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临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21:57:01
...

临县是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所辖的一个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境内沟壑纵横。西隔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相望;北接兴县;东连方山、离石;南与柳林接壤。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80公里,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共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面积和人口均居山西省第二位。全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是待开发的“处女地”。

中文名称:临县

外文名称:LinXian

别名:临泉,临州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下辖地区:临泉镇,白文镇,城庄镇,三交镇,林家坪镇,碛口镇等

*驻地:临泉镇

电话区号:0358

邮政区码:033200

地理位置: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

方言:临县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碛口古镇,义居寺等

机场:吕梁大武机场

火车站:吕梁站

车牌代码:晋J

行政代码:141124

1、历史沿革

临县夏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时称“蔺”、“皋狼”,为赵域。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县境属太原郡。


临县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置临水县(亦作陵水),属西河郡。西河郡属36县,地跨秦晋两省,黄河以东为15县,临水县其一。故治在今曜头乡郝峪塔村北古城梁。县境的南面为皋狼、蔺、平周。王莽时期,临水县曾改监水县。东汉,复名临水县。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西河郡36县并为13县,郡治(平定县,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境)南徙509里置于离石县。临水县并入离石县,仍属西河郡。汉末,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三国初,仍属太原郡。魏黄初二年(221)设置西河郡,仍属西河郡,治所在兹氏(今汾阳县)。两晋时县境辖于离石,为匈奴占领。十六国时期,属离石镇。南北朝时期,北周时置乌突郡、乌突县,故治在今县城南30里府底村。临南(三交镇以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县孟门镇。临东(三交镇以东)置窟胡郡、窟胡县,故治在今方山县南村。

隋开元年(581),废郡,改乌突为太和,窟胡为修化,定胡仍旧。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三县俱属离石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故治在今城北25公里故县村。县境南部仍为定胡。五代因之。

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隶石州,属河东路。元符二年(1099)改属晋宁军,军治在陕西县下葭芦岩。金天会元年(1123),复名为临水县,废晋宁军,属石州。金明昌六年(1195),定胡县改孟门县,区域未变。金贞佑末年,赐临泉为大定府。蒙古中统二年(1261)改临水为临泉,属太原郡。故治仍在今城北故县村。元至元三年(1337)升为临州,不领县。

明洪武二年(1369)州降为县,属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至今未变。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属汾州府。

清因明制,县属汾州府,冀宁道。

民国废除府州,县直属省辖,仍置冀宁道。境内实行区所制,划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民国29年(1940)本县解放,成立*领导的抗日**,全县划为10个区;10月,为抗日战争所需,将临县分为临县、临南两个县,临县设7个区,临南设5个区。民国35年(1946)1月,南北合并,仍称临县,下设10个区,2个市(临县市、碛口市),民国36年(1947年)8月,改碛口市为第十一区,属晋绥边区所辖。

1949年后,属兴县专署管辖。1952年兴县专署撤销,划归榆次专署管辖(后改晋中专署),全县为11个区,1个市。1953年3月,又增设2个区,共设13个区,144个乡。1955年3月,将13个区划为4个中心区,144个乡未变。1956年4月,撤销四个中心区,将原来的144个乡合并为74个乡、1个镇。1958年3月,全县75个乡、镇合并为61个乡。1958年10月,撤销61个乡,设立15个人民公社。1959年3月增设为20个人民公社,4月又增设为26个人民公社。1961年7月,全县有增设为40个人民公社。1965年4月,又增设为41个人民公社。

1971年吕梁地区组建行署,由晋中专署划归吕梁行署管辖。1971年5月,石站头、韩家山、阳泉三个公社划归方山县管辖,离石县的坪头、西侧则两公社划归本县管辖。1972年8月,阳泉公社划归本县。1972年3月,坪头、西侧则两公社划归离石。1973年2月,将兴县的蔡家会、圪垯上两公社划归临县管辖。1975年11月撤销城镇公社。1976年1月,蔡家会、圪垯上两公社仍划归兴县管辖。至此全县划为38个人民公社。

1984年4—7月,改乡(镇)村制。全县设10个镇,28个乡。2002年撤乡并镇,全县设13个镇,10个乡。

2004年7月吕梁撤地设市,仍由吕梁市管辖至今。

2、历史事件

*:

1926年1月,*员李伯生、白启诚、王森、贺三多等在汾阳铭义中学和河汾中学毕业回县后,深入乡村,宣传革命,建立农民分会。


临县

夏,*汾阳特支委派李伯生、王森在磺口镇西头村建立*临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陈九如。

1927年秋,*山西省委批准,临县曲峪镇组建*临县委员会,代号“林森”,书记贺三多。

1931年秋,李西苑、高闻天从太原第一师范毕业回县,利用任教身份,在青年学生中秘密进行草命宣传活动。

1935年10月,阎锡山的骑兵营驻扎临县城内。

1936年春,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未到白文镇,宣传抗日救国纲领,砸了官盐局,并开仓放粮。

4月6日,红二十八军和红十五军团在白文镇会师。

1937年5月,选举王全茂为出县农民代表,参加了晋西北37县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

10月1日,临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在县城举行成立大会。

同月,临县牺盟游击大队成立,成为临县最早的抗日武装组织。

1938年4月,*晋西北临时省委转移本县,将*临县委员会扩建为*临县中心委员会,负责领导临县、方山县党的工作。

5月,由牺盟会负责人高闻天主持,在县城召开了反对内战一致抗日为内容的万人大会。

同月,临县妇女、学生组成“临县慰问前方将士工作队”到离石、大武、吴城等地慰问七十一师和决死纵队战士,演出了《炮火连天入《抓汉奸》等节目。

1939年6月,*临县委员会在薛家坪村秘密召开*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1月23日,日军攻占碛口、孟门镇,数千余日伪军聚于碛口河滩,放船潜渡。河西八路军猛烈射击,日军溃退。

1940年1月14日,活动在晋西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临县胜利会师,临县解放。至此,临县成为晋西最早的解放区之一。

1941年,临南县工救会主要*深入招贤矿区,组织工人秘密进行军火生产,生产出大量地雷、手榴弹、炸药,装备了根据地抗日部队和民兵。

1944年12月7日,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大会,临县特等民兵英雄郭炳旺出席并荣获朱总司令奖章、劳武结合奖章、特等民兵英雄锦旗及七九步枪等。

1945年,三交烈士塔落成,196位烈士英名刻于纪念碑上。

1946年10月下甸,晋绥*贺龙、张稼夫等*来临县视察工会,县区*300余人聆听重要讲话。

1947年3月18日,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后委机关、陕甘宁边区*后方人员,西北部队后方留守机关、医院、被服厂等单位迁至临县,分驻在漱川东西40余个村庄。

同月,晋绥边区黄河以西的兵工厂二、四、七、九、十厂迁至临县,驻扎在张家沟、薛家屹台、中庄、水源、林家坪、寨则坪等村。

同月,以康生为代表的*土改工作团在白文镇郝家坡村搞土改试点。

同月,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临县一次动员1000余人入伍,组成34个管的新兵团,开赴大西北,其中有300名党员、227名*。

夏,*军队进犯廷安,临县派出4100人的民兵支前大军,开赴陕甘宁边区参战,及时将270万斤粮食抢运过黄河,送到前线,并参加了沙家店战斗。

9月16日,晋西北各界1800多人在都督村为续范亭举行追悼大会,*等*敬送了花圈和挽联。

同年,**林伯渠路居临县磺口镇高家坪村,叶剑英路居三交镇。

同年,**机关妇女领导*邓颖超、蔡畅、帅孟奇、王光美、宋丹华等先后来临参加土改工作。

1948年2月18日,叶剑英在临县三交主持召开“土改”工作总结会议,纠正临县“土改”中“左”的偏向。陈毅、杨尚昆等*首长到会讲话,叶剑英作重要报告。此为著名的“三交纠偏会议”。

3月23日,*、*、任弼时率领*机关东渡黄河,在临县高家塔村登岸,当晚*等住在碛口镇寨子山村。

3月25日,*、*、任粥时等**在临县三交区双塔村召开*土改工作团和三交区委负责人汇报会议,批示坚决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

