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8:17:24
...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2964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745.9公顷,缓冲区面积3336.7公顷,实验区面积9560.4公顷。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称: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级别:*

区域面积:180平方千米(2012年)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管理单位: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2012年1月21日

1、历史沿革

1997年3月,批准黑竹沟风景名胜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自然地质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2006年6月20日,四川黑竹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变更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

2008年2月26日,参加省环保局组织的总规评审,推荐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申报*自然保护区;

2012年1月21日,四川黑竹沟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然保护区。

2、地理环境

位置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2º54′29‘’~103º4′7″,北纬28º39′54″~29º8′54″。西与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相连,东南面与美姑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毗邻,东面和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交界,北面与金口河八月林自然保护区相接。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

地貌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区域地势起伏大,坡度陡,相对高差达3234米,35°~55°的峭坡占总面积的53%左右。区域南部的涡罗挖曲(彝语“白岩”)由巨厚的中三叠统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组成夹薄层石膏,在长期的溶蚀、侵蚀、崩塌作用下形成十分壮观的峰丛、陡壁、堡寨、蘑菇石等景观。

水文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区域内,黑竹沟(亦名三岔河)水系源于大渡河支流官料河上游的那哈依莫主流,为母举沟的同级沟谷。黑竹沟发源于马鞍山主峰附近的狐狸山北侧,其干流全长20千米。黑竹沟径流丰富,沟口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4立方米,黑竹沟河水水质良好,为重碳酸盐型,适于饮用。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

气候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区域内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形成鲜明的立体气候特点。河谷区域(1000~1500米)的气候具有亚热带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极为丰沛,与盆地区域气候无明显差异。黑竹沟区域立体气候是在亚热带基本带之上形成的,有从山地亚热带到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到山地亚寒带的众多气候带谱,年平均气温有从16℃左右到零下3~4℃的巨大差异。

3、区域范围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64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745.9公顷,缓冲区面积3336.7公顷,实验区面积9560.4公顷。

保护目标

动物资源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有哺乳动物77种,分属8目27科。国家I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分别为大熊猫、豹、林麝、牛羚。保护区范围内有大熊猫33只,紧靠保护区的外围地带还有大熊猫15只,黑竹沟保护区保护了约48只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四川省保护动物横斑锦蛇。极危种横斑锦蛇、白头蝰,濒危种为,易危种类有玉斑锦蛇、紫灰锦蛇指名亚种、黑眉锦蛇和棘腹蛙。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鱼类14种,其中,虎嘉鱼为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鲈鲤、异鳔鳅鮀、大渡白甲鱼、重口裂腹鱼为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齐口裂腹鱼为保护区内主要的经济鱼类。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2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5种,分别为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和珙桐;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种,分别为金毛狗脊、油麦吊云杉、连香树、香樟、油樟、楠木、川黄檗、黄檗;省级保护植物18种,分别为麦吊云杉、丽江铁杉、长柄水青冈、亮叶水青冈、领春木、凹叶木兰、银叶桂、天全钓樟、灰叶稠李、金钱槭、天师栗、大王杜鹃、七叶一枝花、狭叶重楼、长药隔重楼、四叶重楼、粘山药、黄山药。

管理措施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监测和观测站建设,建设双流园、嘟噜阿牡和茨竹沟3个生态监测站,建设1处气象观测站和1处水文观测点。将保护区的生态监测线及监测技术和能力建设规划为重点建设项目,将开工建设。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各项规定,严格监管、强化保护,减少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和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立科技宣传月、文化下乡、爱鸟周等公共宣传日进行宣传。印制保护区画册、明信片进行宣传。

2014年11月,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防火工程建设,修复太阳坪防火瞭望台,在勒乌保护站建立扑火物资储备库,配齐各种防火设备。

4、开发利用

2009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省厅野保处支持下,开展荞麦叶大百合种植试验,现已取得成功。

2009年,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珍稀两爬动物——大凉疣螈的生境监测和调查。

2011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下,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策略研究。

2011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下,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PWS(水资源有偿使用服务)项目。

5、生态价值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中心地带,野生大熊猫资源十分丰富。是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是大熊猫凉山种群遗传物质交流的唯一通道,在凉山山系大熊猫保护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凉山山系大熊猫总数115只的41%,增长幅度为107%,是凉山山系熊猫数量唯一有增加的保护区,并与相邻的美姑、雷波等地形成独立的凉山大熊猫野生种群,既是野生大熊猫生存繁衍的重要地带,又具有与邛崃山系和岷山山系不同的特征,成为大熊猫野生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势陡削,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

完整地保存了从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等多种不同的森林系统类型;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复杂、多样,特有珍稀植物繁多,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物物种基因库。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大熊猫、羚牛等珍稀濒危物种以及中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而且对于研究保护区内气候、土壤、动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