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
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位于东经119°13′—121°56′,北纬43°50′—45°35′。东和东北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南和东南与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西和西南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北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以及霍林郭勒市相连。东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南接京、津、唐三地,属环渤海经济圈,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能源基地。
中文名称:扎鲁特旗
英文名称:JarudBanner
行政区类别:旗
所属地区:内蒙古通辽市
地理位置:内蒙古东部、通辽市西北部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辖地区:8个镇、1个乡、11个苏木
*驻地:鲁北镇
著名景点:鲁北镇东湖旅游度假村、阿日昆都冷草原旅游区
人口:31万(2008年)
面积:1.7万平方公里
民族:蒙、汉、满、回
方言:蒙古语、东北方言
电话区号:0745
邮政区号:029100
机场:通辽机场
车牌代码:蒙G
1、地区简介
扎鲁特旗
2、历史沿革
扎鲁特旗
汉至晋朝时期,系乌桓、鲜卑人住地。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是契丹住地。
辽代,为北大王擦喇之牧地,契丹人居住。
金朝时期,金界壕以南为北京路,女真人居住。元代属上都路,到北元及明朝时期,归于乌梁海三卫占地。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内喀尔喀五部,征服三卫之一的公宁卫,附属于察哈尔部。乌巴什继承其父和尔朔齐哈萨尔诺颜之位,自称伟徵诺颜,驻牧于泰宁东部。对所管辖的部号称扎鲁特。从此“扎鲁特部”这一名称开始载于史册。
天聪二年(1628年)归属后金。皇太极为了更好地利用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的*,于天聪五年(1631年)对蒙古地区开始实行军政令统一的旗(和硕)佐领(苏木)制度。从此以后,扎鲁特部在行政和军事上,失去了传统的自主权力。
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改名为大清国,整个内蒙古49旗完全置于清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封内齐为多罗贝勒,并由内齐之子桑嘉布继承其父多罗贝勒爵位,占有扎鲁特部原有牧地和部众,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同年,清廷又追封色本为多罗达尔汗贝勒,由色本次子桑噶尔继承其父多罗达尔汗贝勒爵位,从扎鲁特部划出一部分牧地和部众据其所有,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所领的牧地为扎鲁特右翼旗。自此,原为一体的扎鲁特部,分为并立的扎鲁特左翼和右翼两个行政旗。旗以上设盟,扎鲁特左右二旗属昭乌达盟。
中华民国建立后,其本上沿袭清廷的行政*,原理藩院改为蒙藏院,其下属机构如故。直奉军阀之间混战之际,为在蒙古地区扩展*,把热河作为前沿阵地,袁世凯委托热河都统(后改称省长)直接掌握和监督昭乌达盟管辖下的各旗县事务。设县和没治局,着手开发垦殖蒙地,大抓财政税收,以补充战乱所需的大笔开支。
民国12年(1923年)12月27日,热河都统委任高义山为鲁北没治委员兼备队统领官。
民国13年(1924年),高义山正式建鲁北没治局(鲁北县)。在扎鲁特左右二旗的领地上,出现了旗县分治的局面。县管开垦区,旗管未开垦区。旗县同时存在,县居旗之上。
民国22年5月(1933年5月),伪满洲国在热河省昭乌达盟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设置兴安西分省(省会开鲁),扎鲁特左右二旗归兴安西分省管辖,废除鲁北县置。
民国24年4月(1935年5月),伪满洲国*下令,原扎鲁特左右二旗合并为一个扎鲁特旗,旗公署指定在鲁北。
1945年11月,扎鲁特旗成立临时*。
1946年1月,东蒙古自治*成立,3月,扎鲁特旗建立自治*,隶属于昭乌达省*。
1946年承德“四·三”会议以后,明确了中国*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撤销东蒙古自治*,*昭乌达省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隶属热河省。扎鲁特旗自治*改为扎鲁特旗**。
1946年8月,*昭乌达盟委员会组成扎鲁特旗工作委员会,到扎鲁特旗开展工作。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归辽吉省哲里木盟,1947年7月,成立扎鲁特旗*。
1948年8月,辽吉省撤销后,隶属于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4月,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改为扎鲁特旗人民*。1956年建镇。
1958年称红旗人民公社,1965年恢复鲁北镇建制。1969年7月5日至1979年5月30日,隶属于吉林省。1979年5月,随哲里木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国务院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扎鲁特旗归通辽市管辖。
2000年,扎鲁特旗辖6个镇、5个乡、14个苏木。
2001年9月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工农乡和伊和背乡并入鲁北镇,2006年6月苏木乡镇再次机构改革,毛都苏木并入鲁北镇,鲁北镇是由原鲁北镇、工农乡、伊和背乡、毛都苏木4个苏木乡镇合并构成。
