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的后裔聚居地。大院为范氏20代范养源公(四川始祖)在清雍正年间一次性建成,坐西向东,呈复合式四合院结构,功能完善、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大院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共有12个院落,12个天井。中心为中堂屋,两百平方米大小,是家族议事的地方。与中堂屋隔天井相通的是上堂屋,祭祀祖先的地方。千百年来,范氏族人都在这里供奉香火,以表尊祖敬宗的绵绵情思。与古宅院常见的几进几出不同,范家大院只有两进,其他院落从两侧并排环绕,分布巧妙,设计合理。每个院落即紧密相连,方便来往,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私密性,这样,大家聚族而居,但又不互相影响。
1、大院简介
范家大院
2、大院设计
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正面,将从中龙门开始参观。中龙门两侧各有一门,均称“大龙门”。范家当年兴盛时,非家族有盛典事宜或贵客莅临,中龙门是不开的,日常从大龙门进出。大龙门上方有额匾,*时被人用石灰浆涂抹遮盖,无法看清本来面目,但两侧石柱上阴刻的楷书楹联很清楚,北门“自喜真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南门是“雅爱山居多乐趣,闻听石响有清音”,显露出当时士绅书香人家的风范和响石的雅意。
进入中龙门就是正院,是五六百平方米的院坝,南北两端地面各镶嵌四个正方形的石基座,与地面平,座中有圆孔,这是范氏后裔举行大型活动时,用它插杆立柱,搭建临时遮阳挡雨的护棚,搭起的护棚可达四十平方米左右,两处护棚可容近百人。
过了正院就是范氏族人日常起居的正房,呈南北走向一字排开,由5个四合院组成。正中是中堂屋,两百平方米大小,为家族议事的地方。屋内柱子、屋顶檩子上还残存着烫金彩绘的字迹、图案。地面用条石铺成,每块条石约30公分宽、两米长,据说还是当年模样。屋内有一镂空雕花床,其主人范荣燮(第29世孙)的妻子杨运鲜说,这是她婆婆当年结婚时的物品,现在是自己的孙子在用,已历四代,有100多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床体及床架、床上的镂空雕花护栏、雕花上的金粉还基本保持着原样,岁月的痕迹,世事的沧桑历历在目。
通过中堂屋,就是一个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房,厢房门窗为镂空雕花,是当年族人活动时分别安排男宾女客休息的地方,细看上面的雕花还残留有金粉,整个形制、规矩都透出范家当年的气派和严整的家规。通过天井就是上堂屋,是范家祭祀祖先的地方,也称享堂。正面神龛上的“文正家声”、“范氏堂上历代高曾祖之位”的匾联和牌位、“范文正忠宣奕世遗像”以及祭祀的香火证明了这一点。神龛左右分别是“让水廉泉绵世泽,石湖墨帐绍宗功”和“千秋传继血缘深,万世相承是亲情”两幅龛联。香火的供奉中可以感受到族人感怀先祖的那份情思。享堂和中堂屋曾被生产队作保管室,包到户时当队长的范家元(第30世孙)用2千多元钱买回来的。
在上堂屋,以前还供着确认御营范氏是范仲淹后裔的证据的范氏族谱。解放后,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成华中学校长、御营镇响石村人范英士死后,县里为其撰写生平,了解到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便几经辗转,终于在范荣鹏(范仲淹的29世孙)处寻到了一本已经发黄,并有些破损的老谱。老谱是清光绪辛卯年(1891年),由范养源的长房世系中的玄孙范师宣,根据族内一份源自嘉庆年间族人“参稽旧谱”而编修的手抄卷重修的,木刻版,毛边宣纸装订,大16开本,共155页,文言文,竖排,楷书,繁体字,无标点。上卷内容不完整,记有修谱说明、记事、经过的范氏族谱序、刻谱原序、族谱原序,入谱规则的谱例、范氏家规,范氏族脉的范氏世系、范氏宗支、宗图原序、祖籍源流、名派歌序等;还有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受胙歌、祭祀要略、祭范氏宗祠以及自范仲淹及其后的历代宗祖个人记事。下卷保存完好,内容为范氏世代源流,记载了范氏姓氏起源以及范氏家族,特别是罗江支派、名氏起源、迁居、任职、名号等情况。
