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武坚镇

科普小知识2022-09-19 10:19:14
...

武坚镇地处东经119°46′40——119°50′38,北纬32°44′03——32°47′57。武坚镇地处扬州市江都区东北部,与高邮、兴化两市毗邻,区域总面积85.58平方公里,总人口41400人,辖14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全镇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

中文名:武坚镇

行政代码:321012103

身份证前6位:321012

长途区号:0514

邮政编码:225200

隶属政区:江都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K

辖区面积:85.58km2

人口数量:约4.1万人

人口密度:524人/km2

1、地方简介

江都市辖镇。1956年由杨景、鲁陵、校陈、嵇沈(部分)、五尖五个乡合并为武坚乡,1958年并入小纪公社,1959年析置武坚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6建镇。位于市境东北角,距市府43.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2万。盐邵河、鲁汀河交汇于此,境内公路与宁盐公路和328国道相连。辖孙家、花庄、姜王、龙耳、校陈、团结、景北、杨景、杨西、景南、五尖、北尖、同合、建新14个村委会和武坚1个居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有江都里下河“鱼米之乡”称号。企业产品以高压电器、文体用品、机械金工、轻纺织造为主。境内有花鱼塘战斗烈士纪念塔。

2、行政区划

武坚镇区划


武坚镇

321012103001121民乐社区

321012103002122周西社区

321012103003122黄思社区

321012103200220五舍村

321012103201220花庄村

321012103202220龙河村

321012103203220杨景村

321012103204122五尖村

321012103205122合新村

321012103206220新龙村

321012103207220新颜村

321012103208220新祥村

321012103209220新联村

321012103210220新楼村

321012103211220双林村

321012103212220联合村

321012103213220黄思村

3、地方人口

武坚镇人口数据:


武坚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9102

男9160

女9942

家庭户户数6596

家庭户总人口(总)19059

家庭户男9125

家庭户女9934

0-14岁(总)3553

0-14岁男1839

0-14岁女1714

15-64岁(总)13531

15-64岁男6438

15-64岁女7093

65岁及以上(总)2018

65岁及以上男883

65岁及以上女113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314

4、气候环境

全镇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气候特点,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气候寒冷,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降雨较多,气候炎热;春秋二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替时期,天气多变,冷热不定。全年平均降雨量为987mm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4.9小时。年平均气温15.1°C,年平均无霜期为220天。

5、荣誉称号

近年来,武坚镇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水乡生态园林城镇”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曾先后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双拥模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镇”、“江苏省环境优美镇”、“江苏省高压电气创新专业镇”和“江苏省创新型乡镇”等一系列殊荣。2010年全镇完成三业总产值119.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71元,名列全市各镇之首。

6、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突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了体育器材、高压电器、液压机械、环保设备四大支柱产业,拥有各类规模企业48家。其中,金鑫公司、永坚公司分别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阿尔斯通、美国伊顿公司实现了紧密型合作。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方电网公司在镇内创建了研究生实习基地、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尤其是2001年创建的江苏省科技工业园武坚园,累计入园项目达186个,在扬州市十大乡镇工业集中区中名列第八位,并创建成扬州市唯一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09年,武坚镇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江苏省高压电气创新专业镇”,雷宇、金鑫、勇龙3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2010年,武坚镇再次被省科技厅命名为全省23家“创新型乡镇”之一。2010年,全镇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2.4亿元,销售78.2亿元,利润4.96亿元,技改投入14.8亿元。

7、农业特色


武坚镇

农业特色优势显著。依靠本地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区域优势,形成了以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南、北两大园区为龙头,以纪武公路、黄周公路、武花公路三条主干道沿线为板块,以2万亩特色蔬果(其中:标准钢架大棚蔬果1万亩)、3万亩特水养殖、4万亩优质稻米“三大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累计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60万元,先后改造农桥18座,新建和改造圩口闸站46座,实施卤汀河退圩筑堤与改造工程,疏浚镇村主干河道92条112公里,新植树木80万株,使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20%以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1万亩,高效农业面积累计达到5万亩,使全镇特色蔬果、特水养殖、优质稻米三大农业区域特色更加凸显。完成了2.7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启动了1900万元的省级万亩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2008年下半年,实施了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区工程,目前已建成核心方面积5000亩,建成了扬州市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并与农业部淡水养殖中心合作,创办了江苏省最大的青虾繁殖基地。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扬州大学园艺研究生武坚工作站及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产学研基地,加快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10年全镇农副业产值实现8.4亿元。

