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象牙雕刻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7:15:53
...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中文名:象牙雕刻

外文名:ivorycarving

意义: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产品

属性: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

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分类:古今鉴定真假鉴定

非遗级别:*

申报地区:北京市崇文区

遗产编号:Ⅶ-27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遗产编号:Ⅶ-27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1、作品介绍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2006年5月20日,象牙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发展历史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史记·微子世家》已记载:“纣始为象簪。”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的广州牙雕以广州为代表,故称之广州牙雕,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在拯救濒危物种的问题上,国际上又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的贸易。这样,象牙原料的供给又出现了一线生机。然而,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看,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都已经进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在我国1990年6月1日停止从非洲直接进口象牙、1991年全面禁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后,任何商业性的进口象牙一律不获批。在象牙原料禁止的情况下带动了象牙收藏的高涨,象牙雕刻更是在禁止绝唱中不断升值。象牙雕刻与竹雕、木雕并称传统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象牙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向来被视同白色的金子而备受鉴赏家珍爱。

随着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卖少见少,随着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将越来越难得。故此,一段时间,象牙工艺品的价格已狂升了100%,牙雕艺术品受到藏家们的热烈追捧

3、牙雕种类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4、技法风格

象牙雕刻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

圆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一般一些桌案摆件和人物类雕像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清代的圆雕人物,风格稍显繁琐,已比较注重衣褶的刻划,更增加质感。牙雕“持经观音”,手持经卷,闭目而坐,其形容仪范体现出观音菩萨的清净端庄、慈悲的道德风范。坐像虽小,但雕像特别注重衣饰的刻划、线条明显增多,刀法流畅但稍欠浑厚,与明代牙雕人物风格迥然不同。

浮雕,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体的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浮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是阳纹雕刻低于高浮雕而又高于薄地阳文雕刻法,属于平面雕刻,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大多数的象牙雕刻都有运用此法。高浮雕,是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一种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如牙雕渔樵图笔筒,用高浮雕法作山水、渔樵、牧童,画面呈立体形于平面之上,浮雕效果十分突出。

明清以后,竹刻艺术极其繁荣,竹刻技法被较多地运用于牙雕工艺,再加上部分名竹艺人加入牙雕工艺之中,更加丰富了牙雕工艺的技术。如竹刻的毛雕法被运用到牙雕工艺,明代的象牙器物,如文具、酒筹等,画上雕刻文字,图画多用毛雕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岁寒三友”纹笔筒就是毛雕法雕竹、梅、兰、石,阴纹细刻如毫发,画面紧凑而不拥挤。又刻行楷七言诗一首:“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白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间”,充满着文人味。而“松荫策杖图”笔筒则仿竹雕铲地法,将花纹以外的刮去,使主纹微微高于平面然后在上面作雕饰,这种刻法被称为薄地阳文、“减底法”。这属于阳刻但又结合阴刻的技法完成。例如刻人物时,先以此法作出轮廓,再在轮廓面上以阳刻的手法刻出面目等。

早在元代时,象牙雕刻普遍使用透雕技法。透雕,在平板材料上按设计图样进行拉花镂刻,再结合浮雕手法进行雕刻,形成剔透玲珑之美。透雕成熟为镂雕的重现基定了基础。

镂雕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可实现。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适合于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称“鬼工球”,乾隆时期象牙球已发展到镂雕十三层了。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艺人有着高超的技术与素质才能完成。制作象牙球工序:先经锯工开料,次由车工车成圆球,再车成里外*转动的若干层,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层雕刻花纹,凿工把里层逐层凿成精细的各种图案,最后转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成为成品。牙球工艺在清代获得了大发展,这种技艺发端于广州,是广州象牙雕刻中常用的手法。至清代,镂空雕不仅仅用于象牙球的加工与制作,还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牙雕摆件的装饰。而同时,镂雕与浮雕结合运用,成为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征。

清代,牙雕工艺水平已十分高超,技法已十分完备,但也造就了清代牙雕逐渐走向繁复的趋向。制作装饰精细而略带琐碎,这是清代牙雕工艺的总体趋向,虽雕工精细华丽,但又略带繁杂,发展至近代尤为突出。譬如透雕人物塔式瓶,由多层组成宝塔形,顶端为圆钮形式屋顶,揭盖为空腔,两侧各附一兽首衔环耳,内凹底,另附加海梅木嵌银丝底座。瓶圆身透雕六层,除三层为暗八仙花纹外,其余数层为人物,其中有八仙和十八罗汉等,人物多达百余人,神情动态,皆不相同,在每层主纹之间,以回纹、菱形纹或莲瓣纹间隔,使画面层次逐渐厚重。

