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卡斯钦-贝克病
科普精粹
- 还有哪些骨骼疾病可以导致个矮?
1、概述
小儿卡斯钦-贝克病即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软骨骨关节畸形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的变形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与关节系统,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致管状长骨发育障碍,关节增粗、疼痛,肌肉松弛、萎缩和运动障碍。患者以身材矮小、短指、关节畸形、步态异常(呈典型跛行,鸭步)等为特征。本病尚有“矮人病”、“算盘子病”,“柳拐子病”等之称。
2、病因
1.病区生态环境低硒
最初原苏联学者提出本病由1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平衡所引起,早期曾认为与水,土中钙少及锶多,钡多有关,后来又主张因病区水土和主副食中含磷,锰过多而致病,这些都未能从病儿体内或实验研究中找到确切根据。
2.饮水中有机物污染
在我国许多病区,民间早就把本病起因归之于水质不良,日本学者泷泽等人研究饮水中植物性有机物与大骨节病的关系,认为有机物中的阿魏酸或对羟基桂皮酸可能为致病因素。
迄今有关饮水中有机物污染与大骨节病发病的关系,尚缺乏充分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资料支持。
3.真菌毒素
早在1943~1945年间原苏联学者提出,病区谷物被某种镰刀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因食用含此毒物的食物而得病。
3、临床表现
本症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发病后病程长,发展相对缓慢,少则2~3年,多则数年,数十年。
1.自觉症状
多数病儿,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常在不知不觉中手指关节或肘关节已经增粗或弯曲,部分病儿在发病初期感到虚弱,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肌肉酸痛,四肢有蚁行,麻木等异常感觉或出现痉挛,晨起后四肢关节发紧,疼痛及感觉异常,行走和下蹲困难。
2.查体所见
根据临床所见可分为3期或3度:
(1)轻度或早期手指关节稍有增粗,手指向掌侧轻度弯曲,指末节呈鹅头状下垂。
(2)中度或进展期关节增粗,变形,运动障碍和肌肉萎缩,始见于手指、足趾和踝、腕、掌指关节,继之可见于肘、膝关节,少数病儿关节内游离体可引出摩擦骨或引起关节绞锁与剧痛。
(3)重度或晚期肩关节,髋关节及脊椎关节均可出现增生变形及运动障碍,四肢肌肉萎缩,短指短肢明显,关节可出现脱位或半脱位,身材矮小,下蹲困难,代偿性腰椎前突,步态摇摆如“鸭步”。
4、检查
1.一般常规检查
血象一般正常,可有生化代谢异常。
2.血清酶谱
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发现本病患儿血浆中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均较对照组增高,虽然这些变化程度较轻,但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并在多个病区的检查中能得到重复,这些改变提示本病除骨,软骨受累外,还可能有其他组织细胞轻微的,可逆性的损害。
3.X线检查
此外,根据X线所显示病变的程度可以分期,早期限于干骺端先期钙化带病损,骨小梁结构紊乱,骨骺关节面和腕骨,指骨远端骨性关节面模糊凹陷硬化或毛糙不整,中期骺核与干骺端明显接近,发生干骺局限性过早融合,晚期干骺完全融合,掌指骨明显短缩,骨端增粗变形。
4.其他检查
(1)与骨,软骨代谢有关的检查;
(2)与肌肉代谢有关的检查;
(3)红细胞形态与功能改变的检查;
(4)与机体低硒相关改变的检查。
5、诊断
如果病儿来自本病流行地区,呈明显的慢性,对称性关节粗大变形,身材矮小,诊断不难。在流行区内,如发现儿童关节疼痛,活动不灵,痉挛或有摩擦音等现象,应首先想到本病,可进一步作骨关节X线检查,尤其是手指的X线检查,以便及早确定诊断,实验室检查对本病仅有辅助诊断作用。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我国于1995年制定了本病的诊断标准。
6、治疗
大骨节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关键是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控制病情进展。
1.一般治疗
大骨节病的早期治疗包括采用改换水粮,增加主食中大米和豆类比例,配合促进生长发育、具有解毒和抗氧化作用的药物。
2.抗氧化药物
主要有亚硒酸钠、硒酵母、高硒鸡蛋、维生素E、维生素C、硫酸软骨素钠等。亚硒酸钠的服法可为每周一次,5岁以下0.5mg,6~10岁1.0mg,10岁以上2.0mg。1个疗程为1年。
3.补硒
对大骨节病活跃重病区的儿童可采用普食硒盐、加服适量硒片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的X线观察。每年拍摄X线手片,同时定期检测儿童发硒含量;用X线阳性检出率及干骺端病变转归修复率作判定依据。
4.晚期治疗
晚期病例的治疗原则是减轻疼痛、保护关节功能。药物方面可选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及吲哚美辛等。
5.物理疗法
关节疼痛,肌肉挛缩,运动障碍者采用物理疗法。
6.手术
晚期重症关节畸形者,酌情采用手术矫形,或切除增生的赘生物与关节内游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