8、第三产业

建筑业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取得新突破。沪武公司积极进军房地产市场,荣升一级资质,先后承接了扬州施工企业在西部地区最大的项目——重庆嘉禾钰茂香港城和上海财经大学五星级招待所等众多重大工程项目,一举发展成为全市建筑业的龙头企业。金马公司立足于道桥建设,参与建设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一系列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荣获多项省优、市优工程;扬州土木开辟了越南市场,华夏建安致力于市政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2010年,全镇建筑业实现产值18.2亿元。

9、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龙川广场

座落江都市区西南角,布局体现“龙川文化”的精髓,巧妙提示“龙”、“水”、“绿”的主题。广场东南侧的江都市博物馆,3000平米展览空间和丰富的名人字画、文物馆藏,让游客流连忘返。

龙川广场坐落于江苏扬州市江都城区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厅”,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都体现了“龙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龙之魂”、“川之韵”的丰富内涵,融入现代化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巧妙揭示了“龙”、“水”、“绿”的主题。

下沉式广场北首主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卧石,上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龙川广场”四字,水由石下涌出,沿“龙川”逐层跌落,注入广场中心的“龙池”。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渌洋湖原是沼泽荒滩,蒿荻遍布。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长带,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北不见边。葱绿、透亮、厚重,恰如一道绿色屏嶂。夕阳的金光洒满绿带,无“大漠孤烟直”的萧瑟,却有“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不过这奔涌翻腾的长河是那葱葱郁郁的绿色林带。

此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16.5公里的圩堤环抱。这里水资源丰富,村村有鱼池,整个鱼池面积有300多亩,水产养殖场的面积达1300亩。1976年秋天,省、市、县土壤和林木专家对渌洋湖荒滩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这里虽然是荒滩,但水生、陆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如果植以茂盛的林木,这里将成为鸟类、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成为荒滩上的绿色银行。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原来的荒地已发展成林场。如今的水杉、池杉林590亩,苗圃110亩,果树87亩,竹林20亩,农田358亩,活立木蓄积7820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如今池杉林和果木园中,林涛起伏,鸟雀啁啾,蛇游兔窜。这里湿地鸟类、森林鸟类,约有数百个种类,隶属13目20科,其中东洋界鸟类21种,古北界鸟类28种,广布种鸟类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0多种。那灰的是喜鹊,棕背的是伯劳,通体金黄、只有黑枕的是黄鹂,一眼睛睁、一眼睛闭的是猫头鹰。池鹭是不怕人的,常在人面前悠闲地散步;而苍鹭似乎特别高傲,在远处迈着绅士的步履。树梢上鸟巢一个挨着一个,而树下则不时看见野兔窜过;黄鼠狼常常是两只前后相随,而水獭则探头从水0来,一有风吹草动则立即游向远方,这是一个飞禽走兽的*世界。1985年8月,渌洋林场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981年,这里的大袋蛾和刺蛾曾成灾,保护区建成后,林内几乎找不到一只害虫。因生态效益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可观的。正因为如此,林业部、林科院的专家,印度、尼泊尔等国林业代表团来此地考察,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把渌洋湖拍成了电影。

扬州现代花木园

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总面积达3.5万亩,一期工程(核心示范区)共吸引“三资”投入5500万元,现有江苏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泰诚投资有限公司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投资入户园区。

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位于江都城区东郊,南至宁通一级公路,西至-公路,北至328国道,东邻宜陵镇。

计划分三期投资2亿元,把园区建设成“新品种引进园,新技术推广园,新知识培训园,新产品展示园,生态观光园。”目前,园区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流转土地15000亩,由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市林业站、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香港建得公司、省计委苏创公司、淮阴飞宏公司、高邮市农科所、江都红枫公司等20多个单位和本地大户承包栽植花木。

主要品种有:金枝垂柳、落羽杉、杂交马褂木、乌柏、海棠、红枫、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月季、广玉兰、香樟、桂花等30多个花木新品种,应用花木生产新技术多项。园区建设已吸引“四资”投入近4000万元,重点项目花木研究所综合楼、龙川盆景艺苑已建成;高尔夫球训练场、垂钓中心、良种奶牛繁育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本地农民进园打工收入已近200万元。

园区建设,将建立健全以“*搭台、业主经营、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中心管理、协会推动”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科技示范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10、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邵伯菱