同年,全县有4500多人参军,投入全国解放战争。

4月2日,临县派出毛驴3000头、骆驼300头、大车60辆,到汾阳平川送军粮3500石,支援解放太原。

解放后:

1949年10月1日,临县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诞生。

10月24日至11月1日,*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选举产生*临县第一届委员会。

1951年3月20日,县城各界隆重集会声讨美帝侵略朝鲜。

1952年1月15日到2月中旬,临县集中县、区两级脱产*1200余人,在县城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5年2月,临县有22万人在《告世界人民书》上签名,反对使用原子武器。

1958年11月,临县县委书记王德滋出席全国*先进单位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荣获国务院奖旗、奖状和金质奖章。

1964年11月,临县烈士陵园建成。碑塔刻有*、贺龙、李井泉、续范亭题词。

1976年8月2日,黄河水暴涨,百年罕见,洪峰流量2.2亿立方米/秒,临县沿黄河岸的6个公社、33个大队受灾,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600余户社员住房、粮食、衣物、农具被洪水淹没或冲走。

1978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顾问张稼夫一行13人来临县考察黄河水电站工程。

1980年4月13日,*农业部部长霍士廉来临县视察指导工作。

1985年8月,省委书记李立功来临县检查指导工作。

1986年9月,临县列为全国11个扶贫试点县。

1989年1月9日,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李卡多和*水电部、农业部及省、地有关领导一行10人,来临县考察湫水河以东3923工程项目准备工作。

5月19日,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周洪学率领的慰问团来临县指导科技扶贪工作。

1990年5月28日,省委书记李立功来临县视察,与贫困村泉井沟农民同吃、同住,共商脱贫致富大计。

8月,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事务局局长甲裴祺一郎在省、地煤炭部门领导的陪同下,一行6人对离石矿区的临县三交勘探区一号、二号规划矿井进行考察。

1993年7月4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来临县视察。

1994年1月29日,**总书记*来临县视察。

1995年1月12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等一行6人来临县访贫问寒。

1月20日,县委、县*隆重召开有县、乡两级*参加的“江总书记视察临县一周年纪念大会”。

3月18日,**总书记*给临县白文镇、城庄乡储同志亲笔复信,指出“诚心诚意、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各级领导机关的应尽职责”。希望老区广大*群众“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艰苦创业,为振兴吕梁、实现老区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3月21日,县委、县*分别在城庄乡组织千人大会、白文镇组织万人大会,隆重迎接江总书记复信。

5月12日全国少工委牵头,*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等十二家新闻单位18人组成的记者团,来临县进行专题采访。

5月18日,省委副书记郑社奎带领省农业厅厅长刘耀宗等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地委书记姚新章、行署专员冯其福等陪同下来临县视察工作。

7月27日,国务院扶贫领导组专职副组长、扶贫办主任杨钟来临县考察指导工作。

8月24日,国家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来临县视察灾情,并指导救灾工作。

9月15日,省委书记胡富国、省长孙文盛、副省长刘泽民等率领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500余名参会人员来临县参观了安业乡东胜小学等8所中小学。

1996年7月9日,共青团*书记处书记音朝鲁一行来临县考察工作。

10月18日,佳临大桥竣工通车典礼在佳县县城隆重举行,山西省省长孙文盛、省委副书记刘泽民、副省长杜五安、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省人大副主任任国义等领导参加了剪彩仪式,并出席了秦晋联宜会。

1997年4月24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到临县视察扶贫工作。

4月25日,参加全国交通扶贫工作会议的代表在交通部部长李居昌的带领下参观了离临柳百扶贫路临县段。

27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玉台一行,深入临县就科技扶贫情况进行考察。

4月14日,副省长范堆相来临县就“四荒”拍卖与治理、扶贫攻坚、生态农业等问题进行调研。

10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在省委书记胡富国等领导的陪同下来临县扶贫攻坚路视察。

11月13日,全国人大农工委副主任、原国家水利部部长杨振怀一行来临县视察黄河梯级开发重点预备项目一一碛口索达干水利枢纽工程。

1999年1月29日,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视察了林家坪军工桥、白文职业中学、明旺塔机修田工程及华义豆粉有限公司。

