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2年青海师范专科学校实质性并入学校,2005年青海省铁路高级技术学校移交学校。2011年,青海省人民*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文名:青海民族大学
简称:青海民大
创办时间:1949年12月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民族
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所属地区:中国·青海·西宁
现任校长:何峰
校训:进德修业,自强不息
学校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1、学校简介
青海民族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是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也是青海省人民*与国家民委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门类。与*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拥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53个本科专业,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有15个学院、5个直属教学系部。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7.8万余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1017.46亩,建筑面积46.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3亿元;图书总数127.99万余册,其中汉、藏文四个版本的大藏经4套。,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门类。
2、校史
青海民族学院
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学院的前身——“青海省青年*训练班”成立。1950年4月,“青海省青年*训练班”改名为“青海省人民公学”。1950年9月,“青海省人民公学”更名为“青海省民族公学”。195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成为青海省第一所高等院校。
1962年10月,青海师范学院、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和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民族学院。1964年3月,国务院批复青海民族学院分设为青海民族学院和青海大学。
1979年5月,省委决定由省委书记扎西旺徐同志兼任青海民族学院院长,张济民同志任青海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学院招收第一届藏缅语族语言文学研究生。1981年1月,国务院批准青海民族学院为首批授予硕士学位单位。1993年7月,青海民族学院获得外国留学生学历培养权和学位授予权,开始对外招生。
2000年11月,省委、省*决定将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青海民族学院,组建青海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4月,青海职业技术学院实质性整合到青海民族学院。2003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5月,西宁铁路司机学校整体并入青海民族学院。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5月,被确认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3、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教职工1144名,其中专任教师697人,*教学名师1名、*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名,省级优秀专家5名、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名,终身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研究员19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7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5.9%。
4、院系设置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交通与工程系
青海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
青海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
青海民族大学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5、研究成果
青海民族大学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有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门*精品课程、4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4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建设课程。
*特色专业
药学、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网络工程
*精品课程
藏族古典文学、藏族文学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教学团队
藏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实验)、分析化学(含实验)、数学分析、蒙古族古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省级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函数论教学团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外国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物理学类课程教学团队、民商事法学课程教学团队等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外语体验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经济与管理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教学示范中心等
6、学术资源
学报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核心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含各院、系资料室)各类文献128万册,其中有关少数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21万余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9万余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其中善本380部)78750册;《南辉西献图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7、校园文化
学校校训
进德修业,自强不息
学校校徽
创意说明:校徽采用圆镶嵌的表现形式,主体创意元素为“青民”二字的首字母“Q”和“M”,将“Q”的第二个笔画设计为绵延起伏、宽广博大的“三江源”形象,把“M”设计为“昆仑山”和“高原之鹰”合二为一形象,并将“Q”的第一个笔画设计为冉冉升起的太阳以象征青海民族大学的蓬勃发展,并有用智慧之光、知识之光照亮三江源大地之意。色彩上取绿色,是一个充满希望、活力且象征平安、和谐的色彩,体现了“绿色校园”的理念,意寓播种希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