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镇
凤林镇区位优越,地处*市西南部,东邻石门镇、淤头镇,南连峡口镇,北接新塘边镇,西面与江西省广丰县、玉山县交界,距市区27公里;辖区总面积92.68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360个,总人口41722人,党支部30个,党员1520名。近年来,凤林镇致力于打造“文化凤林、实力凤林、和谐凤林、魅力凤林”,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中文名:凤林镇
行政代码:330881118
身份证前6位:330881
长途区号:0570
邮政编码:324000
隶属政区:*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H
辖区面积:92.68km2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1、地方简介
凤林镇位于*市境西南部,地处浙、赣两省交界,东北距*市区25公里,距衢州市56公里。镇辖区东连石门镇,南接峡口镇,北界新塘边、淤头两镇,西交江西省玉山、广丰两县。总面积为94.3平方公里,镇*驻地大悲山,共辖行政村48个行政村。
2、行政区划
凤林镇区划
凤林镇
330881118205220中岗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23220花溪岙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24220苗青头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32220英岸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33220株树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48220游溪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49121大悲山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0220官田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1122凤里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2220南坞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3220桃源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4122凤祥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5122凤溪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6220高坂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7220茅坂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8220政棠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59220卅二都村民委员会
330881118260220白沙村民委员会
3、地方人口
凤林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155
男5128
女5027
家庭户户数3506
家庭户总人口(总)10014
家庭户男5041
家庭户女4973
0-14岁(总)2141
0-14岁男1186
0-14岁女955
15-64岁(总)6807
15-64岁男3350
15-64岁女3457
65岁及以上(总)1207
65岁及以上男592
65岁及以上女6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375
4、区位优势
凤林镇区位优越,地处*市西南部,东邻石门镇、淤头镇,南连峡口镇,北接新塘边镇,西面与江西省广丰县、玉山县交界,距市区27公里;凤林镇多平原,凤林镇交通便利,黄衢南(又称京台)高速、新老205国道穿境而过,江广省际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市正在打造“一条航道、两条高速、三条铁路”的大交通格局。(“一条航道”即*江航道,向东可直抵杭州,进而连接京杭大运河;今后向西可通江西信江,经鄱阳湖入长江;“两条高速”即已经通车、途经*的京台高速,正在谋划的贯穿浙江南部、连接江西的丽江上高速,“三条铁路”即贯穿浙赣铁路、杭长高铁、正在规划的福建港口城市宁德经*至衢州的衢宁铁路)。
5、产业特色
凤林镇农业产业较为发达,现代旅游业风生水起,工业产业逐步壮大。由于生态环境优异,农业用地广阔,农业生产条件极为优越。是浙江省农业厅列为省级农产品主产区、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2802.9亩,农业主导产品是水稻、食用菌和茶叶。拥有*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1个,省市级示范片2个,全年生产粮22855.8吨。是*市的农业大镇。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花山茶场茶叶精品园、溪源溪流渔类精品园、繁绿芦笋基地、鲜切花基地、恒昇生态农业园等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主体。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6家,规上企业6家,基本形成以门业、木业、消防等为主的企业,其中郎峰木业荣获浙江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6、农业改革
凤林镇
眼前的场景,令人惊叹:800多亩的荒坡上,漫山遍野“披”着9万多块太阳能光伏面板,迎着太阳熠熠生辉。一块块光伏面板,尽情地吸收着阳光,转化成电能;面板之下,一株株挂着饱满豆荚的大豆,正静待成熟收获。
这里是*市凤林镇株树村,浙江同景科技有限公司30兆瓦大型农光互补地面电站。当传统农业与光伏新能源产业跨界相遇,披上“光伏铠甲”的黄土地,实现的是“阴阳”各自转化带来的两份收成。
向太阳,看我“最摇摆”
上午10时30分左右,我们正远眺山野间的光伏面板时,感觉眼睛一花,其中一片地上的面板,齐刷刷摆向了一边。定睛再看,却又发现是停止的。
“没看花眼,刚刚是摆动了一下。”负责电站安装的郑华荣笑着解释道,“日升日落,太阳的光照角度不断变化,面板也要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摆动。支架上的面板,向东和向西,都可以倾斜25度。”
光伏面板为什么要跟着太阳摆动?这是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始终保持太阳的光线垂直照射在电池组件上,可以减少光的折射损耗,大幅提高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为了能让面板精准地跟着太阳摇摆,同景科技投入巨额经费,自主研发了高精度智能联动跟踪系统,随着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控制面板东西两向摇摆,尽可能与太阳运行保持一致。
