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活动课程

科普小知识2022-09-21 09:09:24
...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中文名:活动课程

1、简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2、来源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应使儿童从社会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倡导自然教育,认为教育必须要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过程,教育的作用不是告诉学生某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主张将儿童放归大自然,在自然界中通过锻炼、劳动、观察事物来发现和学习。


3、代表人物

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传统的学科分得过细,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较远,更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儿童中心”、“做中学”分科课程,强调通过游戏、活动作业、手工、烹调、表演和实验等来获得与社会相适应的经验。

4、特点

1.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经验课程是作为学科课程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其目的就在于克服学科课程固有的缺陷。而学科课程主要的缺陷就在于强调种族经验(间接经验)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把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视为课程的主要宗旨,并认为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就可以高效率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个人直接经验的改造。为此,经验课程则强调学生自身直接经验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应把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致力于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改造。并认为只有把间接经验还原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把种族经验与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实现“教材的心理学化”,学习才会更容易发生,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才更有价值与意义。

2.强调儿童自主学习(关注需要与兴趣)。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仅是经验课程的本质体现,也是经验课程与分科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经验课程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自主选择并积极主动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非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成为了活动过程的主体,自主调节着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了自我设计,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3.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

由于经验课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因此,经验课程的教育目的蕴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注重整个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而非最后的考试成绩。这就克服了学科课程一般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通过量化、可操作性的手段进行评价的弊端。经验课程更重视的是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以及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重视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设计方案、亲身实践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主动探索问题,思考与反省的习惯,并最终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即使学生最终没有能够完满地解决问题,他们也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感受成长的过程。这才是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可以说,经验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它整个的过程之中。

同时在实施经验课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要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人际关系等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在评价的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达到某种统一的、标准的目的,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发展。

4.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生生活于现实社会中,毕业后也将走向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是统一的,“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因此,经验课程致力于克服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力求更多向社会,向生活开放,为学生开辟一条与社会交互作用的渠道。

经验课程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尽管经验课程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但是它的内容更多地是与现实生活,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并且力求突破原有学科课程封闭的知识体系,处于一种多元的、动态的环境中,使学生通过活动课程更好地了解社会,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从中获得发展经验课程强调“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经验课程的空间具有开放性。传统学科课程的学习地点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中,然而,活动课程的地点则具有开放性,既可以在学校和教室中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学校、家庭、社会、工厂、商店、乡村,等等,都可以成为开展经验课程的场所。开放的空间开辟了通向社会的渠道,加强了经验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5、优点

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第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

第三,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重视课程的综合性,主张以社会生活问题来统合各种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6、局限

活动课程的局限主要表现为:

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功利主义”;

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

另外,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