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崴遗址
北崴遗址位于辽宁省新民市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东一处沙台地,地处岛子里北部的北崴子,濒临蒲河沼泽地,因此被考古专家称为北崴遗址。遗址距蒲河1.3千米,是蒲河流域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发现于198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经过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调查及勘探工作,确定遗址的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遗址地表遗物丰富,采集到磨制石刀、纺轮、网坠、鼎足、鬲足、陶壶等遗物。遗址的文化性质为青铜时代的新乐上层文化,年代距今约3000至3800年。该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青铜短剑,经鉴定年代属西周时期。
中文名:北崴遗址
地理位置:辽宁省沈阳新民市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东900米处一处沙台地的北部
发现时间:1981年
所属年代:青铜时代
距今:约3000至3800年
1、简介
沈阳北崴遗址位于辽宁省沈阳新民市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东900米处一处沙台地的北部,沙台地北部叫北崴子,遗址由此得名。北崴遗址发现于198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经过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调查及勘探工作,确定遗址的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遗址距蒲河1.3千米,是蒲河流域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北崴遗址的文化性质主体是新乐上层文化,年代距今约3000至3800年,并可能存在晚于新乐上层文化的考古学遗存。
该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青铜短剑,经鉴定年代属西周时期。
2、地理位置
北崴遗址位于辽宁省沈阳新民市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东900米处一处沙台地的北部,地处岛子里北部的北崴子,濒临蒲河沼泽地,因此被考古专家称为北崴遗址。
3、文化性质
北崴遗址的文化性质主体为青铜时代的新乐上层文化,年代距今约3000至3800年,并可能存在晚于新乐上层文化的考古学遗存。
新乐遗址按地层关系和文化内涵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被命名为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
4、考古发现
北崴遗址发现于198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经过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调查及勘探工作,确定遗址的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遗址地表遗物丰富,采集到磨制石刀、纺轮、网坠、鼎足、鬲足、陶壶等遗物。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5月开始对北崴青铜时代遗址展开考古发掘。该遗址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已发现了2座青铜时代房址、38个灰坑、2个竖穴土坑墓及5处瓮棺墓,出土了大量夹砂陶片和甗、鼎、瓮、石斧、石镞等器具。考古人员在房址外侧发现了1把青铜短剑,经鉴定年代属西周时期。
青铜短剑
北崴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剑
中国的青铜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但锋利而且非常精美。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其品种、造型和装饰技法也不断创新。
短剑,在北方草原地区,既是吃肉的餐具,也是护身武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剑开始流行,为步战主要兵器。长剑便于战斗,短剑利于护身,在遇到敌人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出杀敌制胜。其中,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利用短剑的典型故事。
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在沈阳北崴青铜时代遗址发现的青铜短剑,从形状上看,可以判断出来,它属于西周时期青铜器,是目前沈阳地区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青铜短剑。
“这把青铜短剑比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出土的青铜短剑还要早,属于西周时期青铜器。”2018年1月18日召开的辽宁考古业务汇报会上,考古专家介绍沈阳北崴青铜时代遗址的一把青铜短剑,是沈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青铜短剑。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年在遗址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了青铜时代的2座房址、2个竖穴土坑墓及5处瓮棺墓等,出土了大量夹砂陶片、少量石器、极少量青铜制品,其中就包括这把青铜短剑。“这把青铜短剑的发现还是挺特殊的,因为一般青铜器短剑的发现都在墓葬里,很少出现在遗址。”考古专家说。
5、出土意义
据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剑具有锋利且精美的艺术风格,其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中国东北地区青铜短剑的特点是剑身与剑柄分体组装,除了用于狩猎和征伐外,在当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北崴遗址为青铜时代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至3800年,也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剑。
同时北崴遗址出土的扇形铜斧石范证明当时已能大量铸造铜器,说明了沈阳地区是当时东北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辽河文明以其历史的连续性、地域性、典型性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考古发掘对于完善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了解当时民众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以及探寻辽河流域政治经济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6、遗址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村民用沙,对遗址的堆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