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介绍
咏春拳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2、起源
起源传说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有关咏春拳的历史只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再则就是野史小说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法就互有出入,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说法五: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春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咏”字改为“永”“泳”。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佛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说法六: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可查历史
叶问
叶问宗师留有一篇有关咏春派历史的遗稿。在这篇遗稿里,有关咏春的歴史问题,应算是得到一条明确的线索。叶问宗师遗稿清楚写出:严咏春师祖初学艺于五梅,后归梁氏博俦,并传以该拳,随着梁兰桂而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叶问。就这一系列的歴史来看,我们再可以归结为:咏春拳始于严咏春,咏春拳盛于叶问。
师祖严咏春,原籍广东,因避战乱,举家移居湘西(一说是云贵边境)。业豆腐,师祖慧且美。有豆腐西施之称。为该地土霸所涎,时加调侮。时五枚大师因避清人追捕,暂隐居此小镇,与严父结方外交,目睹斯情,遂时少林藏经阁之拳秘,授于师祖。(据说:藏经阁之拳秘,是集少林各式拳法之精秘而成。)师祖技成,力挫强暴,得以自保。五枚大师临别,嘱师祖将技传于后世,籍以除暴安良,造福社会,师祖恭问该拳名称,大师笑而答之曰:你既名咏春,就将咏春命名此拳可也。师祖后归梁氏博俦,并偕夫返粤。
师祖返粤后,将拳授与夫婿梁博俦。后再由梁氏传拳技于梁兰桂,兰桂好与红船中人来往,故公脚黄华宝和大花面梁二娣,能学得斯拳。而梁赞先生是跟梁二娣学得咏春拳的。但另一种说法,却是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和梁赞等人,都是一起在红船由跟梁博俦学得咏春拳。但无论怎样,由梁博俦而至梁赞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肯定与红船有密切关系,因为在咏春的一套六点半棍,是与红船所流行的一套棍法极为相似,这也可以作为旁证。
梁赞是清代末叶伟大之武术家,当时人仕称他为佛山赞先生。其实赞先生原籍鹤山县古劳。只是世居佛山而矣。赞先生兼坛岐黄,故时在馆中替人治病,他交游甚广,故人缘极佳。赞先生性好武技。初时涉猎甚广,而未能使其满意,自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无论在法度、用力、身型和位置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再凭他的武术天才,苦心研究和推广,使咏春拳能在晚清一代,在南中国一带,声名大着。然而,赞先生因药店业缠身,未许他广授门徒,能得其衣砵真传者,仅是陈华顺师公一人而矣。
师公陈华顺,本籍顺德县陈村,他亦世居佛山,华公身裁高大,孔武有力,业找钱之业,故世称为找钱华。华公之找钱业,恰摆在药店门前,故有缘师事赞先生。华公于赞先生去世后,因要求学咏春拳者日众,遂弃找钱之业,专业授拳。故华公应算是咏春作为职业授拳之始。然而,咏春授拳方法,与别不同,它需要通过长期黐手,个别教练,故未容多教,迫于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阶层人仕所能负担,能学者,仅是经济富裕之王孙公子而矣。当时曾有之讥。故在一段时期内,未能广泛流传。华公较得意之弟子有:雷汝济、吴仲素、吴小鲁、叶问及其子陈汝棉等人。
要将咏春一派推广,应推叶问宗师,叶氏世居佛山,是佛山著名之名门望族之一,在佛山无人不识。桑园位于佛山市心,即现今之福贵路。祖居占地甚广,纵横街巷,广厦相达,尽是祖产。当时师公陈华顺,只是租用祖祠授拳,故叶问有缘得师与华公,叶问七岁,即随华公学拳,六年后,华公仙逝,弥留之际,对吴仲素云:问聪且慧,根基甚好,惜为师未能完其所学,汝要代师将他教好,又勉叶问曰:汝天份特高,今后应跟师兄勤练,将来为咏春扬名于后世,叶问谨记师训,再勤力跟吴仲素苦学,怱怱又过了三年。
问公十六岁,赖姊夫庞氏之肋,来香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次子梁碧,梁碧文质彬彬,深得乃父衣砵真传外,道德、学问修养极佳,时人称之曰先生碧。问公随碧再行修练三年,尽得其学,问公对碧,最为推崇,他曾云:除在功夫之奥参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到先生碧一套做人之道理。
一九四九年,叶问宗师避居香港,得友好李民世伯介绍,在九龙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授咏春拳,时门下弟子有梁相、骆耀、徐尚田、招允、卢文锦......等人,后而在海坛街、利达街、李郑屋邨、青山道兴业大厦......等多处地方授徒,廿年多来,对咏春改善推广,使咏春一脉,在香港、*得以发扬光大,而在世界各地:美、加、英、澳、欧陆及非洲名地,也是声名大着。
未查证历史
由严二及严咏春父女起,咏春授与其夫梁慱俦。慱俦传与梁兰桂,慱俦因记念其妻,故命名咏春拳。兰桂在佛山红船(广东大戏班)传于当时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
严咏春
母早逝,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因事为清官员追捕,逃亡至四川大凉山脚,以卖豆腐为生。严二学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桩拳法(未有佐证)。并将其改良,授予严咏春先祖。广东商人梁博俦先生在云贵收集茶叶,路经大凉山脚时,认识了卖豆腐的严二。严将女儿咏春许配与博俦。并授与拳术。
