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山咸水歌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21:25:10
...

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

1、简介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广东中山坦洲镇的民素有从事农业劳动或行船时对唱互驳、斗歌竞唱的习俗,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往往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中山咸水歌的主要类别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等。

咸水歌是家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家人浮家泛宅,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的冲积平原上,散居在中山、珠海、顺德等沿海地带和河网地带。咸水歌在中山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曲目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如采用粤方言中山次方言歌唱,衬词用“啊咧”、“啊”,衬句多用“妹好啊咧”、“弟好啊咧”,歌唱的即兴性很强,随字求腔等。其代表性曲目有《对花》、《海底珍珠容易》等。

目前,能唱传统咸水歌的不过10人,且大多年事已高。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使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咸水歌为何物,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

2、溯源

早在明末清初咸水歌就已流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带。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为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各地多半在农忙之前或收获之后,搭起歌台,进行比试;中秋节时,还把船摇至江心,连成"中秋咸水歌擂台"。

3、艺术特色

咸水歌在中山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曲目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如采用粤方言中山次方言歌唱,衬词用"啊咧"、"啊",衬句多用"妹好啊咧"、"弟好啊咧",歌唱的即兴性很强,随字求腔等。传统的咸水歌内容以情歌为主,其代表性曲目有《对花》、《海底珍珠容易》等。

"咸水歌"的分布中心在广东中山县,因歌腔的不同而分为"中山咸水歌"、"大缯歌"(流行于中山大缯的咸水歌)、"姑妹歌"(加衬词"姑哩妹"的咸水歌)、"高堂歌"(流行于高堂地区的咸水歌)等。

歌词为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较*,同节(上下句)同韵,换节可以转韵。《对花》是中山"咸水歌"的常用曲目,它与北方地区的"对花体"民歌有一些共同的问句方式,具有本地特点的是对歌者相互之间的称谓和旋律进行,如仅"妹好啊咧"、"弟好啊咧"就出现了四次,加上"好妹啊腊 、"好弟啊腊 两个衬句,大大增加了它特殊的地方色彩。

咸水歌的结构:咸水歌有长句,短句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音调和拉腔,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它一般是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也就是单乐段体,这种单乐段体多数用在独唱或是问答式的对唱曲中;也有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复乐段体;有时,因为歌头、衬词,或者是叙事的需要,会把乐段扩充或延长,从而构成不拘一格的*体,如"长句咸水歌",或是叙事形式的长诗,但其结构基本上还是保持在四句为一乐段的复乐段体。

咸水歌的旋律:它是以第一、二乐句为基本形态作旋律发展,除了歌头、中间的停顿和歌尾基本固定外,中间的旋律都是围绕主音以二度级进、上行或下行、加花或减花来表现;乐句中间的旋律构成多数是"因字落腔",服从于语言声调的高低,处理比较机动灵活。因此,同是一个唱腔的"咸水歌",第一段词的旋律和第二段词的旋律就会有所不同,只是它的歌头、歌尾或拖腔不变,这就形成了"咸水歌"的特点。

而从生活状态上来说,咸水歌的节奏,是与水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这就好比艺术的产物,与艺术的创作者永远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就是一种"共鸣",节奏上的共鸣。水上居民的生活,是摇摆的,因为要划船,因为水会打在船身上而使船开始摇晃;所以,咸水歌也是在摇摆或划浆的基本节奏上组成的,是以正规节奏为主,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交替使用,又因语言和感情的需要,出现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从而使不正规节奏在对置上起着变化,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受。听着咸水歌,恍如看见水上千帆相竞的壮美景象。

4、传承意义

咸水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中山咸水歌,在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咸水歌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包含了疍家人对精神生活价值的追求和取向,对研究疍民的历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的价值。据悉,“*”期间,中山咸水歌一度受到“批判”压制,改革开放后得以重新传唱,但也曾处于濒危绝唱的边缘。近年来,中山文化部门通过搜集整理咸水歌并开展记词、记谱,出版咸水歌集、建立咸水歌展览馆、开办咸水歌传唱班等形式传承咸水歌。2006年,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遗名录。

上一篇:*民歌

下一篇:崖州民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