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勃利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08:35:52
...

勃利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是七台河市唯一一个管辖县,与宝清、鸡东、林口、依兰、桦南县接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人工林重点县、果树生产基地县、一百个产煤大县之一。全县总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勃利镇、大四站镇、双河镇、永恒乡、吉兴朝鲜族满族乡、倭肯镇、杏树朝鲜族乡、抢垦乡、青山乡、小五站镇)、13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万人。

中文名称:勃利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东北

下辖地区:5镇、5乡

*驻地:勃利镇

电话区号:0464

邮政区码:154500

地理位置:黑龙江东部

面积:3000平方公里

人口:31.6万人(2013年)

方言:东北话

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通天一林场、通天二林场、吉兴湖旅游区、红峡谷漂流

火车站:勃利站

车牌代码:黑K

行政代码:230921

1、地名由来


勃利县

勃利之称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勃利县因据古代勃利州而得名;其二,当时建置县治时,依兰道尹以“勃发、顺利”之意而命名;第三种说法,此地远于辽代,是五国部之地,称五国部城首为博和里国博和利,“勃利”则为“博和利”之转音;第四种说法,勃利县以境内勃利河(今西北楞河)得名。勃利,满语,“幸福、吉利”之意。

2、历史沿革


勃利县

唐代曾在黑水府下设置勃利州,辽代属生女真五国部,据考证唐代的勃利州是辽代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剖阿里系满语“豌豆”之意),应在今苏联伯力一带。清初为和屯噶珊之地。三姓地方分为荒里、荒外,此地当时属荒外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拟设县治,未实现。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吉林巡抚等奏准,拟于依兰府东境增设勃利县,列为“暂行缓设”之列。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过现场调查和履行呈请程序。民国三年(1914年)派官吏实地勘查后,将依兰县东南地带析出,于四站(今勃利镇)置设治局,民国六年(1917年)改设治局为勃利县,属吉林省依兰道管辖。

1917年5月10日批准,设置勃利县。设治委员于同年9月16日启用关防,县址设于大四站,定为三等县,隶属依兰道。后因县城遭匪患,1919年秋迁至大碾子河镇老街基。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废除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勃利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

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三江省公署,勃利县由吉林省划归三江省管辖。

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将本县西部地区划归林口县,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省和兴安总省,与此同时又将勃利县由三江省划归东满总省所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勃利县划属合江省管辖。1948年5月,撤销双河县,并入勃利县。

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改隶松江省。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划归合江专区管辖。

1957年1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将原鸡西县的兴农、平安河和哈达砬子3个乡划归勃利县管辖。

1965年1月1日,将兴农公社划归鸡东县管辖。同年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七台河镇划出,设立七台河特区。隶属合江专区。

1966年2月,将密山县境内国营兴北农场划归勃利县管辖。同年9月,将茄子河、中心河两个公社划归七台河特区管辖。

1983年10月,将勃利县划归七台河市领导。

3、自然地理

地貌


勃利县

勃利县东、南、西三面环山,西部山区属老爷岭山系,东部山区属完达山系,中部丘陵区为完达山向三江平原倾斜的过渡型地貌,西北部平原是松花江水系倭肯河的冲积平原。境内海拔123--1008米之间,最高是段家岭李木营界山顶,最低是安兴水库地面。

气候

勃利县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在450mm—550mm之间,日照时效在2350~2450小时之间,活动积温在2300~℃~2700~℃之间,平原和丘陵无霜期137天左右,半山区119天。春季3--5月份,冷暖气温变化急剧,回暖快,3月末至4月初开始解冻,终霜在5月12--23日;季降水占全年的15%;天气干燥少雨多风。夏季6--8月份,高温多雨,平均气温20.9--22.8℃,极端高温37.4℃;季平均降水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秋季9--11月份,秋季光照充足,天气多晴好。季平均降水100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0%。平原区和丘陵区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26日前后。10月末大地开始稳定结冻。冬季12月--翌年2月,气候干燥寒冷,晴好天气增多,季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仅占全年的5%。

4、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勃利县

主要有煤、黄金、石墨、花岗岩、大理石、沸石、膨润土等,其中煤炭储量1.2亿吨,瘦焦煤属全国稀有煤种。

农业资源

全县可耕面积172万亩,主要农经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等;主要畜禽品种有生猪、肉牛、肉鸡等。