邵伯菱与太湖的红菱、嘉兴的风菱并列为江浙三大名菱。邵伯菱有四个角,上下两角稍长,尖而翘,左右两角卷曲抱肋,形同羊角。故邵伯菱俗称“羊角青”。

与其他菱比较,邵伯菱皮壳较薄,出水鲜菱呈嫩绿色,煮熟后变成橙黄色。嫩菱是上好的水果,其特点是鲜、甜、脆、嫩,与生梨苹果相比,则别具风味。可以祛寒去火,生津解渴;煮熟后的老菱,乘热吃,香喷喷、甜丝丝,又酥又粉,可与良乡板栗媲美。剥出的生菱米,形似元宝,与鸡鸭红烧,爽而不腻,是中秋佳节,亲友会聚时,一道人人爱吃的佳肴。菱米削成片,切成丁,荤炒素炒,皆鲜美可口。把菱米剁成碎块,制成羹汤,滋润香甜,是解酒提神的佳品。

中秋节的晚上,家乡有祭月的风俗,菱角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柔和的月光下,一张供桌上,放着月饼,菱角,荷藕,石榴,点一炷清香,斟一杯美酒,月色溶溶,香烟袅袅,其景其情,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

邵伯菱历史悠久,遐迩闻名,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邵伯,吃了邵伯菱,赞不绝口。以后,每年中秋之前,总要挑选上好的菱角,作为贡品,星夜送往北京,供宫中享用。据镇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务院曾专门来函,要邵伯寄些菱种到北京,把它放养在*里,供-和嘉宾们观赏、品尝。

蛤蟆方酥

江都的方酥,泰兴的黄桥烧饼,高邮的秦邮董糖,泰州的麻糕,这四式茶点一直是扬州郊县的名特产品。

方酥所以能成为江都有代表性的茶点,当是其质美,使未食者“闻香下马”,曾食者“知味停车”。首先是其用料讲究,需选上等的精白面、绵白糖、大糟麻油或花生油以及芝麻仁、香椽条等。其次是抓住季节特点,面肥大小、放碱多少、和面水温、和水量等都需随季节而变。再次是抓住擀脐的关键,做到长、宽、厚一样,拉齐后招头招在脐子的半中间,成方。最后注意烘焙,先以木柴空烧炉子,烧成熟后,刷炉腔,打炉油,看底火上下均匀后,方能贴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细,单是烘焙就要4个小时,且要上下受火均匀,火候掌握不好,不是掉炉报废,就是扒不下来,成块铲碎,故又叫“功夫酥”。

方酥的口味实在好,看外表,上层芝麻粒粒饱满,晶莹透亮。体内层层相叠,薄如蝉翼,酥脆而不硬,绵软而不粘,入口即化,香甜怡人。好的方酥,离地一尺落地,触地即碎,其脆其酥都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正因为如此,该食品不仅在扬州颇有影响,而且海外侨胞也常饶有兴致地谈到它,有人还编成顺口溜说:形像-,名酥姓方;馈赠亲朋,耐人品尝;脍炙人口,既甜且香;弹指即碎,层次感强;江都特产,誉满一方。

江都河豚

长江,江岸线长达40.8公里,沿江一带产河豚。据《药典》载:河豚,古称侯鲐,多生于水之咸淡相交处,小口大腹,无鳞,触之则胀大如球,能补虚、去湿。《本草纲目》上说:河豚有大毒,味虽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经生物学家研究,河豚的毒素在30分钟内使中枢神经麻痹,0.1克就能使体重10公斤的狗毒死。它的毒主要集中在血、肝脏、卵巢中,其中以卵巢含毒最剧。所以江都民间有“血麻、籽胀、眼发花”的说法。*,叫花子误食垃圾中的河豚籽而意外身亡的事每年都有发生。可见,河豚之毒实在不可小觑。

人们却又难以舍弃河豚的美味,常用苏东坡的诗提示别错过吃河豚的季节:“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见,河豚很有吸引力。故而,“拼死吃河豚”成了江都一句很有名的说法。

江都民间历来就有烧河豚、吃河豚的习俗,每年清明时节,河豚之香飘漫江边。河豚之美关键在于它的奇香,河豚一烧,那独特、浓郁、诱人的香气便立刻溢满门户,顺风可飘出一条巷、半片村。传说连睡着了的人也会被它“香”醒过来。所以,过去江都人在办宴席时,总是将烧河豚放到最后一道才端上来,因为一尝河豚,则百菜无味。

江都人烹饪河豚,传统的有红烧、白煨等等,而最著名的还是河豚烧黄花草。取那叶子碧绿的黄花草,热油焙过,加入浓稠的老鸡汁,放在河豚一边同烧,据说能将河豚的香味一点不留全吊出来,那黄花草之味甚至胜过河豚肉。

上一篇:瓜洲镇

下一篇:杨寿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