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张小泉剪刀是浙江省杭州市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五杭”产品之一。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中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2006年5月20日,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杭州市的施金水、徐祖兴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1、历史溯源
历史回眸张小泉剪刀的制作,已有34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就已出名。张小泉的父亲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前店后家。张思家做事认真,他打磨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下和自身不断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清兵入关时他父子俩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铸造技艺。在打制剪刀中运用了“嵌钢”(又叫镶钢)工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的又是浙江龙泉、云和之钢,还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生意格外兴隆。张小泉子承父业后,由于制作认真,质量上乘,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他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张小泉”。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时,乔装打扮,混入香客之中,信步上山游览。正当游兴正浓,天公却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只好下山寻屋避雨,匆忙中走进一间挂着写有“祖传张小泉剪刀”字样招牌的作坊。乾隆好奇,顺手拿来一把剪刀一看,只见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便买了一把带回宫去。他很喜欢这把剪刀,作为宫内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作,打出“张小泉”牌号做剪刀的,最多时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商标上还加上“泉近”字样。
1915年,张小泉近记剪刀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一带。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一万余把。1917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当时师傅、徒工、店员人数已达八十多人。1926年获美国费城世博会银奖。
正当张小泉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时,日寇侵占了杭州,张小泉剪刀尽管在剪刀业中遥遥领先,但仍遭受重创,濒于破产。新中国成立后,张小泉剪刀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并在工艺、产量和质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1957年“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现在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剪刀生产企业。
2000年,张小泉企业整体改制,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为“张小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企业顺利通过转制,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2、工艺特点
虽然张家产业数易其主,但张小泉及其后代却给人们留下了精湛独特的剪刀制作工艺,当时总结出来的72道工序,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张小泉传统制剪工序中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被延续下来,一是镶钢锻打技艺,造剪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镶嵌在熟铁上,并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经千锤百炼,制作成剪刀刃口,并用镇江泥砖磨削;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选用优质中碳钢镶嵌锻制刃口,经过72道工序制成。其“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剪切锋利、开合和顺、样式新颖、手感轻松”的特点,一直为人所称道。张小泉剪刀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
3、传承意义
张小泉剪刀创始人张小泉曾立下“良钢精作”的家训,340余年由其后人身体力行,成为张小泉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张小泉剪刀厂“质量为上,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的精神即源于此。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张小泉剪刀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它已成为我国剪刀行业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好,销路最广的一家企业。产品形成了工农业用剪、服装剪、美容美发、旅游礼品、刀具系列等100个品种500多个规格。最大的剪刀1.1米长,重28.25公斤;最小的旅行剪只有1寸长,4钱重,可放入火柴盒内。
20世纪50年代,生产一把剪刀是在“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磨石一只盆、一把锉刀一条凳”的简陋条件下经过72道工序才完成的,随着张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序最少的只需9道。随着冲压、注塑工艺的大面积应用,传统的工艺逐渐被遗弃,即使是仍在采用的几道传统工序,也只有退步,没有进步。众多制剪工人年事已高,无法亲自操作。致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出现传承断档,如今能够从头至尾完成所有工序的制剪高手已不复存在,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急需抢救、恢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