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
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0米
中文名:多层建筑
优点::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
缺点::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结构要求: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
地基选型:地质构造的物理力学性能
1、优缺点
优点:
①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时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即可竣工;
②无须象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③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造价较低,易被
购房者接受。
缺点:
①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②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建材、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
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
2、结构要求
多层建筑的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选型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经济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发现有些建筑在基础选型上与上部结构不相适应,与所处地基条件也不很协调,在发挥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空间协调作用上不能较紧密地配合,协同工作,以发挥更大的、更充分的作用。有的建筑物基础选型时不顾上部结构,建筑场地的地基条件也考虑不周,孤立地设计基础,建成使用后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认真总结经验,正确选择基础形式,用以指导工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多层建筑基础类型选择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基础工程造价占整个建筑物造价的比重相当大,遇到地基条件较差,处理地基须投入较多资金时,则基础造价更高。合理的基础选型,既能在技术先进,也能在经济上合理。
3、地基选型
1.1由设计单位提出来要求,勘察部门提供的拟建工程场地范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必须详细提供地质构造和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勘察结论意见,据以作为基础选型的基本依据。不得以邻近建筑物的勘察资料代替拟建工程的勘察报告。对于小区的地质勘察普查资料,仅能作为参考,不得作为设计依据。
1.2对于杂填土地基或软弱地基,因其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变形较大,一般应进行地基处理。不能只靠加大基础断面、增强基础刚度来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因为基础再大,相对于上部结构还是较柔的。所以地基处理要与基础选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1.3根据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类型、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建筑物所处的抗震设防区,结合建筑场地地基实际情况,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一整体,综合考虑基础的选型。基础形式与构造要与上部结构相适应、相协调,要与所处地基相吻合,三者既是独立部分,又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使其发挥空间作用,共同工作。
1.4建筑物所在场地周围紧邻建筑物情况,邻近建筑物基础与新构建工程基础干扰,即新建工程基础放不下去,*改变基础形式。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以及工期要求,都有可能影响基础形式的选择,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经济分析,妥善对基础进行选型,以求选择的基础形式既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又符合客观实际。
1.5当地的施工习惯作法,承建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施工队伍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这些条件也是基础选型应考虑的因素。考虑了这些条件,使基础设计符合实际,可加快施工进度。
4、基形分析
2.1墙下条形基础。常用的砖、毛石、混凝土刚性基础,主要是承受抗压强度,也承受抗拉、抗剪强度,但抗拉、抗剪强度不高。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剪应力通过刚性角控制,使其不超过材料的允许值。它一般适用于建造5层以下民用建筑及轻型生产用房,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且地基比较均匀,层数还可以适当增加。这种基础的特点是,造价低、施工快,通过地圈梁的加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能承受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及适应一定的地基变形。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也是墙下条形基础的较好形式。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且地基又不很均匀,采用刚性基础往往会使基础断面过大,如果要保持浅基础,则基础露出地面,如果加深基础又要增加土方量基础造价。即使采用刚性基础,也难避免在基础产生较大的抗拉、抗剪应力时,出现基础裂缝、不均匀下沉,以致引起上部结构墙体裂缝。这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用基础断面大小和配筋量来满足受力要求。如果地基不均匀,还可加肋梁,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一般6层以上民用建筑或轻型厂房可以采用这种基础。
2.2独立基础。刚性或柔性独立基础一般多用于柱下基础,根据柱荷载偏心距大小,基础断面可为方形或矩形。当柱距较大时,常为独立基础,这样较为经济。为增强基础整体性,也可采用拉梁适当拉结,以增强适应地基变形和抗震能力。多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变形较小,荷载及柱网分布较均匀,宜选用独立基础,但在纵横两个方向宜拉梁适当拉接。拉梁断面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内柱,多数可考虑采用独立基础,而不用条形基础,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下,其经济效果是较好的。
2.3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当柱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时,采用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扩大基础面积又受到场地限制时,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刚度,对于调整不均匀沉降有良好的作用,但当柱距较大时,条基的刚度也差,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降低,所以选用柱下条形基础应控制在柱距不宜过大(6~7m)的条件下,能较好发挥作用。当地基承载力较低而柱荷载又较大时,或地基变形和柱荷载的分布在两个方向都不均匀时,一方面要求扩大基础底面积,以满足承载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同时又要求基础具有较大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这时可考虑设置十字交叉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是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但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可任意滥用,只有当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采用十字交叉基础。
2.4钢筋混凝土筏片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土质不均匀,而上部结构荷载却很大,采用十字交叉基础,有的基础之间的空隙所剩无几,有的基础底面积重叠,已不能提供足够的基础底面积时,这时可采用筏片基础。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它本身不要求防水或防潮,筏片基础恰好就是地下室的底板结构。当荷载不太大时,常采用平板式筏片;当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梁板式筏片。由于筏片基础的整体刚度较大,故能将各柱或墙体的不均匀沉降调整得较为均匀。对于某些不均匀地基,且土质又较软,应先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压缩性,再在处理过的地基上做筏片基础。这种地基与基础同时结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效果均较理想。那种认为不管地基如何软弱和不均匀,只要做筏片基础就万无一失的想法是不全面的,实际工程中的教训还是有的,应引以为戒。
2.5桩基础。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特点。一般建筑物应尽量采用浅基础,若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采用此种形式的深基础。下列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
2.5.1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地基上部软弱,下部有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坚实土层时;
2.5.2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即使进行地基处理也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时;
2.5.3对较为重要的建筑物,虽然地基承载力尚好,但由于对控制沉降有较高要求,不允许有过大沉降,也可考虑采用;
2.5.4对土层不很厚,土质又较差,如做条形基础,土方量较大,可考虑采用钻孔,灌注短桩。
基础选型一般宜先考虑天然浅基,这是因为浅基具有造价较低、施工方便的优点,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变形和强度要求时,才考虑桩基。桩基的优点较多,但须结合建筑场地和地基情况选用,选用不当会提高造价,造成浪费,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如果地基上部土层较好,下部软弱,桩通过较强土层支承于较弱土层上,反而会使建筑物沉降。
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而灌注桩又分为等径灌注桩和大直径扩底墩。扩底墩的优点是承载力高,沉降小,造价低,一桩一墩,省去承台,能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此处爆扩短桩也有不少应用。
纵观国内建筑物出现的一些上部结构裂缝事故,不少与地基基础有关。基础设计至关重要,基础选型更为关键,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选型,应整体考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