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体
企业在咖啡厅面试应聘者,女考官抱怨男子不买单。2012年11月17日中午,网友刘瑶的一条关于面试的微博,微博一经发表,就有5万多条转发,惹来网友吐槽围观,并且引发了有关面试、有关求职、有关人力资源的大讨论,走红网络。不少网友模仿刘瑶的面试体句式造句。
1、网络爆红
微博认证为上海汗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瑶发微博:“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买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引发网友的纷纷吐槽,也有网友称,这条微博并无什么内容,评论大多为吐槽,也有可能是博主借机炒作。
面试体意外走红后,网友们也开始纷纷造句。“面试体”句式基本为“刚面试了个xx,xx很xx,约在xx店,结果俺xx,丝毫客气都没有,xx都是我xx的,xx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2、网友造句
1、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买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面试体
2、如是我闻:“刚面试了一菩萨,法力很高深,药师法门,大成就。我约在净饭国,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香火都是吃我的,出家人家家的,这般不懂西天规则,注重细节,成就自己。”//@纳兰曰:刚面试了一长尾,普通话蛮好,清华的博士,约在了回民街,结果俺买单,连柿子饼都是我出钱买的,老男人家家的。
3、刚参加完一场面试,我准备很充分。面试官是一位女士,把地点约在了咖啡店,没有约在公司。我本想在咖啡店坐坐聊聊就好,没想到面试官还点了咖啡。可是面试结束后,面试官要求我买单,还说我一个男人家家的怎么那么不尊重她。我对她说,我不是想上你,我是想上班。
4、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宾馆,结果俺掏房费,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避孕套都不戴,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5、刚面试个接班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CCP中常委,我约在京西,结果我全退,任命还是我自己宣布的,他丝毫客气都没有。大领导家家的,这般不通人情世故。注重细节。。。。
6、刚相亲了个人,吹牛很漂亮,上大毕业,MBA。但我也不差,她估计看上我了。她约在咖啡店,跟俺抢买单,还说不用客气,把饮料端到我面前装得贤良淑德。大男人家家的,就讨厌这般恭维,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7、刚面试了一长尾,普通话蛮好,清华的博士,约在了回民街,结果俺买单,连柿子饼都是我出钱买的,老男人家家的,这般没有风度胸怀//@拖尼熊:刚面试了个保镖,肌肉很漂亮,体大毕业,一级。我约在朝阳南门,结果俺倒地,她丝毫客气都没有,药费都是我出的,大汉子家家的,这般不懂点到为止。
8、刚才面试了辆车,欧洲血统,著名设计师打造。我们约在4s店,结果俺买单,它丝毫客气都没有,汽油都是我帮忙加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刘总,我真庆幸你不是我领导)
9、今儿我被通知面试。很奇怪没有在他们公司,而是选择了一家环境优雅的咖啡厅,后来发现面试官是一女的。我以为就是聊聊所以叫了杯柠檬水,没想到那女的点了一大杯拿铁。聊完了,那女的暗示我买单,还说一个男人应该大气些云云。我拒绝了,对她说:我是找工作,不是来相亲的。
10、刚才面试了部手机,外观挺好,档次挺高。约在苏宁,结果俺买单,连充电器都是我出钱买的,他丝毫客气都没有,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3、社会热议
网友们评论说“应聘者本来就不应该客气”、“面试又不是相亲”,并模仿博主的句式,纷纷造句调侃。你同意她的观点吗?有没有一种想造句的冲动?
女考官抱怨,其实不过是“面试体”受到了挑战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在她看来,自己作为用人方,拥有天然的地位优势,比如对于她来说,求职者处于弱势,端饮料、结账单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素养,更是一个职场上必须注意的细节。在那些《求职大全》中是这么讲的,培训课上也是这么说的,甚至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几乎成了不用置疑的职场法则。
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这样的职场教条与思维定势,使得女考官才有了“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的抱怨,也才有了“注重细节,成就自己”的告诫。在考官看来,自己是在面试求职者;不过反过来,求职者又何尝不是在面试用人单位?职场选择既然属于“双向”,自然也就没有谁更强势,也没有谁更弱势之分。何以考官“端了饮料,结了账单”就有些不释然,而求职者做这些才正常?
退一步讲,站在求职者的角色来说,他是来求职的,企业做这些本就是天经地义。在面试这个环节,一切主动权和掌握权都在用人单位一方,让求职者反客为主,未免太过难为于人。选一个咖啡馆就已经让人感到不适应,谁又知道,在求职者眼中,或许他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某种情绪。
没有天然的道义优先,也没有天然的权利优先,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表象的抱怨之下,折射的是一种权利之偏。用人者的这种矫情,其实是对于权利平等的一种不适应。在一个此强彼弱的职场生态中,一切标准大都朝着强势的一方制定,以致本属于其应有的义务都变成了一种权利。或许,只有当某天,“端了饮料,结了账单”不会成为权利优先的抱怨之后,职场的权利天平才会走向均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