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猫
云南瓦猫原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很像家猫而得名。人们传说,这瓦制的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有镇宅的作用。人们将它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和四野鬼怪。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
1、简介
昆明农村地区的民居有一种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顶安置瓦猫。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
瓦猫一般用陶土制作,成形后上釉烧制而成。每逢赶街天,街上卖陶器处必有卖的。有的地方是使用石头雕成的猫,如呈贡马金堡一带,他们不叫“瓦猫”,而叫“石猫猫”。
在昆明,往屋顶放瓦猫,用于“避邪消灾”的习俗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制作瓦猫的工艺也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2、用处
瓦猫
云南民族民间极为重视住宅的装饰,且习惯把住宅分为“阳宅”和“阴宅”,“阳宅”即生者住房,“阴宅”就是死者坟墓。各民族因受不同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住宅装饰极富民族性和地方性。其中,瓦猫、陶虎、石狮是较具装饰韵味和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云南民间瓦猫多用来装饰“阳宅”,常安置于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飞檐上,不仅具有装饰房屋建筑的作用,也具有镇邪驱鬼的功能。瓦猫,因其形象颇似蹲于屋脊上的家猫,故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据说,古代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传说,“故俗画虎于门,冀以卫凶”。所以,不论是立于寺庙、民宅屋脊上的瓦猫,还是置于房屋、门楣的陶虎,其功能基本一致。
瓦猫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镇邪求吉,扶正民宅的风水。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若村内某家接连失火两次以上,即认为是没有瓦猫所致,须急请人做个瓦猫来安在屋顶,以求免灾;某家大门正对着别人家的屋角房脊,认为有邪秽侵入,须在自家门头安个瓦猫,以示吃掉这家屋角;某家大门向着田野,也认为野鬼游魂会随时窜入,必须在门楣或脊瓦上安放瓦猫,使之面向田野,以强宅气,镇住鬼魅。安放瓦猫要举行“开光”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二月或八月,择双数吉日,请端公来主持。届时,端公捉来一只红雄鸡,先念一阵有针对性的消灾、吉利、镇邪驱鬼、发财之类咒语后,随即用嘴咬破鸡冠,将血滴在瓦猫的眼、鼻、口、耳、身上等处(如能请到制作这个瓦猫的工匠来滴第一滴血的话,瓦猫将更能显灵),并在瓦猫嘴里放入五子(松子、瓜子、高粱、枣子、根子);同时烧祭黄纸,然后再念一阵咒语,由端公亲手将鸡宰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后取出,直立放于盆中,使鸡头仰视天空,端公遂点香祭之。最后,踏梯上屋顶,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凡安置了瓦猫的人家,逢阴历初一、十五,都要点香祭供,香炉置地的方位,要正对瓦猫所视的方向。
3、制作
云南各地的瓦猫多以虎为原型,虎是野兽之王,只是审美意识使虎变换成了猫。瓦猫的制作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工艺较粗犷,除猫身、猫头可采用快轮提法外,其他部位如眼、耳、鼻、腿等均为手工捏制。工匠把猫型做好后,待主坯阴干,再送入窑中与其它陶制品混烧,只有这样,烧制的瓦猫才不易裂损。有的瓦猫坯制成后,还涂上一层釉,光泽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