梁博俦,佛山茶叶商人。在四川及云南北部山区收集茶叶在佛山出售。在大凉山脚学得少数民族之拳术(有可能是梅花拳),加入自己固有之南方拳术。
根据叶问说;先祖留传梁博俦先生在云贵边界娶妻严咏春,得咏春拳。后传拳与族侄梁兰桂。兰桂后传拳与红船黄华宝。
梅花拳及七星红拳亦见于川楚教乱(1795年-1804年)。传入广东后,融合于洪门拳术或(老)洪拳。
梁兰桂
梁兰桂是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经历了太平天国及大成国时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即今之广州花都区创“拜上帝教”开始至1864年为止。梁博俦之后人或后辈(侄儿或族侄),佛山商人,爱好粤剧,喜与红船中人结交,秘传咏春拳与武生黄华宝。李文茂事件后,恐怕涉嫌在内(或为官府通缉),隐姓埋名,避走他方。据说逃亡到东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点功夫,说是佛掌。“发扬光大,违背祖师”。梁兰桂先生有可能是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与大成国梁培友有联系。南少林之传说;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传,应该是当时从广州佛山一带开始流传,并记录在三合会的会薄中。五枚是否指梁兰桂?至善是否指陈享(或是指陆亚彩之师父?三德是否指梁二娣?)一切尚需进一步佐证。
大成国的梁培友是鹤山古劳人,是梁赞前辈。由此推断,梁兰桂亦可能是梁培友的同辈及同乡兄弟。而现在鹤山古劳留下有老洪拳的散式,由战前林华三留传下来,现在他的传人说由梁赞退休回乡后亲传。时间上并不符合。
流派特点
咏春拳注重实效,拳理自然科学,合乎人体力学,三角几何。人人可以依照自身条件来学习。加上中国传统哲理,儒家中正守法,道法自然随意,佛性修心,不行邪念。造成可以发展之有利条件;现在很多广识专业,亦加入原咏春之原理或动作,将自身之动作招式增修。
咏春拳六大流派特色
洪拳咏春──以至善禅师为创始人。部分洪家拳加上更改之咏春拳套路。
少林咏春──以至善禅师为创始人。部分老洪拳加上更改之咏春拳套路。
太极咏春。
红船永春──部分永春拳加上黄华宝之小练(念)头。梁二娣之六点半棍。
永春咏春──以永春三(七)娘为创始人。部分永春拳加上咏春三套拳套路。
洪头蔡尾咏春──以至善禅师为创始人。部分洪家拳,部分蔡李佛拳如“小练”,“走四门”。加上咏春3套拳套路。
3、拳谱
咏春拳
咏春拳的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要求手、腰、马、心、意、劲整体合一。强调以“心”指挥“意”,以意引导手、腰、马运动,从而形成整体合一。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的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黏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为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第一、套路
⑴小念头(初级入门套路);
⑵寻桥(中级套路);
⑶标指(高级套路);
⑷木人桩法(咏春拳最高深套路,共116式)。
第二、粘手
⑴单粘手(手部感觉初级训练);
⑵双粘手(手部感觉高级训练);
A·盘手(体会与练习双手“同步做动作”及锻炼手感);
B·过手(练习将套路中的实战招式通过‘‘粘手’’发挥和运用出来)。
第三、*搏击
⑴本门拳手对搏:即本门咏春拳手穿戴全套护具进行实战搏击的练习,这种练习要循序渐进,并有裁判进行指导,以免发生损伤事故。
⑵咏春拳手迎战外门拳手搏击法:也就是让咏春拳手以本门技术去对抗其它不同流派的功夫,如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柔道(柔术)、拳击等等。
第四、功力训练
⑴沙包训练:磨练拳脚硬度、强化杀伤力及培养距离感。
⑵木人桩:培养实战意识、增强手脚协调攻防能力、最大限度提升技术水平。
⑶墙靶训练:磨练拳头渗透力、增强攻击的连贯与紧密性。
⑷吊腿桩训练:增强腿部力量、强化平衡能力。
⑸藤圈手训练:利用一个的藤圈来训练两手的协调,也就是强调两手“攻防同动”,以及两手攻防动作的紧密性与严密性。
⑹铁臂功训练:如无强劲的臂力根本无法打出足以致命的重拳,也无法形成严密的防守。
⑺内功训练:锻炼内外合一之高度杀伤力和破坏力。
第五、武器训练
⑴八斩刀训练:咏春拳绝密技术,通常只授予高级教练,共8节精练的攻防动作。
⑵六点半棍:主要讲述用棍搏击的7个绝密法门,通常也仅授予本门高级教练。
4、拳法特点
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力。但若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踭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踭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收踭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为收踭。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击来,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若可能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攻击,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5、马步
咏春拳
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6、散打技术
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穿白衣者为甲方,黑衣者为乙方。)
手法
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
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
7、伏虎手
