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到哥本哈根
影片《送信到歌本哈根》(又名《我是大卫》)改编自小说《北方*》。该影片于2003年5月15日在法国上映。
电影名称:送信到哥本哈根
英文:IAmDavid
其:它译名:我是大卫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PaulFeig
类型:剧情
片长:90分钟
对白语言:英语
1、剧情简介
送信到哥本哈根
1952年,在共产世界保加利亚长大的12岁孤儿戴维受人之托,仅带着一只指南针、一块面包和一封信逃出了*。他要依照信上的地址,经过希腊、意大利、瑞士到丹麦的哥本哈根,然后把信交给一个人。
当戴维穿越欧洲、展开这趟送信之旅时,这是自小在*长大的他,第一次开始接触到*的世界。这像是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发现之旅,戴维也逐渐抛开了他原本对人的防卫心,进而展露欢颜、愿意与人分享并相信朋友,同时也开始珍爱周遭的一切事物。这趟欧洲之旅为他开启了心灵的窗口,也给了他崭新的人生观……
2、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Actor——角色Character
BenTibber——David
詹姆斯·卡维泽JamesCaviezel——Johannes(asJimCaviezel)
琼·普莱怀特JoanPlowright——Sophie
送信到哥本哈根
HristoShopov——TheMan
SilviaDeSantis——Elsa
PacoReconti——Giovanni
RobertoAttias——Baker
FrancescoDeVito——Roberto
保罗·费格PaulFeig——AmericanMan
露西·拉塞尔LucyRussell——AmericanWoman
玛利亚·邦妮薇MariaBonnevie——David'sMother
ViolaCarinci——Maria
MarinJivkov——Cecha
RobertSyulev——Angelo
AlessandroSperduti——Carlo
ShailaRubin——VineyardOwner
KrasimirKutzoparov——CampOfficer(asKrassimirKutzuparov)
职员表
导演Director:保罗·费格PaulFeig
编剧Writer:AnneHolm-(novelIAmDavid)保罗·费格PaulFeig-(screenplay)
制作人Producedby:DavinaBelling-producerAndreaBorella-lineproducerLaurenLevine-producerCliveParsons-producerPlamenVoynovsky-co-producerVladimirVoynovsky-co-producer
3、影片评价
成长——一场逃亡建起的王国一次破碎铸就的冠冕
送信到哥本哈根
“人有眼睛就是为了这个——不是为了看(集中)营里深灰色、丑陋、压迫人的房子,也不是一望无际的贫瘠平原,放眼望去空荡荡的,尽是沉闷的棕色......人有眼睛就是为了欣赏美。大卫一次又一次看着海的蓝和蜿蜒的海岸线,看着大地明亮的色彩,那缤纷的绿夹杂着红和金,朝地平线延伸,颜色也渐渐淡去,知道一切都和蔚蓝的海和远山的天空融成一片。”小说《北方*》中,是这样描写主人公David在逃离*后头一回面对自然之美时的心情,而这平静和美好的一刻,却仅仅是12岁男孩逃亡旅程的匆匆一瞥。他不能也无法停留,因为如果不走完这一段险路,他将不能完成一个过早就背负在肩上的使命,一个关乎性命,关乎信仰的使命。
影片《送信到歌本哈根》(又名《我是大卫》)改编自小说《北方*》。1946年3月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十天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国家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这一时期,两大阵营除了直接交战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对抗。影片保留了这一背景,因此,影片开场便是David那一场令人揪心和窒息的越狱,而这一幕,或许是电影史上最意味深长的越狱镜头。
1963年,丹麦女作家安娜·洪冲破冷战铁幕创作小说《北方*》,穿透时代和地域地局限,描写出一场非同寻常的逃亡故事,也隐喻着一个关于“成长”的永恒主题。时至今日,对于那个时代的一切人们都难以感同身受,然而,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却都能透过影片中David那双令人心碎的眼睛里牵引出各自心底那一份成长的痛楚。在影片零碎的影像的闪回中,我们可以连缀起David的身世。他的父亲是英国人,在David幼年时带着一家人去保加利亚进行着抵抗苏俄的政治活动,不幸全家人被捕入狱。在*里,父亲很快被枪决,而母亲却在一名对其有爱慕之情的典狱官的协助下逃离了保加利亚前往丹麦。于是David,就成了*里年纪最小的囚犯,也成了童年在残酷高压阴影笼罩下最令人心碎的孩子。在离职的前一晚,典狱官给了David最后一次帮助——越狱。典狱官并没有告诉David真相,只是让他送一封用蜡封好的信去丹麦。于是,这个满怀戒备和犹豫,“不会笑”的孩子,孤身上路,开始了一段在逃亡中成长的旅程。