3、行政区划
政区划分:辖鲁北镇、黄花山镇、巨日合镇、嘎亥图镇、巴雅尔图胡硕镇、阿日昆都楞镇、香山镇、道老杜苏木、格日朝鲁苏木、巴彦塔拉苏木、乌力吉木仁苏木、前德门苏木、乌兰哈达苏木、乌额格其苏木、查布嘎图苏木、香山农场、乌日根塔拉农场、乌额格其牧场、鲁北街道办事处19个苏木镇场、235个嘎查村、分场、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4、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
扎鲁特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6.6℃,年均日照时数2882.7小时。无霜期中南部较长,北部较短,平均139天,其中,北部约91-114天,中南部约130-147天。春旱多风,年均降雨量382.5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发量1800毫米以上,年均湿度49%,年均风速2.7米/秒。
地理位置
鲁特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西北端,属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19°13′48″—121°56′05″,北纬43°50′13″—45°35′31″之间。东与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与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南同通辽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北与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及通辽市的霍林郭勒市相连。
地形地貌
扎鲁特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度地带,大兴安岭南段支脉罕山山脉横贯于中北部,从北部的内蒙古高原和中山山地逐渐向南过度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积平原,版图形状为西北至东南呈狭长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海日罕至鲁北为低山丘陵区,鲁北以南为冲积平原区。境内最高海拔1444.2米,最低海拔179.2米。
水文条件
水资源总量为9.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境内较大河流有9条(分别为霍林河、阿日昆都冷河、乌布昆都冷河、乌力吉木仁河、巴彦塔拉河、白音巨流河、鲁北河、前进河、艾林河),支流25条,总长度758千米;这些河流分属于霍林河(嫩江水系)和乌力吉木仁河(西辽河水系)两大河流,流域总面积1153.78平方千米。大小水泡子90处,总面积25.58平方千米。
5、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全旗天然次生林724.3万亩,立木蓄积量271.2万立方米。树种资源200余种,已鉴定的有30科、54属、117种,主要有松桦、山杨、椴、榆、柞树等。全旗有成片的山杏灌木林354.4万亩,年产山杏核265万公斤以上。野生动物150余种,主要有马鹿、野猪、黄羊、狍子、野鸡等。在山坡谷涧和草原深处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可食用的有木耳、蘑菇、黄花、蕨菜等;中草药材有麻黄、防风、干草、柴胡、赤芍、党参等200多种,现已利用的有50余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总量约占通辽市矿产资源总量的80%。目前,全旗共发现各类矿床(点)120余处。主要有铬、铍、锗、铪等稀有稀土金属,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煤、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等非金属矿产。其中,煤炭储量120亿吨,“801”稀有金属储量2亿吨。
水资源
全旗境内有较大河流共9条,支流49条,分属嫩江和辽河两大水系。海日罕山以北,发源于特金罕山的霍林河、乌布日昆都楞河和阿日昆都楞河属嫩江水系;海日罕以南,发源于海日罕山的前进河、鲁北河、巴彦巨流河、巴彦塔拉河和源于格日朝鲁苏木境内的艾林河及由阿鲁科尔沁旗流入我旗的乌力吉木仁河属辽河水系。境内有大小湖泊泡沼90余处,水面4.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半农半牧区。全旗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5.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6亿立方米。全旗现存小型水库3座,有小河西水库、黄花山水库和八一水库。全旗现有配套完好的农用机电井7700眼,有效灌溉面积85.3万亩,自来水受益嘎查94个。
6、人口民族
全旗总土地面积1.75万平方公里。人口31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3万人。由蒙、汉、回、满等14个民族组成,其中以蒙古族为主,占49.5%。
7、交通条件
扎鲁特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旗人民*所在地鲁北镇距北京880公里,沈阳市410公里,长春市440公里,距大连港750公里,距锦州港490公里,均有高等级公路与之连接。国道304线纵穿南北,通霍铁路途径旗内,北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南至广西北海市的306省际大通道一级公路架起了我旗与全国12省市相连的通道。
8、地区经济
矿藏经济
