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明清皇家道庙古建筑,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位于北京皇城之内,北海公园之东,景山之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因大高玄殿临街大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此地又俗称“三座门”,整个殿宇约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2013年5月,大高玄殿已正式归还故宫。2014年8月13日,故宫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正式揭牌,由故宫古建专家团队清理修复的大高玄殿也首度向媒体开放。2016年,这里将变身集展览、数字影院、露天文化广场为一身的故宫新展区。
中文名:大高玄殿
地址:北京皇城之内
首度开放:2014年8月13日
作用:明清皇家御用道场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俗称:三座门
归还故宫:2013年5月
1、简介
大高玄殿在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位于北京西城区景山前街,故宫神武门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万历至民国以来曾多次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家的道教宫观。崇奉道教的内官宫婢,均在此演习科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是明清两代皇家的道观。坐北朝南。大门外原有牌坊3座、习礼亭2座,已拆除。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庑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
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庑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2、历史沿革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嘉靖二十六年(1547)毁于火,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
清代因避康熙帝名讳,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并于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后又有多次修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殿受到严重破坏,后修复。
民国年间,殿前部分建筑进行了拆除和改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高玄殿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使用。由于长期用做办公用房,大殿内部建筑损坏严重,彩绘严重脱落,殿前月台汉白玉石栏杆不少腐蚀倾坍,九天应元雷坛前接建了多间红砖房,院内办公建筑乱搭,火灾隐患严重。
大高玄殿的主殿已经100年没有修缮过了,院内建筑基本保持乾隆时期的样子,彩绘和门窗均为清朝最后一次修复时的原件。
1996年,大高玄殿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8年和2000年,全国政协两次接到委员提案,呼吁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修缮后有望对社会开放。2000年11月,多名古建专家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条件迟迟没有谈妥。2005年,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要求占用大高玄殿的部门尽快腾退修缮,以便早日对社会开放。
2013年5月,大高玄殿正式归还故宫,预计2016年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市民文化广场。
3、现状
2014年8月13日,故宫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正式揭牌。,由故宫古建专家团队清理修复的大高玄殿也首度向媒体开放。经过一年半的复建修缮后,2016年,这里将变身集展览、数字影院、露天文化广场为一身的故宫新展区。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接收时,院里私搭乱建的情况非常严重,现在庭院内的部分房屋已经被拆除,古建周边也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回归故宫后,位于院落最后一重楼阁“乾元阁”最先开始抢修工程,目前这座象征着古时天圆地方的独特建筑已经完成初期修缮,随后将请专业的人员对院内的20余座现代建筑进行拆除,预计2014年底可以启动二期工程。
大高玄殿现存古建筑大木结构多已年久失修。同时,瓦面损伤、彩画及台基望柱、栏板、排水龙头等石构件缺失伤损也很严重。在被占用期间,一些古建被用作维修车间,内部堆放大量杂物、易燃品,烟感、避雷等消防设施不完备,极大威胁到文物建筑安全。根据规划,全部修缮工程将持续1年半时间,2016年有望对公众开放。
大高玄殿修复完成后,将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利用。
大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进行保护性修复后,基于维护历史原貌的原则,故宫博物院将举办道教相关文物的展览,以恢复和提升其历史和文化氛围。目前,故宫酝酿通过一个特色展览恢复这座皇家道观的历史样貌,其中首展将联合武当山在大高玄殿举办道教大展,展示真武大帝不同时期的坐像,而故宫内珍藏的道教文物也将借大高玄殿与公众见面。
同时,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可以不受闭馆时间的限制,为更多希望感受故宫文化的社会公众提供便利,计划在九天万法雷坛区域设置数字博物馆,利用“数字故宫”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故宫文化。
此外,大高玄殿还将作为故宫文化活动场所,举办“故宫讲坛”等社会教育活动,乾元阁的东西配殿将不进行复建,有利于形成小型的文化广场,对观众和青少年开放。
大高玄殿老照片大高玄殿为明清规格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6年),建国初期即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营房科、车管科使用,因古建筑年久失修,院内建有大量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大高玄殿一直存在着较大的火险隐患,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北京市文物局的关注和担忧。