伴随着典狱官的画外音,David按照事先排好的路线惊慌失措地逃亡着。在这场性命攸关的逃亡中,如果说典狱官是David的行动上的导师,那么,同样被*在*里的则是他的精神导师。因为,像David这样的孩子身处在成人都难以忍受的极端环境下,哪怕是任何一个天真的问题都足以支撑他在成长的路上多向前迈一步。*里,Johannes尽一切可能保护着David,也尽一切可能回答着这个孩子问题,哪怕是要面对自己的懦弱。David:“与其在这里等死,为什么不逃走?你怕了?”Johannes:“是的,我怕了。”然而,这个善良伟大却又普通的男人,最终为了David能够活下去而长眠在冰冷黑暗的*。而Johannes生前说过话却深深地刻在David的心里,伴随着他在逃亡的路上度过每一次精神危机。这是一场一无所有的逃亡,这是一场一无所知的体验。当只带着肥皂、罗盘和镜子的David一脚踏入*外的世界,满眼的陌生和满心的恐惧,让他无法信任任何一个人,胆怯地不断重复:“我住在马戏团,我的父母也住在那里。”旷野奔逃,穿越边境,泅水上岸,逃离面包店,逃脱哨卡,火场救人,悄然告别贵族庄园......这一路的逃亡和奔忙,每每命悬一线,David都能安然脱险,令人安慰,而每每再看到瘦小的身影再次孤独上路,伤痕累累却依然怀揣着自我追寻的信念,则令人心碎。我想起在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有一段少年pi在面临人生中翻天覆的变故时一段质问天地的话:““我的大家庭怎么了?我的鸟、兽和爬行动物?它们也都淹死了。我生命中每一件珍贵的东西都被毁了。而我却得不到任何解释吗?我要忍受地狱的煎熬却得不到天堂的任何解释吗?”同样的少年,相似的遭遇,他们一路前行一路失去。当David意识到肥皂的清洁无法洗净偏见和不公,被摔坏的罗盘无法指示方向,破碎的镜子无法观照出人的内心时,他甚至说出了:“圣伊丽莎白,我不配拥有你任何美好的庇佑。”至此,一个少年为成长为信仰在这世界上彻底破碎了一回,他还是否拥有着转机,怀抱着希望?《提太摩前书》中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终于,一无所有的David,倾尽全力的David,在瑞士小城向着一位帮助他的画家奶奶敞开了委屈的怀抱,也因此来到了哥本哈根,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头一回无需任何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IamDavid."
王书亚在一篇关于电影《纳尼亚传奇》的影评中写道,“看到主人公在战场上厮杀着,我禁不住眼含热泪。因为,无论好莱坞炫目的电影技术营造出多么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抵不过这些年来我心灵战场上的一次次交战和厮杀。”在《纳尼亚传奇》中,一群少年在奇幻的世界里,为着自己头顶上的冠冕和荣誉一次又一次与邪恶交战。在电影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度,而成长则是一次漫长的跋涉,艰难的跨越,不彻底破碎一次就永远无法铸就头顶的王冠。
4、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法国France2003年5月15日......(CannesFilmFestival)
英国UK2004年11月5日
送信到哥本哈根日本海报
美国USA2003年9月13日......(BostonFilmFestival)
美国USA2003年10月9日......(AustinFilmFestival)
美国USA2004年4月4日......(TaosPictureShow)
美国USA2004年6月13日......(Newport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美国USA2004年12月3日......(limited)
日本Japan2005年2月19日......(Tokyo)
芬兰Finland2005年3月2日......(DVDpremiere)
泰国Thailand2005年5月5日......(limited)
克罗地亚Croatia2005年5月26日
保加利亚Bulgaria2005年5月27日
5、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华登传媒
发行公司
1.DavidProductionsLtd.(USA)
2.HeraldFilmCompany(2005)(Japan)(theatrical)
3.狮门影业公司(2004)(USA)(theatrical)
4.亚提森娱乐(US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