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延边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21:43:45
...

延边大学(YanbianUniversity)简称延大,地处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1964年7月12日,朱德委员长在视察学校时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学校始建于1949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得到了*的亲切关怀。

中文名:延边大学

英文名:YanbianUniversity

简称:延大

创办时间:1949年(己丑年)3月20日

类别:公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型大学

属性:211工程

所属地区:中国吉林延边

现任校长:金雄

知名校友:张德江、全哲洙、李秀林、孟志强

主管部门:中国教育部、吉林省

硕士点:149个

博士点:50多个

校训:求真、至善、融合

主要院系:朝鲜-韩国学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理学院等

学校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主要奖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4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

*教学成果奖:4项

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1241篇

外专千人计划:1人

长江学者:1人

1、学校简介

延边大学(Yanbian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曾隶属于国务院高教部,1957年划归吉林省所属。1958年8月,延边大学分立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等延边五所高等院校合并为新的延边大学;同年10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技大学(筹)并入。经吉林省人民*批准,延边大学珲春校区于2017年正式招生。

延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9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和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有7个专业被列为*特色专业、12个专业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学校建设了1个*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精品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届*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在2002年和2008年两次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评价。2017年,学校圆满完成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并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

学校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地方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彰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设有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基因修饰克隆猪的生产与应用、延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化生产、肿瘤病理生物学、朝医药研究朝鲜韩国法研究等6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前期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5项,省级项目169项,厅级项目287项,国际合作项目31项。其中,2015年《Nature》杂志报道了学校“双肌性状猪”研究成果,使我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项目组培育出了被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延黄牛;2016年和2017年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标志着我校在朝鲜半岛文化及历史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凸显了我校在朝鲜半岛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近三年,学校共发表学术论文6,276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1,073篇、CSSCI279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40项,获得专利75项。学校全面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先后与延边州人民*以及8个县市*、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长白山管委会、通化市人民*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孵化等领域拓宽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主动作为,积极契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和“自强、和合、日新”的优良校风,锐意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各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倡导爱与奉献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实施“三全”育人工程,促进了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社团文化和高水平文艺演出、精彩的体育赛事、高层次的周末学术讲坛、丰富的科技创新竞赛等,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

建校69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多元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理念,形成了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各民族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也始终得到了*的亲切关怀。*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等老一辈*以及*、*、贾庆林、张德江、俞正声等**都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向未来,延边大学将以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为己任,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吉林省“双特色”建设重大机遇,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延大梦”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18年4月13日)


2、历史沿革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1957年9月前曾隶属于国务院高教部,之后划归吉林省所属。建校初期,学校设有文学部、医学部和农业专科,后来经过院系调整,将原有的学部和农业专科发展成为师范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

1958年8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从延边大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

1959年3月,延边工学院又并入延边大学。

1964年7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同志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来学校视察,并由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延边大学”校名。

1983年1月成立了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8年6月成立了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

1995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综合性大学。

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等延边五所高等院校正式合并为新的延边大学,同年10月,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技大学(筹)并入。学校先后通过了“211工程(21世纪100所重点学校)”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核,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2005年被确定为吉林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2011年5月13日,学校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校区扩建工程宣布竣工,实现了集中办学的目标。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的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代主席等老一辈*以及*、*、贾庆林、张德江等**都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朱德委员长亲笔题词:“学习*思想,培养*的接班人”。*总书记也曾为学校题词:“努力培养民族人才”。1991年1月7日,*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并写下:“办好延边大学,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寄语。

3、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学校组建了东北亚研究与图们江流域开发、朝鲜族历史与文化、长白山天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等三大学科群,使50多个二级学科实现了交叉与合作,带动了国际文化、人类社会学、光量子信息等新兴学科、专业的发展,并催生了新的学科优势与学科生长点。

学校现设有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朝鲜语言文字信息化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延边大学共建东北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延边大学共建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吉林省转基因动物与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延边黄牛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朝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免疫生物学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们江区域开发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建设基地—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朝鲜族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延边大学共建吉林省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与延边大学共建亚洲研究中心以及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民族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机构。

学校依托区域优势和特色,搭建起创新学科平台,“十一五”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30883.13万元。学校先后承担了承担国家“973”前期重大专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9项,省部级项目113项,地厅级项目111项,国际合作项目225项,其中“抗口蹄疫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项目组2012年6月成功克隆出我国首例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小型猪,使学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项目组培育出了被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延黄牛。“十一五”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30883.13万元。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8项,省部级项目312项,地厅级项目861项,国内外横向课题231项,发表学术论文13193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1112篇,CSSCI论文580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165项,著作445部,获得专利116项。同时,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在东北亚研究和图们江流域开发、长白山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历史和文化研究等三大领域搭建了若干研究平台,产生了“中国朝鲜族通史”、“韩国诗话全编校注”、“气流式微富集”方法及“ME-101多功能微萃取仪的产业化”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此外,学校主办了国家核心期刊《汉语学习》、《东疆学刊》,并设有中国朝鲜语学会等4个*学会,成为学科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3年年底,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完成的“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公布,延边大学主办的《汉语学习》成功入选该名单。