多年来,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文物专家学者多次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北京市*为妥善解决大高玄殿的腾退问题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由故宫博物院和总参保障部服务局签订协议,将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移交给故宫博物院管理。故宫博物院正在进行大高玄殿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的前期调查和论证工作。
4、建筑布局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南北长264米,东西宽57米,占地面积近1.5公顷,现存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建风格。
殿沿中轴由南往北依次为大高玄门、大高玄殿、九天万法雷坛、乾元阁等主体建筑,其左右布置有配殿、钟鼓楼及值房等建筑。殿前有两重琉璃门,均为并列的三座洞券门,护以石栏。琉璃门内有大高玄门,门面阔三间,中间有御路,通面阔16.20米,通进深8.80米,黄琉璃筒瓦歇山顶调大脊,五踩单昂斗栱。门内东西有钟鼓楼,均为方形平面,两层,黄琉璃瓦歇山顶,其内钟、鼓亦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失落。大高玄殿面阔七间,通面阔34米,通进深16.5米,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上檐七踩单翘重昂斗栱,下檐五踩重昂斗栱,金龙和玺彩画,前檐明、次间各四扇四抹隔扇门,两梢间为槛窗,均为三交六碗菱花窗格,带铜面页。
大殿座落于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正面踏跺三出,中间有石雕御路,御路上雕有云龙、云凤、鹤等图案。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均为绿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栱,旋子点金彩画。九天万法雷坛,位于大殿之后,面阔五间,通面阔15米,通进深10米,单檐庑殿顶,绿琉璃瓦黄剪边,五踩重昂斗栱,檐下绘旋子点金彩画,殿前有围以汉白玉石护栏的月台,中间有御路。殿东西有配房,各九开间,通面阔37.40米,通进深9.60米,绿琉璃瓦歇山顶调大脊。大高玄殿最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上层名“乾元阁”,为八根柱子构成圆攒尖顶,覆紫色琉璃瓦,亭立于平座上,周以围廊,有木质栏杆;下层名“坤贞宇”,方形,腰檐铺黄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栱,井口天花,绘金龙;阁建于有汉白玉护栏的台基之上,正面中间有踏跺,石雕御路。
5、移交故宫
2013年6月11日有关部门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协议,将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移交给故宫管理后,这座被占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古建筑群,终于完成腾退,有条件实现大修。大殿已完成抢险加固,正在进行测量和绘图,为大修做准备工作。
在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有一组恢弘的建筑,这就是贵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高玄殿。这组建筑精美的古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是国内目前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座明清皇家道观,内存大高玄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等,其中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造型与天坛祈年殿相似,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内部彩画及藻井精美,堪称京城一绝。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博物院对大高玄殿进行了产权登记。然而由于当时百废待兴,许多单位为节省建办公地点的经费,暂时借用古迹。其中,有关部门就向故宫“借来”大高玄殿办公至今。因此,赫赫有名的京城“三座门”从未对公众开放过。好奇的游客只能望着高高的红墙和露出的乾元阁蓝琉璃瓦顶,在脑海里“还原”这座古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一方面,木质大殿“变身”办公室,周围空地也逐渐被新建房占据;另一方面,经费缺少、占用使用人员缺乏古建知识,古建筑一度面临破坏性使用的尴尬局面。据专家回忆,2005年,大高玄殿等古建筑上飞线很多,所有建筑都未安装防火报警设施,大部分建筑未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大殿的屋顶已经漏雨,古建筑的石栏板被人为锯断,兽头被车辆撞坏散落院内。杂物和煤堆已将百年古树挤压得奄奄一息。
腾退历程为了尽快缓解这一局面,2005年夏天,北京市文物局给其管理使用单位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一年内进行整改。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文保专家就首次提出,建议这处独特的古建筑实现腾退。之后,全国政协两次接到委员提案,呼吁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2000年11月,古建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条件迟迟没有谈妥。
“拉锯战”必须尽快解决,文物古迹亟待保护。2005年起,为了促成这处国保单位实现腾退,市*花了大力气,国家有关部门、市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文物专家学者多次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2005年,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书,要求占用部门尽快腾退修缮。
2013年6月11日,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故宫博物院和有关部门签订移交协议。屈指算来,自第一次呼吁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大高玄殿才得以实现腾退,文物建筑重新交由故宫管理。
分两步走