林业资源

勃利县林地面积广阔,林木总蓄积量达6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4%。

水资源

境内有大小河流23条、中小型水库11座。

动植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药用植物300余种,食用菌400余种。野生蓝靛果466公顷,土特产有山野菜、小红辣椒、红松坚果、人参、鹿产品等。

5、经济发展

综合


勃利县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下降19.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下降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8∶32.1∶3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300元,同比下降15.4%。

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6%,农林牧渔业增值15.3亿元,同比增长4.7%。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6.8万亩,粮食总产量51.2万吨,下降9.4%,其中,水稻产量9.2万吨,增长1.1%;大豆1.6万吨,下降65.2%;玉米39.8万吨,下降5.7%。经济作物甜瓜产量2.3吨,白瓜籽产量574吨,分别增长9.7%和4.7%。

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22万头、2.2万头、6.9万只和888.5万只,分别增长5%、0.9%、2.1%、12.7%。年末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13.9万头、3.1万头、13.1万只和266.4万只,分别增长4.3%、2.4%、增长2.1%、增长15.7%。肉类总产量达到3.9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0.6万吨,增长0.1%。

2013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拥有农用拖拉机9996台,增长13.6%;农用运输车5703辆,增长28.7%。

工业和建筑业


勃利县

全年31家规模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亿元,同比下降54.6%,实现增加值9.4亿元,下降48.4%。其中,煤炭工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下降45.2%。

规模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比下降51.5%;实现利税总额-2173万元,下降117.9%,其中利润总额-9260万元,下降81.3%,税金总额7087万元,下降58.9%。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下降的有洗精煤63.1万吨,焦炭63.1万吨,水泥4万吨,精播机2.1万台,大豆油0.8万吨,分别下降52.6%、24.7%、33.8%、42.7%、60.6%。

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335万元,同比增长1.9%。在全部建筑企业中,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8亿元,同比下降28%。房屋施工面积75895平方米,同比下降45.6%;房屋竣工面积40200平方米,同比下降71.2%。

固定资产投资

2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18.2亿元,增长225.4%;非国有投资25.8亿元,下降11.7%。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75万元,下降9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4861平方米,下降74.4%;商品房竣工面积37392平方米,下降83%。商品房销售面积48227平方米,下降8.4%,其中,销售住宅面积48227平方米,下降2.9%。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勃利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5亿元,同比增长7.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亿元,同比增长7.7%。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同比增长7.8%;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1亿元,同比增长6.9%。

全年实现出口总额1699.9万美元,同比增长4.5%。

财政与金融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亿元,下降6.7%;地方财政支出17.5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6亿元,同比增长5.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8.1亿元,同比增长7.9%。各项贷款余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4%。

6、社会事业

交通运输


勃利县

2013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7100千吨,同比增长246.9%,货物周转量11970千吨公里,同比增长9.8%。完成公路客运量3029千人,同比下降17%,旅客周转量151073千人公里,同比增长59.4%。

邮电业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637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986万元,同比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1651万元,同比增长0.1%。

教育

2013年末全县拥有中学18所,小学28所。年末在校学生23285人,其中,高中生4413人,初中生5956人,小学生12916人。教职员工1994人,其中专任教师1904人,行政人员58人,教辅人员12人。

文化

2013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现有藏书6.53万册。农村文化站10个,村屯文化室133个。广播电台和广播转播台各1座,电视转播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

2013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人民医院1个;中医院1个;卫生疾控中心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年末拥有床位72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15人,其中执业医师248人、注册护士23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9人。

7、城市建设

2013年末镇内道路总长度83公里,道路面积74.4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4.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4平方米。拥有桥梁14座,路灯10068盏。全县绿化覆盖面积313.7公顷,园林绿化面积275.3公顷,苗圃面积36公顷。

8、人口与社会

人口数量


勃利县

201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1.6万人,出生人口1962人,死亡人口1742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2‰,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

人民生活

2013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6024人,同比下降17.6%。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44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1元,同比增长1.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37元,同比增长12.3%。

全县新就业4816人,其中新增就业3904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3473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员13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18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5%。

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3620人,同比增长16.4%;养老金支出37067亿元,同比增长34.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2461人,医疗保险费支出4665万元。年末全县在册低保对象27587人,其中,城镇9507人,同比下降8.1%;农村18080人,同比增长2.8%,共发放低保金6071万元。

上一篇:绥化市北林区

下一篇:抚远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