另有一项独特的技艺——象牙编织,在清代获得较大的发展,它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行编织而成作品。象牙劈丝技艺,在汉代就有,从此一直没有间断过。劈丝是编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再将牙片打磨光滑呈现出洁白光泽,再行编织,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很少采用这项技术,广州遂成为象牙编织的主要生产地。此项技术耗工费时,制作难度极大制成品价值相当昂贵。至雍正朝,雍正皇帝有感于它的制作劳民伤财,而其功用只是为了奢侈斗富,乃下令禁止制作牙丝制品,从此,这项工艺逐步衰落,直到失传。象牙具有良好的恒温性能,比起竹,草等材料制成的席小,更为凉爽宜人。象牙编织席,现存世二张,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主要流派

中国的象牙雕刻在数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过程中,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清代,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在技术上既有交流,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入。

广州牙雕

广州牙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此,广州牙雕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有别于苏州、北京、扬州、杭州等地的艺术格调,并对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艺产生了影响。

广东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制作着重于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玉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最擅镂雕,主要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品种有象牙球、画舫、人物、笔筒、插屏、鸟兽等欣赏品,筷子、梳子、图章、鼻烟壶、瓶、烟嘴、灯具、粉盒等日用品。基中以象牙球最有名。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有立体化,增加图案的层次,是广州牙雕工艺的显著特色。

为了适合外销的需要,广州牙雕风格趋向写实,并且吸收了大卷叶、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又以染色、螺旋状的连接部件为特色。趋于清代晚期,广东牙雕风格纤细繁琐,逐渐走向衰落。

苏州牙雕

苏州牙雕(包括地处江南的南京、嘉兴、杭州、扬州等地)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初步规模,并形成一定风格。苏州地区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水平很高,技法多样,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牙雕工艺与其他雕刻工艺不断融合渗透,并吸收了其他工艺中的造型图案、技法,再加上许多其他门类的雕刻家们也直接参与牙雕工艺,为苏州牙雕工艺的新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因素。苏州有着固有的传统,以及相对的文化氛围,苏州牙雕一直保持着东南地域文化的特色。

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深厚,特别是吴派、虞山派、娄山派绘画艺术对牙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苏州牙雕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苏州牙雕总体风格典雅醇厚。艺人善于用隐起手法,在其隐起适应的面上施展技艺,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适静之感。其细节的处理非常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简洁,打磨圆滑光亮。题材来源十分广泛,有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神话传说,追求意境的表现,明显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

苏州牙雕吸收了竹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特色,山水画题材作品具有国画风格,妇女和儿童形象仿效工笔画,而花卉又有清初恽南田流派的气质,各种图案古色古香,有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风格。在雕刻上,苏州牙雕技法效仿竹刻,山水追求吴门画派以及四王画派的布局和皴法,人物、花草、禽兽则仿效工笔效果,力求重视清初恽派花鸟气质(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古雅、野逸、秀丽之风。

北京牙雕

北京牙雕已有2000多年可考查的历史,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就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是为皇宫做牙雕制品的。

象牙名册《月曼清游》是乾隆年间牙雕艺人陈视章、常存、顾彭年、陈观泉、肖汉振等根据画家陈政的画稿,用了几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画稿共12幅,反映了一年12个月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宫闱中的嫔妃、宫女们的生活情景。作品以象牙为主,辅之以玉等珍贵石料,构思巧妙,技艺纯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景色斑斓协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龙舟、楼阁、蟠佛、《西厢记》册页等。

清朝早中期。北京作为国部,富官显贵聚居京城,为牙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外地牙雕工匠的流入,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北京的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常见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产品更为生动多姿。实际上,北京牙雕并不能称为一种牙雕流派,而是广州、苏州、北京等牙雕风格不断融合的产物。