“太阳下山后,面板会回摆。晚上面板是平的,早上太阳升起时,向东倾斜,然后慢慢向西倾斜。”郑华荣介绍,因为面板支架所处坡度等环境不同,电站分成18个区域,各自调控。与传统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摇摆”时的发电量大约可以提高20%。
从9月10日并网发电以来,电站已发电超过280万度。“目前安装了4460个支架,每个支架上拼接21块面板,装机容量是23.4兆瓦。二期还有约四五十亩地,正等着安装。”
3月21日,在*市凤林镇凤祥村的绿篮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芦笋基地内,30多位工人在大棚里正忙着采摘芦笋,一派繁忙景象。
“由于去年冬天的气候比较适合芦笋生长,今年芦笋产量与去年同比增长5%左右。”公司总经理伍玺晓说,他们种植的大棚芦笋2012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品质也得到了福建、江西等地批发商的肯定,目前产量供不应求。今年初,公司又着手建立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只要扫扫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就能知道芦笋的种植“台账”。
7、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高位开局
4月3日,在*市凤林镇,浙江正泰*200兆瓦太阳能林农光互补地面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数辆重型卡车上的光伏电板被吊车卸下来,挖掘机、铲车穿梭往来,600多名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光伏面板安装、挖沟布线、农作物种植,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一期100兆瓦工程计划6月实现并网发电,我们必须抢抓时间,大干快干。”项目现场负责人王龙刚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5600余亩。为了帮助项目早日并网发电,该市林业、发改等部门以及凤林镇*专门组建了“店小二”团队,为项目提供实时服务,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店小二”们都会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目前,工程建设需要的所有固定架已安装完成,光伏面板已安装7万多块。
重点项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是促进有效投资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全民创业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科学编排的104个“四大百亿”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176.93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71.81亿元。
8、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江郎山位于*市区南25公里处的江郎乡泉井村,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之最的一线天、天然造化的伟人峰、惊险陡峭的郎峰天游,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全国最大的*手书体“0”摩崖石刻等景点景观一百余处。
江郎山地处浙、闽、赣三省要冲,是*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A级景区。江郎山是我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的老年期高位孤峰型丹霞地貌自然景观。2010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郎山名列其中,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江郎山自然景观奇峻。江郎山距*市区25公里,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三大石峰,拔地如笋,摩云插天,被华东56位地质专家勘定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一线天”高312米,长298米,最宽处不足4米,为全国之最;“伟人峰”天然造化,堪称中华一绝。此外,惊险陡峻的郎峰天游、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以及霞客游踪、洞岩钟鼓、仙居剑瀑等诸景亦各尽其奇。
江郎山人文景观丰富。千百年来,众多英杰名士为江郎山留下大量游踪遗墨。唐代名相姚崇、张九龄、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诗赞美;*宿儒祝东山长期隐居江郎,设馆讲学;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词人毛滂曾就读于仙居寺;名士陆游、辛弃疾、吕公著、沈九如等曾赋诗填词赞美江郎胜景;宋室南渡之后,文人骚客多漫游于沟通浙闽的仙霞古道,留下诗文千余篇,被誉为“南宋诗歌之路”;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三游江郎山,留下游记2600余字,为江郎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廿八都
浙江省*市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镇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属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镇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显得异样夺目。众多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知名人士都到过廿八都,对这里的古建筑赞不绝口,认为极具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仙霞关
据史载,唐末黄巢起义军进军福建时,开辟此山道。这里关雄峡险,为浙闽赣三省要冲。素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称。
位于茫茫仙霞古道上之仙霞关,现存关门四道,皆以块石筑砌。头关主要景点有松风亭、"东南锁钥"石碑、双宝树、浣霞池、天雨庵(即关帝庙遗址)、冲天苑暨仙霞岭史料陈列馆、黄巢石像及沙孟海题刻《菊花诗》碑等。二关有甘泉、霞岭亭、率性斋遗址。三关有古碉堡遗址。四关有福口亭。仙霞岭北保安地方有戴笠老家。
