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角蕨科
多为中型或小型石生或附生、稀土生或攀援蕨类。根茎横走、横卧或直立,被具透明粗筛孔的褐或深棕色披针形小鳞片,无毛,有网状中柱。叶疏生、近生或簇生;草质、革质或近肉质,光滑或疏被星芒状小鳞片;有柄,基部无关节,叶柄草质,栗色、淡绿或青灰色,上面有纵沟,基部有维管束2条,向上结合成X形,羽状叶羽轴上面有纵沟,两侧通常有窄翅;单叶、深羽裂,或一至三回羽状细裂,偶四回羽状,复叶分枝式为上先出,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常斜方形或不等边四边形,基部不对称,全缘,偶有锯齿或撕裂,叶脉分离,上先出,一至多回二歧分枝,小脉不达叶缘,有时近叶缘多少结合。孢子囊群多线形,有时近椭圆形,沿小脉上侧着生,稀生于相近脉下侧,多有盖;盖厚膜质或薄纸质,全缘,以一侧着生小脉,通常开向主脉,有时相向对开。孢子囊水龙骨型,环带垂直,间断,具20个增厚细胞。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褶皱连成网状或否,有小刺或无,外壁光滑。染色体x=12(36),细辛蕨属Boniniella(x=19)。
中文学名:铁角蕨科
拉丁学名:Aspleniaceae
拼音:tiejiaojueke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1、形态特征
株:多为中型或小型石生或附生、稀土生或攀援蕨类。
茎:根茎横走、横卧或直立,被具透明粗筛孔的褐或深棕色披针形小鳞片,无毛,有网状中柱。
叶:叶疏生、近生或簇生;草质、革质或近肉质,光滑或疏被星芒状小鳞片;有柄,基部无关节,叶柄草质,栗色、淡绿或青灰色,上面有纵沟,基部有维管束2条,向上结合成X形,羽状叶羽轴上面有纵沟,两侧通常有窄翅;单叶、深羽裂,或一至三回羽状细裂,偶四回羽状,复叶分枝式为上先出,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常斜方形或不等边四边形,基部不对称,全缘,偶有锯齿或撕裂,叶脉分离,上先出,一至多回二歧分枝,小脉不达叶缘,有时近叶缘多少结合。
果:孢子囊群多线形,有时近椭圆形,沿小脉上侧着生,稀生于相近脉下侧,多有盖;盖厚膜质或薄纸质,全缘,以一侧着生小脉,通常开向主脉,有时相向对开。孢子囊水龙骨型,环带垂直,间断,具20个增厚细胞。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褶皱连成网状或否,有小刺或无,外壁光滑。
多为中型或小型石生或附生、稀土生或攀援蕨类。根茎横走、横卧或直立,被具透明粗筛孔的褐或深棕色披针形小鳞片,无毛,有网状中柱。叶疏生、近生或簇生;草质、革质或近肉质,光滑或疏被星芒状小鳞片;有柄,基部无关节,叶柄草质,栗色、淡绿或青灰色,上面有纵沟,基部有维管束2条,向上结合成X形,羽状叶羽轴上面有纵沟,两侧通常有窄翅;单叶、深羽裂,或一至三回羽状细裂,偶四回羽状,复叶分枝式为上先出,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常斜方形或不等边四边形,基部不对称,全缘,偶有锯齿或撕裂,叶脉分离,上先出,一至多回二歧分枝,小脉不达叶缘,有时近叶缘多少结合。孢子囊群多线形,有时近椭圆形,沿小脉上侧着生,稀生于相近脉下侧,多有盖;盖厚膜质或薄纸质,全缘,以一侧着生小脉,通常开向主脉,有时相向对开。孢子囊水龙骨型,环带垂直,间断,具20个增厚细胞。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褶皱连成网状或否,有小刺或无,外壁光滑。染色体x=12(36),细辛蕨属Boniniella(x=19)。
2、产地分布
分布:广布世界各地,主产热带
3、染色体
染色体x=12(36),细辛蕨属Boniniella(x=1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