扎鲁特旗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具备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矿产资源总量占通辽市的80%。到目前共发现各类矿床(点)120多处。主要有:铌、钽、铍、锆、铪等稀有金属;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及伴生贵重金属;煤、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高岭土、石灰岩、石英、黑曜石等能源及非金属矿产。其中,稀有金属矿(801稀土矿)一处,矿石储量2.14亿吨;扎鲁特旗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全国五大露天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矿位于扎鲁特旗北部,现主体部分在扎旗境内,总储量达119亿吨)。其中,褐煤探明并开采的扎哈淖尔煤田储量97亿吨。烟煤探明可采储量5000万吨;隐晶质石墨探明储量6000万吨,远景储量2亿吨以上。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转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成为扎鲁特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
农牧经济
可利用草牧场1700万亩,年产天然优质牧草13亿公斤以上,牲畜存栏326万头(只),居自治区前列,是全区33个重点牧业旗县之一。扎鲁特旗耕地面积222万亩,粮豆总产7亿斤。“扎鲁特绿豆”名扬海外,年产量5000万公斤,是全国闻名的“杂豆之乡”。“扎鲁特葵花籽”注册了地理证明商标。扎旗香山农场是东北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场。扎鲁特旗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是自治区皮张、肉、乳、羊毛绒、山杏核、中草药材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旅游经济
全旗商贸市场、集市建成15处,其中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的有鲁北镇购物中心、鲁北镇农贸大厅、巴镇牲畜交易市场。扎旗旅游资源丰富,有诸多秀丽迷人的风景奇观,有景色绚丽的自然保护区,共有旅游景点60多处,是发展旅游事业的理想场所。目前已开发建设7大风景区,即:誉泉沟旅游度假村、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度假村、罕山旅游度假村、阿日昆都楞山地草原旅游区等,具备上千人次的日接待能力。
9、地区旅游
旅游资源
草原——科尔沁草原的代表,独特的山地草原景观
扎鲁特草原
扎鲁特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优质草牧场1700万亩。景观质量最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北部区域,尤其以阿日昆都楞北部的原始草原以及巴雅尔图胡硕镇的山地草原最为突出。由于环境的变迁,加之人为活动干扰强烈,由北向南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逐渐降低,沙化程度逐渐加重,尤其是南部乌力吉木仁苏木的部分草原景观的破碎、沙化程度高,往往与灌丛、疏林景观相结合,出现了骆驼草等草地退化标示植物。
扎鲁特旗山地草原属于科尔沁草原向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过渡地带,具有草原与山地景观兼具的特点。山地草原在扎鲁特旗广泛分布。阿日昆都楞、格日朝鲁、巴雅尔图胡硕、嘎达苏种畜场、大兰山等区域都为典型的山地草原区。
山地——大兴安岭的末端
特金罕山
森林景观——内蒙古东部重要的森林分布区
扎鲁特旗森林面积832.7万亩,其中天然林(原始次生林)面积724.3万亩(其中山杏林354.8万亩)、人工林面积108.4万亩,立木蓄积量27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59%。树种资源丰富,近200多种,已鉴定的有30科54属117种。森林主要分布在阿日昆都楞镇的西部(包括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和南部的人工种植防护林),另外,嘎达苏种畜场也由一定面积的天然林及人工林分布。
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
古榆树是通辽森林植被中的一个特有类型,其中以位于扎鲁特旗鲁北镇南的嘎达苏种畜场的古榆林面积最大,景观质量最高,构成独特的植被景观。
山杏是通辽主要野生植被群落,在通辽广泛分布。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山杏林主要在扎鲁特旗的金门山和嘎达苏种畜场,这两个区域都拥有万亩以上山杏林,构成山杏林植被景观。每年山杏花盛开的季节,构成一片花海景观。
湖泊——独特的沙地水景
扎鲁特旗河流总长度为758公里,流域总面积1153.78平方公里。受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扎鲁特旗地下水埋藏较浅,沙地、草原上有众多水泡、湿地。大小自然水泡子90处,总面积达2558.2公顷,较为典型的水体景观为皇太极湖、东湖以及荷叶花湿地。
皇太极湖位于扎鲁特旗人民*所在地鲁北镇东南100公里处,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辖于乌力吉木仁苏木,湖区总面积14000亩,现有水面9000亩。这里曾是扎鲁特旗的红旗渔场,盛产扎鲁特鲤、鲫鱼,风味独特,销往长春、沈阳、哈尔滨等东北大中城市。由于该湖地处科尔沁沙地是一个典型的沙地山地草原,浩瀚沙海里一湾碧波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
历史遗迹——拥有国家重大考古发现
