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通天洞遗址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8:52:19
...

通天洞遗址位于**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南部萨吾尔山内的一个洞穴中,是*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2014年,该遗址被发现。2016至2017年,经过两期发掘,已发掘部分划分出14个地层单位,发现陶片、灰坑、火塘和石围墙等遗迹及铜器、铁器等,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骨骼碎片等。众多遗存表明,通天洞遗址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经碳十四测年,旧石器时代地层的年代距今4.5万年左右。*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文名称:通天洞遗址

出土地点:*吉木乃县

所属年代:旧石器时代

重要价值:提供古人类技术传播、文化交流、族群融合研究样本

主要荣誉: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1、遗址简介


*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外景

通天洞遗址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附近的萨吾尔山北麓,因该遗址洞口有一个和山顶相通的通天大洞,由此得名通天洞。

遗址于2014年被发现,2016年至2017年夏季,*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此进行了两期发掘工作。

截至2017年9月,考古人员在深达3米的地层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出土了2000多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等遗物,发现了3处旧石器时代的用火遗迹,还发现了年代距今5000至3500年前的小麦等植物遗存。

据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介绍,这些发现对了解*地区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探讨更新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交流、扩散等问题、以及探讨古人类适应方式、生计行为、石料来源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年考古新发现”。

2、遗址考古

发现

据*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于建军介绍,通天洞遗址是2014年8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北疆文物认定组前往吉木乃县工作时发现的。


通天洞遗址

通天洞遗址由数个洞穴组成,洞顶有大面积火烧形成的烟炱痕迹,2014年-2015年,考古人员前期勘察时,曾在洞口及洞前斜坡采集到夹砂灰陶、红陶片及石杵残件,陶片上的刻划纹、戳刺纹等纹饰,与切木尔切克文化、阿凡纳谢沃文化同类器物的陶片纹饰一致,据此初步认定,该遗址最早可能是青铜时代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距今4000多年。

发掘

当时初步判断是青铜器时代遗址。但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这个洞穴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因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痕迹,比如一些石片、石核。也就是说,这里可能在上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

2016年7月至9月,*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通过考古发掘,已确定通天洞遗址年代可能达到四万年或者更早,这是*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2017年6月至8月,*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带领的考古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填补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

经过两次发掘,发现遗址一个洞穴里的文化积层从早期铁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一直到旧石器时代,可以将年代推至四五万年前。一共发掘出了2600余件石器、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以及火塘、灰坑等痕迹。其中石器数量占到了三分之二,还有出土的羊、棕熊、鸟类动物化石,保存良好,为研究古人类生存环境、狩猎方式、采集行为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和种类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2017年8月16日,于建军指着眼前的洞穴里的遗迹向现场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介绍,这处洞穴附近,还发现了更大范围的遗迹,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想,大概有18个洞穴,让他们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不像去年一样只局限在洞穴里,而是延伸到更多的洞穴以及周边环境,这种大面积而又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我国极为罕见。

3、发现意义

在很多考古交流的场合中,人们提到通天洞时都会这样描述它,这次的发现,填补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专家学者认为,四五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他们居住在一个个洞穴里,用石头打制石核、石片等工具,进行狩猎或采集食物。通天洞遗址跨越时代很大的文化堆积、丰富的出土文物,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这处发现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明和文化支撑。

4、遗址保护

为了确保遗址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吉木乃县委、*划拨了3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通天洞遗址安全防护工作。已完成遗址安全技术防范、洞口防护围栏建设和4名看护员的招录工作。自治区文物局还划拨了50万元的通天洞遗址保护经费。

5、2017年考古新发现

2018年1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论坛现场揭晓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6项入选项目和6项入围项目,并邀请6名入选项目负责人就相关考古新发现作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

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榜单共有6个入选项目,分别是:*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

*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提供古人类技术传播、文化交流、族群融合研究样本——

【简介】

通天洞遗址位于**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南部萨吾尔山内的一个洞穴中,是*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2014年,该遗址被发现。2016至2017年,经过两期发掘,已发掘部分划分出14个地层单位,发现陶片、灰坑、火塘和石围墙等遗迹及铜器、铁器等,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骨骼碎片等。众多遗存表明,通天洞遗址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经碳十四测年,旧石器时代地层的年代距今4.5万年左右。

【点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

通天洞遗址学术价值重大,研究潜力巨大,必将引起高度的社会关注、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该遗址地层堆积明显、文化序列明确,提供了本地区旧石器—细石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埋藏学和年代学研究价值明显。遗址不仅填补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了解*地区4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填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该遗址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石制品与动物骨骼碎片。石制品种类十分丰富,包括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勒瓦娄哇尖状器、各类刮削器与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的石制品。总体显示出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在国内同时期遗址中十分独特,填补了中国缺少典型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

二是提供了中国早期社会农业传播的依据。该遗址考古发掘中,浮选得到了炭化的小麦、青稞,测定年代距今5000至3500年,这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社会人们的生计问题以及农业交流传播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为古人类技术传播、文化交流、族群融合提供了研究样本。遗址发掘过程中对测年样本、浮选样本、土壤微型态样本以及DNA土壤样本进行了专门的提取工作,并通过野外调查和电法物探、探地雷达等方式了解周边的洞穴分布情况,尽可能全面搜集与古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有关的信息。遗址为进一步探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交流、扩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研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