清宫中许多牙雕作品,并不能根据匠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任意雕琢,而是要符合皇亲的喜好。由牙匠出样稿,经皇帝亲自审阅后,方能雕琢,不得擅自修改。在雕刻过程中,牙匠们小心翼翼,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收各派之长,以符合皇帝的口味。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一般是文具用品摆件等文玩,清代晚期也曾出现大件作品,多为立体圆雕,刀工精细、刀法圆润、造型比较生动。北京牙雕主要面向官僚,在风格上追求精致,华丽,可能受宫廷的影响。宫廷牙雕总的风格“雅、秀、精、巧”,在造型上要求古朴、典雅,在工艺上要求精细、润洁、打磨光滑。宫廷牙雕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特别到清代后期,宫廷牙雕渐趋衰落。在制作上十分繁厚,风格也显得琐碎,也谈不上意境,只在技术上比前代有所进步。

在北京地区,流传一种被人称为造办处风格的牙雕。造办处牙雕,专指在清宫造办处牙作制作的牙雕,它源自于民间,但又有别于民间,是一种专门为皇室使用的宫廷清代光绪年间,北京的象牙作坊,在封建贵族和帝国主义列强欺压下,面临绝迹。

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艺人和一些专门为房屋建筑雕花装饰的艺人,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其中最有名望的是耿润田(1890~1940),耿润田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胡同49号。创办的耿记象牙雕刻作坊其规模更是达到了员工十余人徒弟七八人。当时人们称他为"耿子"。他擅长雕刻立体圆雕,仕女和罗汉艺术造诣也很高。据他的徒弟说:他的作品因为质量好出口时都"免税"。另外,还有专门雕刻深浅浮雕的刘苍身和专门制作刀马人物的李立宝。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些小器作坊和玉雕的匠人改行雕刻象牙。当时有牙雕艺人180人,其中较有名望的是王彬、杨士惠、曹彬、、崔华轩、胡风山、李洪义、邓文利、丁玉亭、同玉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关怀下,改行的艺人归了队。1952年牙雕艺人孙志清等13家手工业者共42名牙雕艺人成立了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社址设在珠市口附近的留学胡同和鹞儿胡同19号(宣武区)。1953年7月1日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成员有:孙志清、杨士惠、王文庆、张俊、王国瑞,孙志清任理事会主任。监视会成员有马连元、崔华轩、王旭、张东升,1955年,该社发展到132人,到1956年有社员187人(包括非社员7名),自有资产29464元,固定资产10003元。生产的著名产品有大型牙雕《*和斯大林》《*和胡志明》《强渡金沙江》《井冈山会师》《万寿山》《北海全景》《百花齐放花篮》等,其中3件产品在国内外参加展出。建社初期没有中*组织,1954年崇文区委派去一名中*员,1955年又派去一名中*员*,同年6月社里发展了一名中*员孙志清,1955年10月建立了*北京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党支部。

1956年1月13日在崇文区花市南羊市口珠营1号由26家个体手工业者,共45人组成象牙生产合作社二社。此外,当时在东单外交部街还有一个只有40多名工人的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资方代表是专门经营牙雕产品的资本家唐敬业。

1958年5月10日,由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一社、二社和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3个单位合并成北京象牙雕刻厂。以后象牙雕刻厂又抽调部分艺人到北京工艺美术厂和北京骨制品厂。

6、鉴定方式

古今鉴定

象牙分非洲象牙与亚洲象牙,非洲的公母象都生牙,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易产生裂纹。亚洲的母象不生牙。亚洲象牙的颜色比较白,时间久了也会泛黄,光泽亦较差,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牙。象牙雕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时骨、角、牙器的雕刻制作已很普遍,有的器物并刻有精细的纹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双凤朝阳纹象牙雕刻。是当时南方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嵌松石兽面纹象牙杯和兽面纹带流象牙筒,是商代象牙器的代表物。唐宋也有许多牙雕制品的出土,工艺都很精致。

到了明代象牙雕刻已出现新的风格,其与竹、木雕一样成为了文人雅士书房几案不可缺少的陈设和物。明代象牙雕刻分宫廷作和民间作两类。宫廷制作者精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绘画笔意,明早期牙雕制品以龙纹、荷莲纹、蟠螭纹等纹饰居多,至中晚期则以梅、兰、竹、菊及松石人物图案纹饰居多,古朴典雅。圆雕佛像是明代早中期流行的重要题材。如本人现藏有明代象牙圆雕观音坐像,高12厘米年久色黄断纹多,以象牙尖刻头部,坐于莲台上。面部丰满,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柔和雕刻得十分精细,堪称明代牙雕精品。

