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围场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1 15:31:03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位置: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海拔高度:700~1900米。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179616户,其中乡村户数为129453户。全县共有人口532573人,其中男277959人、女254578人;其中农业人口440175人,非农业人口92362人。全县地形复杂,气侯多样,北部坝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蒙古高原季风气侯,气温低。降水少,风大沙多,无霜期短。西北部和中南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燕山山地季风气侯。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全县旱、洪霜雹冻等自然灾害较多,经常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损害。

中文名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河北省承德市

下辖地区:7个镇、30个乡

*驻地:围场镇

电话区号:0314

邮政区码:068400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

面积:9219平方公里

人口:532573人(2011年底)

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木兰围场

车牌代码:冀H

1、建制沿革


东庙宫

围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上世纪90年代初,境内营字、前进、坡字等地发现的一些打制的石核、石片等石器,经考证,为旧石器晚期所制,距今约1万年之久。上世纪60、70年代在张家湾、望道石、五道川等地出土的石刀、石斧、石锤、石锄等文物,经考证,均属新石器时代所打制。上世纪9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普查队曾在境内发现下伙房靛园子、殷家店地井沟门等1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不同历史时期,围场的称谓及管辖都不相同:

商周,属燕地,称为“鬼方”。

秦代,西部濡水(今滦河)流域属渔阳郡,东部索头水(今伊逊河)流域属右北平郡。

两汉三国,为鲜卑地。

隋、唐,隋时属奚地;唐时,属河北道,北部为契丹地,南部为奚地。

辽、金,辽时县境北部属上京道,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东部为中京道松山州松山县,西、南部则为北安州利民县地。金时,属北京路大定府。

元代,东部属大宁路松州,南部为惠州,西部属上都路兴州兴安县。为羽林军屯田之地。

明代,属开平左屯卫,后为诺音卫,再后划入乌梁海,成为鞑靼人牧地。

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正式设置“木兰围场”,直属朝廷理藩院。光绪三年(1877年),设立围场粮捕同知及司狱。署名曰粮捕厅(亦称围场厅),为围场建治之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改粮捕厅为抚民厅,由承德府划归直隶省,隶属于口北道宣化府,与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为口北四厅。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围场正式改厅建县,曰“围场县”,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置撤销,围场县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

198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围场县,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不变,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2、行政区划


围场地图

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7个镇、30个乡、312个行政村;5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1个县直辖生产队。其中:

7个镇为:围场镇、四合永镇、克勒沟镇、棋盘山镇、半截塔镇、朝阳地镇、朝阳湾镇。

30个乡为:腰站乡、黄土坎乡、银窝沟乡、蓝旗卡伦乡、四道沟乡、新地乡、育太和乡、广发永乡、杨家湾乡、郭家湾乡、大唤起乡、哈里哈乡、新拨乡、宝元栈乡、张家湾乡、山湾子乡、姜家店乡、三义永乡、下伙房乡、燕格柏乡、城子乡、牌楼乡、御道口乡、老窝铺乡、大头山乡、南山嘴乡、石桌子乡、西龙头乡、龙头山乡、道坝子乡。

5个社区为:迎宾社区、木兰社区、锥峰社区、凤凰社区、伊逊社区。

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位置: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海拔高度:700~1900米。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

围场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的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连。距承德市区138公里,距省会石家庄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为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围多(围场—多伦)公路、承赤(承德—赤峰)西线公路和承围公路交汇于此;京通铁路(北京—通辽)从庙宫入境,经四合永、腰站、银窝沟、克勒沟、朝阳地等5个乡(镇)出境入内蒙古自治区。县城距境内最近的火车站——四合永站18公里。

地形地貌

围场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067米之间,在西部御道口至白水,有一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的塞罕坝(全称“塞罕达巴罕色钦”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山岭),把全县分为围场高原和坝下冀北山地两部分。围场高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微弱,风蚀强烈,多风蚀洼地,地表呈波状起伏,海拔均在1200-2000米,坝下山地是阴山余脉,大兴安岭余脉和七老图山的交接地带。深山区山岭连绵不段,山峰层峦叠嶂,山环交错,沟谷纵横,山高林密。整个坝下山地,川大山低,许多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下。有些山顶部平坦,为桌状,北部的大光顶子山,海拔1940米为全县的最高峰。

气候


围场全貌

围场县的气侯特点是冬季酷寒干燥,夏季凉爽无暑热,春秋两季多风沙。本县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季风影响特别强烈,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一月平均气温-13.2度,极端最低气温-42.9度,(御道口1957年1月12日)夏季盛行偏南风,七月平均气温20.7度,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春秋季风力较大,最大可达6-8级。

