并,领导班子调整与变动,副科级以上*的交流和任免情况。目前已出版四卷。
《中国*依兰新时期执政纪要》
记述1988年至2004年*建设时期党组织在依兰活动的大事,重点记述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领导下的*和群众团体等召开的重要会议和推进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各条战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依兰人民革命斗争史》
记述依兰人民在清末民初至*成立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依兰人民伟大斗争历程的革命专著,以客观、公正、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寓革命的传统教育于通俗晓畅的史实叙述之中,具有较高的参阅价值和教育意义。
执政实录
《执政实录》
以记述县委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为主线,实录依兰地方党组织的执政实践活动,为总结执政经验,探索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服务。
《依兰年鉴》
是较全面、系统、准确反映依兰县各年度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情况的史志系列书籍。
《走进依兰》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依兰,宣传依兰,讴歌依兰,是依兰迄今第一部较全面反映依兰各时期阶段风貌的图文典籍,具有较高的史料、文学、艺术收藏价值。
《党旗飘扬·世纪长歌》
是一部最新的较为系统地记述和反映依兰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进行*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奋斗历程的资料性专著,填补了依兰县党史、县史研究方面的一段空白。
《葛成隆起义》
以连环画册形式描写、再现了发生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葛成隆率领金矿工人起义,反抗剥削压迫,维护工人利益的的历史故事。
《风雪剿匪记》
该书以记述当年依兰及附近地区剿匪事件为主线,是由曾在依兰战斗过的老八路刘德和同志主述,由依兰县党史县志办协助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党史研究著述,填补了黑龙江省此类内容党史书籍的空白。
10、旅游景点
原始森林冰川峡谷
原始森林冰川峡谷(简称冰川峡谷)风景区是丹清河风景之一,位于丹清河林场辖区东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冰川峡谷所在的丹清河林场,是全省闻名的森林之乡。原始森林人迹罕至,植被保护良好,树龄300-400年的古树随处可见,秋季此处的五花山色绚丽多姿,景色壮观,是寻幽、探险、野游的绝佳胜地。原始森林附近的冰川峡谷景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冬季连绵不断的山水在幽静的山谷里不断冲刷,结成了数十米的冰川,故称“冰川峡谷”,此奇特景观可一直持续到七月中下旬。
防洪纪念塔
防洪纪念塔
五国城旅游文化景区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位于依兰镇通江路北端,松花江南岸,塔高18米,直径3.5米,塔基座为正方形,四边长各18米,高1.3米,该防洪纪念塔是依兰县人民*为纪念1985年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战胜特大洪水而建。纪念塔下部四周雕有依兰人民紧张顽强的抗洪场面,顶部塑有三位抗洪人物塑像,表现出依兰人民不怕困难、敢于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塔身基座正面刻有碑文,碑文为时任县委办主任汪恩举所写,共56句,224字。碑文回顾了依兰1932年特大洪水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颂扬了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战胜洪水,改变家乡面貌的伟大精神。2008年,依兰县*又拨款,对防洪纪念塔进行维修。现在防洪纪念塔已经成为江畔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不少游人。
坐井观天园
坐井观天园就是以徽钦二帝被*的历史为背景修建的,位于依兰县西北部,占地面积33715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始建于2004年,是被省*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旅游项目,曾召开过*的专家论证会。该园创意新颖,既注重历史完整性,又体现现代旅游需要和前卫时尚风格,是黑龙江省不可多得的一处人文景点,是*旅游资源。其内部有五国城门楼、石牌坊、洪皓传书亭、韦贤妃南归亭、卧龙泉、二帝石像、浮雕壁墙碑廊、押班兵营、二帝穴居地窨子、都统府、天水郡王府、天水郡公府、驸马和诸皇子居住的茅草屋等13个景点,它的开发使自然生态游和历史寻踪游达到了完美的组合。
巴兰河漂流
巴兰河河面平均宽75米,水深1.47米,坡降为1/2500,河床呈梯形,底质为沉积的砂砾及卵石,两岸多高山峭壁,沿河景观优美奇特,风光旖旎壮丽,有“铁岭劲松”、“九女神峰”、“布达拉宫”、“星石听涛”、“补天遗柱”等著名景观,是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合开展休闲娱乐观光的河流之一。由于巴兰河坡度较大,流速缓急适度,河道又曲折多变,极其适合开展水上漂流运动,漂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巴兰河漂流项目自1999年开发建设以来,“中国北方第一漂”的品牌越来越响亮,巴兰河漂流已经成为依兰旅游产业的龙头项目,是黑龙江省夏季旅游的精品项目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