扎鲁特旗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较丰富。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7处,即:鲁北镇北苗圃村东山西坡遗址、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大型古墓群、查布嘎图苏木南乌呼锦遗址、格日朝鲁苏木呼日格嘎查东南遗址、巴雅尔图胡硕镇西北遗址、格日朝鲁嘎查东北遗址、哲盟军分区牧场遗址、格日朝鲁嘎查东北遗址、毛都苏木东方红嘎查东北遗址、格日朝鲁苏木东遗址、罕山屯遗址、塔拉营子遗址、黄花山镇遗址、乌牧场三队遗址、荷叶哈达遗址、毛都嘎查东北遗址、好老林场东北遗址。古城址18处,即:红旗屯古城址(3处)、罕山屯古城址、月牙山古城址、四家子南古城址、巴雅尔图胡硕古城址等。界壕1处,即金界壕;摩崖题记5处,即:阿贵洞题记,鹿场山崖题记,水泉山崖题记,石门题记,白塔题记。
旅游业发展优势
市场优势:周边有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城市群,这一城市群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都十分巨大,潜在市场巨大。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方面,扎鲁特旗与辽中城市群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对这些城市的旅游吸引力较大,旅游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距离以京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也较近,处于理想出游交通距离范围,对京津冀旅游市场可以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交通优势:扎鲁特旗处在东北经济区同渤海经济区之间,靠近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周边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出游率及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是我国旅游重要的出游市场。
在航空方面,扎鲁特旗可以依托通辽机场。在陆路交通方面,有304国道及复线、省际大通道和民开线贯通全境,形成星型放射状交通路网格局。
资源优势:多样化的草原景观资源优势。扎鲁特旗一带为山地型草甸草原景观,地势上起伏较大,景观上具有一定的变化,区别于典型草原景观。很多草原地带为保存较好的原始草原,资源条件较好,可以开发差异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森林-草原的资源组合优势。森林资源丰富,大多属于疏林草原型森林,草原景观与森林景观相结合,区别于大兴安岭等单纯的森林景观,可以寻求差异化发展。
土地优势:扎鲁特旗地域范围广阔,具有廉价和充裕的土地供给,现阶段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大尺度区域的旅游开发受土地资源的制约较小,旅游用地条件优良。
政策优势:对招商引资项目,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有优惠政策。
10、传承文化
说唱艺术——好来宝
好来宝
单口好来宝,多用四弦琴伴奏,自拉自唱。对口好来宝,一般没有伴奏。演唱时,二人对面,双脚轮流踏地,犹如歌舞动作,以便加重节奏和增添气氛,两臂也随之舞动,配以形象有动作。
好来宝多是即兴创作,它的唱词近似于民歌,都是押“头韵”的,但尾韵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那就是最有典型的一词重叠;这种同一词的反复出现,多是名词性的醒目标题,如英雄的名字,特定的地点等。
好来宝有它自己一套定型化的曲调。说唱者都根据形式、内容、情绪等任意选用。1949年以后,好来宝这种民间说唱艺术,有了很的发展。除单口、对口好来宝外,又出现了“额勒古格”多人好来宝;曲调也越来越丰富了。
最著名的好来宝艺人毛依罕(1906—1979)。他出生于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塔宾艾里屯一个贫苦牧民家庭里。因家境贫寒,幼年便送给伯父抚养,并与有才华的说唱艺人伯母学习演唱好来宝。后来,他漫游草原,成了一名深受群众欢迎的好来宝说唱艺人。曾出版过《毛依罕好来宝选集》,留给人们许多象《一颗粮》、《黑跳蚤》、《丑女人》等这样著名的好来宝。
说书艺术——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
清代以后,蒙古族与汉文化交往更加密切,汉族的古典和民间文艺和《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水浒传》、《红楼梦》、《十把的金扇》等大量作品被译成蒙文,以书面和口头形式流入蒙区。这时在蒙古东部地区长期说唱乌力格尔的“朝尔”(操四弦琴演唱的民间艺人)中产生了主要传播汉族古典文学的“胡尔沁”派的蒙古说书。“朝尔沁”派与“胡尔沁”派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前者逐渐衰弱下去,而后者渐渐繁荣起来。清末以后,“朝尔沁”已近绝迹,“胡尔沁”派却到了鼎盛时期。
蒙古说书(乌力格尔)的演唱曲调,已经发展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板体音乐,它有固定的说唱音乐程式。说书曲调有《出征》、《赶路》、《赞风水》、《赞英雄》等百余首。胡尔沁说唱世人根据说书内容,任意选用。因各流派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但说、唱之间,却有共同的规律。一般在说书前,都有个引子(即书帽),是说书人的即兴创造,多是因地因人的恭维、祝贺之词。开篇后,以“说”引出故事来,唱的部分多是抒情、赞美的段落,但人物介绍或情节急转处就要靠说白交待清楚。说与唱的有机联系,是说唱者艺术造诣高低的一种衡量标志。
11、地区名人
琶杰
琶杰(1902—1962)是蒙古族“乌力格尔”著名艺术家。他出生在东蒙扎鲁特旗回苏屯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里。八岁曾入王府当奴隶,后被王爷作为“许愿”的供品送进寺庙当了小喇嘛。十八岁踏上了民间艺人的道路。他的师祖根登是技艺精湛、擅长说唱英雄史诗的大家;他的师父又是根登的徒弟绰旺。