清代的象牙雕为我国牙雕的鼎盛时期,其承袭明代风格,在宫中专设牙雕作坊,有江南和广东两大流派。作品种类繁多,小到扇骨、香薰、花插、笔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等。其江南牙雕工艺与竹、木雕工艺如出一辙,如传世品牙雕山水人物方笔筒、牙雕罗汉渡海图臂搁、牙雕松鼠葡萄笔洗、牙雕渔乐图筒等。清代牙雕纹饰以帝王偏爱和文人爱好的图案为主。如雍正偏爱夔龙纹;一般文人喜爱如渔樵、渔乐、贤士、山水、花鸟、草虫、梳妆盒为有名;其功力深邃,别出心裁。北京的牙匠多以古装仕女、山水、人物及花鸟为题材,器型如笔筒、小插屏、臂搁等传统作品。

真假鉴定

象牙主要由磷酸钙组成,国际上称之“有机质宝石”。硬度为2.5,因含有弹性硬蛋白,故有很好的弹性和光泽。象牙最初为乳白色,半透明有亮光,时间久后渐变成黄或褐色,在黑暗的地方,紫外线照射下有白色到蓝色的荧光。象牙越大越白越细腻越珍贵。非洲产的象牙质地最为细腻,在乳白色中透出一股暖色调,光泽极为柔合,故质量最好。亚洲象牙的颜色则显得太白,质量次于非洲象牙。

由于象牙材料价值昂贵,来源又较少,但其纯洁温柔的特点格外受到青睐,因而假冒象牙制品屡见不鲜。其作伪者多用骨材仿冒牙材,用烟熏和染色于新牙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牟取暴利。牙雕工艺品的鉴定与竹雕的鉴定一样,要从其质地、器用风格、造型、花纹,款识等入手,抓住关键,综合考察,才能去伪存真。

真品象牙制品呈牙白天然本色,虽经时间长而发黄,以豆渣浸泡后再擦则自然变白。其漂白后也有油润洁白的光泽,手感润泽细腻;骨制仿品大多经漂白而成,其漂白后显得干涩,手感粗糙;塑料制品的白色呆板,不自然,无光泽。

真品象牙结构致密,质地细腻,其比重大,有手头重的感觉;骨制仿品则质地疏松,其比重小,故手头发轻发飘。一般指的是牛角和骆驼骨。骨经漂白加工,磨光上蜡等工艺,色也白净,好似象牙。但骨含钙量高,性脆、质轻、且松、有细小的黑点和棕眼。

真品象牙本身有它独有的花纹,名为“牙纹”,如同树木年龄一样;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随着大象年龄的增长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一深一浅的牙纹组成平行状或“人”字形和网状形。骨制仿品则没有牙纹,其质地粗糙,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布满了粗糙的小砂点,顺此,验看牙纹和小砂点即可分辨是牙器还是骨器;塑料制品几乎看不出纹路。

真品象牙制品做工一般精致完美;骨制仿品因质地较粗,即使细作也会显粗糙;塑料制品则常常留有模具痕迹。还有人造牙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其主要有三种:一是由酚醛浇铸树脂而成,其无色透明,可掺入各种颜色熔制,可琢磨。特点是坚硬,不怕热,高温不变形。但较脆,怕摔打,时间长了易变黄。二是由硝化纤维塑料制成,特点是质地较软,富于弹性;但怕热,易燃烧。三是由干酪素塑料制成,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也有故意作出牙纹的,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和象牙的自然的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

真品象牙制品没有疏水性,若以水珠在制品上,水滴没有明显的边缘,用手抹开后能很均匀地吸附在制品上,水亦不会收缩;塑料纺品则具有疏水性,即滴在塑料上的水珠不会浸开,用手抹撒水珠,其水迹也会收缩。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象牙制品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几大拍卖行也常常拍出很好的价格。

年代判断

首先要看工艺题材。老活和新活的区别是很大的。新中国成立后,工艺品选用的题材必须健康向上,不能有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内容和形象,在题材的选择上有许多禁区,如“十二花神”等民国时期畅销的品种,基本上不允许做了。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如此,如花卉不能出现残荷败柳,松树必定是枝繁叶茂;做“蝈蝈白菜”,莱叶子上不能有虫子眼。所以在题材类别和表现手法上都与民国以前的牙雕不同。