7月13日,省委书记田成平来临县考察。

11月17日,省委副书记郑社奎视察了临县退耕还林点,并对临县退耕还林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表扬雷家碛点“代表山西特色,体现了山西特色”。

29日,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考察我县灾情。

2000年1月1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候伍杰在省民政厅副厅长田义才、省总工会副主席王淑芬等陪同下,走访慰问了我县特困户和困难职工。

24日,*临县县委“三讲”教育领导组成立。29日,召开“三讲”教育动员大会。

8月,临县由原来38个乡镇合并为23个乡镇。

8月15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省地领导的陪同下,深入临县碛口镇下搭村、碛口黄河渡口、林家坪镇红沙坪村、楞头村进行调研,并就抗旱救灾、农村人畜饮林、城市居民用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9月21日一24日,中国吕梁首届红枣博览会(临县分会)暨临县首届赛枣会在临县宾馆举行。

2001年4月8日,临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乡党员*开展了“进千村、访万户、结对子、送温暖”活动。

9月26日,全省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一一碛口旅游扶贫试验区开发启动仪式在临县碛口举行。

2002年8月16日,省委书记田成平带领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来临县调研,专题研究临县扶贫工作,明确提出“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稳定脱贫”的扶贫开发要求。

9月15日一19日,中国吕梁第二届红枣博览会暨“金秋碛口”全国摄影大奖赛在临县碛口召开。

12月,临县由原来1027个行政村合并为631个行政村。

2003年2月17日一19日,临县召开“临县扶贫开发誓师大会”贯彻省委田成平书记来临调研指示精神。

4月19日,临县“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领导组”成立。

5月12日,临县最大的国有工业企业发电厂被山西闻喜宏富镁业有限公司租赁经营。

5月13日,临县人民*与北京华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临县新城开发合同。

同月,临县抽调8000余名民兵在全县1027个自然村设卡站岗,有效阻上了“非典”向农村漫延。

9月8日一9月10日,全省下乡定点扶贫工作现场会在临县召开。

同年,临县遭受洪、雹、虫、旱、涝等自然灾害,灾情损失近3亿元。

10月,霍州煤电集团与临县人民*共同签订了《关于转让临县原庞庞塔煤矿及开发周边煤炭资源的协议》。

12月28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临县视察灾情。

2004年8月7日,太原市临县商会在并正式挂牌戚立。

8月,临县的义居寺、乌突戌、善庆寺、黑龙庙等四处古建建筑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21日一9月25日,“中国·碛口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碛口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组及国内外50余位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研讨会。

3、县志简介

《临县志》是一部认识临县县情最具权威性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本志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上溯事物开端,下迄1990年。着重记述*建立以后的史实。

全志以事分类,以时为序,层次结构以编、章、节、目设置,共设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水保、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财税金融、经济管理、党派社团、政权、政务、*司法、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俗、方言谣言、人物二十三编,首冠概述、尾缀大事记、附录、限外辑要。

全志采用叙、纪、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人物分传、纪、录、表,立传人物,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正面、近现代为主,奸宄人物,陈其劣迹,作为反面教材。全志采用语体文记述,文字朴实准确,简明通俗。

该志1994年3月由海潮出版社发行,16开本,字数130万字,印数3000册,由临县*办公室收存。

4、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临县位于吕梁市西部,东依连枝山、汉高山与方山县毗连;南与离石区、柳林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相望,北与兴县为邻。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80公里,百里湫川纵贯其中,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


临县

地形地貌

临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续。地貌大致为:东北部土石山区,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区,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湫河两岸中间河谷区。境内山峦起伏、墚峁连绵、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全县共有大小山头9400余个,沟道3.3万余条,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

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一年内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地势特征,形成东北寒凉,西南热暖的明显气候差异,总的情况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在时空分配上极不平衡。自古道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

气候条件

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随着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相对高差1267米的地势特征,形成东北寒凉、西南热暖的明显气候差异。总的情况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

●日照多年平均大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均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日照时数最多的6月为286.5小时,最少的12月为204.7小时。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东北部年平均气温6.5℃,西南部年平均气温11.3℃,南北相差4.8℃,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全县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延长,相差30天左右。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从东北向西北、西南递减,东北部白文地区年降水量为558.1毫米,西部兔坂地区年降水量为417.6毫米,西南部丛罗峪地区年降水量为454.4毫米,分别级差为140.5毫米、103.7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