古劳咏春拳伏虎手是一种取力点之技法,与太极拳之□、□、挤、按一样,在实作中灵变而用。下面仅介绍本门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对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门多以长桥长手而用,有摊、摄、闸、拖(扣)、勾、擒等法,发力进攻有撑劲和寸劲。实作对拆中,双方各守中线,把桥手尽量伸出,意、气、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双掌始终对着对方中线发撑、寸之劲。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缠对方来手,一旦得势,即以连环掌击之,此为以长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种高级的战术。以我之长劲紧追其中线,发撑、寸之力,可令对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无需回手伏制,只需穷追猛打便是,故使对方失重是目的、是战机,至于用掌、用指、用肘,可视情况而定。而对拆中的伏虎是确保撑、寸劲使对方失重的关键。其一,无论以何种打法而使其失重再击之,必须要有上、中、下三路的严密控制,不管是实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简单的挡格,而是通过伏虎对拆,在极近的距离内以皮肤意感阻缠,知其力点,顺势发起进攻,灵变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对方有失重感再击之或放之,或借我顺人背之机进击。一句话:非简单直出直入之伏击,应根据对方实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种取力点变化打法,能知其力点变化则是反攻最好的时机,功深者,只要能触对方的皮肤或衣物,则可知对方力点变化,而有感皆应。其四,经过伏虎对拆法,可以练就伏虎技法的劲力和桥、掌之内劲,使内实外松,全身内气连绵不断,能软能硬,无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种意感灵变技法,用力如太极之随机应变。其五,经过不懈的伏虎对拆,能使身步重心笃实,气顺而不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动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阻缠接手之“伏”之劲,才能灵变而动。伏之劲来自手桥手掌之笃实内劲和身步重心的笃实,这种功力可从伏虎直攻“实斗”对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练的妙法。伏虎长桥长手的直攻以功力为帅、技法为母,两者合一方能作用。
伏虎手可用于掌、桥、膀、肘等法上。手掌伏虎直出直入进攻的正面打法,必须要具备浑圆的内劲和外抗能力。实战中,即使是有伏虎手严密管制和以长取中的舍远求近打法,亦难免百密一疏,且不一定很快适应对方的路数,故应在伏虎对拆中加入它法而练,以适应各种打法。
8、古劳咏春
1:头顶天,脚立地,面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2: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内旋成手心向后,大拇指顶住食指中节,其余三指弯曲贴手心,手腕尽量回勾。
3:直臂上举至极限。自然呼吸。
要领:手腕必须尽量勾紧,自我感觉小臂阴阳面均有紧绷拉伸感为合度,大筋才能强行挑起,增加整体劲力。同时加速气血运行,为以后排打打下坚实基础。初练时动作到位后,停留十次呼吸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中间不可放松,以后每天增加一次呼吸,直至36次为至,以下各式除特别说明,均适用此原则。
4:接上式,双手成勾状不放松边外旋边下降至略低于肩。
5:尽力交*,此时肩关节应有强力拉伸之感,交*至极限后不动,自然呼吸。
6:侧面图。
7:接上式,双手边打开边变为向反方向勾紧,至双臂左右平伸,手掌根外推,掌指回坳,自然呼吸。
8:手指伸直成立掌,掌根外推掌指回坳,自然呼吸。
9:接上式,双手立掌变为指向左右两边,尽力向两侧拉伸,自然呼吸。
10:接上式,双肩膊极力内旋,带动双臂翻转至极限,手心变为向后上方(练习一段时间后将完全向上)自然呼吸。
11:接上式,双手再变为向两侧前拉伸,手心向下,自然呼吸。
12:接上式,双手变为手心向前,仍向两侧极力拉伸,自然呼吸。
13:接上式,双手放松内合,内外劳宫相对。
14:双手下按至胯前,紧接下动。
15:左手下勾,右手上勾,左臂向右后方,右臂向左上方扭转,带动腰胯向左右旋转至极限,此时右肋应有拉伸感,自然呼吸。要点:双腿不可弯曲,双眼尽量看到右踝关节外侧。
16:动作同上式,方向相反。
17:接上式,回到正面后,手直臂上举如图2。
18:双手变掌前伸,应感觉脊椎有拉伸感(初练时不可用力过度,须循序渐进,切记)。自然呼吸。
19:接上式,上身缓慢直立,双手回收(同时脚跟离地)。
20:发声吐气,双掌前推。双脚跟震地,反复三次。要点:双掌前推应松沉有力,双脚震地不可过分用力,切记。
21:双手回收放松下按。
22:双臂外旋打开至两侧,手心向里。
23:双手后伸,勾紧,上身后仰至极限(注意自我保护,量力而行,不可贪功,以免受伤)。自然呼吸。
24:上身回正,三推掌。
25:收式,双手回收,下按后置于身体两侧。
训练指南:
本功法为秘传功法,某些传人亦称为“五指枚”或“八方展”。其机理类似少林真传易筋经,伸筋拔骨强化劲力之效极其明显,每日只须练两次,每次15—20分钟,2月可收奇效。有肾亏诸症者,练习时加上实腹提肛的练法,可收不药而愈之效。欲强化攻击力者,每次练完,放松全身后可加入甩手辅助练习,熟练后可产生如链子锤般的重拳杀伤力。欲增加抗击力者,练习至每式可坚持20式呼吸时,可用拳掌拍打身体,拍打时,身体绷紧发声抗击,可练出活性抗击功力。前后左右四方向伸展脊椎,可使错位的部位复位,消除伤患旧疾。
9、四门原理
咏春拳
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
一、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二、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的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四、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
