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黎族传统体育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2:22:00
...

黎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黎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黎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黎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概况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为1247814人。黎语分5个方言区,即侾、杞、润、美孚、加茂方言区,其中以“侾”方言区人口最多,通用范围较广。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黎语中吸收了不少汉语词汇,许多黎族人还会使用当地汉语方言。黎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文字,1957年,*有关部门为黎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黎族也通用汉语文。

2、历史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族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百越支系“骆越”。汉晋时期,黎族先民被包括在“里”“俚”“蛮”等族称中。而随着郡县制的设立和*王朝*及汉人的进入,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制度也逐渐在海南岛确立,黎族先民的原始社会渐渐解体,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隋唐时,又出现了“俚”“僚”的称呼,为*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的冼夫人,即南朝至隋初的俚僚首领。唐末,在汉文史籍中出现了“黎”的称呼,标志着黎族作为单一的民族共同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宋代,“黎”逐渐代替“俚”,成为黎族的普遍族称。明清以后,黎族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除少数仍保持着原始公社制的生产方式外,大多数地区的黎族已向封建社会转化,社会生产力水平渐趋于当地汉族的发展水平。

1950年以后,黎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黎族人民当家作主,揭开了民族历史崭新的一页。

黎族人民有着自己最璀灿的文化,著名的纺染织绣工艺、丰富多彩的歌舞以及隆重而热烈的民族节日,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传统体育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与大自然的扛争和生产、生活实践中,黎族人民创造出极为丰富多彩体育文化,射箭、粉枪射击、弹弓、“顶牛”(顶膝盖)、“拉乌龟”、打狗归坡、打花棍、卡咯(跳竹竿)、盖冽(串藤圈)和钱铃双刀等,是黎族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

4、代表性体育项目

弹弓

弹弓,是居住在五指山腹地黎族民间的一类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项以弹射为特点的竞技形式。

史载,黎族的先民曾用木杈制成弓,用麻线或动物的筋做成弦。黏土搓揉成小圆球晒干后作弹丸,或者到河里捡一些小卵石子。将弹丸石子安置在弦中间射松鼠、赶鸟雀等。如今,弹弓已成为黎族的一种极有特色的体育项目。

黎族民间进行弹弓比赛时,选野外一空旷地,在距离5米或10米处,置有一直径20厘米的环形圆心靶。参赛者拿着自制的弹弓,参加立射或跪射等形式的比赛。每人射10颗弹丸,以击中环数多者为胜。

弹弓是一项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能够起到锻炼青少年臂力和目测准确性的作用。

“顶牛”(顶膝盖)

顶牛,是黎族民间模仿牛打架架势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是一类较力型的运动项目。

在黎族乡村,牛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劳动工具几乎每家都有,而牛打架也是常有的事。在人、牛的长期接触中,模仿牛打架的架势进行娱乐,逐渐地发展成了一项竞技性的体育形式。

顶牛比赛一般选择一块平坦地面,在地面上画一半径为1.5米的圆圈,在圆圈中再画半径为0.75米的小圆圈。参赛者面对面站立着。当听到裁判员号令时,参赛者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只许单脚在圈内前后左右移动。如果在规定时间里,把对方顶过线即为胜者。

黎族的顶牛比赛多在传统节假日举行,因其角逐方法简单易学,又是一项锻炼下肢灵活的体育项目,故多为黎族青年所喜爱。

“拉乌龟”

拉乌龟,是黎族民间模仿乌龟行走方式,创造出的一项趣味性很浓的体育竞技项目。

拉乌龟活动,是黎族青年男子在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举行的一类体育项目。这一比赛项目类似于拔河,是黎族男子的较量。比赛时用一根有“中分结”的红绳索分别绑在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腰间,然后双方向相反的方向趴下,双手着地。双方之间有三条平行线,在比赛还没开始时,裁判会把这个“中分结”控制在居中的一条直线上,比赛哨声一响,就立即松手,两个青年就会向不同的方向使出全力,谁把“中心结”拉得超过靠近自己的直线谁就是胜利者。

拉乌龟活动对于锻炼人腰腹力、培养人的拉力技巧有一定益处。

打狗归坡

打狗归坡,又名“打狗上坡”,是海南三亚鹿回头一带黎族民间多人参与的传统体育活动。因其比赛的形式和内容与国际的曲棍球赛很相似,又被称为“黎族的曲棍球赛”。

根据黎族民间传说,打狗归坡源于黎族丰收后的庆祝活动。很早的时候,人们在田里收割,用椰子树叶编成球,在收完稻子的田里踢打娱乐。因稻根、泥巴缠阻,多有不便,后又有人砍来树丫削成近似曲棍形状用以赶打,并逐渐形成今天的打狗归坡方式。

流行在黎族民间传统的打狗归坡比赛,其赛场大小因地制宜。比赛的人数不限,分成两队。比赛由推举出来的公证人宣布开始。比赛过程中,双方竞逐争球,用曲木棍赶打传接。凡把球赶到对方的底线便算得分。竞赛时间长短由双方商定,以得分多的队为胜者。比赛结束后,负方队员背着胜方队员退场,胜方队员则在其背上挥舞球棍吆喝欢呼,场面饶有风趣。

在黎族民间,参加打狗归坡比赛活动的多为男女青少年。由于这一活动生动谐趣、简单易行,集竞技与游戏于一体,因此受到当地黎族青少年的普遍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