老谱历时百年,因历史变迁、自然和人为等原因造成破损、坏蚀、遗失,特别是“*”扫“四旧”,族谱或失或毁。有族人将族谱从高成份的人家向低成份族人家里转移,才得以保存传续。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存世老谱不过两、三本。为寻根追远,递传家史,尊宗祭祖,传承民俗文化习俗,1989年,族人组成“罗江地区范氏族谱续编委员会”,范继绪(篡丞、26世孙)等几位族人担纲续修族谱,收集残缺资料,拾遗补缺,历时三年,于1991年完成新谱的补修工作,翌年5月印成。新谱收有一篇关于此次修编说明不足千字的前言和一篇有关范仲淹生平事迹的文章,其余皆仿老谱而成。续谱修补了范养源一脉“绍”、“济”、“继”字辈以后到“日”字辈所缺列的族人,还增添了后八辈的排字,延续了范家族谱。但因时间仓促,人力有限,加之近百年出生的族人分布四处,收集不足,致使部分族人被遗漏,故于1994年4月开始并于今年2月完成了《范氏族谱续编后集》,对续谱作了弥补。内收有《续编后集补充说明》、《岳阳楼记》和洛阳范氏族人的《范文正公诞辰一千周年纪念碑文》。续谱后集为手写版、复印后手工装订成册,78页。
堂屋两侧的正房为四个四合院,是范氏族人居住的地方。四合院大门高约3米,宽约两米,木制,对开,高大而厚重,据说每扇门重150斤以上。每个四合院内是一个100平方米大小的天井,环绕天井四周是睡房、书房、客厅、厨房、厕所等大小用途不同的10个房间,有南北过道与其它院落相通。小天井里正房朝东方向建有后门,可通后院。从残物上看,当年这里的建筑随处都是花、草、鸟、兽,反映吉祥、如意等内容的一些镂空雕花木窗、雕花木门、镂刻石雕、镂空陶砖压脊、翘角飞檐,可惜多被破环而所存无多,只有三间宅屋和范氏祠堂还保持有原来的风貌。
位于大四合院两端、东西走向的房屋是厢房。当年范家等级是分明的,厢房是供佣人、佃客居住和用来储存粮食、存放物品的。厢房后面有马厩、猪圈和专供下人使用的厕所,如今厢房都已没了原来的模样,但残留下来的石基脚、石基柱、四合院里的蓄水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排水系统,以及雕梁画栋,可以想见当年设计和建筑水准是很高的。从正堂屋通往厢房的过道里有川西民居少见的壁橱,均建在过道墙壁上,一户一组,每组三个,均为木质结构,据说这是当年范家的书橱,建在过道上便于随手阅读,这也正体现了范氏家族深厚的人文底蕴。
3、大院规划
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景区作为文化旅游核心区域,现已陆续推出范家大院保护开发、御林苑乡村酒店、主题农家乐奇乐园、大院周边花卉苗木种植等4个旅游招商项目,乡村度假酒店客家故里宅院、旅游街区清明上河图、度假别墅田园春晓、生态主题文化公园湖广填四川历史文化长廊和商住社区幸福新域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同步启动,市场前景和潜力巨大。
4、大院之谜
范家大院最令人费解的是大门问题,范氏后人坚持大院是有正门的,但从未开过。刘国梁回忆,他当年看到的是一个照壁,“有点像文庙的万仞宫墙”,对于范氏后人大门有而未开的问题,刘国梁也百思不得其解,“封建社会礼仪、等级制度森严,除了文庙的大门必须出了状元或者皇帝亲临才能开,范家大院为何会留着大门不开?”同时他认为,范家大院应该有正门,但是四个,叫龙门,当年居住这里的是四户范氏后裔,虽同在大院,但又分家独过,所以各自都有自家的大门,从整体庞大的规模来看,各家自己的大门与大院显然并不匹配,所以形成整个范家大院没有一个全院意义上的大门概念。
5、相关报道
省纪委常委匡科一行到范家大院调研指导工作
据成都商报2017年7月21日报道,省纪委常委匡科一行在德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郭宏川,罗江县委副书记何学军等的陪同下来到罗江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范家大院,调研指导工作。
匡科一行参观了忧乐广场、“家风、家训”展示长廊、范家大院院落,听取了关于范家大院保护和开发项目规划及建设情况的汇报。
参观中,匡科对罗江县在保护范家大院古建筑,挖掘范氏廉俭文化内涵,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范家大院的规划打造提出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