10、气功练习
提起气功练习,人们马上就想起意守丹田及打通大小周天诸法度。气功与神秘、未知息息息相关。然而咏春气功是简单而实效的。
肾气归元功法,是咏春的养生气功。它由当代咏春拳拳门宗师岑能先生根据“达摩易筋经”的基本原理,结合练功实践而独创。
气功锻炼,是练功者利用特殊的形体和松静方法作用於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和经脉穴位,借助空间的物质元素,通过“吐纳”或“导引”的方法强化人体机能,促进气血循环、保持气血兴旺的一种方法,是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实践,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健身方法。
肾气归元气功崇尚自然。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别家气功那样把呼吸压抑为腹式的慢、细、悠、长,也无须固守丹田。此功法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地结合起来,经过回圈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据岑能先生介绍,肾气归元功法是咏春拳的收功法。在练习完咏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和功法(木人桩、卧虎功、红砂手等)后,均须练习肾气归元功,意在将所练功法的功力纳入体内,为己所藏,所谓功法是也。故我咏春同门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练。
注意事项
一、练功时间:肾气归元功法练习时间宜是申时至亥时(即下午5时至晚上11时)。这段时间练习可以活跃肾纳内气,促进心肾相交,滋养五脏六腑,起到练气化精、练精化气、益补精肾的作用。当然,在早晨或其馀时间练功亦可以,无任何负作用,不会走火入魔。
二、练功环境:最宜空气清新、人少寂静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风吹袭。
三、在此功锻炼中要节制性生活。
四、饮酒不要过量,要少饮,酒醉可使气乱,少饮也能助气。
五、不要动怒,怒火伤肝,发生气逆,有害身体。
六、在练功中不要讲话。
七、一般三个月内腰后命门有温热感觉,由点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听其自然,听之任之。此快感属练功入门之启示,但不要刻意追求。
现将肾气归元的练习法,共14式介绍如下:
第一式:预备式
两腿自然分开站立,略与肩宽。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尤其是中指与无名指并紧(沟通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与无名指之手少阳三焦经),鼻呼鼻吸,不故意压抑。全身入静,无须意守丹田,顺其自然。嘴唇轻轻合拢,舌尖自然轻顶上鄂(沟通任督二脉),两目微闭平视(高视则气上,下视则气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手掌四指并拢,拇指翘起,曲前臂缓慢地自体侧运至体前贴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翘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缓慢放下至还原。自然呼吸,还原后再做第二次,如此回圈,可连续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阴、三阳经脉的气机同时运行,促进脏腑气血运行。由于大拇指向上翘起,可使手太阴肺经的气机从少商穴移动至中府穴,促进肺循环,加速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促进吐故纳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础上,双手垂直成勾手,紧贴股骨,用手腕向后屈上提。同时两脚跟向上提起,用前脚掌支撑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随后,慢慢还原成预备式。连续回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后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后都要重复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肝经,使足三阴三阳经脉气机运行。
第四式:体侧左右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为轴向左侧转体,右手弯曲置于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转回正面。双手放下还原。完成左转体后,接著做右转体,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调理肝气,主治肝气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纳气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体屈
紧接上式,两臂在两侧成一字平肩举,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后以腰为轴,躯体缓慢向左侧斜侧倾,同时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随体侧连续上举过头。呼吸自然。身体缓慢恢复成双臂在两侧平肩举,呼吸自然。双臂下放还原。然后作侧体右侧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侧3次,右侧3次。此次功能可以调理脾胃,中散气。主治:脘腹胀滞,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纳气