●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149.8毫米,是降水量的4倍,高于吕梁地区其他各县。年内蒸发量的极大值出现在5、6、7三个月,月均367.5毫米,为同期降水量的6.5倍。

5、资源状况

农业资源

围绕“东山核桃西山枣,沿川蔬菜大棚包,药材间作乔灌草,科技园区带着跑“的调产思路,发展红枣、畜牧、小杂粮、油料、蔬菜和中药材六大产业。

矿产资源

临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较大的地下矿藏有煤、煤层气,钾、铁、铝和钒等17种,储煤面积占总面积的86%,煤储量约311亿吨。新世纪以来,确立了“以资源换资本,以产权换技术,以让利求发展”的思路,抓住市场机遇,引进山西美锦集团,霍州煤电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开发我县煤炭资源,发展煤、焦、电产业。霍州煤电集团庞庞塔煤矿投资1.5亿元完成技改扩建,形成了120万吨的生产能力。新民煤焦有限公司大禹60万吨焦化项目,一期30万吨工程建成投产。


临县红枣

劳力资源

临县人口众多,劳力丰富,全县劳动力约22万人,15万人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县委、县*坚持“市场引导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促进就业“的方针,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宣传引导,大搞教育培训,使全县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化、有序化、技术化、效能化的轨道。目前,年劳务输出10万人以上,劳务总收入达2.12亿元。

红枣资源

临县红枣历史悠久,几乎遍布全县,是全国最大的产枣县,号称“天下红枣第一县”。近年来,坚持红枣兴县战略,改良红枣品种,扩大栽植面积,红枣总面积达7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约为7.5亿公斤,位列全国县级之首。随着天渊、鸿潮、元阳等中型加工企业和烘干加工作坊的建设和营运,红枣产业迅速发展,年总收入近2.0亿元,成为我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

临县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碛口古镇。碛口自古就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地质公园。西湾村被列为全县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是吴冠中一生三大发现之一。西湾、李家山、寨则山和三交镇孙家沟的古民居建筑集黄河文化、晋商经济、晚清政治于一体,具有历史价值。登卧虎览黄河,闯二碛冲巨浪,游五里长街,感悟老字号、老站铺、看西湾、李家山、寨则山名居,领略明清建筑典雅古朴;麒麟滩观光,天然浴望游泳,红枣人家作客,天然浮雕和*东渡纪念碑,展望骆驼峰、黑龙庙、黄土公园——真是游泳好去处。

6、行政区划

临县隶属吕梁市,全县共辖10乡13镇、631个行政村、1027个自然村。木瓜坪乡、安业乡、玉坪乡、大禹乡、车赶乡、安家庄乡、石白头乡、青凉寺乡、雷家碛乡、八堡乡,13镇:白文镇、城庄镇、临泉镇、三交镇、湍水头镇、林家坪镇、碛口镇、招贤镇、刘家会镇、丛罗峪镇、曲峪镇、兔坂镇、克虎镇。

7、人口民族

人口

临县位于吕梁山北麓,西频黄河,与陕西佳县隔河相望,北接兴县、东与方山、离石接壤、南连柳林,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很差。拥有国土面积2979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1250个自然村,总人口为595578人,其中农业人口550708人,占总人口的92.47%。非农业人口44870人,占总人口的7.53%。人口密度为199.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县。全县有育龄妇女147703人,已婚育龄妇女112638人。经济状况落后,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0亿元,财政收入为1.2亿元,可支配收入仅为4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1元,城镇居民收入为450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大县。

民族

临县是一个汉族聚居的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很少,现居住的仅有回、藏、满、壮四个少数民族的15位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0.00259%。都为女性,她们大多是随同本县籍丈夫迁回老家来的。其中有满族7人,回族5人,藏族2人,壮族1人,她们的分布情况是:兔坂6人(满族),丛罗峪1人(壮族),曲峪1人(藏族),开化1人(回族),临泉3人(回族),大禹1人(满族),三交1人(藏族),招贤1人(回族)。

