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黄龙鳜鱼

科普小知识 2022-09-23 15:18:50
...

黄龙鳜鱼是天然鱼种,可谓鱼类“贵族”,生长周期为三年,人工繁育尚未突破。外地人工繁殖鳜鱼三个月就能上市。黄龙鳜鱼属于比较凶猛的鱼类,除了粗大的脊骨和主刺,没有细刺,吃起来味美,产妇催奶奶效果特别好。黄龙鳜鱼只在黄龙库区生长,天然无公害,营养价值高,难于捕捉等原因,成为产妇和幼儿的最佳食品,成为高端消费市场的主要家庭菜肴。

1、生长习性


黄龙鳜鱼

黄龙鳜鱼鱼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前几年,因库区上游黄姜种植,鳜鱼数量明显减少,这两年水里的鱼苗才逐渐多起来。村民从市场商机中看到中黄龙鳜鱼的潜力,村民开始从河里捕捉小鳜鱼放入网箱,作为鱼类“新贵”养殖,因鳜鱼靠吃活鱼活虾为生,属于无饵养殖,无污染,无公害,人工养殖效益好。

黄龙鳜鱼的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留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精美诗篇。

据民间传说,早在清末明初时期,黄龙水域就生长较多的鳜鱼。据《郧县志》记载,黄龙鳜鱼曾被列为敌害鱼。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标本存列室,至今保存着1953—1957年鳜鱼5尾,1976—1969年斑鳜6尾,产地均为湖北丹江口汉水水系。

2、地理标志

湖北省十堰地区张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申请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龙鳜鱼,通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并颁布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登记证书编号AG101143)。

1969年黄龙大坝建成以后,堵河鳜鱼经过库区特定水域自然生长,形成了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黄龙鳜鱼。因其南水北调水源地特定的水资源和地域环境,加之厚重的人文底蕴,为其本为名贵的鱼类产品加上了市场发展的皇冠,使得黄龙鳜鱼在市场销售之初就显得光芒四射、供不应求。

张湾区在“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社(公司)+养殖渔户”模式运作下,开展黄龙鳜鱼养殖技术标准的研发与示范工作,坚持“技术支撑+标准带动+政策扶持+环保养殖+打造品牌”的思路,逐步集群养殖手段,保持地方特色,壮大养殖规模,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2011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镇养殖黄龙鳜鱼的协会1个,养殖大户43家156人,技术服务人员达18人,养殖水域面积500公顷,养殖规模85万尾,产量达22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

多年来,黄龙鳜鱼养殖业的发展走过了集体网箱转包给农户试养→渔户养殖经营→标准化运营模式(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社+养殖渔户),已壮大完善走向产业化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的细心经营和科学发展,黄龙鳜鱼已形成完整的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为将这一优势品牌挖掘整理,张湾区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将其打造成全区南水北调水源地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3、保护范围

十堰市张湾区所辖的黄龙镇黄龙水库,总水域面积400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1′00″~110°41′00″,北纬31°21′00″~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