除《汉语学习》外,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国语言学/汉语类期刊还有《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其中《汉语学习》各项统计数据如下:国际影响力指数CI为237.531,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12,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为0.054,在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国语言学/汉语类期刊中排名第三。

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消息,《汉语学习》再次入选CSSCI(2014-2015)语言学学科扩展版来源期刊拟收录名单。


学术交流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28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的450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促进了高层次实质性合作。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拓宽合作办学领域,大力推进与海外姊妹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新增英语专业和视觉设计专业“121中美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新增通讯工程专业、经济学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初见成效。加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建设,成立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延边大学中心、在韩国忠北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等工作,学校对外合作的广度不断拓展,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先后与俄罗斯远东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交流互访的专家学者近千名。学校在保持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欧美国家高校合作交流,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影响。

4、办学条件

规模概述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019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人,本科生18,605人,专科生414人),继续教育学生20,740人,以及来自34个国家的留学生481人,构成了多元文化荟萃的大家庭。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学习,注重中外联合合作培养的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建立了具有跨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建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了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建校69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具有跨文化素质与能力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振兴、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院系设置

延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1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50多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149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重点学科、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学风严谨、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89人,占49%;具有硕士学位的600人,占42%;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797人,占56%;聘请了包括杨振宁院士等在内的3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我校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同时,还聘请了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欧洲科学院院士和长江学者等为我校高端人才。目前,学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成员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领军人才4人,部级领军人才8人,省级领军人才32人,获得宝钢教学奖特等奖提名奖3人,优秀奖11人,获得霍英东教师奖1人。吉林省省管专家6人、长白山学者9人、特聘教授、首席教授等省部级各类专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100余人。我校引进、推荐的1名韩国籍科学家成功入选第二批“外专千人计划”。

教学成果

学校实施了“人才质量工程”,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与创新教育,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构建了多样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要,学校从2004年起就着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按类招生后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师范类“软分割、硬分流、模块制”改革,使学生增加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中外联合合作培养改革,使学生有机会赴国外40多所知名大学、国内10余所“985工程”高校学习;主辅修与双学位培养,使全校的学生有了学习韩国语、日语、俄语和其它应用类专业的可能,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可以按照个性化要求开展个性培养。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通过实施论文三审制与盲审制、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制、中外联合培养双重学位研究生机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材奖16项;培育出朝鲜-韩国当代文学、基础朝鲜语(韩国语)等国家精品课程3门,19门省级精品课、60门省级优秀课程;建成1个*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0项。2002年、2008年,学校连续两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5、校园环境

校园占地276.5公顷(包括扩建校区占地52.7公顷),总建筑面积为74.4万平方米(包括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的扩展校区)。

学校校区扩建工程由公共教学区、专业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四个区域组成。其中公共教学区配备功能齐全的各种功能教室,以满足集中授课的需要。它将为各学院共同课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专业教学区规划合理,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各个学院的专业教学需求;学生生活区建有16幢多层公寓,供本科生住宿,4幢高层公寓供研究生住宿,以满足学生住宿需要,并设有3座学生食堂和1个学生活动中心。体育运动区设有宽敞的户外篮球、排球运动和田径运动场。

新校区由36栋单体建筑组成,包括科技信息中心、东部教学楼、西部教学楼、艺术学院教学楼、农学院教学中心、护理学院教学楼、基础医学院教学楼、药学院教学楼、学生食堂、多栋高层学生公寓。新校区建成后,搬迁调整了18个学院、30余个机关与部门,整合了31个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研究室;新建多媒体教室104个,新配置计算机室、语音室和同声传译室22个。

6、文化传统

校徽

延边大学学校校徽由一组中心图案和三组文字组成:中心图案中的红色圆圈图形象征太阳,蓝色几何图形象征腾飞的巨龙,两个图案相结合构成延边大学朝文校名简写“연대”的艺术字体,并以奔向太阳腾飞的巨龙意喻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奋斗精神。三组文字分别为学校创建年份“1949”,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汉文校名“延边大学”,英文校名“YANBIANUNIVERSITY”。

校风

“自强”:边缘觉醒,发愤图强。

“和合”:贵和尚中,融合共兴。

“日新”:天天更新,努力向上。

校训

求真、至善、融合

“求真”即指崇尚学术,追求真理。

“至善”即指完善人格,造福人类。

“融合”即指多元共存,融汇创新。

校旗

延边大学学校校旗旗面整体呈长方形,其长与高之比为3:2,旗面左上方缀校徽图案,旗面整体色为淡黄色。

7、领导机构

党委书记:千海兰

校长、党委副书记:金雄

党委副书记:陈铁李宝奇

副校长:张寿林哲浩王延明张玉红

纪委书记:吴健

党委常委:千海兰金雄张寿陈铁吴健李宝奇林哲浩王延明姜万浩

党委委员:

千海兰王延明车松虎朴敏朴灿奎曲柏宏李宝奇

吴健张寿张玉红陈铁林贞花林哲浩金雄

金洙成金哲虎郑光日柳明洙姜万浩高斌崔宪

崔泽(按汉字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纪委委员:

朴敏刘延祥吴健张瑞军赵立杰姜万浩唐月友

徐炳煊崔振宇(按汉字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上一篇:纳什维尔

下一篇:迪庆藏族自治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