8、经济发展

1、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优化,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对集中。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植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给自足、“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格局,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种植的趋势逐步显现,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一是粮食产业。形成了以白文、城庄、临泉、安业、大禹、三交为中心的20万亩商品玉米规模种植区;二是小杂粮产业。形成了以青凉寺、安家庄、刘家会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谷子规模种植区;形成以白文、城庄、木瓜坪、大禹、青凉寺、石白头、雷家碛、曲峪为中心的30万亩脱毒马铃薯规模种植区;形成了以兔坂、八堡、雷家碛为中心的30万亩无公害大豆规模种植区。三是油料产业。形成了以白文、城庄、临泉、大禹为中心的30万亩优质葵花规模种植区。四是红枣产业。红枣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已形成了以八堡、克虎、兔坂、曲峪、丛罗峪、石白头、碛口、刘家会等西部沿黄乡镇为中心的红枣种植区,总面积达75万亩,正常年景总产量达7000万公斤,产值12000万元。五是畜牧产业。形成了以白文、城庄、青凉寺为中心的养牛基地;形成以玉坪、大禹为中心的养鸡基地;形成了以临泉、安业为中心的养猪基地;形成了以雷家碛、青凉寺、兔坂为中心的养羊基地。同时,形成养牛园区5个,养鸡园区6个,养猪园区3个。目前,全县家畜存栏140万头(只),肉类总产509.5万公斤,蛋类总产1195.9万公斤,奶类总产66万公斤,牧业总产值992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六是蔬菜产业。形成了以临泉、安业、大禹、三交、林家坪、碛口为中心的1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区;七是水果产业。形成了以临泉、安业、城庄、安家庄为中心的8万亩水果生产基地。八是特种产业。形成了以白文、城庄为中心的育种基地,年育种能力达230万公斤;形成了以临泉、城庄、三交为中心的育苗基地和花卉基地。


临县县城一角

2、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把农业和农民作为重要链条,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此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从标准化种植,社会化的服务,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逐步呈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雏形:一是传统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已具相当规模。全县有120个粮油收购店,遍及全县23个乡镇。年粮油销售量10000万公斤。1999年以来,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年加工能力达3500万公斤,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的格局。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日益壮大。全县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个,中介组织18个,农民经纪人1000多人,专业协会2个,(即:红枣协会1个和农民经纪人协会1个),形成“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格局。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构筑起较为完备的县、村三级服务体系,依托科技园区和致富能手的带动,形成“园区+基地+农户”、“科技+农户”的科技型经营格局。

3、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8个,年加工能力达3500多万公斤,其中,全县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有23个,年加工能力达2300多万公斤;小杂粮加工企业11个,年加工能力达1000多万公斤;饲料加工企业4个,年加工能力达200多万公斤。企业规模壮大,全县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龙头企业1个(即天渊枣业有限公司),总资产达447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522万元,创利润3933万元,上交税金291万元。鸿潮食品有限公司、腾达红枣公司、金源红枣公司、龙玉食品加工厂、济民农产品有限公司、临县兴龙粉皮厂、临县富民粉皮厂等数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总额超亿元,年可加工各类农产品35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亿余元,创利润1000多万元。

4、专业市场初具规模,流通网络正在形成。流通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基础,专业市场则是农产品进入流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市场建设,使其逐步成为区域性农产品的集散中心。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6个,其中蔬菜批发市场1个,农畜产品交易市场15个,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正在筹建2个红枣专业市场和2个小杂粮交易中心,形成市场带基地牵农户经营格局。在专业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我县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网络。2003年,全县已创办各种农村流通方面的协会2个,拥有会员人数800多人,农业产业化经纪人1000多人,年营销额达3亿多元。

5、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合同契约制联结形式。如济民农产品有限公司、山西仙塔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临县基地公司和临县康寿天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合同关系,确定保护收购或优惠价格,与农户形成固定的订单关系。二是股份合作制联结形式。如晋秦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由10多个农民集资入股兴办而成,农民可以分享到加工、销售的利润,积极性明显增强。三是合作制联结方式。如红枣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等。

6、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全县每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收入6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

