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摩天岭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森林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丰富且独特的“生物资源库”,植被类型具有南北过渡、新老兼备之特点。
中文名称: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陕西西南部的留坝县上南河境内
气候类型:暖温带湿润季风山地气候
占地面积:8520公顷
1、地理
在秦岭中段南坡腹地座落着一处以保护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的自然保护区,这就是新兴的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摩天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西南部的留坝县上南河境内,距留坝县城33公里,连接316国道和210省道。保护区东与城固县盘龙乡接壤,北与留坝桑园自然保护区毗邻,西与留坝县桑园坝乡小川子村、江口镇铁观沟村相连,南和留坝县武关驿镇上南河村及松树坝村交界。保护区为独立沟系,南北宽约18.6公里,东西长约50公里,面积为852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804公顷,缓冲区面积2510公顷,实验区面积3206公顷。保护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山地气候,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垂直梯度变化差异明显,构成了气候的多样性,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长夏短,春秋近半”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5℃,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4.4℃,年平均降水量886.3毫米,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性气候类型。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南坡中段,秦岭主脊太白山矗立在保护区北部,成为冬季阻挡北方寒流的天然屏障,夏秋东南季风沿汉江谷地到达本区中高山地带,形成环流,使本区具有充沛的降雨及湿润性气候,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
在海拔11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100米以上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带;在海拔1500米以上,大面积的箭竹、木竹与落叶阔叶树种混生,是构成竹林的主要成分,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食物来源。据调查,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71属,1146种。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有9种,其中I级保护植物2种,银杏、红豆杉;II级保护植物7种,连香树、鹅掌揪、山毛榉、小青树、兰科植物等。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3种。秦岭在动物地理上是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两大动物区系种类在南北坡相互渗透及过渡形成摩天岭保护区系,组成具有复杂、原始及孑遗性和多态性的特征。区内有野生动物78科,26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林麝、金雕6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豹猫、苏门羚、斑羚、金鸡、黑熊等29种。保护区复杂的生境条件,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进行生物资源、森林生态、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森林土壤等多学科研究和教学实习的基地,也是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和天然实验室。2007年初,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研究所及美国密歇根洲立大学生态研究中心相继对摩天岭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大熊猫伴生物进行了科学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同我省新建的几家保护区相比,摩天岭保护区的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是最好的,最适宜大熊猫的生存。保护区地处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最西部边缘地带,区位优势为野生动物栖息地创造了条件,大熊猫伴生物竹子资源十分丰富,分布有秦岭箭竹、巴山木竹等占保护区面积的45%。近几年来得到了省林业厅和省森林资源管理局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大力支持,各项建设工作进展有序,使区域内大熊猫、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增加,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区内大熊猫的数量稳中有升,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周边社区总人口为5354人。其中留坝县武关驿镇的上南河村、松树坝村农业人口1224人,小川子村、铁观沟村农业人口1400人,城固县盘龙乡农业人口2730人。天保工程实施前,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木材采伐、加工和运输等产业,为了切实加强对这一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批准,建立了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独立机构)。成立了摩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办公室,下达人员编制95人,下设漆树沟、东沟、文川河三个保护站。保护区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致力于发挥其连接太白山大熊猫居群栖息地秦岭南坡西部边缘地带的重要作用。积极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进行了野外巡护监测等多方面的合作。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扎实的工作,使得区域内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增加,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更好改善,区内大熊猫的数量稳中有升,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加强保护区的宣传力度,强化保护意识,提高了保护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影响
摩天岭自然保护区作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一个,其原始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物地理位置,以及周边诸多的三国古文化遗迹与人文景观,正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神奇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