其次看用料方法。以珍贵材料制作雕刻工艺品的行当,都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如去料要少(保持珍贵材料的重量),要占料挑面(即保持原料的最高点和最外点),显个(显得用料很多),全材使用,不讲拼镶等。这些工艺传统是世代相传的。但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传统执行并不严格,例如,为了追求造型美而去料较多,拼镶较多。

再次要看造型。牙雕技艺是手工承传,造型的特点与艺人的审美观念关系密切。民国以前,牙雕的制作是个人或小作坊行为,做什么由市场决定。当时的象牙雕刻品以文玩为主,讲究的是可观、可玩,最重“把玩性”。所以那时的牙雕人物、动物造型都以团状为主,没有尖锐突起,没有太悬而不宜把玩的部位,用行话来说就是“肉肉头头”、“圆圆乎乎”。新中国成立后,牙雕的创作采用中小型艺术工厂的方式管理,各方面都有硬性规定。由于技术管理过分强调牙雕的雕塑性,而忽视了“宜把玩”的特点。所以几十年来,象牙雕刻品的造型朝“显活”、“显工”的方向发展得太远了,失去了“宜把玩”的特点。人物的脸型、姿势更是如此,特别是人物的脸型,讲究所谓的“解剖结构”和“鸭蛋脸”,与古代具有鲜明装饰性的做法有很大差别。

此外,还要看衣纹,牙雕衣纹的时代特点是鲜明的。明清牙雕强调“以线造型”的特色,用凿子雕刻衣纹,以阴刻线为主(行内称为“死衣纹”)。新中国成立后,强调衣纹的真实性,大量使用大折叠衣纹和无折痕的下垂弧形衣纹(行内称为“活衣纹”),制作工具不使用凿子,而改用软轴钻,可以把仕女的各种服饰、风带做成几个大旋转的动势,倒是很飘逸,动势也很美,但终归与明清牙雕的衣纹、风带有很大的区别。许多工艺的特点,其实是使用软轴钻才形成的,在形式和技巧上讲都是很美的,但没有刀刻的韵味也是实情,而且出现了用凿刻法不可能做出的造型结构。

7、传承意义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保护野生动物运动风起云涌,大象作为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国际上规定任何国家不得销售象牙及象牙制品,我国*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的牙雕工艺尤其是象牙雕刻行业遭受严重打击,不得不选用了别的材料代替,勉强使这项传统工艺得以延续。

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曾经一度禁止了象牙贸易。这使得完全依赖进口象牙原料的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境地。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面临着一无原材料,二无年轻传承人的困境。在拯救濒危物种的问题上,国际上又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的贸易。这样,象牙原料的供给又出现了一线生机。然而,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看,象牙雕刻工艺都已经进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在我国1990年6月1日停止从非洲直接进口象牙、1991年全面禁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后,任何商业性的进口象牙一律不获批。在象牙原料禁止的情况下带动了象牙收藏的高涨,象牙雕刻更是在禁止绝唱中不断升值。象牙雕刻与竹雕、木雕并称传统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象牙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向来被视同白色的金子而备受鉴赏家珍爱。

明清时期,随着竹、木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也普遍发展起来,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的风格时,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点,以其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取胜。当时在宫廷内专设工场,雕刻工艺细腻繁复,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以典雅高贵风格称雄。

有专家指出,象牙雕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主要是宫廷制品。当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宫廷雕刻艺匠做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南派指广州牙雕。由于广州是一个沿海口岸,外来的象牙首先抵达广州,广州逐渐开始象牙雕刻艺术。广州象牙制作侧重雕工,讲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装饰,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象牙艺术品,由于它精致的艺术雕刻以及象牙本身的价值,曾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风光多年,上世纪90年代后欧美国家将象牙列入禁售项目,一时间,牙雕品只是偶尔出现于东南亚艺术品市场,但是价格仍居高不下。1993年香港苏富比公司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清代宫廷内摆设的象牙嵌翡翠珊瑚宫灯,奢华夺目。经众多买家竞争,最后以420万港元的天价拍出。1995年北京翰海春拍的一方明代象牙观音成交价为55万元。

如今,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卖少见少,随着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将越来越难得。故此,一段时间以来,象牙工艺品的价格已狂升了100%,牙雕艺术品受到藏家们的热烈追捧。

上一篇:刺绣

下一篇:济南羽毛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