9、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临县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1027个自然村。目前全县有24个乡镇中心校;中小学校986所(民办学校53所),其中小学919所(复式小学698所,单人校262所,寄宿学校66所),中学67所(完全中学3所,高中2所,职中2所,单办初中44所,八年制学校16所);中小学在校生数104862人,其中小学60554人,初中36302人,高中8006人;教职工总数6638人(公办6093人,县聘545人)其中小学4122人,初中2104人,高中412人。专任教师6110人,其中小学3744人,初中2002人,高中364人。


临县高级职业中学

近几年,共新建扩建校舍24所27550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67所,消除危房面积14500平方米,撤并学校97所,创办寄宿制57历,总投入5558万元。建设了培训基地,开通了教育网站。着眼长远发展,投入217.4万元,创办民办学校53所,在校生达到13000人。初步构建了沿川重点建设中学,东西两山发展寄宿制示范小学"一体两翼"教育发展雏形,促进了教育资源作数量上的扩张与质量上的提高。

结合名师工程、师德建设、教师选聘、课程改革、素质测试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加强队伍建设。评定市级名校长4名,名师22名,县级一级名师40名,二级名师52名;评选师德标兵21名;考试择优选聘教师829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市县乡四级培训教师6000人次;对全体教育*和教师进行业务素质测试;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1人,市级36人,培养了一支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

全县小学"四率"全部达标,初中入学率上升到96.5%,高中入学率达到34%。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初中高中90%。建设省市文明校26所,市级名校4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高考达线194人,中考优生数716人。2006年高考达线263人,中考优生数1037人。

卫生事业

全县有44.7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个人筹资10元,*、省、市、县四级财政补助40元,共筹资2238万元,用于医疗补偿。预计全年有95519农民从门诊和住院中得到补偿,补偿总金额达到1380万元,补偿4000元以上就有近1000人,其中达1万元的有310人,2万元的有91人,3万元的4人。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住院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基本上解决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规定,由*组织实施的保障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事业。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点:(1)以全体农民为对象,建立不分年龄、性别、产业、职务、行业、收入状况、地域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务农、、经商、务工、民办教师、乡村医生、村*及外出劳务者等各类人员均可进入同一个制度;(2)筹集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予以政策扶持的办法。

临县目前参保总人数为30196人,其中达龄(60周岁)1532人,办理启领783人。

10、临县特产

莜面:莜麦炒熟磨成粉而成。可捏角(包馅,一般为羊肉胡萝卜馅),可做栲栳,可搓鱼鱼,可用河捞床制莜面河捞,佐料以辣椒、醋、蒜沫、香菜、花椒面、柿子酱、羊肉打卤等为主。莜面口味奇特,口感坚韧。


临县粉条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豆腐: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软,再磨成豆浆,煮熟,加卤水,后空出水分,在木制容器内压制成型。滑嫩适口,如再加辣子为佐料,口感更好。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纯白,质地精细,软而不脆等特点,誉满晋西,素有马尾提豆腐的美称。

粉条:年产200万公斤,色白,条匀,而煮沸,味道正,易贮存,不变质。品种有烩炒兼用的大片粉、二条粉,凉拌和做汤用的线粉、粉丝等。

粉皮:年产50万公斤,我县粉皮薄如纸,明如镜,既可凉拌下酒,又能与肉煮炒,一年四季皆宜食用。

大烩菜:分荤、素两种,素烩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芦、豆角、土豆、胡萝卜、豆腐、粉条等为原料,肉烩菜加羊肉或猪肉。做法是先将锅加热,倒入少许油,放入盐、大葱、大蒜、香菜、大料(猪肉烩菜)、花椒(羊肉烩菜)等佐料,再将上述原料翻炒后加水炖熟为止。大杂烩是当地老百姓最为普遍的一种吃法,味道非常可口,当地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其好吃:香塌脑瓜盖哩!

红印印饼子:以白面为主料,加少许油、盐,表层撒芝麻,盖有红印,象征吉祥。味喷香。

臊子碗脱: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佐料,另加一勺臊子(方言,由海带、粉条、黑豆等调制而成的小菜),吃起来粘而不绵、厚香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