围场县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年均温3.3,年均降水445毫米,而且雨热同期,地农林牧业非常有利。九月至次年五月为霜冻期,无霜期短,南北相差悬殊。全县地形复杂,气侯多样,北部坝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蒙古高原季风气侯,气温低。降水少,风大沙多,无霜期短。西北部和中南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燕山山地季风气侯。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全县旱、洪霜雹冻等自然灾害较多,经常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损害。

水文

围场县河流很多,并且均于县境内,水浅流急,受雨水补给影响,流量变化大。可分为滦河和辽河水系。伊逊河是本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在本县境内长88.5公里,流域内为主要经济区。小滦河自北向南流经西部地区,在本县境内长95公里,该河源于塞罕坝上茂密的森林,因汇入滦河故得名“小滦河”阴河源于北部接坝地区,在本县境内长62.1公里,也是本县北部最大的河流。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硅砂、沸石、莹石、油母页岩、玄武岩等,其中硅砂储量3亿吨,居河北省第一位。已探明的矿产有36种,开发利用的20种,是全国规模较大的造型材料生产基地,适合于大规模开采。

生物资源


木兰围场

据多年调查统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域内各门植物有170余科、470余属、1100余种或变种,其中:大型真菌30余科70余种,苔藓植物35科200余种,蕨类植物12科20余种,裸子植物3科15种,被子植物90余科800余种或变种。有很多品种形成了庞大的植物群落,有些属*或省级保护植物,有些属当地稀有罕见珍贵品种。除人工从外地引进(含建国前引进)外,纯属乡土品种。

大型菌类有:猴头菌、耳木菌、珊瑚菌、密环菌即榛蘑、白口蘑、木灵芝等。

当地稀有罕见或新确认植物有:照山白、鹿蹄草、臭冷杉、坚桦、黄胭脂花、东方草莓等。可供园林绿化植物有:油松、杜松、云衫、核桃楸、冷海棠、黄檗、五角枫、糠椴、小叶白蜡、稠李、暴马丁香、花楸、红瑞木、接骨木、兴安杜鹃、山刺玫、忍冬、荚莲、山樱桃、珍珠梅、八仙花等。

可供饮用或药用的珍贵植物有:沙棘、山杏、胡枝子、小叶锦鸡儿、刺五加、鼠李、岩青兰、黄芹、黄芪、石韦、野金丝桃、白屈菜、曼陀罗、列当俗、青蒿、小丛红景天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已查明的脊椎动物计5纲28目78科183属323种,其中:鱼纲4目5科21属23种,如细鳞鱼、鲫鱼、泥鳅。两栖纲1目3科5种,如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爬行纲1目5科5属15种,如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双锦蛇俗称花带子。鸟纲16目50科121属22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白鹳、黑鹳、白头鹳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天鹅、高山秃鹫、黑琴鸡、灰鹤、白枕鹤、草原雕、乌雕、苍鹰、雀鹰、松雀鹰、白尾鹞、猎隼、红隼、雕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等。哺乳纲6目15科35属5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猞猁、兔狲、石貂、水獭、豹猫、马鹿、蒙古羚、斑羚等。

5、人口民族

人口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179616户,其中乡村户数为129453户。全县共有人口532573人,其中男277959人、女254578人;其中农业人口440175人,非农业人口92362人。

民族

围场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汉、满、蒙古、回、朝鲜、苗、白、*、壮、侗、布依、瑶、黎、高山、土家、彝、藏、达斡尔、傣、土、哈尼、羌、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哈萨克、普米、塔塔尔、塔吉克、基诺等30个民族。围场这个民族大家庭,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个以满族、蒙古族为主与汉族和其它27个少数民族交错聚居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满族集中分布在县境西部和东南部地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回族居住在围场镇和杨家湾乡海苏湾村。其它10个少数民族杂散居于满、蒙古、汉族之中。汉族遍布县境各地。截止到2011年末,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8.1%,其中满族250410人,占总人口的47.02%,蒙古族56037人,占总人口的10.5%,回族1907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26个少数民族1050人,占总人口的0.2%。

6、经济

十年来,围场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绝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快,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7.3亿元,到2011年达到71.7亿元,是2001年的4.1倍,年均增长8.8%。与全市年均增速相差4.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7位。其中:

第一产业GDP总量由4.8亿元增加到28.6亿元,年均增长10.9%;

第二产业GDP总量由4.3亿元增加到21.6亿元,年均增长8%;

