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杨暨

科普小知识2022-09-17 15:14:45
...

杨暨,生卒不详,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官至中领军,卒,谥封“肃侯”。

姓名:杨暨

字:休先

性别:男

年代:三国时期

籍贯:荥阳郡苑陵(今新郑市的龙王乡)

官职:中将军

谥号:肃侯

1、简介

杨暨,字休先,三国时期荥阳郡苑陵(今新郑市的龙王乡)人,是骁骑将军杨恪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的亲信大臣,魏国的禁军统帅,握有军队实权。杨暨读书很多,为人诚恳朴实。

2、主要事件

阻止伐蜀:

建兴八年七月,魏国的大都督曹真病好后,立刻上表说:“蜀兵数次侵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歼灭奸党,以清边境。”魏明帝曹睿就和大臣商议准备出兵和蜀国打仗的事,杨暨认为不能出兵。当时,朝廷重臣刘晔单独和魏明帝谈话时说:“曹真将军的话很有道理,今若不出兵,后必为大患。”可是,当出来和朝臣讨论时,刘晔又说:“不可以出兵。”散朝后,杨暨去问刘晔,刘晔就谈了不可出兵的想法。杨暨觉得刘晔前后言语很不一致,不是君子所为,就进宫向魏明帝禀奏:“昨天听说刘晔劝陛下出兵伐蜀,今天和众臣商议,又说不可出兵。刘晔是在欺骗陛下。”魏明帝立刻召刘晔入宫,问:“你曾劝我出兵,后又和众大臣说不可出兵,是什么缘故?”刘晔看了看在场的杨暨,对魏明帝说:“我觉得不能出兵伐蜀。”魏明帝沉默不语。杨暨出宫后,刘晔对魏明帝说:“出兵伐蜀是国之大事,不能泄露出来。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

两天后,杨暨又诚恳地劝谏魏明帝不要出兵伐蜀:“微臣虽然是读书人,但陛下格外垂顾,提微臣以军职,因此,臣要忠心报国。”接着,杨暨又说:“刘晔身为朝廷重臣,闪烁其词,不是尽忠之举,他处处迎合陛下的意思,更非君子之行为。”后来,魏明帝如言以验之,果然如此,从此,对杨暨更加亲近和器重。

3、相关记载

《全三国文·卷四十一》:暨字休先,荥阳人,骁骑将军恪之子。明帝时为中领军将军。卒,谥肃侯。

《三国志·刘晔传》引《傅子》: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持不可伐蜀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从驾行天渊池,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谦谢曰:“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过听,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军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尽言。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也。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於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三国志·张鲁传》引《魏名臣奏》: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张卫之守,盖不足言。地险守易,虽有精兵虎将,势不能施。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此计已定,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4、历史评价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引《傅子》的话评价说:“巧诈不如拙诚,信矣!”

曹睿:杨暨去世,魏明帝曹睿追思他一生的诚恳和忠心,谥封他“肃侯”,以示褒扬。

刘晔: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

5、人物关系

父:杨恪,骁骑将军。

子:杨肇,晋朝将领,任荆州刺史。

孙子:

杨潭,字道元。

杨歆,字公嗣。

孙女:杨容姬,潘岳(潘安)妻。

上一篇:搬经镇

下一篇:东太平洋石斑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