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鹦哥
短尾鹦哥(学名:Graydidascalusbrachyurus)该属仅1种3亚种。是一种是原产南美洲的小鹦鹉,体长约24厘米,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体羽绿色,脸颊、胸部和腹部有点偏黄,翅膀上的初级覆羽有黄色羽缘。两性相同,短尾巴,晚成雏。主要栖息地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以块茎类的水果、浆果、种子、花蕾和花等为食。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每窝产3~4枚卵。孵化期为24~25天。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和秘鲁。
1、外形特征
短尾鹦哥体长24厘米,体重188~233克。体羽绿色,翼上覆羽、二级和三级飞羽黄绿色,前翅有暗红色区域,尾巴绿色,基部暗红色。鸟喙灰绿色,虹膜红色。尾巴很短。
2、栖息环境
栖息于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
3、生活习性
在繁殖季节外,通常发现聚集成大群,在树林或空中嘈杂聚集和飞行。它们更喜欢沿着水道的林区树木。这些鹦鹉往往晚上聚集并栖息在树上。短尾鹦哥的呼叫声很独特,如潺潺的流水声,飞行中的呼叫是尖刻和喧闹的,两个音符成一组,喂养进食时也可发出一系列的颤音。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
4、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和秘鲁。
5、繁殖方式
在自然栖息地,平均每窝产3~4枚卵,孵化时间24~25天。人工饲养应该提供大量的水果,包括浆果、香蕉、桃子、芒果、苹果、蔬菜、红花、小麦、燕麦、荞麦、金丝雀草种子和各种小米。
6、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7、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8、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