第三产业GDP总量由8.2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年均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27.7:24.9:47.4调整为39.9:30.1:30。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人均实力也在大大的提高,2001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3338元,到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6978元,是2001年的5.1倍,年均增长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县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01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为0.7亿元,到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达4.2亿元,是2001年的6倍,年均增长19.6%。特别是2006年我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

2001年实现全县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增加值3.4亿元。到2011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39.9亿元和17亿元。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25家(入统标准为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25家入统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2000万元以下,到2003年,只有宏达化工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亿元、增加值0.7亿元。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入统标准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分别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3亿元、增加值10.8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2011年入统标准为投资500万元以上,2010年以前入统标准是50万元以上,2001年5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3.6亿元),是2001年的9.8倍,年均增长25.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占重要的位置,201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占总投资的76.7%。

消费市场日趋繁荣

2011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是2001年的3倍,年均增长11.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4464元增加到2011年的12146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304元增加到2011年的3532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5%。总的来看,我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财力财源不断丰富,消费市场日渐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从横向看,与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个别指标差距逐步加大。因此,按照省委、省*提出的“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总体要求,必须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7、旅游

木兰围场


木兰秋狝

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以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载入史册。大清王朝建立之初,出于遏制沙俄,拱卫北疆;绥服蒙古,防备朔方;行围肄武,治兵振旅;隔离疫情,防范天花等多种原因,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设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并根据地形条件和动物分布状况划分为“七十二围”。木兰围场建立后,大清皇帝几乎每年都在这里驻跸、举行大规模的围猎习武活动,时间都达一个月以上。在康乾盛世的140年间,康雍乾嘉四代皇帝到木兰围场99次,举行木兰秋狝88次。康熙挥泪废太子、乌兰布通之战、多伦诺尔会盟、渥巴锡汗东归觐见、乾隆决策定*、为岁举木兰秋狝兴建承德避暑山庄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迄今尚保留着东庙乾隆殪虎洞和石刻、古长城说碑、点将台、十二座连营等文物古迹和古战场遗址十几处。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棋塞公路、姜塞公路、御克公路直通园内,交通十分便利,距离县城86公里、承德240公里、北京450公里。公园总面积142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以湿地、森林、草原景观为主体,打造“天然氧吧”称号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塞罕坝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属、659种,有以狍子为主的兽类11科、25种,有以黑琴鸡为主的鸟类27科、88种。满、蒙、汉三族人民长期聚居在一起,三种文化相互交融,孕育了浓郁的民俗风情。这里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最高气温不超过25℃;秋季层林尽染,漫山遍野,流金溢丹;冬季皑皑白雪,玉树冰花,一派北国风光。塞罕坝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了塞罕塔、黄花滩、百花坡、七星湖湿地公园、滦河源头、秋景摄影基地、干枝梅、金莲花观赏基地、木兰秋狝园等观赏型景区,其中塞罕塔又叫七宝玲珑塔,仿苏州六合塔结构所建,位于公园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塔高42.4米,集旅游观光、防火、了望与无线电通讯组网等功能为一体;滦河源头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又名“界河”;七星湖湿地公园项目总规划面积184公顷,其中湿地水面和草甸面积90.5公顷,建有木制栈道及湖心岛等配套设施。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


御道口牧场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地处内蒙草原东南边缘,西与历史名城多伦接壤,北靠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海拔1230米-182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雄浑的草原,广褒的森林,奇特的山峦,幽深的峡谷,珍贵的湿地,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构成了无比壮美的山水画卷。景区内有原始草原70万亩,湿地20万亩,天然次生林30万亩,天然淡水湖21个,泉水47处,河流13条,是“引滦入京”的滦河源头之一,这里有野生动物100多种、植物50科、659种,山珍野味随处可见,蘑菇、金针、金莲、蕨菜并称为“四绝”,开发建设了月亮湖、桃山湖、太阳湖、蛇山、天梯梁、御泉、大峡谷如意林子等特色景点,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宜人的气候是观光者骑马、垂钓、漂流、探险、滑雪、狩猎的理想乐园。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塞罕坝曼甸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以及滦河、西辽河河源湿地景观的综合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原为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自然景观独特,草原漫岗迂回,湖泊星罗棋布,溪流蜿蜒曲折,绿草如茵,鲜花如潮,呈现“云开灌木万山青,紫菊金莲遍地生”的美好自然生态景象,是坝上草原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的最佳选择。保护区总面积7970公顷,其中天然草地面积7600公顷,是我国北方保留最为完整的自然草原,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00多种,种子植物66科286属623种,是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主要景观有草原自然风光、古树“一棵松”、“塞罕敖包”了望塔、独特的牦牛群、壮观的风电场、动植物标本室等。

上一篇:卢自强

下一篇:张利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