紧接上式,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八式:转腰云手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上提,自然呼吸。身体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从右侧向左划弧。呼吸自然。接著,身体向后仰,左手随身体后仰划弧从背后绕后上头顶过百会穴,躯体转回正面,左手随身体回原划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终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后,即出右手划弧回揽腰际,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进行,一式完成后掌心才慢慢向下,双臂慢慢下垂至体侧还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阳生气;舒筋活络,主治气滞血瘀,经络壅塞(尤其是腰部损伤)。
第九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式:扩胸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朝天,经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向上,呼吸自然。双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后,手掌转向正面,半握拳,从正面慢慢下降至与肩平。双拳化掌,掌心朝地,双肘分别向背扩胸一下即恢复原状,然后从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双手从腹部下垂到身侧还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复做6次。此调理肺气,舒胸解郁。主治气紧、气喘。
第十一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桩法
在上式的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向上,经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朝天,双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两臂伸直向左右外侧划弧下降,同时双腿蹲下,双手掌划大弧到膝前合拢,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随即慢慢站立起身,双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两臂亦慢慢垂直还原。然后再做第二次,反复回圈做6次。此式可养阴活血。主治气血亏虚。
第十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两手掌心互搓10次,双手以指为梳,梳头5次。功毕,休息10分钟,可再练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绍次数仅作常规考虑。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图,次数可根据身体情况决定。9和6为补;7和8为泻;9补阳,7补阳;6补阴,8补阴。1与6共宗,与7为朋,3与8同道;4与9为友。以上数字可作练功时参考。
11、藤圈手
咏春拳藤圈手为大多咏春门人所忽略的基本功法。它基本包含了咏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通过藤圈有限的空间来规范练习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增加肩,肘,腕三个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双手配合使用的流畅协调性别。并可通过藤圈和桥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桥手的听劲能力。并可快速,准确,自然地表达咏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要求。从而使咏春拳手能潜意识应用子午线攻防技巧的习惯。为以后练习小念头,沉桥,标指,木人桩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掌握了藤圈手,就基本领会了咏春拳的主要思想。就可在近身搏击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望诸君珍之,惜之,习之。
总式
代表了整个藤圈手的主要思想,咏春拳术的手法的主要难度都包含在内,只要练号总式,基本解决咏春拳术的招式的定型问题。
松肩
主要练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里练阴阳掌
练习归铮的原理,更易表达咏春拳的中线原理。
圈手
练习腕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咏春拳的招式变化大多表现在腕部。
枕手
练习向下切桥的发劲方法。
外廉
为咏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练习在中线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有里练阴阳掌为基础,就较易解决此式。
耕手
为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点在于中线切面转换手桥,难度不大,但常用,建议多练。
扑翼掌
两手腕挂在藤圈,限制两手桥的变化空间。主要学会左右转腰化劲和发劲。
三品掌
为咏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主要表达拍打、耕打和摊打。练好此手法,就更易在运作中变换手法。
半摊膀
和耕手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内廉
和外廉手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桥由中线向外遮拦发劲,一手配合冲拳发劲的攻防手法。
三星捶
以藤圈挂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圆的原理连续冲拳,产生的离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频率,同时增加手桥的力量。