仙霞关1963年被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的廿八都古镇,保存着大批古建筑群,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经*仙霞岭直趋福建建瓯,开辟仙霞古道,设仙霞关。现存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第一道关门,高55米,长60米,关墙厚3米余。
仙霞关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素称“东南锁钥,八闽咽喉”,含仙霞古道、古关隘、冲天苑、戴笠故居以及岭南的省级文化名镇廿八都、浮盖山等主要景点53处。
9、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白菇”是由浙江省*市农科所于1989年选育成功的白色金针菇,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多点试验,于1996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命名为“*白菇”。该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现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推广种植。
目前*市是国内最大的白菇生产基地。近年来“*白菇”的种植、加工、鲜销等产值已超亿元,其具有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径,它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市农科所谒诚为广大菇农提供“*白菇”的优质菌种及长期技术服务,欢迎来人来函洽谈联系。
产品名称:*白菇
产品产地:浙江衢州
产品别名:白色金针菇
产品特性:种性稳定、产量高、质量好
产品功能:预防高血压和肝脏及肠道溃疡病
产品简介:*白菇又称白色金针菇。1990年*市从国外引进,经*市农科所多年选育、提纯后,于1995年被浙江省农业厅命名为"*白菇”。
*白菇具有种性稳定、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菇体长短整齐、粗细均匀、色泽亮、菇盖小、食用时,盖滑、柄脆、味鲜。*白菇营养成份全面,合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十分有利、被誉为"增智菇”,而且*白菇还合有碱性蛋白质一一朴菇素、经常食用,可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脏及肠道溃疡病、是十分理想的保健品。同时,*白菇在生长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药,是纯正的绿色食品。
*绿牡丹茶
地域范围
*市的仙霞岭北麓17个具有独特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的山地,仙霞山位于浙闽交界,主峰海拔1503米,山区林木茂盛,溪水环绕,浓雾弥漫,漫射光多,年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256天左右,常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自古为名茶产地。
特定品质
绿牡丹采制技术精巧。早采嫩摘,坚持雨、露叶不采、瘦小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是牡丹茶采摘的特点,清明前采摘,谷雨后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到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炒制工艺主要分鲜叶摊放、杀青、轻揉、理条、轻复揉、初烘和复烘等几道工序。一人炒制,一人在旁摇扇是炒制牡丹茶的特点,尤其是利用扇风,迅速降低杀青叶、初烘叶、复烘叶的叶温,加速水分的蒸发,减少茶多酚等内含成份在湿热条件下继续氧化,是保证牡丹茶色泽格外翠绿、香气清鲜的关键技术措施。
文化典故
相传明代正德皇帝(公元1506~1521年)朱厚照察访江南时,路经仙霞岭,品尝了仙霞茶,大加赞赏,命名为绿茗,并指定为御茶。早在北宋时期仙霞山区所产之茶,已成为江南名茶之一。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曾赋诗致其诗友毛正中(*人)——《谢赠仙霞山茶》诗:“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座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快。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另据*市志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时,品尝了毛滂从*捎来的仙霞茶更是赞不绝口,称之“奇茗极精”。苏东坡在《答毛滂书》中说:“……寄示奇茗极精,而丰南来未始得也,亦时复有山僧,逸民可与同尝,此外,但缄而藏之”。品泉大师东坡先生的诗、书说明,仙霞山茶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已是“色、香、味”俱佳的“三绝”珍茗了。
*蜂蜜
*蜂蜜是浙江省衢州市*市的特产。*市是全国最大的养蜂市(县),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
*市是全国最大的养蜂市(县),现有蜂群25.23万箱,占全国意蜂总数的6.36%。蜂业规模与经济效益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县(市)第一,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
早在2001年以前,*市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蜂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五个浙江地方系列标准和“无公害蜂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蜂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两个*标准。同时在“恒亮”公司建立*星火计划技术创新中心,在“健康”公司建立浙西蜂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千红”公司建立千红蜂业研究所等,为全市蜂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2002年,恒亮蜂产品公司以有机、绿色为核心,率先打破壁垒,产品获准出口欧盟。其他各企业紧紧跟上,实现了“破壁重生”。2005年欧盟解禁后,*市蜂产品率先透过欧盟检测,全面进入欧盟市场。之后,*蜂产品又成功破除日本的“绿色壁垒”。日本百分之二十的进口蜂王浆、蜂蜜来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