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必不可少的统计指标之一,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针,它反映不同时期生活费用的变动程度。它还被世界各国用于判断通货膨胀,是反映市场经济景气状态必不可少的经济晴雨表。
中文名:消费者价格指数
英文名:ConsumerPriceIndex
实质: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相关概念:通货膨胀;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潜在需求理论;
1、通货膨胀及消费者行为
1.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
2.消费者行为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消费者的心理过程研究和行为研究。它是对支配消费行为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特点和规律加以研究,包括消费者的意识、感觉和知觉,消费者的记忆、想象和思维,消费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学习,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等等。
消费者价格指数
二是研究外在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消费者行为除受到内在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外,还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形势等经济因素,消费者的家庭、相关社会群体、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民族、种族、地理、社会等级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等。三是企业营销组合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企业营销人员研究消费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营销组合因素去影响和诱导消费行为,以扩大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四是消费者购买过程分析。一般意义上,消费者购买过程由问题确认、信息搜索、方案评价、购买决策和购买后的行为五部分组成。
2、消费者潜在需求理论
根据消费者对需求的认知程度和识别程度,消费者的需求可分为消费者意识到的需求和未意识到的需求两种。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是指消费者未意识到的需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年提出了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需求的满足是人的全部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他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为最低层次的需求,五种需求依次递增,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最高层次的需求。五种需求的满足存在着优先顺序。只有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凸显并要求获得满足。但五种需求层次又不是间断的阶梯,不是说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完全获得满足后才存在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只是说,在同时存在的各种需求中,存在着强度较大的需求称为优势需求,其他处于次要地位的需求称为次要需求。马斯洛又认为,基本需求不会随着获得满足而消失,某种需求获得满足后,它不是消失,而是退居为次要需求或潜在需求。这是马斯洛有关潜在需求的理论。
3、消费者价格指数发展历程
1.在国外:1675年,著名经济学家伏亨创立了物价指数;1883年,Sidgwick就提出了商品品质的变化对物价指数的影响;1899年,Bowley讨论了代表性商品的替换问题;1968年,SNA提出了物价指数的编制应考虑产品质量差异的观点,并在1993年的新SNA中,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质量指数”的概念;1996年,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任命的Boskin委员会和劳工部请求国家科学院统计委员会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有关物价指数的问题;2003年,第17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其间,关于消费物价指数的编制问题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
消费者价格指数
2.在我国: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编制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指数的编制和应用上还不成熟,存在的问题较多。因而,国内学者对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在80年代末,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胡昌暖教授就曾著文批评我国统计部门每年所公布的年物价指数,著名经济学家汪祥春教授还用“一支不准的体温计”来形容这种物价指数。
杨缅昆、杨宏亮在《统计研究》2000年第1期发表题为《论质量指数》,讨论了“名义物价指数”的调整问题。认为只有将名义物价指数调整为实际物价指数,才能使真实的物价变动得到准确的反映。并阐述了“质量指数”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胡晓辉在《商业研究》2000年第7期发表题为《对我国现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探讨》,提出参考国外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办法,建立我国分层次的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编制不够合理,其中食品在里面所占的比重太大,无法正常反映物价的上涨还是下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表示,当前的消费价格指数价格体系是否能够完全反映价格变动情况值得商榷。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郎咸平认为:“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完全作为衡量中国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在中国,讨论是否通过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应该考虑更多的指标。”
4、消费物价指数的意义
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必不可少的统计指标之一,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针,它反映不同时期生活费用的变动程度。它还被世界各国用于判断通货膨胀,是反映市场经济景气状态必不可少的经济晴雨表。从宏观管理来讲,它为各级*管理部门掌握居民消费价格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就投资而言,它是企业增加或减少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从就业来看,它是*和企业调整雇员工资和津贴的重要参考依据。总之,消费物价指数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消费价格指数创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价格指数存在的问题不断涌现,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改进建议。
5、国内外消费价格指数对比
1、基本概念的对比
国外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消费价格指数概念是研究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购买“固定蓝子”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价格变动,这个“固定蓝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3至5年)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相同。国外消费价格指数强调纯价格比较,它要求对所调查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要保持相同的质量和数量,并对所调查项目价格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剔除质量和数量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将指数值变动的原因全部归于价格的变化,来观察纯价格的变动。
消费者价格指数
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是研究一定时期内城市和农村居民支付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趋势和幅度,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品种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但其数量和质量根据上年实际消费调整。我国在编制消费价格指数时,考虑了供货条件、消费习惯、销售量等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认为这些因素是导致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因而不能排除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采用每年更新商品销售额结构的方法,以考察价格的真实变动。
2、价格范围的对比
各国进行消费价格调查时其包括的范围有一定的差异,美国、加拿大、英国调查的是交易价格,包括了各种税金,优惠和折扣价格;德国、法国调查实际支付价格,包括优惠价,但不包括特价;日本调查正常的零售价或服务费,不包括临时折扣价、分期付款销售价、灾害原因的非正常价、二手货价。我国消费价格调查的是市场成交价格,包括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季节性的特价,不具以上特征的价格视为一次性降价,不包括在价格调查中。
6、国内外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法的对比
国外进行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时,选择的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概率抽样方法。概率抽样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调查方法,可以在方案设计时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随机的原则,通过对商店和商品的一次或多次选择抽样,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并通过对样本数据特征直接估计推断总体特征,对推断的中可能出现的抽样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样本规模、估计值精度和准确度可以进行定量的判断,排除了某些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干扰,使消费价格指数更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美国、法国等采用了的概率抽样方法。
(二)主观抽样方法。主观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有的采用有目的抽样,判断抽样,也有的采用定额抽样。这种方法的共同特点都不是按随机的原则来抽选样本。德国、澳大利亚都采用了主观抽样方法。
消费者价格指数
(三)概率与非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英国对调查单位选择采用按规模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商品项目选择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加拿大对租金调查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其他调查单位和调查商品项目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对不同的调查单位,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减少指数的偏差。这是各国价格指数发展的一种方向。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主观抽样方法,兼顾各种类型地区的特点,考虑企业分布的情况,有重点的选择一定数量的调查单位,并根据销售情况,选择品种相对稳定、成交量大、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的调查商品。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对经济情况的分析,采纳有关专家的意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选准选好样本。但由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观判断能力,对样本规模、样本代表性、数值的准确度等无法定量计算,即不能在一定的置信度内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指数的偏差难以把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