大高玄殿院内此次大高玄殿腾退分两步走。第一步是2013年6月11日,故宫博物院已经正式接管大高玄殿前院的房屋、土地及后院的全部古建筑,可以开始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及维护。待有关部门的新办公地区水、电、气、暖以及保障配套设施建成后,才会把后院全部移交给故宫。
专家分析,对于此次大高玄殿腾退一事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随着近些年文物保护意识的普及,该古建的管理使用单位非常配合工作。另外,全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曾先后多次到此调研,市文物部门若干次牵头予以协调,最终才促成此事。
腾退经费
该市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对外开放单位仅约4成,为了能促成更多的“腾退修缮”,市政协委员建议该市应建立文物腾退专项经费。
“十二五”期间,该市应列出一份被占用文物的具体清单,选择一批影响大、价值高、安全隐患较严重的被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重点,拿出腾退可行性方案。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制定腾退办法,用法律保障被占用文物在条件成熟时能够得到及时腾退。
同时,该市应尽快建立文物腾退专项经费。把文物腾退经费列入每年预算,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大量文物建筑被不合理使用、占用的问题,使更多的文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6、首次开放
根据2017年2月7日报道,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发布了《大高玄殿文物保护规划》,将用近20年时间、斥资约12605万元重现这处昔日的皇城景观。经过近期文物保护修缮、寺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后,预计最晚在2020年之前,475年来从未对普通人开放过的大高玄殿有望首次向公众露出真容。
周边高楼将“缩水”
根据规划,大高玄殿保护范围总占地面积为1.63公顷,土地用地性质调整为“文化设施用地”中的“图书展览用地”。保护范围内严禁与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文物管理无关的建设工程。规划指出,目前大高玄殿部分周边建筑的高度和形态存在违规。其中,西侧院落内建筑高度为4层,御史衙门西侧存在一幢高度为6层的居民楼,均超过了《北京皇城保护规划》中对一般建筑形态高度3层9米的限制。此外,周边部分四合院建筑加建了3层阁楼,屋顶形态、材料与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极不协调。未来,这些高楼将逐步“缩水”,4层的办公建筑和6层的住宅楼将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后的高度将低于9米,附近民居屋顶也将逐步恢复成灰瓦。此外,院内现有22幢上世纪50年代后新加建的建筑将全部拆除。古建周边如景山西街东侧、景山公园西墙外侧房屋也将拆除,为恢复连接北海和筒子河的古河道创造条件。
北极殿和伏魔殿将复建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大高玄门、大高玄殿、雷坛等进行修复,未来还将复建部分建筑,如:大高玄门两侧东西向围墙及偏院内有两座值房,目前已发现其建筑基址,将在原址复建功能性用房,成为文物管理用房、卫生间等;乾元阁两侧北极殿和伏魔殿目前尚未发现建筑基址,但其复建对院落格局完整有较大作用,可解决北端院落及北门管理功能不易安置的问题,因此将根据原有历史格局和当前使用需求新建传统样式功能性用房。
规划提出,这些复建的房屋应有明确的档案记录和醒目的现场标示。现存的乾元阁、琉璃门、钟楼和鼓楼应严格原状展陈,不宜进行任何改造。雷坛、大高玄殿等因缺乏室内原状的充分资料,可拆除近代使用痕迹恢复基本历史原貌,并可暂时布置适当的新功能。
大高玄殿院内将禁车
目前,大高玄殿北侧的陟山门街是北海东门与景山西门的连接处,行人、游客较多,由于设有停车场,是一处老堵点,不仅严重影响景观,而且尾气也对古建保护不利。根据规划,未来这处停车场将改为绿地,成为人流集散休息区。同时,大高玄殿南侧入口处也应禁止停车。今后,非火灾、工程等紧急情况,大高玄殿院内禁止任何车辆进入,游客可统一使用景山西街北段停车场,交通部门将在景山前街、西街等处设立引导标志。北院门口处将增设临时停车位,方便临时落客。
预计最大单日游客接待量4060人
未来,大高玄殿从功能上将划分为公共开放区、大高玄殿历史及皇家道教文化展示区、文化活动区、办公及辅助设施区。其中,公共开放区主要功能为游客集散和出入管理;办公及辅助设施区为大高玄门以南两侧恢复功能性建筑区域;大高玄殿历史及皇家道教文化展示区为以大高玄殿为中心,从第二道琉璃门到大高玄殿北,主要用于大高玄殿历史、建筑艺术、皇家道教文化历史和特征等相关主题的展览;文化活动区以承担室内外文化活动为主。未来,参观大高玄殿一圈大约需要0.5至1.5小时。
此外,规划还对大高玄殿近期限定日最高容量。根据测算,大高玄殿院落内景区的最大日开放容量估算值为4060人,其中文物建筑单次最大容量为435人。旅游高峰季节,大高玄殿可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游客游览时间,尽可能不突破文物建筑的极限容量,局部区域还将开放“夜场”。
前期信息
故宫大高玄殿60年来首次开放
2014年8月13日,故宫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正式揭牌,由故宫古建专家团队清理修复的大高玄殿在经过一年半的复建修缮后,首度向媒体开放。位于院落最后一重楼阁“乾元阁”为最先开始抢修的工程,现这座象征着古时天圆地方的独特建筑已经完成初期修缮,随后会请专业的人员对院内的20余座现代建筑进行拆除,预计2014年底可以启动二期工程。大高玄殿现存古建筑大木结构多已年久失修。同时,瓦面损伤、彩画及台基望柱、栏板、排水龙头等石构件缺失伤损也很严重。在被占用期间,一些古建被用作维修车间,内部堆放大量杂物、易燃品,烟感、避雷等消防设施不完备,极大威胁到文物建筑安全。而根据规划,全部修缮工程将持续1年半时间,2016年有望对公众开放。
首展或为道教大展
大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进行保护性修复后,基于维护历史原貌的原则,故宫博物院将举办道教相关文物的展览,以恢复和提升其历史和文化氛围。目前,故宫酝酿通过一个特色展览恢复这座皇家道观的历史样貌,其中首展将联合武当山在大高玄殿举办道教大展,展示真武大帝不同时期的坐像,而故宫内珍藏的道教文物也将借大高玄殿与公众见面。
同时,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可以不受闭馆时间的限制,为更多希望感受故宫文化的社会公众提供便利,计划在九天万法雷坛区域设置数字博物馆,利用“数字故宫”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故宫文化。
此外,大高玄殿还将作为故宫文化活动场所,举办“故宫讲坛”等社会教育活动,乾元阁的东西配殿将不进行复建,有利于形成小型的文化广场,对观众和青少年开放。
7、交通线路
乘5、101、103、109、812、814路车到北海站下车,路北向东景山西街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