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琢玉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3:36:11
...

琢玉一词是琢的复词,古代琢字本身就专指对玉的加工制作。观赏手中把玩的玉器,皆为人琢之物。古人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琢磨璞玉,美玉出焉。唐太宗说过:“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意思就是石中的玉虽然有美的本质,但是没有精细的雕琢,与破瓦乱石差不多了。

1、基本信息

《诗经·小雅·鹤鸣》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夺天工的古代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他山之石”一类硬度高于玉的刚玉砂、石榴子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碾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对古代制玉不应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清代李澄渊的《玉作图说》详细记载了这种过程。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精美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


琢玉

2、琢玉简介

《说文》琢,治玉也。玉器的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过程,每一件玉器的产生都需经过采玉、取材和施艺三个阶段,其中也包括了工具砣机的制作和解玉砂的采集。古代泛称治玉,现今多称作制玉。琢玉一词本身是指施艺加工的主要方法与过程。也可等同于指古代治玉。

采玉就是获取玉料。玉料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原生矿是指蕴藏于海拔较高处的原生矿体,因山陡路险,开采十分困难,这样的玉料称为“山料”。次生矿是指从原生矿体中剥离出来的矿料,它会随山间流水被冲至山下的河中,这样的玉料称为“水料”或“仔料”,寻找“仔料”的过程也称为“捞玉”

玉料稀少,好的玉料尤其珍贵。因此,玉器制作通常采用“量材取料”的方式,即根据玉料本身的规格、颜色、瑕疵等规划器物的形态,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除了一些小物件外,大型玉器几乎没有外形雷同者。由于玉器加工,有根据玉料自身形状色泽因材施艺的特点,设计者享有极大的创作想像空间,因而往往能够产生一些艺术水准极高的作品。

根据设计,对玉料进行加工,即利用各种工具及操作手法,将原始玉料按设计要求加工成最终器物,这一过程称琢玉。今天我们经常将古玉器称为玉雕,但实际上古玉器并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刚玉砂、石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碾磨出来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也源自于玉器的这种加工过程。琢玉的材料是水和“解玉砂”,而琢玉的工具则是砣机。砣机由砣和传动装置组成,砣是一种圆形片状物,当它旋转起来后,就可以对解玉砂提供均匀的驱动力。通过砣轮的连续转动带动解玉砂,手持玉料再调整玉料的位置,玉工便可以琢制出各种形状的玉器。砣机又称“水凳”,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此后数千年间,驱动的方式、操作者的姿态、砣的材料都在不断更新,但古代旋转砣机的基本构造却未有大的改变。到今天,由于早已采用现代电能驱动、金刚砂轮直接切割玉石,古代使用解玉砂的操作方法即碾法琢玉已经不复存在,技法失传。

严格一些的说,琢玉只是中国古代才存在的对玉的加工方法,并不适合指现代的玉器制作。明白其中的分别,对研究古代技术史和辨别鉴定古玉器具有重要意义。

3、关于琢玉的起源

《说文》琢,治玉也。从玉豖声。显然治玉与豖有关,清代段玉裁对此注说:“如鸟之啄物。左思赋水鸟曰。雕琢蔓藻,是其意。从王。豖声。”以致今人多以为琢玉就似鸟啄玉石。

豖、豕二字是很古老的字,在金文甲骨文中都有。《说文》豖,绊足行豖豖。从豕系二足。意猪被绊足,清代段玉裁注说“此从豕而象形也”。豕即猪,《说文》豕,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这里可见豖、豕二字相像而含义不同了。

治玉与豖、豕有什么关系呢?上面讲过古代砣机,由于砣机可能会是木质结构的,年代久远,尚无出土实物。但从出土的似石碾的器物就能看出端倪,此石碾显著特征有四个矮脚,当古代砣机也有四个矮脚还带有其它东西时,它的样子就会类似猪的外形,则与豖和琢就直接相关了。这个推论至少比较段玉裁举例西晋左思的鸟啄之说要靠谱。考古发现证明,古代琢玉至少在八千年前就已出现,那时连文字尚未出现,琢的含义应比想象中还要久远的多。

上一篇:红木雕刻

下一篇:浒关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