绰旺
绰旺(1856—1928),生在一个台吉家庭,是扎鲁特贝勒的亲族。他博学多才,精通蒙、汉、藏几种文字,但终生没有出仕,只愿周游草原说书。所以,琶杰也受教至深。琶杰说唱的《英雄格斯尔可汗》(其木德道尔吉整理,安柯沁夫汉译),于196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2、遗产文化
乌力格尔
在内蒙古草原上流传了数百年的蒙古语说书——乌力格尔,最近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在蒙古族民间,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胡瑞•乌力格尔”;使用乐器潮尔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潮尔•乌力格尔”;使用四胡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胡仁•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的节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尤其是长篇最为引人入胜,如《镇玉莽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元史演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是其中的经典。乌力格尔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源自民间叙事诗、叙事民歌,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等;有的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创作,如《烟酒之害》;有的从汉族文学故事移植改编而来,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刘胡兰》、《黄继光》、《草原儿女》、《创业》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许多知名艺人相继去世,乌力格尔后继乏人。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娱乐方式趋向多样化,乌力格尔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
13、民族流源
蒙古族
蒙古族
汉族
清朝年间,扎鲁特旗没有汉族居住的记载。自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后,东西扎鲁特旗王公先后分三次出卖旗地,土地的买主从河北、山东等地招进移民进行农垦,从此在扎鲁特旗境内开始有了汉人定居繁衍;特别是民国11年(1922年)的一次卖荒,大量汉人涌进农耕。现在扎鲁特旗中部的太平山、巴彦塔拉、罕山、香山、巨日合、工农、伊和背等乡镇的人口,多数是放荒招垦时移来的汉人后裔,以及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盲目流入的汉人及其后裔。
其他少数民族
扎鲁特旗已成为多民族聚居区。除蒙古族、汉族以外,有回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纳西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满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13个民族。回族和满族是民国初年蒙旗放荒之后,迁来扎旗经商落户的。在民国23年(1934年)的人口调查统计中便有满族人的记载。朝鲜族是在伪满洲国时期
从吉林、黑龙江等地迁来扎旗种植水稻的。布依族、白族、壮族、纳西族等民族,是本世纪七十年代解放军守备六师进驻扎旗后,一些军官的随军家属。达斡尔族,在中国成立前均以蒙古族称谓,建国后达斡尔成为独立的民族,其中有的世居扎旗,有的是建国后调来扎旗的*及其子女。锡伯、鄂温克、俄罗斯等民族,有的是外地调来的*及其子女,有的是所旗人参军在外地娶异族之妻,退伍后领回原籍定居的人口。
14、地区特产
特产 | 简介 | 图片 |
---|---|---|
扎鲁特葵花籽 | 葵花籽粒大,色泽亮丽。 “扎鲁特葵花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并颁发了商标注册证书。这是继“库伦荞麦”之后通辽市获得的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
通辽黄玉米 | 通辽的黄玉米品质优良,籽粒饱满,色泽纯正,角质率高,2002年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的玉米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出口玉米成为当地农产品创汇的主要产品。 |
|
科尔沁肥牛肉 | 素有“黄牛之乡”美誉的科尔沁草原,是科尔沁牛、西门塔尔牛的繁育基地。原产瑞士的西门塔尔牛,生长期短、出肉率高、肉质细嫩,是肉牛加工最理想的品种,经过五十年的精心培育,西门塔尔牛在科尔沁草原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养殖,形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为牛肉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牛源。 |
|
扎鲁特绿豆 | 内蒙古扎鲁特旗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绿豆生长。扎鲁特绿豆生育期为90-95天,生产的绿豆籽粒饱满均匀、有光泽、色泽浅绿,所含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高,据测定,含蛋白质为22-30%,淀粉为55-60%。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