12、现代咏春
目前,咏春拳经典套路集中有几种形式:
1、三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
2、一套拳——一百零八式。(实际包含小念头、寻桥、标指内容)
3、十二套拳——十二种基本训练方法。
13、修炼秘笈
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
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
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
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
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
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
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
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
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
摆放有威 打须有势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
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底
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
敌压三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
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
念头主守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
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
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
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後紧 再紧後松
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於外 一点精神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
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
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
标圈伏绑 困刮耕摊 可从中破 困手横拦
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
中间绑起 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
先成後化 先化後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
14、木人桩谱
1、右手起正门,开试如小念头2、三星连环捶3、左撑掌右直捶
4、右撑掌左直捶5、左摊掌右直捶6、右扣手底掌
7、左内耕手8、右拦手左直捶9、左扣手底掌
10、左拦手右直捶11、双拉手起钉脚12、左扣手底掌
13、右扣手底掌14、左扣手铲内腮15、右扣手铲外肋
16、左扣手底掌17、右败步左面掌18、左入马扑翼掌
19、左执手右切手20、右扣手左直捶21、左扣手底掌
22、右扣手铲内腮23、左扣手铲外腮24、右扣手底掌
25、左败步右面掌26、右入马扑翼掌27、右执手左切手
28、左扣手右直捶29、右扣手底掌30、摊右手内吞左桥化败马摊左手外吞左桥、扎打
31、右扣手底掌32、摊左手内吞右桥化败马摊左手外吞右桥,扎打33、左扣手底掌
34、右扣手底掌35、左猎手右铲底桥36、右摊手左直捶
37、左破中右正掌(三次)38、右猎手左铲底桥39、左摊手右直捶
40、右破中左正掌(三次)41、起右膀揆捶42、右扣手底掌
43、破中冲捶(三次)44、起左膀揆捶45、左扣手底掌
46、破中冲捶(三次)47、左猎手铲面桥48、右扣手铲内腮
49、破中冲捶(三次)50、右猎手铲面桥51、左扣手铲内腮
52、破中冲捶(三次)53、左猎手右偷弹右横钉脚54、右扣手底掌
55、右猎手左偷弹左横钉脚56、右扣手底掌57、右破中冲捶(三次)
58、左猎手走右马批右睁59、右外耕手60、破中冲捶(三次)
61、右猎手走左马批右睁62、左外耕手63、破中冲捶(三次)
64、右三品掌65、左三品掌
15、代表人物
著名人物
严咏春、梁博俦、梁桂兰、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吴小鲁、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陈汝锦、叶问、叶准、叶正、李小龙、梁相、梁挺、冼国林.等人。
影视演员
李小龙、成龙、甄子丹、周星驰、洪金宝、元彪、白静、樊少皇、惠英红、梁朝伟、黄晓明、谢霆锋、莫文蔚、杜宇航、陈嘉桓、徐娇、谷文泽、等等。
16、申遗
2009年,福州市申报的福建传统咏春拳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佛山市申报咏春拳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成功,于2012年2月由广东省*正式公布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11月,福州市申报咏春拳成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佛山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咏春拳的申遗成功不会影响佛山咏春拳的申遗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没有排它性,并不是一个地方申报了,其它地方就不能申报,也不代表先申报的地方其历史渊源就更深厚、更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